曾庆红的砂器作品。
第一次见到荥经砂器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曾庆红时,他头戴斗笠、身披棉毡,“隐藏”在开窑的工人中。
9月12日,“万千气象看四川”采访组来到雅安荥经县曾氏工坊,了解荥经砂器的制作。曾庆红从13岁开始制砂器,40年来,他只干了这一件事。而他的人生,也正如其制作的砂器一样,千锤百炼终成“模样”。
家家有作坊户户卖砂器
在荥经严道古城附近,有砂器一条街,沿街分布的店铺门口,几乎都摆满了各种黑色的砂器。
荥经砂器历史悠久,据1982年考古学家从当地发掘的秦汉文物考证,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砂器生产。因此,荥经也被称为“中华砂器第一乡”。
荥经砂器的制作沿用历史遗留下来的传统手工作坊生产方式,原始古朴的手工生产具有产品精致、独特、不重复等特性。2008年,荥经砂器烧制工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而生活在荥经严道古城附近的居民,几乎家家有作坊、户户卖砂器、个个是匠人。今年53岁的曾庆红,经营的曾氏工坊是这条街上最大的一家,而他制作砂器40年,技艺精湛,别人都称他为“曾大师”。
一件砂器要经历九道工序
曾庆红说,荥经砂器烧制技艺一直沿用历史遗留下来的传统生产方式,全部采用纯天然原料和纯手工制作,共有采料、粉碎、搅拌、制胚、晾晒、焙烧、淬火、出炉、打磨等九道工序。
20世纪90年代,荥经砂器的制作主要限于砂锅、花盆、药罐等生活用品时,曾庆红为了提升砂器的价值,也为了生存,开始将砂器的品类朝着工艺美术品的方向发展。然而由于缺乏经验,多次尝试均遭遇失败。曾庆红暗暗发誓:“只要我还有一双手,总会做出想要的砂器。”
之后,曾庆红不断精研技艺,他经手的砂器越来越多,砂器也像听他的话一般,几乎总能变成他想要的样子。
虽循古法,曾庆红也并不守旧。这么多年来,他结合当代审美和现代需求,通过向别人学习和高校合作等方式,对荥经砂器进行创新,同时也广泛传艺培养传承人,全力推动荥经砂器的发展。
“荥经有那么多好的手艺人,为什么只有您成为目前唯一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您觉得是为什么?”记者问。
曾庆红想了想,认真而又谦虚地说:“可能是因为我40年只干了这一件事,即使在发展停滞期也从未间断过,因为我是真的喜欢做这个。”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王越欣 李庆 摄影报道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