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币是一个国家的名片”,而大多数国家都会在自己的钱币上(纸钞)印有本国著名的风景,以此彰显国家风貌,民族特色。
中国山水和中国钱币一样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我们全国各地也都有各种各样的风景名胜,而我们的历代人民币发行,就不乏引用了这些美景,将各色风景定格在人民币上,彰显中华之美。
今天,让我们欣赏那些留在人民币上的美景(仅举例部分,第五套人民币不列入其中,望见谅):
一、颐和园(1949年第一版人民币贰佰圆)
颐和园:位于北京城西北郊,原清代皇家花园和行宫,距离天安门二十公里整。原名清漪园,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历时15年竣工,是为清代北京著名“三山五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中最后建成的一座。
颐和园因地制宜,布局讲究,山中有山,湖中有湖,山湖竞秀,殿阁峥嵘。整个景区规模宏大,是集中国园林建筑艺术之大成的杰作,也是世界最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颐和园在1998年11月成功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
二、天安门(1953年第二版人民币“天安门”红壹圆、1956年第二版人民币“天安门”黑壹圆)
天安门:天安门,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市中轴线和长安街的交汇点。天安门由蒯祥设计,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开始建造,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时名为承天门。后天安门经过多次大小修建,逐渐形成现之形制。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此天安门城楼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它庄严肃穆的形象是中国国徽的重要组成部分。天安门以其500多年厚重的历史内涵,高度浓缩的中华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同时它还是新中国的象征和无与伦比的政治瞩目和神往,成为世界和中国各族人民向往的地方。天安门城楼气势宏大,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代表作。1961年3月4日,天安门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宝塔山(1953年中国人民银行第二版人民币贰圆“宝塔山”)
宝塔山:宝塔山是延安的标志。宝塔始建于唐代,高44米,共九层,登上塔顶,全城风貌可尽收眼底。宝塔山是革命圣地的象征,是游览延安的必去之地。山下还有历代遗留下来的摩岩刻字多处,范仲淹隶书的“嘉岭山”和“胸中自有数万甲兵”等题刻最著名。宝塔山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文物、革命旧址为一体的著名风景名胜区。
四、北海公园(1949年第一版人民币壹佰圆“北海与角楼”)
北海公园:位于北京市区中心,是中国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之一,距今有近千年历史。北海是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杰作。全园占地68公顷(其中水面39公顷),主要由琼华岛、东岸、北岸景区组成。它继承了中国历代的造园传统,博采各地造园技艺所长,兼有北方园林的宏阔气势和江南私家园林婉约多姿的风韵,并蓄帝王宫苑的富丽堂皇及宗教寺院的庄严肃穆,气象万千而又浑然一体,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
五、长城(1949年第一版人民币贰佰圆“长城”、1990年第四套人民币壹圆)
长城:又称万里长城,为中古世界七大奇迹之一。长城位于中国北京,是中国古代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始建于周朝,中国历史上最早关于长城的典故是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中国历代长城总长度为21196.18千米,分布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陕西、甘肃、青海等15个省区。
六、正阳门(1949年第一版人民币伍佰圆正阳门)
正阳门:原名“丽正门”,俗称“前门”,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南端,是明、清两朝北京内城的正南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七年(1419年),明正统二年(1437年)开始修建城楼、箭楼及瓮城,正统四年(1439年)完工,并改名“正阳门”。正阳门是中国古代城市防御性建筑,也是北京城内唯一城楼、箭楼保存完好的城门。
正阳门作为北京仅有的一座城楼、箭楼保存完好的封建帝都之门,既是历史文化遗存,也是北京古都特色的绝佳载体,人文蕴含深厚。正阳门作为不可再生的文物资源,以其无声的建筑语言,不仅向世人展示出封建社会都邑城垣中的一个局部,而且,在古代建筑、文化艺术、民俗礼仪、王朝历史等方面,都有其独立的存在意义与研究价值,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北京城的标志性建筑。
七、瞻德城(1951年一版币伍佰圆瞻德城)
瞻德城:原名“察罕乌苏”,是准噶尔语“白水”或“清水”之意,故当地汉民称其为“清水河子”,现在的清水河也是沿用而来。瞻德城者,地曰察罕乌苏。乾隆二十五年(1760)阿桂疏定伊犁建置事宜云,伊犁田地肥沃,无过察罕乌苏,可建一小城以遏哈萨克布鲁特由伊犁河北来往之路是也。筑城议久,寝至四十五年(1780)伊勒图始建,城高一丈三尺,周三里六分,门三,东升瀛,西履平,南延景,屯镇右营驻之”。
八、排云殿(1949年第一版人民币“排云殿”贰佰圆)
排云殿: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新建宫门路19号颐和园内,原为大报恩延寿寺,改建于清光绪十三年 (1887年) ,是颐和园万寿山前山中轴线上的一组建筑,专为慈禧太后做寿而建 。
1961年3月4日,包含排云殿在内的颐和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九、万寿山(1948年第一版人民币壹佰圆万寿山图)
万寿山:万寿山为燕山余脉,高58.59米,海拔108.94米,前临昆明湖。明弘治七年(1494)孝宗的乳母助圣夫人罗氏在山前建园静寺,清初,曾作宫廷养马的草料场。乾隆十五年(1750)为庆祝皇太后六十寿辰于园静寺旧址建大报恩延寿寺。次年将山改名为万寿山。并将开拓昆明湖的土方按照原布局的需要堆放在山上,使东西两坡舒缓而对称,成为全园的主体。建筑群依山而筑,现存的是英法联军烧毁后慈禧重新建造的。从山脚的“云辉玉宇”牌楼,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直至山顶的智慧海,形成一条层层上升的中轴线。
今之万寿山,元朝名瓮山。传说有一位老人在山上掘出一装满宝物的石瓮而得名。山前有湖名瓮山泊。公元1292年(元朝至元二十九年),科学家郭守敬开挖通慧河,将昌平及西山一带泉水汇引湖内,注入宫墙,接济漕运,瓮山泊始成为调济京城用水的蓄水库。由此至明,环湖先后建有多座颇具影响的寺观,其中尤以湖西北岸的“大承天护圣寺”规模最大。万寿山楼宇恢弘,汉白玉钓台延入湖中,元朝皇帝常至此泛舟游幸,捕鱼垂钓。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