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贪生的心,就是求死之道。道德经这一段深刻揭示了,对立的两方互生的道理,当你执着一边,就会生出另一边,当你求生,就是求死。只有弥合两边的分歧,才能回归自然,才能真正获得解脱,活得潇洒自在。
【原文】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而民生生,动皆之死地,亦十有三。
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也。
盖闻善执生者,陵行不避矢虎,入军不被甲兵。
兕无所枘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
夫何故也?以其无死地焉。
【译文】
出生就是走向死亡,出生的人十中有三,死亡的人十中有三。
而百姓为了求生而生,行动就是去往死地的,十中也有三。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其为生而生。
我听说,善于执持生的人,在山陵中行走不会躲避野猪和老虎,进入军队不会披甲带兵器。
水牛找不到用角顶他的方法,老虎找不出爪子攻击的位置,兵器找不到可以容纳刀刃的地方。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其没有可以死的地方。
英雄
【解析】
这段话非常难以理解,现在市面上的书籍解读都是错的,大家跟上我的思路。
人的死亡是从出生就开始了,所以出生就入死。
一群人里,出之徒十中有三,死之徒十中有三。
意思是,一个小群体比如说十个人,会生养三个孩子,送走三位老人。算下来,就是三代人,小孩子三个,中年人四个,老年人三个。其实大部分社会的人口分布也是这种,橄榄型,中间鼓起来,两边小一些。咱们国家人口老龄化多一些,可能是生之徒十之一,死之徒十之五,剩下的是四。照这个出生率来看,以后生之徒更少了,死之徒更多了。
出生率太低
而民生生,百姓啊,都是为生而生,生生。这句话非常有意思,谁活着不是为了活呢?难道或者为了死吗?哈哈,你猜对了,老子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出生就入死了,人活着就应该是为了死才对。
只是凡夫迷在生这个相上,太过于在意生了,生出了生死的分别来。
这话是不是特别搞笑,尤其是在看我这篇文章的你,是不是认为人死了就完蛋了,当然要活着才行,不惜一切代价,就是要活。
因为唯物主义者的看法是:人的出生是意外,人的死亡如灯灭。你们心里还有一个断灭的相,还执着一个寿者相。
所以常言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因为有个得失,有个我的执着,有个我要活着的贪婪求取,那为了这个念想,做点伤天害理的事情,损人利己的事情,冒一下险,甚至天下之大不韪,也是可以考虑的。
为何赌徒会输钱?因为他贪婪啊。你如果没有贪婪,不咬钩,谁能把你钓上来呢?这就是“”无死地也”。你不贪生,自然不必怕死。因为没法死,肯定是只有寿终正寝这一个结果。
现在看看,那些生生的人,是不是动皆之死地。之就是去往,前往。贪生的人,动就是前往死地,为了求个生,恰恰是在奔死。你没有生死的分别妄想,那你就不会走上之死地的徒。徒,就是步行,也是徒众,道路。
但是我要告诉你,所谓的死,本也就是新生。生后就会死,死后就会生,这是逃不掉的,你说死后不想生,那是大逆,是出离生死轮回,这是需要很高的修为,至少是阿罗汉位才能做到的。
了生死是很难很难的
了生死,从古至今,都是非常高的大境界,是不可能轻易获取的。很多人修禅定,就是希望能真正死掉,不再生,就是要一个寂灭,断灭,但是成就的太少,而且哪怕修成了,稍有一动就出来了。大部分人就是要轮回的,不要怕死。其实,鬼出生为人之前,也是怕出生的,他们更喜欢死,这种怕是因为不熟悉,不知道新环境是啥样子。真正的苦乐,是冷暖自知,不要提前设想,不要对模式的事物心生恐惧。
这个庄子讲得就很清楚,庄子说了一个故事,一个小邦国的女子嫁到楚国前日日以泪洗面,因为不知道楚国是啥样,怕吃苦。结果来了之后,享受到了锦衣玉食,之前不敢想的荣华富贵,这才为了过去的哭泣而惭愧。你怎么就知道新生不好呢?或许知道新生更好,是不是就不怕死了?
生死本来是一样的,是一体两面,无我相人相,无众生相寿者相。希望大家能真正理解这句话。
真正善执生的人,到山上不会躲避野猪老虎,进入军队不披甲带兵,这是何道理呢?其实道理很简单,上山就大大方方走大路,躲躲藏藏的,反而容易遇险。大路上人多,遇险的风险反而小,自作聪明躲避的话,说不定反而会遇到。
我们要清楚,日常的所有行为,都是有一定风险的,不要因为可能很低的风险,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