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龙

秋日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沃野织锦,硕果满枝。日前,记者来到第六师共青团农场智慧农业基地,朵朵棉花吐白絮,可谓是“千亩棉田一展平,万亩棉田一颜色”。

棉花的良好长势得益于共青团农场农业科技的“硬核”支撑。2021年7月,共青团农场被农业农村部命名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共建先行县”。最新数据显示,共青团农场农业新技术科技转化率达66%,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8%,主要农作物高效节水技术覆盖率达100%。

抵达农场基地,大片棉田映入眼帘,等待着机械收割。据悉,该基地选用的棉花品种为金垦1565、金垦1775,均为早熟非转基因常规陆地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棉田中的农情智慧监测站。人民网 李龙摄

在基地里,虫情测报灯、苗情摄像头、土壤墒情监测站、气象站、智能水肥一体机等有序分布。矗立在中央的环境监测站实时更新着气象、光照、土壤、水分等信息,而这些数据在田头的中控室内一览无遗。

“棉花从种到收进行实时监测,使用手机就可以看到各个时间段的生长情况。”共青团农场农业和林业草原中心高级农艺师刘文江介绍说,智能设备的使用让田间管理更方便,预计一亩地单产在500公斤左右。同时,我们采用兵团自主研发的天鹅采棉机,采进率可达95%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智慧施肥让棉田自动吃上“营养餐”。人民网 李龙摄

过去用无人机给棉花打药时,需要多名地勤人员配合。如今,共青团农场的农田已用上了具备自动巡航功能的无人机,新款无人机在定点后能精准均匀地喷洒农药于棉株之上,提高了作业效率。当加载的农药用完时,无人机还能自动对位置进行标记,待补充后,又准确无误地返回至标记位置继续完成打药作业。

第六师五家渠市以“智慧农业”为抓手,与新疆准噶尔棉麻有限公司合作建立智慧农业系统。该公司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在棉花土壤墒情、苗情、长势、病虫害、匀水匀肥、产量监测等方面应用,最大程度降低成本,预计节水14%,节肥10%,节省人工50%,增产8%至1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工作人员操作并介绍智能水肥一体机。人民网 李龙摄

记者在智慧农业基地旁的泵房中看到,通过第六师数字农业管理系统即可查看棉花情况,使用水肥一体机控制施肥配比。此外,职工还积极实施秸秆还田,将农田中的秸秆转化为有机肥料,丰富土壤养分。

过去的采棉机只能打出散花,后期还需要人工装车,而现在,共青团农场采用的新式的采棉机会将棉花直接打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棉花长势良好,静待丰收。人民网 李龙摄

在抓好棉花和粮食作物种植的同时,共青团农场还推动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打造了与鱼菜共生的生态农业新模式。

记者走进新疆新途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农业产业园,只见一座座现代化智能温室大棚依次排开。养殖区内有二十多座四、五米宽的大鱼池,池水顺着边沿不停地循环转动,底部则有许多管道与外部的循环水池连接,水池的另一侧,有管道与旁边的蔬菜大棚连接。

“我们种植的番茄苗住的是连栋设施大棚,喝的是养鱼的尾水,吃的是有机肥,长出的是绿色有机番茄,给予消费者更优质的选择。”新疆新途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薛新伟说。

据了解,这种种养循环模式是将养鱼的水经过微生物分解处理后,变成自带有机肥的“营养液”供给蔬菜,蔬菜的根系在吸收水中养分的同时,可净化水体,干净的水体回流到鱼池供鱼生长,最终达到“养鱼不换水,种菜不用肥”的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渔业养殖用水与果蔬种植业循环利用,打造种养结合循环农业。人民网 李龙摄

该公司采用了室内高密度循环水养殖模式,节水率高达90%以上。2024年,投资200万元新建设施大棚2座,实现冬季也能种植生产。

于细微处见真章。近年来,共青团农场推动智慧农业与绿色发展共融共生,下足了“绣花”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