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常怡
两口大灶台、一个电蒸柜、两个洗菜水槽,在这间40平方米的厨房内,灶台和桌面被收拾得干净整洁,米面油也摆放得井然有序……在武汉市新洲区辛冲街道,记者见到了这家为市民提供素食午餐的“爱心食堂”。
都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但这里就是个可以免费吃午餐的地方。
辛冲街临津社区“爱心食堂”由寨山村内爱心人士捐款创办,位于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由村民和社区志愿者轮流当班,“兼职”厨师和服务员,重点为65岁以上孤寡老人、留守老人提供免费“爱心午餐”。自今年6月食堂开启爱心午餐服务以来,累计超过1600人次来这里吃饭,每天的人流量在160人左右。
食堂每天保证三菜一汤
切菜、洗菜、揉面、淘米……9月12日上午8时许,数个忙碌的身影在厨房里不停穿梭。记者来到临津社区爱心食堂看到,这里设备设施齐全,环境干净整洁,义工们分工合作,为村民提供服务,忙得不亦乐乎。
虽是做素食,但鸡蛋、木耳、黄瓜、胡萝卜、白菜、丝瓜、葱花等菜色十分丰富,色香味俱全。“目前,爱心食堂免费提供三菜一汤,还有米饭和馒头,每天有150多名村民来打饭。”社区书记黄容介绍。
上午10点左右,还没到饭点,爱心食堂内已经热闹非凡。厨房门前的几条长凳上坐满了老人,她们聊着天,不时传出阵阵笑声。
“我一个人住在村里,孩子不在身边,以前总是煮一顿吃三顿。有了爱心餐厅,每天都能吃上热乎饭。”77岁的村民江玉映表示,从今年6月开始,他每天都到爱心食堂用餐。早上送完孙子上学,自己就会来社区养老中心坐坐,和村民拉家常,然后打好饭菜回家吃。
“这里的饭很软烂,很合我的胃口”“我喜欢吃他们的手工馒头”“菜的味道很好,我跟老伴都爱吃……”谈起社区里的爱心食堂,村民们赞不绝口。
67岁的罗先梅和老伴属于独居老人,子女在外地工作。她告诉记者,一次邻居带她来到食堂体验,这里饭菜清爽可口,她和老伴两人十分欢喜。自此,每天她跟邻居一起,步行前来打饭。
“每天步行来回,锻炼了身体,饭菜分量很足,我们的晚饭也有了着落,现在人精神好多了。”罗先梅举起刚打好的2份饭菜笑着说。
上午10点半开始,陆陆续续来了近150名老人,热乎的饭菜不到一小时就快打完了。担心还有老人会来,厨房又赶紧炒了2个菜。
“我们每天供应约150份饭菜,之前高峰期供应量会达到200份。每天多的饭菜,义工们和社会工作者会打包,不会浪费。”黄容称,针对卧床或行动不便的老人,社区也派志愿者提供送上门的服务。
背后归功于一群爱心人士
免费午餐何以维系呢?这一切要归功于村里这一群爱心人士。
据悉,黄容介绍,临津社区“爱心食堂”由爱心人士陈仕林、黄梅、江林捐款创办,每天运营的成本靠爱心人士捐赠,员工全是义工,她们“兼职”厨师、服务员、洗碗工,为孤寡老人、留守老人提供“爱心午餐”。
今年57岁的江林是土生土长的寨山村村民,近几年她发现村里的独居老人越来越多,老人吃饭会比较随意,有时就是随便对付一口。在和自己的好姐妹黄梅和陈仕林谈论此事时,三人不谋而合,萌生了办一间“爱心食堂”的想法。
“在哪里办”“怎么办”“如何找员工”……一系列的问题,让三人陷入了理想与现实的“两难”。黄梅提出可以找社区的黄书记,借助社区的力量解决。
“一开始听到这个想法,我心里有点犹豫,害怕这个食堂能维持不久,怕寒了老人的心。”黄容称,但是自己还是答应了,身为寨山村的媳妇,自己也想为村里出一份力。
为了保证“爱心食堂”能够可持续运营,临津社区党支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规范的食堂运行管理制度,明确了食材挑选、菜品制作、卫生清洁等方面标准要求,组建了包括党员干部、志愿者、爱心人士等在内的15人管理团队,为推进“爱心食堂”平稳有序运行保驾护航。
终于,在6月7日,临津社区“爱心食堂”正式开放,当天有近200名老人前来就餐。此后,每天的人流量也都超过150人。除了端午节,爱心食堂放假一天外,还有一群爱心人坚持在岗,即使是高温的7、8月,她们也坚守着,为老人提供午餐。
每天超15名志愿者参与服务
“你现在看到的厨房,院子的遮阳棚,还有我们的工作服,都是书记和村里帮忙做的。”谈起这些,江林的眼中泛起泪花,“其实想感谢的有很多人,特别是这些无偿来帮忙的姐妹们。”
3个多月来,爱心食堂汇集了数十名的义工,他们常常来店里帮忙。其中,13位“常驻”义工中有6位年纪都超过60岁,她们每天一大早到食堂,有的在择菜、洗菜,有的做卫生,有的负责分餐,有的负责洗碗等,大家的热心帮助确保了食堂的正常运作。
58岁的杨霞是“常驻”义工之一,主要负责在厨房备菜。她每天6点起床,给家人准备好早餐后,紧接着送孙子上学,赶在8点前到食堂洗菜、切菜。在她的感染下,女儿江芸也加入了义工的队伍,只要不忙的时候,就会前来帮助。
“我3个月瘦了8斤,但是越干越有劲。看着老人们开心,我们就开心。”杨霞边说边麻利地帮老人打包饭菜。
在排队的人群中,有个小小的背景不停穿梭。她是吴玉兰,每天从一公里外走过来,负责发放和回收餐券。70岁的吴玉兰,头发花白,但是做起事来很利索。有时候她也会在厨房跟大家一起和面做馒头。
“这里不仅是一个免费的食堂,更是一个充满爱心的大家庭,大家在这里都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江芸感慨道。
除了“常驻”的义工外,每天也会有4-5位村民来帮助。搬重物、打扫卫生、倒垃圾,没有人去指挥,都是自行去做。这一切,都是村民们自发的行为。
村民默默把食材放在门口
“江队长,你在吗?”正在谈话间,村民程正明送来了半袋的小香瓜,交给江林后,他洗洗手就去排队打饭了。江林介绍,这已经是程正明第5次送食材来,此前他还送过西瓜、黄瓜等。
“很多村民都为爱心食堂捐款捐物,他们把自己种植的蔬菜和水果带来,还有好心人送来的米、面、油,都是默默放在门口或者厨房。”陈仕林表示,汇聚点点滴滴的力量为爱心食堂增添暖意,大家用自己的爱心呵护着这份免费午餐的延续。
79岁的陈汉青是江林的初中校长,这段时间里,陈汉青又出钱又出力,女儿也捐出2000元助力食堂持续下去。“这是件实实在在的好事,希望爱心食堂能够一直开下去。”
据了解,除了村民外,爱心食堂的义工也时常给厨房增添物资。食堂的每天的油消耗最大,有人就默默买了6壶油;看到没有面粉做馒头,有人就买了8袋面子;发现食堂的经费不足时,100元、200元、500元的善款就往账户里打。
“过2天就是食堂开业100天,我们社区准备偷偷买个蛋糕和义工们一起庆祝下。”黄容笑着说,这些日子,义工们的付出大家都看在眼里,希望大家携手助力爱心食堂延续下去。
提供的是午餐,温暖的是人心。黄容表示,接下来社区将继续扎实做好民生“食”事,让热热的“烟火气”温暖更多老人,希望号召更多村、社区参与“爱心食堂”建设,逐步形成邻里守望、友善互助、孝老爱亲、团结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
(图片均由记者拍摄)
(来源:极目新闻)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