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敏杰

9月1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兰州枣林西社区考察时,了解了当地优化社区便民惠民服务、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情况。他强调,社区工作根本上是为了社区居民的幸福生活,关键是要搞好服务。城市治理一定要夯实社区这个基础,社区建设好了才能真正造福广大居民群众。

创新“绣花针法”,完善服务民生方式。“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是对错综复杂、千头万绪的基层工作的形象比喻。只有社区“穿针引线”,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创新工作模式,才能精准施策破解基层治理难题。近年来,枣林西社区全面推进基层治理精细化、服务群众精细化,建立了“多网合一、一网统管”的网格化服务体系,同时采取“线上+线下”的双服务模式,科学合理的落实服务事项,提升服务效率。在察民情、解民忧、惠民生之间,不断为解决社区治理面临的各种难点、堵点提供新思路,让社区小网格在基层治理中展现服务民生的大作为。

丰富“针织色彩”,提高服务民生效能。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基层社区的治理一头连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冷暖。不论是老旧小区改造、征地动迁,还是邻里纠纷的调解、为老人提供帮助,都是回应群众诉求、展现国家治理效能的具体表现,绝不单独是社区的职责,更需要多元力量参与,才能让社区治理由“单兵作战”转为“协同善治”。一方面,我们不断依托新兴数字技术,有效丰富了社区数字治理的“工具箱”,做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展现多样化的社区治理新图景。另一方面,联合高校、专业社会组织等协助社区进行治理,推动社区开展多元主体的共治。

培养“织工匠心”,提升民生幸福指数。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人民群众感知公共服务效能和温度的“神经末梢”,而社区工作者是这“最后一公里”的服务者。“民之所忧我必思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社区工作者既要心怀国之大者,把“人民至上”的服务理念融入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大方向,也要办好为民“小事”,多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多接几个“烫手的山芋”,以脚上泥土体察民情、以身上汗水体悟民生,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的就业、医疗、教育等问题,实事求是想办法、解难题,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大国之大,也有大国之重。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习近平总书记朴实的话语中饱含着对人民的情感和担当。社区虽小,却恰恰连接着千家万户。我们惟有时刻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才能在社区治理当中凝聚服务民生的合力,答好“大国之重”的人民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