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高节磊砢

方流芳教授小传

按语

文 / 姜朋,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2000年9月至2003年6月师从方流芳教授在中国政法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这个修订后的注释本暂可算做截至目前的全本。之所以加上注释,是因老师说过,“标明出处是一个溯源问题……每一篇论文、每一篇新闻报道的引用部分都需要注明出处”(方流芳教授2021年10月4日微博、2022年12月27日微博),“按理来说,不注明信息来源的叙事是违规的”(方流芳教授2022年11月20日微博)。既然系为纪念老师而作,自当遵循先师遗命。本文的写作得到了齐红、王军、谭甄、蔡养军、胡文涛、方娟、李雨潼、李菊霞、朱时敏、常乐、杨先德、韩晓利、程海霞、邓丽、杜明艳、程屹帮助。

本文的压缩极简版以《笃守学术立场的法律人》为题发表于《财新周刊》2024年1月29日第5期(总第1091期),第96页。2024年1月30日财新网发布了较之更为全面的无注释版。现据财新网版本转载,增补注释、图片,并有若干修订。

松高节磊砢语出宋代洪迈《用前韵答翁子静》诗:“……古人微尺璧,顾谓寸阴重。欲从夫子游,制(掣)肘愧不勇。松高节磊砢(luǒ),鹤老格清耸。当知山泽臞,谁羡将相种……”

目次

一、人生知何似

二、立功其躬行

三、立言无空字

四、立德大先生

2023年12月13日11点44分,方流芳教授发布了最后一条微博。内容是哈佛管委会支持校长Claudine Gay的消息链接和他自己对此事的评论。此后,微博没有再更新。直至2024年1月15日早上6点29分,其女儿在微博上发布讣告,人们才得知,方流芳教授已于2024年1月9日下午3时55分在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去世,享年71岁。

方流芳生前是中国政法大学校聘一级教授,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2000年获得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他是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中欧法学院的首任院长,2还创办了中国政法大学公司法与投资保护研究所。他曾作为专家参与了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独资企业法、电信法等多部法律的论证、起草和修订工作。还曾担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专家委员、北京市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法律顾问、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2年,方流芳教授于昌平家中。艾群摄。

人生知何似

1953年1月,方流芳出生于江苏无锡。3也许是因为后来学医的经历,加上他母亲曾任教于无锡助产学校、无锡卫生学校,让不少人误以为他来自医学世家。其实,他的父亲方可军先生是朝阳学院法科1947届毕业生。母亲刘曼殊女士早年毕业于安庆女子师范学校,1943年10月考入迁至乐山的国立武汉大学法律系。读书期间休学一年,于1948年毕业;本科毕业论文《婚姻的形式要件》的指导教师是燕树棠教授。4苏南解放后,方流芳教授的父母均被苏南的人民法院录用为助理审判员,1952年转至学校任教。5

1969年3月,方流芳作为无锡市68届初中毕业生,前往苏北的淮海农场红卫分场劳动。6淮海农场位于今天盐城市射阳县、滨海县境内。同年12月,农场整体划归江苏生产建设兵团,称二师十团。1974年夏天,他调到位于东台的弶港农场(江苏生产建设兵团三师十八团)五分场二十二连。7在那里,一直待到1978年。当时,一个250人建制的连队,下大田劳作的人不到四分之一,方流芳就是其中一位。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2年5月摄于淮海农场(团部)。左为方流芳。图片来源:woodywy1:《悼念方流芳教授》。2024年1月17日访问。

1978年7月20日至23日,方流芳参加了高考。考场设在东台县新曹农场(原江苏生产建设兵团三师十七团)场部,距弶港农场大约四十华里。正值“三夏大忙”时节,农场给考生三天(17日到19日)时间备考,还安排了交通工具,提前送考生去考场,并且在考试期间仍按出勤计。9

方流芳进入南京中医学院中医专业学习。毕业后,曾在中华医学会江苏省无锡市分会工作。10

1984年9月,方流芳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民法研究生班,师从佟柔老师。1986年7月毕业留校,在王益英老师任所长的法学研究所工作。111987年1月,硕士论文《联营的法律地位及其分类考察》通过答辩。同年7月取得法学硕士学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6年6月24日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86届民法研究生毕业班合影。后排右二为方流芳。傅穹惠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7年夏,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民法硕士与老师合影。前排左起:张玲、赵中孚、郑立、佟柔、刘素萍、王乃荣、孙志萍。后排:郭峰、方流芳、蔡超行、张新宝、周威、龙翼飞。

1987年10月,王利明、方流芳随佟柔、赵中孚老师前往美国,参加杜克大学法学院举办的“中国民法通则讨论会”。在会上,方流芳作了题为《中国的合伙》的发言。12会后,一行人又参访了华盛顿、纽约、旧金山、西雅图等地。1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7年10月2日在美国杜克大学法学院参加“中国民法通则讨论会”研讨会。左起:赵中孚、佟柔、王利明、方流芳。

1988年8月,方流芳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学研究所讲师。9月,考取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民法专业博士研究生,继续师从佟柔教授。蒙王益英老师眷顾,得以在职脱产学习。141989年2月,参加国家教委“博士联合培养项目”,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进修。1990年9月,就在回国前夕,却收到了佟柔教授去世的噩耗。15方流芳的博士论文《公司: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分合》是在赵中孚教授的接力指导下完成的。161991年6月4日,通过论文答辩。9月,获得法学博士学位。1992年7月,破格晋升副教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1年6月4日方流芳博士论文答辩现场。左起:答辩委员王益英(主席)、赵中孚、江平、谢怀栻、郑立教授。右一为答辩人方流芳。李雨潼惠示。

1993年10月,方流芳调到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民法教研室工作。1997年,晋升教授。后担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2005年6月,受聘担任中国政法大学一级教授。17 他还担任过校学位委员会委员、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校学术委员会副主席18等职。2005年至2009年,任该校法律硕士学院创始院长。2008年至2012年,任该校中欧法学院创始院长。2016年,任该校公司法与投资保护研究所所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0年9月20日在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建院五周年庆典活动上致辞。图片来源:《正值金秋月圆时——中国政法大学法硕学院隆重庆祝建院五周年》。2024年2月3日访问。

立功其躬行

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法学院是欧洲联盟与中国政府之间教育合作的产物,也是迄今为止,唯一获中国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的法学院。在它成立前,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就对其寄予厚望。192008年10月23日,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共同为中欧法学院揭牌。20

中国政法大学准备参与申办中欧法学院项目始于2006年,2007年4月正式成立“中欧法学院筹备工作领导小组”。方流芳教授受权负责“筹备工作组”的日常事务,包括参与项目竞标、对外协调和申报中外合作办学等。此后,在时任校长徐显明教授的直接领导下,他带领团队紧张、高效地推进各项工作。2007年11月26日,“汉堡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团队”在竞标中胜出。汉堡大学代表全体团队成员与欧洲委员会签署资助协议。

接下来,方流芳教授又积极推进中欧法学院申报中外合作办学资质的具体事项。212008年10月23日,在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法学院成立仪式上,徐显明校长在致辞中对方流芳教授带领的团队给予了高度评价:

他们不计劳苦、不舍昼夜的忘我精神让人感动。他们在项目9月17号正式获批后的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了对234名申请者的各种审查、语言考试及面试等多种程序,公正而又高质量地完成了招生工作,使得中欧协议中所列秋季开学能如期举行。他们是一个能够不断创造奇迹的团队。22

而招生工作其实还只是酝酿、筹划、申办该项目过程后期的一个环节。

中欧法学院开办后,作为院长,方流芳教授又全身心投入到办学工作中。学院草创之际,设计课程、延聘教师、23学生管理……凡事皆需亲力亲为。

2009-2010年第一学期,12名中国法任课教师中有5名来自于国内其他学校和机构,包括北京大学陈兴良教授和清华大学王亚新教授等知名学者。2009-2010年第二学期,10名中国法任课教师中包括了来自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法学研究所的薛宁兰。2010-2011年第一学期,16名中国法教授中5名来自于[中国]政法[大学]之外,包括来自德国的Ahl Bjorn教授和来自汉能投资集团的马万里教授和来自超微半导体[应为超威半导体有限公司——引者注]的孟纯才教授。2010-2011年第二学期,14名中国法教授中有3名来自于法大之外。2011-2012年第一学期,17名中国法教师5名来自于法大之外,其中包括有丰富刑事辩护经验的德恒律师事务所刑辩部主任王兆峰律师和来自君永律师事务所的温克志律师。2012-2013年第一学期,中欧法学院同时对中国学生开放CLTE(Chinese Law Taught in English)课程选课,教师构成更加丰富,包含了23名课程教师:其中Susan Gale Wintermuth与Wolfgang Werner Däubler作为中欧杰出访问教授分别给2012级学生完整讲授一整学期的相关法律;张俊浩教授时隔多年再次出山在中欧开设“民法原理”课程,来自于法大之外的教师数量达到9名。2012-2013年第二学期,王文宇教授、席涛教授、燕里南博士、吴国喆教授和冷新宇博士将首次前来中欧法学院授课。2013-2014第一学期,中欧法学院将开设15门课程,用英文讲授的课程为五门,师资更加多元化。24

方流芳教授亲自给2011级至2014级中国法项目的学生开设了“法律职业伦理”课程。还有意开设法律写作训练课程,终因行政事务繁重、备课时间不足而抱憾。2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中欧法学院首任欧方联席院长高美莲(Ninon Colneric)教授合影。摄于2009年5月11日。图片来源:张笑滔:《德范长存,百世流芳》,“Landmark Bridge”微信公众号2024年1月18日发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2年9月3日在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法学院2012年开学典礼上致辞

2013年初,在他离任之际,中欧法学院硕士生自发向学校递交了陈情慰留信。这封由162名学生联合签名的信中有关学院行政管理的部分写道:

中欧法学院在方流芳教授领导下行政管理工作是高效、公开、透明和民主的。学院以极简的人事配置(8名工作人员)最有效地完成了全院行政工作,比如学院网站信息更新非常及时,学生反映的问题总能尽快得到回复。学院按照规定应该公开的所有文件、课程信息、课程材料、院领导的活动信息都在学院网站公开而且查阅便捷,学院管理是透明的。学院在各项决策充分听取学生意见,方院长更是经常接待来访学生、主持座谈,尤其是培养方案和课程安排,及时根据学生意见修改完善,学院的管理是民主的。26

这可以看作是对他在中欧法学院五年管理工作的最好总结。

立言无空字

方流芳教授去世后,很多纪念文章和消息都提到了《公司词义考:解读语词的制度信息——“公司”一词在中英早期交往中的用法和所指》27一文。诚然,这是一篇重要的作品:它“并非为了考证公司一词的起源,而是藉梳理这段中英交往历史,发掘出当时中国人对‘公司’‘官设独占’的理解,揭示中英两国因抑商-重商、扶持-钳制的不同国策所造成的截然不同的商业人格及后续的国家命运。”28该文立意高远,论证缜密。发表后,又先后被海峡两岸的多本文集收录。29堪称佳作。

其实,在这篇文章之外,方流芳教授还有大量著述,涉及民法(法人、合伙、联营、合同、侵权)、公司法、证券法、法律教育、民事诉讼、宪法、立法及法律翻译、法律职业伦理等多个领域。30这些洞见迭出的作品,同样可以作为经典,长久流传。

而且,若按照某种世俗的观点(当然他始终是反对依据刊物等级评价论文水准的),这些作品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刊发于《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法学研究》这样的“硬核”期刊,31其“出身”远比《公司词义考》高出不少。不仅如此,他还有不少作品很早就被英译并刊发于《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以及国外的法学期刊。32

方流芳教授的研究志趣高远而坚定,在治学方法上也有很多独到的地方。他始终遵循恩师佟柔教授“全力专攻学业,务必有所心得”“兼收并蓄,学有所成”的临别寄语,33笃定坚守学术立场,数十年如一日,辛勤思考著述。

除了完成本职的教学、研究、校内学术、行政管理工作,他还承担了大量的社会服务。他担任过兼职律师、仲裁员、政府部门法律顾问,参与司法实践,还先后担任过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公司法起草专家组成员,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合伙企业法、独资企业法起草专家组成员和合伙企业法修订专家组成员,原信息产业部电信法起草专家组成员,参与立法工作。他还担任过中国证监会股票发审委专家委员,大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郑州百文股份有限公司(集团)独立董事。

从事这些学术服务和院系行政管理、司法、立法、金融监管以及企业管理方面的工作,不仅展示了他的实践智慧和实际工作能力,也为他开展更为深入的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正向反馈,使他在分析相关话题时,每能发表洞见,言人所未言。

在治学方法上,方流芳教授注重个案分析,注重对原始资料的发掘,从现实问题出发,“文章不写一字空”。在写作《国企法定代表人的法律地位、权力和利益冲突》34时,他搜集了《人民法院案例选》以及众多报章上的真实事例,特别针对上海延中饮用水有限公司诉上海延中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碧纯贸易发展有限公司、上海新延中饮料公司这一奇案展开分析,指出案中经理人员与公司、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的背后,隐藏的是立法者按照某种预定的理论去构建法律条文、并随意代替当事人安排公司控管结构的做法。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对于新事物、新工具,他表现出超强的领悟力和接受力。在写作该文时,他利用国家信息中心制作的CD-ROM“国家法规数据库”光盘(1998年版)进行法规和案例的检索。这在当时还是比较少见的。

虽然关注点在中国法律问题上,但在资料占有方面,方流芳教授始终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无问西东”。他非常看重一手的调研资料。访客、35学生、36朋友、37家政人员、出租车司机,甚至在小区路遇的外来务工人员38都会成为他的访谈对象。从访谈中得到的诸多细节,会被他用来佐证、支持既有观点,或者进行再加工提炼,以发现新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小区里偶遇的务工人员合影。2019年8月摄于无锡。

在研究国外相关法律实践时,他更看重梳理其间的逻辑脉络,追问其方法和机理,而不是简单照搬既有结论。

除了80年代后期两次出国参加学术会议和进修外,1996年8月至1997年2月和2002年10月至2003年8月,方流芳教授还两度赴哈佛大学访学。这些经历无疑丰富了他的知识储备,也扩展了学术视野。特别难能可贵的是,他在与国外同行交流时,始终带着自己的思考,穷根究理,试图弄通本源,以求能够反哺中国的法律研究与实践。

1997年,方流芳教授完成了《哈佛法律评论——关于法学教育和法学论文规范的个案考察》39一文。他以《哈佛法律评论》这样一本由哈佛法学院在读学生编辑的学术刊物为研究对象,深入探究了哈佛乃至美国法律教育的机制和理念。这次的细微观察、缜密分析和独立思考带来了显而易见的“红利”——如今,不少法律院校都创办了自己的“法律评论”。40稍显遗憾的是,他领衔主编、实则推动学生自主编辑的《法大评论》只出版了5卷。4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法大评论》第1卷第1辑封面

对外交往,重在双向,不仅有输入,也要有输出。方流芳教授不仅很早就开始用英文发表论文讨论中国法律问题,还于2009年1月作为访问教授(Visiting Professor of Law)给哈佛大学法学院学生讲授冬季课程Introduction to China's Contemporary Legal System。42在对外讲述中国的法律故事、在扩大中国法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力,甚至在构建中国法律的自主性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方面,他都算得上是一位先行的试水者。

立德大先生

相对于容易引发关注甚至引起争论的学术研究,方流芳教授的教学往往容易被忽略。这方面,甚至不如他的演讲引人注目。在演讲时,他的观点往往犀利而直接,篇幅不长而满是“干货”。这种风格在他早期的课堂教学中也有所体现。刘家安教授回忆了方流芳教授初登法大讲坛时的情形:

记得是(19)94年春季学期,方老师给我们上《公司法》,那也应该是他第一次在法大课堂上给学生上课。还记得,方老师穿着西装,在讲台上踱着步,不紧不慢地从这头踱到那头,又从那头踱到这头。他不太看我们,时而眉头紧锁,时而微微笑,沉浸在自己的讲述中。他抽丝剥茧、条分缕析、传授着他所理解的公司法。法大虽有很多好老师,但本科阶段没经历过方老师这样的上课方式。听方老师上课是一种享受,听者沉醉于其中,忘了时间,不知不觉下课铃响起……43

而支撑课堂教学效果的,其实是备课时下的苦功夫。

有一个场合,师母也在,我和她说起方老师当时给我们上课的场景,那份潇洒、从容。师母笑答,你们都不知道,他给你们上课前有多紧张,一遍一遍地备课,生怕讲不好……44

入职中国政法大学十年后,方流芳教授的教学方法和风格发生了一些变化。演讲被更多地和讨论结合在一起,因此有时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得委婉、低回了许多。

方老师的课堂是以案例与讨论为主的地方。一个案例,从多种思维的角度出发,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方老师就像一个导演,指挥和引导着思维的碰撞,并能在碰撞之后,高屋建瓴地给予适当的提升与归纳,给人以醍醐灌顶的感觉。45

方老师在授课之初就交代了两条原则:其一,课上提问与回答须避免使用“法言法语”,要用一般人都能听得懂的日常语言;其二,课前应认真阅读相关材料,有效的讨论建立在师生掌握对等信息的基础上。46

他会提前给学生布置阅读材料。他坚持认为,“如果事先不能给学生提供涵盖全部课程的纲要,界定每一课的主题和课前阅读材料,讲课是没有目标和无法互动的”。47

应当让学生知道老师将要在课堂上讲什么。师生双方有备而来,课堂上才有品质比较高的交流。有没有教科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课前阅读材料,而讲课内容要与阅读材料存在相关性。一般说来,教授在课堂上的言说应当由三部分构成:1.一个提示性的演讲纲要+腹稿;2.双方事先阅读的文献的评论、分析;3.苏格拉底式的对话。第三部分常常是知识增量的源泉。48

也正因如此,如果学生在课前没有完成阅读,上课时是无法应对他的拷问的。而且有时即使完成了阅读,但没有进行自己的思考,也容易露出马脚。因为他会在学生回答完一个问题之后,再做进一步的追问。据说有的学生甚至因此试图提前揣摩他会提怎样的问题。正是经历了这种苏格拉底式的训练,几轮下来,无论是被提问的学生、还是在一旁聆听的学生,都会有所收获。但是如果学生功课没做好,恐怕就会落得个“入宝山而空手归”的结果。

在经过了多轮讨论后,方流芳教授才会集中输出他的观点。但他并不强加于人,而是给学生留下了非常大的自主思考空间。“课堂不是传播真理的场所,教师需要避免宣讲自己的‘一家之言’,需要限定自己的‘正确性’。”49在这个意义上,“他是学生思想的助产士”。50

但这样一来,无疑会加重备课和授课的负荷。在方流芳教授看来,这些都是分内之事:

我的本分是教书,教书的人需要读书,所以,我的精神生活是游走在读书——教书,教书——读书之间。如何参与社会,取决于你的角色,你的角色又是你的自我评估……在我看来,教书、读书、思考本身就是在参与社会。51

讲好课是老师的本分。围绕主题,把背景介绍、参考阅读、主要话题和纵深思考浓缩成40分钟左右的口语化的表达,通过问答不断推进——扩散和深入——启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按钮,让他们思考、怀疑、追索,终身不能停止,这就是教学的价值。52

不计得失,用心去教,才能教好。当然,首先要想明白:为什么学生阅读了与你大致相当的文献,再来课堂聆听你的演讲、与你讨论,对他们更有价值?53

2006年,方流芳教授获得中国政法大学优秀教师特等奖。2007年,又获得“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称号。显然,这是对他出色教学理念和实践的完美诠释。

方流芳教授从1993年开始在中国政法大学招收硕士研究生,1999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在课堂内外,他总是愿意传达“君子不器”的理念。或许可以这样理解:不器,并不是说不要成器,而是说“不泥于器”,不要过早地固步自封,给自己人为贴上某种标签,自我限定,而是应该发掘自身潜力,延展各种可能性。

同时,这个命题更包含了对学生要努力成为“君子”的期许。所谓君子,是需要有“无恒产而有恒心”的心志,需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节,需要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在一次谈及山东煎饼的话题时,他引申道:“煎饼象征着我们先民承受苦难的坚忍、克服艰险的生存力和自力更生的谦卑。煎饼其实比任何烈酒都更豪迈,更有‘大丈夫’气质(如果我们的文化少不了‘大丈夫’色彩的话)。”54

方流芳教授不仅用言语,也用行动教育学生。方流芳教授颇具语言天赋。他父亲是重庆綦江人,母亲是安徽岳西人,自幼由外婆照看,早年又在江苏无锡生活、读书,在苏北农场劳动,对几种方言都很熟悉,也乐于用不同的语言(包括普通话和英语)进行思考。55

他对自己高度自律。人到中年,仍坚持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56“每天至少有5小时的自我教育,读书、写作,撇开一切应景敷衍之事”。57他还坚持体育锻炼。“我每天读书大约4小时,跑步40分钟或者打乒乓球90分钟,大约12点睡觉”。58在体育方面,他小学时曾跟人学习过拳脚,在农场时曾练习过摔跤,还热爱围棋、乒乓球,晚年则以登山、散步为常。他曾经吸烟,但在夫人的监督下,逐步控烟,最终成功戒除。据中国政法大学杨阳教授回忆:

或许是因为我也是烟鬼的缘故,她[方老师夫人]所讲述的监督方老师控烟一事,至今还清晰记得。方老师与他约定,在她上班后只抽10只(支),但每到下午4点左右,方老师就会打电话到院里,与她协商是否可以突破10只(支)的限额,允许他再抽上1只(支)。59

方流芳教授对家人至亲至孝。由于自己在北京任教,而亲人在江南,因此一有时间他就会返乡省亲。2011年7月京沪高铁开通时,他是首批乘客,整节车厢就他一个人。此后每年他都要在京沪线上往返五趟。602020年1月以后更是一直陪伴在母亲身边。2022年3月,太夫人以105岁高龄仙逝。61先人去世后,他偕家人遵照父亲遗愿向其任教的无锡市广丰中学捐赠图书和购书款以建设“爸爸的书房”;62向母亲家乡岳西县图书馆捐赠,资助其进行地方志馆藏室建设,并积极帮助找寻相关书籍信息。6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锡市广丰中学的“爸爸的书房”。图片来源:《清风校园:无锡市广丰中学》,“梁溪教育”微信公众号2021年5月16日发布。

方流芳教授对师长至恭至敬。不仅对业师佟柔、赵中孚教授,对谢怀栻先生、张思之先生亦执弟子之礼。64

方流芳教授对友人至诚至善。在晚年,微博成为他对外交流的主要窗口。除了探讨学术问题,分享交流时事热点,他微博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追忆过往岁月中的人和事。65其中不乏对那些曾经帮助过他的人的怀念,更有对行事正直者的褒扬。66

方流芳教授对学生,既严格,又关心、包容。严格要求的,是学业、学术水准。据他指导的2009级博士生韩晓利回忆:

方老师的每次课堂都会布置很多阅读作业,据他说是为了与学生之间信息对称。有一次上课,方老师发现我们没有一个人完成他布置的课前阅读,罕见地生气了,他袒露自己每天工作14个小时以上,认为我们年轻人没有理由偷懒。67

方流芳教授曾谆谆告诫学生,写论文要“先找到基本问题,围绕基本问题进行论文布局”,68要把研究“作为自己的学术追求,而不仅仅是为了学位”。69

也许是因为这份严格,甚至有时的严厉,让学生有些敬畏他,当然也有知道他的勤勉,担心打扰的成分,因而那几届的学生似乎都有不太爱打电话给他的习惯。他指导的2003级博士生邓丽回忆说:

我们都不敢主动联系方老师。同级之中,师兄和师姐都已是高校教师,学养积淀颇深,却一到联系方老师时就公推我去打电话。我必是酝酿再三,鼓足勇气,才敢拨通电话。老师家很早就设了语音问答,所以我常听到的是:“你好,这里是……(号码)。我暂时不方便接电话,有事请留言。”最开始,我没有经验,慌乱中会挂掉电话。但还得完成任务啊,于是想好措辞,又拨通电话,准备留言。但是我刚说道:“老师好,我是邓丽,我和师兄师姐想……”话筒中忽然又响起声音:“邓丽你好。”我又紧张了,“嗯?是老师吗?”“是我。”“哦哦,老师,是这样的……”70

但方流芳教授其实对学生的工作和生活是关心的,对学生的观点、立场和选择也是包容的。邓丽就提到了在老师家吃饭和毕业前请老师写推荐信的往事:

还曾有幸在老师家吃过师母亲手做的菜肴,非常精致,无锡糟鱼风味特别,令我印象深刻。

记得博士毕业时我请老师作推荐,老师欣然应允,后来我循惯例去请信,以备向可及的用人单位提供。老师的微笑极有深意,说推荐信本不该由本人经手。我顿时面热,醒悟到推荐信只有在推荐人自由表达时方有公信力,若经被推荐人领送那就只能说好话了。但国内并无此讲究,我亦还不知向何方投送,于是老师还是把推荐信交付于我,并未封口。我难免好奇,事后展阅,一见倾倒:此信抬头曰“敬启者”,介绍我是老师的博士研究生,然后说“推荐人乐意向阁下介绍该学生在校期间的情况。”后面分别介绍了我的学业成绩、日常表现、学业论题等,用词严整考究,我读过之后一方面是感愧老师的美誉,另一方面是惊叹老师的美文。推荐信的末尾写道:“综上所述,我认为:邓丽在我校博士生中是出类拔萃的,其人品、知识和成熟干练程度均足以胜任贵单位的工作。我无保留地推荐她到贵单位任职,并希望阁下能做出对她有利的决定。”71

在与学生交流时,方流芳教授没有门户之见,也不受所谓专业藩篱的桎梏。赵晶并非方流芳教授指导的学生,但在校学期期间,与方流芳教授互动受教甚多,可谓忘年交。他硕士毕业前夕,曾纠结于读博还是就业,写信求教,得方流芳教授坦诚相告。

虽然我最终没有听从他的建议,但他并不以此为意,在我需要帮助的时候,始终热忱地伸出援手……据闻从不轻易出具推荐信的方老师,自2007年始,在百忙之中为我申请美迈斯法学奖学金、考博、求职撰写过三封推荐信,每封都是亲自草拟、郑重落款。他告诫我,推荐信承载着推荐人的信誉、收信人的信赖利益、被推荐人的真实情况,需对三方负责,决不可草率为之。遵循这一教诲,自任教以来,我从不轻易出具推荐信,也始终坚持自拟,而非假手被推荐人。72

他指导的2007级博士生金振豹毕业后,曾受病痛困扰,自己通过探索与之抗争。

在这个过程中方老师对我多有鼓励,在给我的电子邮件中说:“用文字向公众再现一个真实的自我,需要诚实和勇气,这是你难能可贵的品质。望蓄养体能,战胜疾病,每个认识你的人都为你祝福。”73

方流芳教授不喜欢大规模的聚会,但他并不拒斥和学生交流,也乐于倾听甚至向学生学习。“跟方老师交往,学生不需要任何客套、恭维,他总是提醒大家不要给他带任何礼物,如果一起吃饭也从来不让学生买单,他这样做也不外乎是让去找他的学生们不要有任何负担。”74有一个时期,他经常约请新老学生一起去登山,三五成群,兴致所至,言皆由衷。那该就是“从夫子游”的境界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2001级博士生周学峰、胡文涛、蔡养军登山。摄于2004年7月1日。胡文涛惠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学生一起爬山。摄于2012年9月15日。杜明艳惠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学生一起爬山。摄于2014年9月27日。常乐惠示。

方流芳教授是一位理想主义者。他希望能够借由个案推动制度的完善,而不屑于仅仅通过个例通融的方式解决个体的问题。早年在苏北农场、中年在中国人民大学,以及晚年在中国政法大学应对诸多事件时,皆是如此。

在处理复杂事务时,方流芳教授认理、“较真儿”,尤其在一些是非问题上,不肯妥协。在中欧法学院工作后期,他和欧方在若干问题上产生了严重分歧。面对多方压力,他始终坚持摆事实、讲道理,拿证据说话,按协议办事。了解那段往事的人们,耳畔当会响起《孤勇者》的词曲。

同时,方流芳教授也是一个明辨是非,可以仗义执言的人。他的言辞通常是温和的,但也可以是非常犀利的,甚至有时也会有快意恩仇、“安能屈眉折腰事单位”的一面。对于“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的说法,他应该是认同的。

方流芳教授用心做了许多旁人看来不好做,甚至是不值得花那么大力气去做的事,他的著作整理工作也因之一再推迟,故而不易被常人理解。正可谓“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75方流芳教授曾在微博中引述人们对霍尔姆斯法官的评价:“他是一个背离常规的人,因为他是更高意义上的循规蹈矩的人(He is a nonconformist because he is a conformist in the higher sense)。”并说“如果霍尔姆斯法官在世,一定会被这样的评价感动”。76而他自己也完全担得起这样的评价!

1《中国政法大学有关表彰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方流芳教授、从日云教授的决定》(2007)。文乃斐、夏广兴:《我校隆重召开2007年教师节表彰大会》。https://news.cupl.edu.cn/info/1011/15330.htm。2024年1月27日访问。

2根据方流芳教授《中欧法学院院长的任命和任期》一文,方流芳教授担任的、与中欧法学院有关的行政职务共有三个:(1)中欧法学院(Eu China School of Law)“联席院长(Co-dean)”,任期自 2008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联席院长是根据外方要求而设置的职位。汉堡大学约在2007年5月向欧盟提交了一份非公开文件“项目商业计划书”,向欧盟承诺:中欧法学院关键职位,如院长(deans,复数)将设置一个以上,不同国籍或区域的管理人员各担任一个。该“项目商业计划书”直至2012年1月10日才向中方公开。2008年1月18日,徐显明校长向合伙人会议提名方流芳教授为“中方联席院长”和“管理委员会委员”。同月28日,在汉堡大学举行的中欧法学院第一届合伙人会议批准了该项提名,并做出书面决议。会后,徐校长签发聘书,聘任方流芳教授为“联席院长”,任期自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项目期间和欧方联席院长聘用合同都以2008年1月1日为始日。2008年2月25日,中国政法大学与汉堡大学签订的“中外合作办学协议”确认了联席院长的职位、权限和任免程序。黄进教授接任校长后,中国政法大学与方流芳教授续签了为期两年的聘用合同,期限为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

(2)中欧法学院(China EU School of Law at CUPL)“主要行政负责人”,任期自2008年9月17日至2013年8月30日。在学院申报阶段,由于教育部不同意“联席院长”的设置,故在中国政法大学正式提交教育部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申请表”的“主要行政负责人”一栏填写的是“院长”;在“决策机构组成”的“外方成员”一栏,外方的职位填写为“联席院长”。两部分由合作方分别填写。在教育部颁发的“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法学院中外合作办学许可证”上,方流芳教授的职位是“主要行政负责人”(principal administrator),任期同于该许可证有效期,自2008年9月17日至2013年8月30日(教育部的教育涉外信息监管网,列示中欧法学院信息中,方流芳教授的职位也是“主要行政负责人”,但将许可证有效期终止日期误作“2013年12月31日”。

(3)“中欧法学院院长”,任期自2008年10月10日起。教育部批准中外合作办学之后,中国政法大学党委常委会于2012年10月10日做出决定:任命方流芳教授担任“中欧法学院院长”,任期四年,试用期半年(试用期从2008年10月10日开始),试用期满,经考核合格后,正式聘任。方流芳:《中欧法学院院长的任命和任期》(2013年3月18日20:10:20发布)。 https://blog.sina.com.cn/s/blog_bd8c458f01016jpj.html。2024年2月2日访问。

3

刘哲:《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弘扬民商法律精神——访我校民商法专业博士生导师方流芳教授》,载《法律文献信息与研究》1999年第2期,第58页。全文亦见https://www.pkulaw.com/qikan/295b1ea04572d48d93e73b726b582306bdfb.html。2024年1月23日访问。

4燕树棠(1891-1984.2.20),字召亭,生于河北正定。1912年春入读北洋大学法科,1916年毕业,考取清华公费留学资格,先入哈佛大学,后于1918年获哥伦比亚大学法学硕士学位(LL. M.),硕士论文为《治外法权制度在中国》(The System of Extraterritoriality in China)。1920年获得耶鲁大学法学博士学位(Doctor of Law,简称为Jur. D.,研究民法与国际法,没有博士论文)。1921年回国后,曾任北京大学法律学系教授、系主任。1928年9月至1931年6月、1937年8月至1938年12月、1947年9月至1949年任国立武汉大学法律系教授,其间三次兼任法律系主任。1931年8月至1934年7月底任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1934年8月至1936年7月底任清华大学政治学系教授。1938年秋赴昆明任西南联合大学法律学系教授会主席,直至1946年。1949年后仍任教于武汉大学,后在法律系编译室、武大图书馆工作。何勤华主编:《中国法学家访谈录》第一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470页,刘晓东、王姝苏采访。陈俊豪:《生不逢时的法律学系——20世纪二三十年代清华法律学系设立之周折》,载《清华法学》第九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52页。陈新宇:《法治的恪守者——燕树棠先生的生平与思想》,载《法意清华》,2009,第90-91页。西南联合大学北京校友会编:《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史——一九三七至一九四六年的北大、清华、南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98页。

5方流芳教授2022年3月12日微博。

6方流芳教授2021年3月25日微博。

7方流芳教授2022年12月23日微博。

8方流芳教授2020年6月14日微博。

9方流芳教授2020年7月7日微博。

10方流芳:《在 <研究生法学> 青年学苑第二期“研究生办刊与学术发表:困境与出路”研讨会上的发言》(2017年12月14日)。见《实录:研究生发论文的困难与出路—— <研究生法学> 携手大佬新秀给你支招》。 https://www.sohu.com/a/218557364_671251。2024年2月1日访问。

11方流芳教授2023年1月7日微博(怀念王益英教授)。

12该文英文题目为Chinese Partnership,由XIA Yuantao, SANG Binxue和ZHANG Danian英译,发表于Law and Contemporary Problems(Vol. 52: No.3, 1989. pp. 43-67)。

13桑滨学:《人民大学法律系代表团赴美国参加中国<民法通则>研讨会》,载《法律学习与研究》1988年第1期。

14方流芳教授2023年1月7日微博,《怀念王益英教授》。

15周大伟:《佟柔是谁?》,佟柔著、周大伟编:《佟柔中国民法讲稿》,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代序。

16方流芳教授2022年3月2日微博。

17《中国政法大学关于终身教授及一、二级教授岗位设置及受聘人员的决定》,载《中国政法大学年鉴(2006)》,第353页。

18《我校成立新一届学术委员会等四个机构》。https://news.cupl.edu.cn/info/1012/19000.htm。2024年1月17日访问。

19 2008年5月4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同志视察中国政法大学学院路校区。其间表达了对筹建中的中欧法学院的关切。

20转引自蒋安杰:《梦想成真的时刻——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法学院成立庆典侧记》。https://news.cupl.edu.cn/info/1015/19484.htm。2024年1月23日访问。

21详见《中欧法学院筹建记事》。http://www.ecsl.edu.cn/ecslintro.asp?c=1。2012年12月24日访问。

22蒋安杰:《梦想成真的时刻——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法学院成立庆典侧记》。https://news.cupl.edu.cn/info/1015/19484.htm。2024年1月23日访问。

23粗略统计,计有:(1)邀请清华大学法学院梅汝璈法学讲席教授冯象于2010年5月14日下午在中欧法学院“法律职业伦理”课上作《当前法律职业伦理的困境及重建》的演讲。(2)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刘春田教授到中欧法学院讲授知识产权法课程。“余主管中欧法学院期间,刘学长应余之邀请,屈尊到一个初建的法学院讲课,此时援之以手实为无比珍贵。”见方流芳教授2023年3月29日微博。(3)邀请浙江大学张谷教授于2010、2011年的11-12月在中欧讲授民法总论。感谢张谷教授提示时间。一说课名为民法原理。杜如益:《为往圣继绝学——追忆方流芳老师》,“岭南民商法”微信公众号,2024年1月22日发布。(4)受邀到中欧法学院授课的校外学者还有:台湾政治大学的苏永钦教授、北京大学陈兴良教授、张思之先生、中国人民大学朱景文教授(讲授当代中国法制)、清华大学王亚新教授、高西庆教授,以及时任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法官的程屹(主持模拟法庭课程)。刘彦周:《师者如光,微以致远——纪念方流芳老师》,“弦十三”微信公众号2024年1月20日发布。任壮石:《追忆方流芳老师》,“不知当讲不当讲”微信公众号2024年1月16日发布。张笑滔:《德范长存,百世流芳》,“Landmark Bridge”微信公众号2024年1月18日发布。杜如益为中欧法学院2009级学生,2015年时为德国汉堡大学博士候选人、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研究人员,2024年时任教于暨南大学。见杜如益:《给法官一个道德支点——法官审判中道德立场的反思与证成(方流芳教授法律伦理课参考作业2011)》,“中德法教义学苑”微信公众号,2015年2月17日发布。

24《中欧国际商学院CEIBC法学院学生致黄进校长的公开信》(2013年)。https://www.docin.com/p-1231810649.html。2024年2月15日访问。

25方流芳教授2018年6月24日微博。

26杨先德:《身为世范、难忘恩情——追忆方流芳教授》(2024年1月)。未刊稿。引用已获授权。

27方流芳:《公司词义考:解读语词的制度信息——“公司”一词在中英早期交往中的用法和所指》,载《中外法学》2000年第3期,第277-299页。

28赵晶:《中国“传统”公司形态研究述略》,载Kyungpook National University亚洲研究中心编:《亚洲研究》第7辑,第201页。

29增订繁体字版收录于《月旦民商法杂志》创刊号,元照出版公司2003年9月,第208-247页。增订简体字版收录于王文杰主编:《月旦民商法研究1·公司法发展之走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94-345页(第342页以下为所附《“公司”一词是否起源于郑氏政权?》)。另以《公司词义考:解读语词的制度信息》之题收录于法律出版社编辑委员会编《思想的印迹——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优秀法学文集》第二卷,法律出版社2018年版,第707-742页。

30 2004年12月18日,在上海法律与经济研究所“法学教育的性质”研讨会上,方流芳教授在对何美欢教授的发言进行点评时提到:“我的学术兴趣远远超过法学,超过私法,但是如果我在学校申请,要求教授宪法、刑法,是会有一定障碍的,当然对我来讲不会有很大的障碍,如果我认真去做的话,可以做到……”《“法学教育的性质”研讨会纪要》,中评网。2004年12月18日转发。

31《中西公司法律地位历史考察》(《中国社会科学》1992年第4期,第153-170页)、《民事诉讼收费考》(《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3期,第130-153页);《合伙的法律地位及其比较法分析》(《中国法学》1986年第2期,第26-34页)、《论独营有限公司》(《中国法学》1987第4期,第18-22页)、《公司审批制度与行政性垄断——兼论中国公司法的走向》(《中国法学》1992第4期,第55-106页)、《学术剽窃和法律内外的对策》(《中国法学》2006年第5期,第155-169页)、《追问法学教育》(《中国法学》2008年第6期,第14-21页);《关于合伙的几个问题》(《法学研究》1987年第5期,第48-52页)。

32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Social Sciences in China)的作品有:Approval Procedure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Companies in China(No.4, 1993. pp. 167-184)。发表于外刊的作品有:Chinese Partnership(Law and Contemporary Problems, Vol. 52: No.3, 1989, pp. 43-67),Beyond Reasonable Doubt: University Teaching Losing Its Appeal(China Exchange News, Vol. 22: No. 4. Winter 1994. pp.9-11),China’s Corporation Experiment(Duk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and International Law, Vol.5: No. 2, Spring 1995, pp.149-269),Comments: China(Law and Policy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Vol. 28, 1997, pp.897-899),The Governmental Role in M&A in China: The Kodak Case(Australian Journal of Corporate Law, Vol. 10, 1999, pp. 81-88),Legal Training and Education in the 1990’s(载于世界银行报告,时间代考,不晚于1999年)。

33方流芳:《佟柔教授对中国民法理论的贡献》,载《佟柔文集——纪念佟柔教授诞辰75周年》,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428页。

34方流芳:《国企法定代表人的法律地位、权力和利益冲突》,载《比较法研究》1999年3、4期,第419-438页。政治大学《政大法学评论》第62期(2000年2月)全文转载。另见江平、赖源河主编:《两岸公司法研讨》,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82-122页。

35方流芳:《访客风说(工友记忆里的校史)》,方流芳教授的财新博客,2016年5月1日发布。https://fangliufang.blog.caixin.com/archives/145941。2024年2月5日访问。方流芳教授2017年3月27日微博,(访客风说:从民工讨薪看合同关系,与建筑工地民工老程的对话)。

36 2006年9月27日,方流芳教授组织法律硕士学院在昌平校区对2004级至2006级全日制法律硕士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230份,回收209份。方流芳:《法律硕士(J. M.)入学考试评析和改革思路》附件“有关法硕入学考试的问卷调查和分析”。https://pkulaw.com/qikan/d6f49659d2abdf2a7d466df29447eeefbdfb.html。2024年2月3日访问。方流芳教授2018年6月27日微博还提示,他在通过访谈调研学生准备司法考试情况。

37 “在无锡这样的‘二线城市’(我并不懂‘一线’、‘二线’、‘三线’的区分标准,在此沿用,纯粹是人云亦云),子女在一个‘顶尖’国际学校读书,花费多少?朋友家的小孩在‘南外国王国际学校’读小学,学费14.8万/年;课外辅导门类比较齐全:英语,500元/小时;足球(一对一),680元/1.5小时;钢琴(一对一),500-1000元/小时……学习专项开支,平均每月2万左右。‘学校里都是外教,’家长颇为自豪地说。‘只有中文和算术是中国老师教的, 算术也有用英文教的。’”方流芳教授2020年12月22日微博。“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上学的几位高中生、大学生聊天。”方流芳教授2020年11月8日微博。此外,他还访谈过华德福学校的学生家长。方流芳教授2018年3月1日微博。

38方流芳教授2023年3月8日微博记述发生在2019年8月的事。

39方流芳:《哈佛法律评论——关于法学教育和法学论文规范的个案考察》,载《比较法研究》1997年第2期,第169-181页。

40 2005年12月29日,在《 <哈佛法律评论> 丛刊后记》中,方流芳教授写道:“1997年6月,本文首次发表于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研究所主办的杂志《比较法研究》第11卷第2期。此后,约有三十多家杂志、电子刊物和文集转载了该文,甚至还有五六家慷慨付酬,给我带来惊喜。1998年6月,《北大法律评论》第1卷第1辑问世,此后各校纷纷效法,如今全国大约已有法学院学生主办或参与主办的《法律评论》五十多家。”

41方流芳教授主编、具体由学生编辑的《法大评论》第1至5卷皆由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分别是2001年3月、2003年2月、2004年8月、2005年6月、2006年4月。

42齐红博士2024年1月17日提示具体时间。

43 “法大刘家安”2024年1月15日微博。

44 “法大刘家安”2024年1月15日微博。

45《法大民商法孤傲双星——张俊浩、方流芳先生》。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498386/discussion/46239029/。2024年9月12日访问。

46赵晶:《长将一寸身 衔木到终古——痛悼方流芳老师》,澎湃新闻,2024年1月17日发布。

47方流芳教授2018年7月2日微博。

48方流芳教授2022年6月18日微博。

49方流芳教授2022年6月18日微博。

50[德]康德:《道德形而上学》(注释本),张荣、李秋零译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252页。

51方流芳教授2006年3月20日晚19:56在“沧海云帆论坛”回答网友线上提问。

52方流芳教授2018年7月2日微博。

53方流芳教授2019年9月8日微博。

54方流芳教授2017年9月2日微博。

55方流芳教授2023年3月8日微博。

56韩晓利:《追忆我的导师方流芳教授》(2024年1月),未刊稿。引用已获授权。

57方流芳教授2006年3月20日19:33于“沧海云帆论坛”答复网友提问。原话为“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人需要的读书和写作计划,持之以恒,这大概算是自我教育。我自己每天至少有5小时的自我教育,读书、写作,撇开一切应景敷衍之事。”另,云闯《敬仰源于持续不断的感动细节——记硕士研究生导师方流芳教授二三事》也提到:“十年坚持不懈每日读书不低于4个小时”。

58方流芳教授2006年3月20日20:08于“沧海云帆论坛”回答网友提问。原文为“我每天读书大约4小时,跑步40分钟或者打乒乓球90分钟,大约12点睡觉”。

59杨阳:《关于方老师:挥之不去的记忆》(2024年1月16日)。转引自范凯洲律师2024年1月16日微博。

60方流芳教授2018年8月17日微博。

61方流芳教授2022年3月12日微博。

62《紫藤书香:“爸爸的书房”升级修缮进行时》,“无锡市广丰中学”微信公众号2018年4月4日发布。《清风校园:无锡市广丰中学》,“梁溪教育”微信公众号2021年5月16日11:39发布。《大市初中唯一!就在梁溪!不用羡慕“别人家的图书馆”了!》,“梁溪教育”微信公众号2023年4月3日发布。均为2024年2月15日访问。

63方流芳教授2023年5月22日给姜朋的微博私信。

64《佟柔教授对中国民法理论的贡献》(载《佟柔文集——纪念佟柔教授诞辰75周年》,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424-428页)。《一开风气,终生为师》和《回忆谢老》(载谢英整理:《谢怀栻先生纪念文集》,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第119-121页、第122-129页)。《从无讼到“真辩抑或假辩”——怀念张思之先生》和《为真辩舍得一身剐——怀念张思之先生》(后者见方流芳教授2022年6月26日微博)。《感恩赵中孚教授》(方流芳教授2022年3月2日微博)。

65方流芳教授《知青记忆》系列微博。

66《怀念杨振山教授》(载周春梅编:《杨振山纪念文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41-144页)。《怀念王益英教授》(方流芳教授2023年1月7日微博)。《应当致敬的期刊编辑》(方流芳教授2023年10月10日微博)。《朱维民教授》(方流芳教授2023年1月31日微博、2016年12月7日微博)。《好人老曲》(方流芳教授2022年12月29日微博、2023年5月6日微博)。《知青好友阿根》(方流芳教授2023年6月27日微博)。

67韩晓利:《追忆我的导师方流芳教授》(2024年1月),未刊稿。引用已获授权。

68方流芳教授2002年4月16日写给姜朋的电子邮件。

69方流芳教授2003年4月5日写给姜朋的电子邮件。

70邓丽:《月在东南,吾师安在》,“与民法典同行”微信公众号2024年1月25日发布。

71邓丽:《月在东南,吾师安在》,“与民法典同行”微信公众号2024年1月25日发布。

72赵晶:《长将一寸身 衔木到终古——痛悼方流芳老师》,澎湃新闻,2024年1月17日发布。

73金振豹:《追忆我的博士导师方流芳教授兼谈法学的科学性》,“冥想与哲学”微信公众号2024年1月16日发布。

74杨先德:《身为世范、难忘恩情——追忆方流芳教授》(2024年1月,未刊稿)。

75《诗经·王风·黍离》。

76方流芳教授2018年5月15日微博。

中国法律评论

《中国法律评论》于2014年3月创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主管、法律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中国法律评论》现为中国法学核心科研评价(CLSCI)来源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AMI综合评价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中国法律评论》秉持“思想之库府,策略之机枢”之理念,聚焦中国本土的法治问题,阐释法律思想,弘扬法律精神,凝聚法律智慧,研拟治理策略,为建设法治中国服务,为提升法治效能服务,为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服务。

《中国法律评论》唯一投稿邮箱:

chinalawreview@lawpress.com.cn

(我刊编辑部从不收取任何版面费或发稿费,任何承诺发文的收费信息均为诈骗信息)

中法评微信公众号投稿邮箱:

stonetung@qq.com

刊号:CN10-1210/D.

订刊电话:010-83938198

订刊传真:010-83938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