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死中国人”?美国驻日大使再发嚣张言论,如果中国不接受美国标准,那么就要对中国的粮食和能源下手,制裁中国。
8月3日,彭博社在一档节目采访中,美国驻日大使伊曼纽尔语不惊人死不休,威胁中国要接受由美国制定的国际粮食定价权。
不然的话,美国就要动用粮食和能源大棒,继续制裁中国。
伊曼纽尔全名拉姆·伊曼纽尔,正宗的犹太人。
他出生于1959年,成长于冷战时期的伊曼纽尔,天生就对社会主义国家充满了敌视情绪。
早年毕业于美国常春藤名校西北大学,从2003年被选为美国众议院议员。
早在克林顿政府时期,伊曼纽尔就是其高级顾问。
2006年,伊曼纽尔更是担任民主党竞选委员会主席一职,为民主党在国会大选,夺得国会的控制权出力颇多。
自从伊曼纽尔来到日本,担任大使期间,就多次发表不实言论,攻击中国。
比如在2023年9月22日,伊曼纽尔就在东京的一次演讲中表示:“中国的经济胁迫是他们工具箱中最持久、最有害的一个工具。”
随后,伊曼纽尔还将演讲大意刊载在推特上。
大家都知道,中日因历史纠葛、现实利益、岛屿争端,双边关系降至冰点。
身为驻日大使的伊曼纽尔,注定要迎合日本民间舆论,说些有悖于事实的言论,甚至无中生有,编造故事,也不忘攻击中国。
这既是他的工作,也是他的政治立场。
到了2024年,伊曼纽尔又想炒作“粮食议题”,妄图挥舞粮食大棒,迫使中国在其他领域,对美国做出让步。
那么他的毒计,真能如愿以偿吗?
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依靠“ABCD”四家跨国公司中的三家,掌握着全球粮食的定价权。
根据联合国粮食安全署的统计数字,进入新世纪,美国以其年均谷物产量处于3.8亿到4.2亿吨水平,人均粮食占有量约1.5吨,粮食自给率超过140%,出口量约占世界粮食出口量的50%。
除了美国,法国也是欧盟区域内的粮食大国,年均谷物产量约0.6亿吨到0.7亿吨水平,人均粮食占有量约1.1吨,粮食自给率超过130%。
国际四大粮商,有一家就来自于法国。
党的十八以来,“粮食安全”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推出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重大战略,以应对粮食安全面临的严峻挑战和考验。
相比于美、法两国,中国粮食安全的基本国情是“人多地少水缺”,这是制约我国粮食安全保障的突出瓶颈。
可即便这样,依靠科技力量、丰富的人力资源,中国还是用仅占全球9%的耕地和6%的淡水资源,生产了全球25%的粮食,养活了全球约20%的人口。
可以说,如果换成任何一个资本主义国家,都不可能获得如此耀眼的成绩。
从某一方面讲,这也是制度优势的一大体现。
依照中国农业部发布的数据,1949到2022年,中国的粮食产量从1.13亿吨增长到6.87亿吨,年均增长率达到2.5%,显著高于同期的人口增速。
另外,在粮食人均占有量上,2022年也突破了486公斤。
单从数字上看,虽然远远小于美、法两国,但也远高于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
世界上最具权威的经济杂志《经济学人》,曾发布了一份全球粮食安全指数报告。
显示2022年,中国粮食安全综合得分,在113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25名。
换句话说,中国人完全不用为吃饱而担心,关键的问题是在于能不能吃好、吃的安全。
为了完成这一目标,十八大以后,国家加速推进了高标准农田的建设,落实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在粮食进口方面,美国依旧是中国最大的粮食进口国之一。
进口最多的大豆,运到国内,大都转为了农业饲料。
只是由于中美贸易战的开打,大豆进口量逐年下降,中国便加强了和俄罗斯的农业合作关系,从俄罗斯进口了大量的小麦,以供应国内的粮食需求。
综上种种,伊曼纽尔的威胁还是停留在口头层面,充其量只是过过嘴瘾。
只是中国面对的粮食安全问题,也仅仅维持在自保,要想夺得国际粮价的定价权,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毕竟中国的基本国情在这束缚了手脚。
另外,假设中国一旦要面临了粮食危机,头疼的不单单是美国,恐怕东南亚国家更要寝食难安了。
参考资料
《中国式现代化下的粮食安全:目标任务、转型挑战和实现路径》学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