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邓小平一家人在江西生活。当时,邓小平的女儿邓榕与陕北的朋友吕彤岩关系密切。通过吕彤岩的介绍,邓榕结识了贺彪的儿子贺平。贺彪,素有“红军华佗”之称,是一位医术高明的革命军医,其爱国精神深深影响了贺平。两位年轻人虽身处不同地域,但通过书信来往逐渐产生了情愫。邓榕回到父母身边后,两人的关系开始逐渐浮现于邓家面前。
贺彪不仅是出色的军医,还是一名战士。1928年,他加入红军,最初的工作是上前线与敌军作战。然而,随着战局的需要,贺彪被调至医训队,学习医术。经过一段时间的钻研,他不仅掌握了西医,还研究了不少土方疗法。凭借这些医术,贺彪在红军中迅速声名鹊起。尤其在战争时期,他的医术曾救治过无数革命将士,甚至包括贺龙等开国将领,因此被称为“红色神医”。
1944年,美军观察组来到中国时,随行的还有一位少校级别的军医。在晋绥的考察中,这位美国军医提出要与中国军医比试枪法,以展示军医不仅要会治病救人,还需在战场上持枪作战。面对这带有挑衅意味的邀请,贺龙决定让贺彪应战。少校自信满满地先开两枪,打出了两个九环。轮到贺彪时,他没有多做瞄准,只是轻松地扣动扳机,两发子弹稳稳命中靶心,令这位少校惊叹不已。贺龙当时就笑着叮嘱:“悠着点,别让人家下不来台。”
贺彪不仅医术高超,枪法也同样精准,因此,贺龙对他十分器重。曾经在红军时期,贺龙就特别要求贺彪必须骑马赶路,为的是让他能更快地为伤员治疗。他还曾为贺炳炎截肢、在恶劣的环境下为郭鹏做紧急手术,甚至在贺龙中毒后用土方将他救回。贺彪为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硬骨头”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正因如此,当邓小平得知女儿与贺平交往时,他笑着说:“贺彪嘛!我认识,他是个有本事的人,骨头硬!”
1971年初,贺平计划从湖南前往江西探望父母,途中他决定顺路拜访邓小平一家。邓榕得知消息后,急忙告诉家人。卓琳早早便去市场买菜,邓小平的母亲则忙着准备拿手好菜,邓小平也准备好迎接这个新面孔的客人。贺平到来后表现得大方得体,与邓小平的谈话显得沉稳有礼。他不仅帮忙做家务,还主动整理院子,让邓家人对他的印象极好。原本计划在邓家停留两天的贺平,在这短暂的时间里表现得像回到自己家一样自然。
一天,贺平正要告辞前往永修探望自己的父母,邓榕趁机问家人对他的看法。卓琳和邓小平的母亲都微笑不语,邓小平则爽朗地表示:“贺平这孩子很好,我们没意见。我看,只要贺平的父母同意,你们的婚事就可以定下来了。”
贺平的父亲贺彪和母亲陈凯同样对邓榕十分满意。据陈凯回忆,当贺平将邓榕介绍给父母时,贺彪还特意嘱咐贺平:“邓榕的父亲是个很棒的人,你一定要好好照顾她,毕竟你是男子汉!”就这样,贺邓两家最终喜结连理,贺平和邓榕也在革命精神的引领下携手共进,走过了人生的风风雨雨。
贺平的爱国之心不仅体现在他的生活中,也表现在对国家文化遗产的维护上。2000年,圆明园被掠夺的三件十二生肖兽首——牛首、虎首和猴首——出现在“佳士得”拍卖行的拍卖会上。中国政府早已尝试与拍卖行交涉,试图将这些珍宝归还,但未能成功。贺平得知此事后,毫不犹豫地决定通过竞拍将这三件兽首带回中国。尽管拍卖价格一路抬高,贺平毫不退缩,最终以三千万港币拍下了这三件珍宝。回国后,他立即将这些兽首无偿捐献给国家,表现出无比的爱国情怀。
贺平之所以能够如此坚定地保护国家的文化遗产,与他的家族背景息息相关。贺彪的革命经历、家国情怀深深影响了贺平,使他在关键时刻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为国家而行动。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