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战役之后,1950年12月31日,为打破美国“先停火,后谈判”的阴谋,彭老总发动了第3次战役。
经过七天的激战,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最终解放了汉城,守住了三八线,赢得了举世震惊。
大胜之际,苏联与北朝鲜方面要求乘胜追击,可彭老总在看到李奇微留下的“礼物”后,却选择放弃追击,原地驻守。
苏联顾问对此很不理解,甚至直接向斯大林告状。
可谁知斯大林直接回了一句,“一切听彭德怀的指挥”。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彭老总为什么会选择在原地驻守呢?
交替:从雄狮到豺狼
熟悉抗美援朝战争的朋友应该都知道,美军在与志愿军作战的过程中,曾经多次换将。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麦克阿瑟和李奇微,前者有着雄狮的绰号,而后者则被人称为豺狼。
说麦克阿瑟是雄狮,主要是因为这个人打起仗来大开大合。
在统领联合国军加入朝鲜战争的过程中,麦克阿瑟追求的是酣畅淋漓的胜利。
也正因如此,他才会发动所谓的“圣诞节攻势”。
虽然他最终失败了,本人也在耻辱中下台,但从策略上看,麦克阿瑟主张的“大进攻策略”其实并无问题。
另外,在麦克阿瑟的身上还一直披着一身荣耀光环。
作为一个17岁参军,19岁便成为了联邦军队中最年轻上校的“娃娃上校”,麦克阿瑟的经历是富有传奇色彩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太平洋战争中,麦克阿瑟更是凭借自己卓越的表现,彻底站上了世界舞台。
所以在麦克阿瑟率领联合国军进入朝鲜的时候,美国人实际上是对他抱有很大期望的。
然而,麦克阿瑟是注定要失败的。
因为与彭老总相比,麦克阿瑟更像是一个政客,指挥能力上的差距使得麦克阿瑟一败再败,以至于他不得不给另一位美军将领“豺狼”李奇微让出了位置。
与麦克阿瑟这位赫赫有名的5星上将相比,李奇微有些名声不显。
不过能够将溃不成军的美军重新组织起来,并带领这支队伍逐渐与志愿军形成拉锯局面。
由此可见,李奇微的能力还是毋庸置疑的。
至于称他为豺狼,则是因为这个人的作战风格和豺狼捕猎非常相似。
先紧紧的追在猎物身后,洞悉猎物的弱点,上去猛咬一口后,再远远的跟在后面,慢慢的把猎物耗死。
而这也正是李奇微所发动的“磁性战术”的真谛。
由于有段时间志愿军补给较为缓慢,所以李奇微的战术方法给志愿军带来了不小的麻烦,甚至有不少人直言他是“志愿军最大的敌人”。
可纵使李奇微满怀壮志,面对锐不可当的志愿军和足智多谋的彭老总,也只能选择避其锋芒。
有关这一点,从两人的首次交锋“汉城战役”中就可见一斑。
首战:汉城交锋
在取得前两次战役的胜利后,彭老总将目光转到了南朝鲜首都汉城上。
他知道只要能攻占这座城市,不仅可以大幅度提升中朝军队的士气,还能给联合国军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于是1950年12月31日,抗美援朝第3次战役正式打响了。
在彭老总将目光盯上汉城的同时,李奇微同样也意识到了汉城的重要性。
为了守住汉城,他指挥联合国军与南韩军队组成数道防线,准备一次来抵挡志愿军的进攻。
但信心满满的李奇微却没想到志愿军很快就攻破了由南韩军队驻守的汉城右翼防线。
李奇微虽然万般不愿,但也只能组织撤离。
可撤退之余,李奇微却乘坐吉普车来到了南韩基地,妄图将那些溃散的南韩战士给组织起来,为美军撤离“垫后”。
可是等他抵达后才发现,垂头丧气的南韩士兵早就没有了抵抗的意志。
哪怕是李奇微开枪震慑,阵地里的南韩士兵也只是微微愣神,然后就继续坐着车子溃逃。
看到这一幕的李奇微,只得悻悻地带着人回到房间收拾行李,准备跟随第8集团军一同撤离。
可是收拾完东西后,李奇微觉得自己不能就这么走了。
于是沉思一番过后,他从包里抽出了一件睡衣,将睡衣给定在了墙上。
并且还在睡衣上写上了这样一句话:美军第8集团军李奇微向中国彭德怀司令致敬。
副手曾经问过李奇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李奇微只是摇头轻叹,“或许只有中国司令员能看懂这句话”。
紧接着就沉默地坐着吉普车离开了。
短短半小时后,志愿军就打到了这里,志愿军士兵看到这份“礼物”后,将消息上报,很快就传到了彭老总那里。
当彭老总知道李奇微写了什么之后,不禁皱了皱眉头,他敏锐地意识到这其中暗藏的玄机。
原先,彭老总是有着乘胜追击的打算的,毕竟此时正是扩大战果的最佳时机,可是看到这句话后,彭老总却质疑了。
最终他下了一个令所有人都不解的决定:停止追击。
得到这个消息后,司令部的参谋,还有前线的将领们都不理解彭老总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不过虽然心中有疑虑,但从彭老总之前作出的战略部署来看,他们觉得这次他肯定有别的打算。
可北朝鲜和苏联方面却不愿意将这件事情一笔带过,由此还闹出了一阵不小的纠纷。
矛盾:攻与守的抉择
在彭老总下令全军停止追击后不久,金日成就打来了电话,询问彭老总为何不乘胜追击,尽快结束战争。
彭老总在沉吟之后才与金日成解释道,
部队连续作战,战士们的体力已经达到极限,如果继续追击,不仅很难扩大战果,还很容易被对方伏击反攻。
彭老总耐心解释,金日成却听不下去,在得知一举将美军击溃的想法不切实际之后,他又开始劝说彭老总缓缓推进,能多占领一些地方是一些地方。
最终还是遭到了彭老总的拒绝。
刚挂掉金日成的电话没多久,苏联军事顾问拉佐瓦耶夫又来到了彭老总的房间里,他认真的与彭老总说道,
“当年在卫国战争中,德国占领了我们苏联大片领土,差点直接将我们倾覆;后来正是借着一场战役的胜利,我们展开反攻,利用鼓舞的士气一路攻到柏林,最终击败了德国,这难道不是最好的例子吗?士气就是士兵最好的武器,您为什么要下令停止追击?”
听到这番话,彭老总不禁苦笑。
苏联当时的确利用这种方法打败了德国,但是这种情况套用到朝鲜战场上却不适用。
要知道苏联在打卫国战争的时候是本土作战,有着源源不断的后勤补给。
可是志愿军的后勤上暂时还跟不上,战线又拉得如此长,此时“战胜追击”简直是在拿数十万士兵的生命冒险。
另外志愿军虽然连番获胜,但还没有伤到美军根本,而华盛顿那边预计又将补充4个师的力量。
彭老总察觉到这场战争在短期内无法结束,因此自然要让军队好好休整,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彭老总耐心地向苏联军事顾问陈述了自己的意见,但是拉佐瓦耶夫却持不同观点,两人直到最后也没有商量出同一结果。
他甚至直言,“哪有打了胜仗不追击敌人的?哪有这样的司令官呢?”
在离开彭老总营帐的时候,还怒气冲冲地冲着彭老总表示自己要告到斯大林那里去!
拉佐瓦耶夫说到做到,很快两份报告就出现在了毛主席的桌上,一份是彭老总对战场情况的评述,至于另一份则是拉佐瓦耶夫和金日成的“告状书”。
类似的告状书在斯大林的书上也有一份。
很明显拉佐瓦耶夫和金日成是想通过这种“两面施压”的方式,迫使彭老总对逃窜的美军展开追击。
可是令拉佐瓦耶夫和金日成没想到的是,告状书虽然递了上去,得到的结果却和他们预期中的完全不同!
结局:毛泽东与斯大林的态度
在乘胜追击这件事情上,毛主席向来是敢于人先的。
有关这一点,从他写下的“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中就能看得出来。
从这个角度来看,毛主席应当指示彭老总展开追击。
然而,像毛主席和彭老总这样的顶级军事家,对待战争向来有一套灵活的看法。
毛主席将指挥权交给了彭老总,自然就会支持彭老总的决定,不会干涉他的战争决策。
于是毛主席在回复彭老总的时候说了这样一句话:
“我方也有自己的顾虑,不能展开追击,如果朝鲜和苏联方面一定要展开追击,可以自己上。”
看到这段话后,彭老总会心一笑,而拉佐瓦耶夫和金日成得知毛主席是这个态度,也只得哑口无言。
毛主席选择支持彭老总,这并不奇怪,令人惊奇的是,在这件事上斯大林也持有相同的态度。
他甚至直接回电斥责了拉佐瓦耶夫,
“彭德怀是久经考验的指挥员,他指挥志愿军打败了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军军队。毫无疑义,真理在彭德怀同志这一边,今后要一切听彭的指挥。”。
没过多久,拉佐瓦耶夫就被调回了苏联,而金日成也绝口不再提要彭老总追击美军的事情。
而事实证明,彭老总等人的决策是无比正确的。
李奇微在撤退的时候,就做好了反击的打算,他在汉城以南布置了一条防御线。
如果支援军贸然追击到这里,那么很可能会遭到重火力的覆盖性打击。
实际上,正是因为取得前三次战役的胜利后,志愿军及时得到休整,后来在与李奇微的作战中,志愿军才能不落于下风。
要知道李奇微是相当敏锐的,在与志愿军作战不久,就总结出了志愿军的“礼拜攻势”和“月圆攻势”。
麦克阿瑟被志愿军杀的丢盔弃甲、节节败退,李奇微却能咬住志愿军,那从这方面是不是说李奇微就要比麦克阿瑟强上很多呢?
答案还真不是,有关这一点,我们可以从结果和手段两方面做出判断。
从结果上看,李奇微率领联合国军与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进入拉锯局面,从表面上看,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联合国军的颓势。
可是从深层来看,他并没有给联合国军或者美国带来实际上的好处,反而将美国逐渐拉入了战争泥潭之中,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国民对于李奇微印象并不好。
从手段上看,李奇微所采取的手段也是不光彩的。
为了尽快取得战争的胜利,在朝鲜战争的过程中,李奇微曾经采用过细菌武器,这为各国所不耻。
虽然在这件事情上联合国军一直持否认的态度。
但是根据我国从战场上采集到的昆虫样本以及事后化验结果来看,美军在战场上至少投放了霍乱、伤寒、鼠疫等病菌。
除此之外,在李奇微的经历中,还曾经有过虐待和杀害俘虏的记录。
美军俘获志愿军后,曾经集中管理,并对其集中展开过策反,只不过最终成果却不太明显。
当数千名志愿军展开反抗之时,李奇微竟然开始采取虐待、杀害的手段。
从上述事件中我们不难看得出来,李奇微或许有一定的军事素养,但是根本称不上什么优秀的将军,与麦克阿瑟最多也就在伯仲之间。
毕竟这份气量和底线属实令人诟病。
反观彭老总,胜不骄,败不馁,军事谋略无双,这才是令人称道的顶级军事家。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