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高岗长子,高毅的一生都在接受党和人民的审视,因为父亲的原因,高毅这一生满是坎坷波折,但是他并没有因此消沉,反而调整心态,过上了知足常乐的生活。

据知情人回忆,高毅和妻子宋丽达都是中国人,但两人却长年用俄语沟通,高毅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1948年,包括高毅在内的21位高干子弟、烈士后人被组织送到苏联留学,为建设新中国培养人才,这次计划又被称为“4821”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执行本次计划之前,17岁的高毅就已经在苏联生活学习了8年,刚回到哈工大读了一年,又被送到了苏联。

长年在苏联生活,让高毅的生活习惯、行为模式都变成了苏联人作派,俄语说得比母语还利索,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1951年,高毅回到哈尔滨,再次进入哈工大机械专业学习,这一次他遇到了和自己同样在苏联长大,行为模式都是一副苏联作派的宋丽达。

宋丽达的父亲是苏联红军,她出生于苏联,从小接受了苏式教育,言行举止都和国人很不一样。

当时宋丽达刚刚回到东北工作,难以适应国内的生活模式,正好遇上了和自己一样难以适应的高毅。

两人一见如故,很快就陷入了热恋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婚后,高毅带着妻子和母亲来到了西安定居工作,没多久,高岗就出事了,高毅和家人都受到了牵连。

从此,高毅的生活就变得坎坷波折起来。

当时高毅和宋丽达刚刚结婚,夫妻俩都对未来充满了希望,没想到却被下放到了咸阳工厂接受劳动改造。

幸运的是,咸阳工厂的工人都十分善良,高毅夫妇来到这里后,得到了许多工人的帮助和关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这些善良工人的帮助以外,曾经“4821计划”的同学也都对高毅伸出了援助之手,昔日的同学,如今一个个当上了总理、将军、部长,都成为了新中国的栋梁。

大家很清楚,高毅从来没有参加到高岗的政治活动中,他是无辜的,所以大家从不避讳自己和高毅的同学关系,在公开场合公然为高毅讲话。

当时高毅只是一个普通的工厂技术员,1979年被调回北京后,他立马在老同学的帮助下,加入了市科委电加工研究所。

和老同学相比,这份工作算不上光鲜亮丽,但是高毅却十分知足,他的父亲是犯过错误的人,自己能过上这样的生活,已经很幸运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晚年的高毅十分低调,据妻子宋丽达描述,高毅很爱看电视,每天总是盯着电视看,家人朋友带他出去散心,高毅的眼睛也总是盯在商场的电视屏幕上。

这么多年时间里,高毅夫妇在家里沟通一直是用俄语,生活方式也是一副苏联作派。

每次讲起俄语,高毅就会回想起自己的青春年华,夫妻俩在这种独特的交流方式中感到十分惬意和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