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门口的板凳在那从没挪过,眼神还在期盼着,她生了一个又一个,都被号角的呼声,吹走了,山那边是什么,是烈士的英魄,是他们拼死保卫的新中国。

从阿嬷这首歌曲里,我们可以看出抗日战争时期,英雄母亲将为了国家大义,不惜将自己儿女送上战场,在儿女离开后,就一直坐在门口等待自己儿女可以顺利回来,然而战局的焦灼让回来成为了遥遥无期,可就算如此,还是在等待,但是最终能回来,到底有几个能回来谁也不知道。

从这一幕可以看出,我们可以看出了战争的残酷,同时还明白了如果没有这些先辈的努力,就没有新中国,如今安康的生活,就是这些可爱的人付出自己生命代价换来的。

那是个充满泪水的岁月,之所以充满泪水,主要是这场抗日救亡运动中,有太多的父母为了大义将自己的儿女送上抗日战场,这些人在上战场前,那个不是父母眼中的宝贝或者掌上明珠,但是国家陷入危难的时候,他们是一个又一个走上战场,放弃了安详的生活,成为了一名抗日英雄,而他们的父母家人却只能在家门口拿着板凳咋等待,只不过他们的等待和祈福,很多时候并没有换来希望的结果。

父母虽然很伤心,可他们并不后悔,毕竟只有越来越多可爱的人,走上战场,才可以改变民族危亡的局面,然而在这个大义面前,更多的是不可忘记的悲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抗日战争时期,有这样一位女孩,17岁的她勇敢上山劝降日寇,然而找到她的时候,仅剩下一块红头巾,那么是什么原因会让17岁的她上山劝降日寇,同时在之后又发生了什么事情,今天来谈下这个事情。

这位勇敢上山的女孩名字叫嘎丽娅,出生于1928年2月18日,全名嘎丽娜·瓦西里耶夫娜·杜别耶娃,黑龙江绥芬河市人,中俄混血儿。

嘎丽娅的出生地绥芬河位于黑龙江东南部,绥芬河地处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东距俄罗斯对应口岸波格拉尼奇内21公里,距俄远东最大的港口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190公里。

特殊的地理位置,让绥芬河成为了中苏边境的一个要塞,日寇发起侵华战争,不久后东三省沦陷,绥芬河随之也被日寇控制,日寇拿下绥芬河后便在天长山建立军事要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能修建这个要塞,日寇抓来了不少当地的民夫修建要塞,要塞修建完后,又把所有参与修建堡垒的人杀害,从这里可以看出,日寇的可恶,然而在优势武器和强大军力面前,很多人还是暂时选择屈服,等待合适的时间对日寇进行打击。

日寇入侵绥芬河的那年,嘎丽娅才3岁,3岁的她在父母的保护下,什么都不太懂,可随着慢慢长大,知道了日寇的的各种行径,可她并害怕或者屈服,而是清晰的认识到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不是日寇的口中的满洲人,同时对日寇的行径也是十分憎恨,对和平十分向往。

这一切的一切必须感谢他的父亲张焕新,还有母亲菲妮娅,出生于山东掖县的张焕新自幼跟随叔叔闯关东,做皮毛生意,因而说得一通流利的俄语,后来在绥芬河定居,并在这里认识了嘎丽娅的母亲菲妮娅,并一见钟情,不久后两人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婚后两人孕育着三个男孩,一个女儿,嘎丽娅是家里的第三个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是女孩的原因,嘎丽娅从出生后一直受到父母的疼爱,可以说这时候他就是家里的掌上明珠,由于是家里唯一女儿的原因,父母将她保护的很好,并将她称之为“嘎拉”这让她的生活在一段时间里,没有受到外部干扰。

慢慢地嘎丽娅长大了,长大后的嘎丽娅不仅美貌,歌声也很动听,而她也凭借《白色的刺槐花》成为当地人熟悉的才女,除此之外嘎丽娅学习成绩也不错,这让父母很满意,觉得嘎丽娅就是上天赐给自己最好的礼物。

既然是上天赐的最好的礼物,所以父母在嘎丽娅渐渐懂事以后,慢慢地让她除了中文外,又学习了俄语和日语,从而确保自己的爱女,能在这个混乱的时代中活下去。

嘎丽娅没有辜负父母的厚望,在中文以外,同时还对俄文和日语十分精通,可以说精炼的语言天赋,让她十分适合做一个翻译官,甚至还有可能成为一名外交官,而这也为她日后上山和日寇谈判奠定了语言上的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平静的生活总是短暂,随着日寇对绥芬河的渗透,让一切发生变化,日寇入侵后,虽然表面上说什么大东亚共荣圈,什么日满共同体,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日寇障眼法,因为他们要凭借巧妙掩饰,掩盖自己罪恶行径,从而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由于日寇长期在绥芬河瞎搞,这让当地人对日寇痛恨到家,所以当地人对日寇也十分痛恨,1944年9月11日,当地人发动起义,面对我方的起义,拥有武器和人员优势的日寇一点不害怕,很快便组织了优势力量将这次起义彻底镇压。

1945年4月28日,苏联红军已经基本拿下柏林,希特勒十分绝望,于是在这一天,他和爱娃·布劳恩正式结为夫妇,当天下午两人宣择自杀,希特勒的自杀代表二战欧洲战场结束。

希特勒死后,日寇在亚洲的日子一天比一天难过,这时候的日寇高层并没有打算投降,而是打算坚决抵抗到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5年8月,百万苏军对盘踞在东北的日寇关东军进行了最后一击,在苏联强大攻势下驻扎在绥芬河的日寇迅速溃退,溃退后的日寇,为了确保自己有一线生机,不惜挟持了城中的老人妇女儿童,躲进了天长山,希望能为自己谋取一丝生机。

日寇在拿下绥芬河后,便在天长山建立了要塞,以便于最艰难时刻到来后,自己还能扭转战局,苏军快速突进,明显让日寇感觉到了末日到来,所以在没办法情况下,他们来到了修建好的天长山要塞。

日寇在进入天长山后,苏军第一时间就发动了进攻,可由于该要塞过于坚固,这让进攻的苏军付出了较为惨重的伤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避免部队的伤亡更进一步加剧,同时为了避免被日寇劫持百姓受到伤害,苏军指挥层决定停战,以和平的方式结束这场战斗。

很快苏军制定了和平计划,并制定了六个十分宽松的条件,希望能以此结束这次战斗。

条件设置好后,然而又有了新的困难,天长山既有日寇,也有伪军,所以必然要找个既懂得汉语还懂得日语又得懂俄语的人,苏军指挥部内没有这样的人才,于是苏军指挥部决定在全城寻找合适的翻译。

那天,嘎丽娅和家人外出赶牛,突然遇到了苏军问话,弟弟和妈妈被苏军拦着问话,于是她让父亲先回去,自己返回,谁知这一举动,让嘎丽娅的人生发生了变化。

很快嘎丽娅和一群人来到了苏军的指挥部,在这里苏军指挥官表示自己要找一个会日语也会俄语的翻译,这时候嘎丽娅站了出来,表示自己既会俄语也会日语,就这样嘎丽娅走上了劝降的道路。

然而,苏军并没有马上让她去天长山,而是让她先回家,等待下一步安排。

于是嘎丽娅回到了家中,将这件事情告诉了家人,家人在知道这个消息后,很是担心,因为她知道日寇到底有多可怕。

然而嘎丽娅不害怕,而是不断做家人的工作,最终家人同意了嘎丽娅。

嘎丽娅之所以会选择去谈判,根本原因,她就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结束这场暴力冲突,从而和平降临自己的家乡,为了能达到这个目标,嘎丽娅不惜担任这次谈判的使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嘎丽娅在上山谈判前,母亲恋恋不舍为嘎丽娅戴上了一条红色头巾,希望她能给自己最爱的女儿带来和平和好运,毕竟战争充满态度的不确定性,所以她十分知道女儿压力和挑战,可她并没有阻止女儿的行为,因为她知道这是女儿所愿所希,所以她和家人没有阻碍女儿,而是让她做自己想做和该做的事情。

而后,在家人的目送和祝福下,嘎丽娅在苏军的保护下,慢慢朝着日寇所在的天长山阵地而去。

这一幕让我想起了阿嬷那句歌词,门口的板凳在那从没挪过,眼神还在期盼着,她生了一个又一个,都被号角的呼声,吹走了,山那边是什么,是烈士的英魄,是他们拼死保卫的新中国。

在嘎丽娅跟随苏军军官去天长上,想必嘎丽娅的母亲和家人一定会向阿嬷歌词的场景一样,在门口等待自己的女儿,希望自己的女儿姐姐妹妹可以出现,这一幕,不就是无数母亲的所愿,然而战场有太多的不确定.............

其实,嘎丽娅完全可以置身之外,但是她并没有这样做,而是选择了承担,希望能以自己小小的努力,换来大大的希望,可以说如今祖国的安祥和平,就是无数这样多可爱且愿意付出的人无私奉献,才有现在的太平盛世。

就这样嘎丽娅带着家人的红色头巾,跟随者苏军进入了天长山的密林中,很快抵达了日寇所在的要塞。

刚刚接近要塞的时候,附近的日寇第一时间举枪瞄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日寇的举动,嘎丽娅内心虽然也害怕,但是她鼓起勇气,使用日语表示,自己是苏军派来的翻译官,想请你们长官出来,谈一谈。

友好的微笑,善意的举动,并没有换来日寇的理睬,而是继续举枪瞄准。

然而嘎丽娅没有放弃,而是以友好的方式不断的告诉日寇自己的来意,希望能唤醒日寇内心的善良,放下手中的武器,不要在做无畏的抵抗。

在嘎丽娅的一番努力下,一名日寇队长走了出来,要求手下的日寇停止警戒,日寇小队长的出现,让嘎丽娅认为自己的努力有了一定的效果。

很快嘎丽娅将苏军的条件告诉了日寇小队长,日寇方面很快进行了商讨,经过一番商讨后,日寇提出了一个条件,就是让嘎丽娅单独到日寇营地谈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日寇的要求,伴随而来的苏军军官并没有强制要求,而是告诉她,如果你不想去,可以不用去。

嘎丽娅表示自己愿意去,苏军军官看到嘎丽娅态度十分坚决,便同意了嘎丽娅的要求,随后嘎丽娅跟随日寇进入了他们的营地。

然而日寇十分无耻,在嘎丽娅脱离苏军的视线后,采取拖拉的方式将她拖入了山洞里。

在日寇要塞外的苏军一直在等待,等待了许久一直没有看到嘎丽娅出来,就在这时候,传来了一生枪声。

枪声的出现,让陪同的苏军军官知道谈判失败,随后日寇向苏军进攻,苏军慌忙带人撤退,并将这件事情告诉上级,上级见到谈判失败,于是第一时间组织了强攻。

在苏军的强攻下,日寇的所有的工事都被摧毁,等苏军拿下要塞的时候,要塞里的日寇多数战死,仅有少数被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斗结束后,苏军方面第一时间组织人开始寻找嘎丽娅的下落,经过一番寻找后,并没有寻找到嘎丽娅,而是找到了那快红头巾。

嘎丽娅牺牲的消息很快被家人得知,这让家人悲痛欲绝,因为他们的痛爱的女儿妹妹姐姐的生命永远定格1945年08月12日,这一年的嘎丽娅才17岁,之后家里人也找到了苏军,希望能为女儿牺牲讨一个说法,然而那位陪伴她的苏军军官也离开了绥芬河,所以并没有人,为自己的女儿死亡负责。

17岁是个如花的年龄,可她却选择了其他很多同龄人不敢也不愿做的事情,可以说这是她的举动和勇气,让无数人现在想起来,都不禁为之敬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嘎丽娅在天长山牺牲后,当地人都没有忘记她,因为他们知道,有个可爱且让人敬佩女孩,为了这座城市的和平牺牲了,而她也凭借这次义举成为了这座城市的英雄。

之后这座城市建了嘎丽娅路,还有嘎丽娅公园,同时还有嘎丽娅雕像,2007年5月的时候,俄罗斯总统普京致信绥芬河市民,为纪念碑写下了这样一段题词:“我们的友谊就是互相理解、信任、共同的价值观和利益。我们将铭记过去,展望未来。”

可以说,时光虽然已经流逝多年,当地人没有忘记这位为自己城市贡献的女孩,为此有不少人寻找她牺牲的真相,这些人最为积极当属孙伯言,为了能更好了解嘎丽娅牺牲真相,多次奔走,希望能找到这件事情真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他才知道,嘎丽娅牺牲后,这建事情一直缠绕在家人头上,为此他们辗转了多地,嘎丽娅的父亲张焕新在1980年的时候去世了,嘎丽娅的母亲菲涅,将张焕新安葬后,去了俄罗斯,在自己生命最后时刻,嘎丽娅的母亲拿着女儿当年黑白照片落泪,照片中的女儿落落大方,这让母亲只能时常拿出来看看,毕竟她可是自己心头肉,然而当年那个决定,给她造成了无尽的伤害,让她悲伤到至今,可以说女儿的死,成为了她永远的痛,嘎丽娅的菲妮娅也在她搬到俄罗斯不久后她也离开了这个世界上。

这一离去,终于让他们一家人在另外个世界得以相聚,从而化解了多年的相思。

由于嘎丽娅的故事太过于感人,这让孙伯言决定让更多人了解嘎丽娅,于是她将嘎丽娅传奇故事,以精妙且生动的语言描写出来,从而让更多人了解嘎丽娅的往事,这件事情也在不久后被搬上了舞台还走上了荧幕。

2015年8月24日由国家民政部公布,600名抗日英雄名录,嘎丽娅名列其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嘎丽娅虽然已经逝去多年,但是她为和平所做出的努力,并没有让后人忘记,她的雕像屹立在绥芬河市的和平广场上,同时她的义举也被中俄两国视为和平使者,可以说她以自己小小努力,虽然没有成功,但是后人永远没有忘记她。

嘎丽娅原本可以不用上山,甚至也不愿担任和平使者,然而心中的大义让她知道这个任务只能自己做,所以她才没有丝毫退缩,做出了其他人不敢也不愿做的事情。

对此,你们有什么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