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骑士回家!”

伴随引擎的轰鸣,9月13日,2024年中国摩博会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盛大开幕。本届摩博会的展会规模、参加人数均创历史新高。

越来越多国内骑士青睐重庆的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海外骑士爱上“重庆造”。今年上半年,重庆出口摩托车达221.4万辆,数量居全国第一。

亮眼成绩背后,有哪些“硬核”因素在推动?在制造强市的加持下,重庆的摩托车产业又该如何加速“驶”向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半年出口全国第一,不仅是海外市场对“重庆造”品质的认可,更是重庆摩托车产业近年来持续高速增长的生动体现。

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重庆摩托车产量562万辆,同比增长30.2%;实现产值862亿元,同比增长15.1%,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0个百分点以上。

强劲的增长势头里,有哪些因素起到了重要作用?

高度重视巩固优势产业,加快摩托车向上升级。为了促进摩托车产业转型升级,重庆将高端摩托车列入重庆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加快打造,同时把摩托车列入“渝车出海”一并支持,在一揽子措施的加码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通过把发展高端大排量摩托车、大功率锂电摩托车、休闲娱乐摩托车作为转型升级方向,加大了研发和各类资源的投入,产品结构得到明显改善。比如宗申近年来打造上市了RT3、RT2、ES5等多款优质产品,获得了市场的高度认可。

海外市场布局已久,有先发优势。作为著名的摩都,重庆的摩托车产业有着厚实的基础。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黄庆华表示,早在2000年,全国摩托车行业出口先进企业中,重庆摩企就占据了13席中的5席。众多重庆企业深耕海外市场,积累了大量市场经验,形成了重庆的先发优势。

越来越多新伙伴“押注”重庆,扩大了出口体量。重庆有着产业基础扎实、市场空间广阔等多重比较优势,近年来,爱玛、雅迪、台铃等电动摩托车龙头企业纷纷入驻重庆,推动了重庆电摩行业发展壮大。业内人士表示,随着电动摩托车出口份额的增多,新入渝的电摩企业也为重庆摩托车出口做出了较大贡献。

产业链完整,有利于在海外市场形成竞争优势。当前,重庆摩托车整车制造企业已达43家,规模以上零部件配套企业400多家,已形成年产1000万辆整车和2000万台发动机的综合生产能力。黄庆华表示,完整、富有韧性的产业链有利于重庆整车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在海外市场形成竞争优势。

另外,除了整车出口,重庆摩托车产业零部件出口也取得了亮眼成绩。比如,重庆秋田齿轮就已深度融入全球供应链体系,全球每生产5辆摩托车,就有1辆装有秋田牌齿轮。

摩托车产业的蓬勃发展,其实也是重庆制造整体向“新”而行的缩影。当下,重庆正大力发展“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在重庆现代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摩托车等相关产业大有可为,迎来了可以蓬勃发展的广阔天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位于巴南区的重庆宗申机车工业制造有限公司,工人正在高端摩托车生产数字化车间作业。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工业重镇,摩托车产业曾在重庆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重庆人对其倾注了无数心血与梦想。一个个关于“产”与“城”的故事,在重庆工业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79年,嘉陵厂制造出中国第一辆民用摩托车——CJ50。很快地,重庆各大摩托品牌相继崛起,“重庆造”摩托车一度占据全国产销量的60%以上。而后,在市场和外部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重庆摩托车产业也曾一度陷入迷茫……

如今,重庆摩托车产业经过一系列转型与努力,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喜人成绩,但远没到可以高枕无忧的地步,仍有一些短板需要补齐。

产业竞争力需进一步提升。出口产品结构上,低端产品占比仍较高,整体利润率相对较低;关键零部件还需优化,比如在大排量发动机等方面还需补课,需继续优化整车产品体系,加大产品研发力度,提升产品竞争力。

企业降本增效还有空间。在全球节能减排大背景下,电动摩托车出海或将成新增长点,但其运输成本也相对较高。

重庆市进出口商会会长、宗申集团董事局副主席兼常务副总裁李耀表示,电动摩托车因包含电池系9类危险品,无法从便捷、快速且具有价格优势的江运段和铁路运输出运,只能经公路运送到口岸,经口岸换装后再行出口。这无疑增加了企业的物流成本、时间成本。

摩托车消费市场还需进一步开拓培育。近年来,受乘用车产业发展以及城市禁摩政策的影响,国内代步摩托车产销量大幅减少,市场持续萎缩。而高端摩托车作为休闲娱乐产品相对来说比较小众,市场空间有限。

就海外市场而言,印度等地存在多家本土大型厂商,其小型摩托车市场表现优异,重庆摩托车要更好“走出去”,还需进一步降低成本,提升竞争优势。而在高档摩托车领域,重庆摩托车品牌影响力与国际名牌之间还有较大差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摩博会现场的摩托车驾驶技巧展示。/上游新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全球范围看,摩托车产业向中大排量、电动化方向发展,逐步从代步工具向消费娱乐产品转型,是大趋势。在此背景下,重庆摩托车产业应该如何“寻路”?

紧跟大趋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没有企业的时代,只有时代的企业。面对摩托车产业越来越向高端化发展,重庆企业也应主动求变,进一步加快转型升级。比如应借助“416”科技创新布局和当下积累的新能源优势,从产品高端化、智能化发展、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推动摩托车产业链企业拓品类、树品牌、补品质,持续巩固重庆重要制造业产业优势。

加速科技创新,让产品更“硬核”。当前,创新能力是企业参与全球合作竞争的核心能力,必须加快技术研发。李耀认为目前重庆摩托车产业对新技术的应用,与欧美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必须持续强化对技术研发创新、人才教育培养的投入,利用重庆打造设计之都,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契机,提升产品创新力。

多维度出海,让重庆企业走向全球。只有企业与全球供应链进行深度融合与绑定,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重庆摩托车产业才能更稳健地参与全球竞争。

比如,除了企业选择直接在海外投资建厂外,还可选择与海外企业合资、产业基金投资、收购当地品牌等方式“隐形出海”,规避企业自身水土不服等问题。

加强品牌塑造,让“重庆造”深入人心。放眼世界,消费者熟知的哈雷·戴维森、杜卡迪、雅马哈等摩托品牌都沉淀出了各自的品牌形象,有效提升了其产品附加值。

黄庆华表示,要想被世界广泛接受,就要让海外客户和经销商感受到重庆摩托车产业的实力。重庆要继续用好摩博会、西洽会等平台,加强与国际市场的交流合作。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际摩托车展会和赛事,提升重庆摩托车品牌的国际知名度和全球影响力。

摩都山城,讲得好各种生动的“飞驰”故事。如何让世界看到重庆的“速度与激情”,不妨就交由引擎与车轮作答。

(重庆瞭望 周宝琴)

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朱小乔

主编:马京川

审核:康延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