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虽然是中共一大代表,在党内资历非常深,但在我党早期,他并未处于我党最为核心的领导层。

可能主要是因为毛主席没喝过洋墨水,一直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相比王明、博古等人,毛主席是接触不到马克思学说的最前沿,因此,当时掌握中共人事权的共产国际认为毛主席不是党内最精通马克思主义的人,于是,指定了陈独秀、瞿秋白、王明、博古这些人为中共领导人,提升他们的政治地位,绝对不会考虑让毛主席成为领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还好,毛主席会打仗,军事才华突出,为了党的生存,必须依赖毛主席过人的军事能力。因此,党在遭遇多次失败挫折以后,在遵义会议,全党认可了毛主席军事策略的正确性,实际上确立了毛主席在军事上的领导地位。正如官方所说: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但遵义会议只是奠定了毛主席在党内的军事地位,政治地位却并非最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遵义会议明确“军事行动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周恩来同志是党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以毛泽东为恩来同志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这个会议决定毛主席虽然参与了军事决策,但只是帮助者。当时的毛主席仅仅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既没有推举毛泽东为总书记或“在党内负总责”,也不是中革军委的主要负责人。

直到1938年7月1日延安《解放》周刊第43、44期合刊上,首次发表《论持久战》。这一重要的军事论著,是运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解决战争问题的典范,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

最主要的是《论持久战》对于马克思主义学说运用自如,处处充满辩证法,段段都是唯物主义思想的体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来感受下其中一些战略战术指导原则:

文字一:在战略指导上,要充分发挥人的自觉能动性。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

文字二:要认识战争与政治的关系。“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革命战争,它的胜利,离不开战争的政治目的”。

文字三:要认识战争的军事目的。作为两军厮杀的战争,其自身的目的和本质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文字四:要认识“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直到这个时候,我党才发现,原来我党当中,马克思主义学的最好的,并非之前的陈独秀、瞿秋白、王明、博古等人,而是毛主席。

《论持久战》的发表,毛泽东以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娴熟运用和对抗日战争的透彻分析,征服了全党同志特别是高级干部的心,奠定了毛主席的政治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1年10月8日,陈云在中央书记处工作会议上说:过去我认为毛泽东在军事上很行,因为长征中遵义会议后的行动方针是毛泽东出的主意。毛泽东写出《论持久战》后,我了解到毛泽东在政治上也是很行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3年11月下旬,任弼时在中央高级学习组会上说:“1931年到中央苏区后,认为毛泽东“有独特见解,有才干”,但在思想上是“存在狭隘经验论,没有马列主义理论”;1938年到莫斯科及回国后,阅读了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我认识到他一贯正确是由于坚定的立场和正确的思想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延安五老”之一的吴玉章,也说道:《论持久战》的发表,使毛泽东赢得了全党同志发自内心的、五体投地的赞许、佩服甚至崇拜,从而最终确立了在党内无可替代的领袖地位和崇高威望。

因此,在遵义会议奠定毛主席的党内军事地位后,《论持久战》的发表也奠定了毛主席的政治地位,自此,经过10多年曲折斗争的历史,我党终于锻造并筛选出自己的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