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人体很容易出现皮肤干燥、掉发、口唇干燥、便秘、疲乏等症状。如何运用中医疗法解决这些问题呢?来听听北新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副主任医师钱旻贤的建议。

钱旻贤指出,秋季气候以“燥”为主气,这种特殊的气候容易滋生“燥邪”,人体受“燥邪”影响而发生的疾病统称为“秋燥”。“秋燥”会出现咳嗽、干咳少痰、口鼻干燥、便秘、皮肤干燥、皱裂等症状。

如何应对这些身体不适,钱旻贤给出了以下这些实用的方法→

1

秋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露节气过后,早晚气温变化较大,气候干燥,容易引起燥咳。燥咳常表现为干咳不止、无痰或少痰、难以咯出、痰中带血丝,并伴有口干咽痛、喉痒、声音嘶哑、舌红少津等症状。

食疗对秋天燥咳、急慢性支气管炎、感冒引起的咳嗽,都有较好的疗效。

蜂蜜萝卜汁

材料:白萝卜300克、蜂蜜

做法:将白萝卜洗净、去皮并切碎,用洁净纱布包好,挤榨出汁。每取60毫升加一匙蜂蜜,调匀服用,每天3次,连服3—5天。

银耳炖冰糖

材料:银耳5克、冰糖30克

做法:将银耳漂洗后用冷开水浸泡1小时,撕碎,再加入冰糖,炖熟。每晚睡前服用。

鸭梨粥

材料:鸭梨3个,大米50克

做法:将鸭梨洗净,加水适量,煎煮半小时,除去梨渣后,再加入米粥,趁热食用,有润肺、清心、降火之功效。

百合杏仁粥

材料:鲜百合50克(干品30克)、去皮杏仁10克、粳米50克、白蜜

做法:将鲜百合、去皮杏仁打碎,再加入粳米,同煮为稀粥,加入适量白蜜,温食,1日3次。

贝母冰糖汁

材料:川贝母15克、冰糖20克、水150毫升

做法:将川贝母研成末,加入冰糖和水,隔水炖煮20分钟即可。早晚各服1次,连服3—5天。

玄参麦冬粥

材料:玄参30克、麦冬30克、粳米50克、蜂蜜

做法:将玄参、麦冬熬成药汤备用,用粳米煮成粥,煮熟后兑入药汤,加入适量蜂蜜后食用,每日1次。

2

便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摩腹具有调理脾胃气机,促进肠道蠕动的作用。

方法:将双手叠放,手掌心贴于腹部皮肤表面,稍加施力,环绕脐周作顺时针移动,动作应流畅,力度适中。可于每日睡前进行,持续6—10分钟。

注意事项:急性外科腹痛症、腹部肿瘤不可用此法。摩腹前需排空尿液,宜在餐后半小时后进行,不宜空腹进行。

3

腹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粳米山药粥

材料:粳米50克、山药30克

做法:先将粳米炒黄,炒至焦而不糊,再将其碾成粉,洗净山药并捣成泥状,然后把二者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煮成粥,熟后可加胡椒粉少许,依口味适量调味,温服。

功效:具有健脾暖胃,温中止泻之功效。

山药扁豆莲子粥

材料:白扁豆20克、白莲子20克、粳米50克、山药50克

做法:取白扁豆、白莲子、粳米洗净后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煮成八成熟,再将山药洗净并捣成泥状,两者混合一起继续煮成稀粥,依据口味适量调味,温食。

功效:具有健脾化湿止泻的功效,易于久服。

穴位贴敷:选取天枢、足三里、脾俞、中脘、命门、关元等穴位,通过敷贴刺激穴位,激发经气,达到行气健脾、扶正强身之效。

脐灸/艾灸:艾灸足三里穴、中脘穴、天枢穴、神阙穴等穴位,借助艾火的纯阳热力,使药物经皮吸收,以达到调和气血、疏经通络的作用。

4

眼干、皮肤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秋季干燥,泪液蒸发较多,很容易出现眼睛发干、发涩等症状。除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滴眼剂外,还可以喝点枸杞菊花茶,取枸杞10克、菊花5克,开水冲泡饮用。

秋季皮肤皮脂腺分泌减少,手足皮肤容易变干、变脆。这种情况适合涂抹甘油。建议将纯甘油添加30%左右的水后再使用,一天一次,在皮肤局部涂抹会有很好的保湿作用。

5

脱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逢秋季,很多人感觉自己脱落增多。秋冬季节养发需先养肝肾,如黑芝麻、桑葚、核桃、黑豆等都是秋冬季节养发的佳品。钱旻贤也推荐了两款简单的食疗方。

黑豆生发汤:取黑豆100克、枸杞20克、白糖少许,黑豆提前浸泡1小时,水煮约40分钟,加入枸杞和适量白糖,连汤带渣一同食用。

核桃芝麻糊:核桃仁、黑芝麻各250克,炒熟后捣成细末,混合拌匀。每天早、晚各取2匙细细嚼服,或用温开水加蜂蜜冲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撰稿:赵 立、季佳佳

编辑:陈 莎

责编:高 琴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