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兵法在哪里?其实道德经的这一篇就是了!

作为周公天子书的最后一段,周公到底留下了什么压箱底的宝贝给天子呢?大家来看看这最后一卷最后一节最后一段的解读吧。

【原文】

古用兵有言曰:吾不敢为主,而为客;吾不进寸,而退尺。

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乃无敌矣。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亡吾宝矣。

故称兵相若,则哀者胜矣。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争,善用人者为之下。

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法,是谓配天之法,古之极也。

将欲翕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予之。

是谓微明,柔弱胜强。

鱼不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示于人。

古代战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译文】

古时候用兵有这样的说法:我不敢主动,只是做客被动;我不主动向前进一寸,而是向后退一尺。

这就是前进而看似没有前进,推人看着没有抬起手臂,执兵看起来没有兵器,这才是无敌。

祸患莫大于轻敌,轻敌就几乎是失去了我的宝贝。

所说兵力相当时,哀兵必胜。

善于做士兵的人不会轻易动武,善战争的人不轻易发怒,善于胜敌的人不轻易争锋,善于用人的人总是居于人下。

这就是所谓的不争之德,所谓的用人之法,所谓的配天之法,这就是古代最极致的兵法。

想要关闭对方,必固先让其张开;将要弱小对方,必然先让其强大;将要废掉对方,必然先兴盛,将要取对方,必然要先给予对方。

这就是所谓的微明,柔弱胜刚强。

鱼不能脱离水,国之利器,不可以展示于人前。

【解析】

这段话讲的就是打仗的兵法,这应该是最早的兵法了,看懂的人能发现里面有孙子兵法的影子,只是比孙子兵法早了五百年,或许孙子就是读了这一段话写出来孙子兵法也不一定。

孙子兵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何是早五百年呢?因为本书原名并非道德经,而是周公天子书,作者周公旦,姬旦,也就是东皇太一的第三世转生者,活在公元前一千年。

周公和第二世转生者伊尹一样,都是著作等身,都是教化帝王的能臣。且都罢免了当朝的王,代其执政,并且在王悔改之后,将朝政归还。

这不是巧合,两位能罢免王,是这些上位者知道周公的底细,尊敬其先天神的身份,且知道他们也无心篡权,只是作为神来行通教化。

周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部书到了东周随着周王室的动乱,典籍流出才被公开,被后世认为是当时的耽公李耳为原作者,这也是伊尹的特别设计。

其实这部书和周易周礼一样,都是周公东皇太一留下的。只是这部书是为准天子准备的,是教怎么治国的,并不适合给普通百姓读。所以这部所谓道德经里,有很多治国之道,这不是普通人该看的。

至于这最后一篇的兵法,可以说是给天子留下的后手,当天下发生动乱的时候,平乱之用,前面说轻易不要动兵,但是战争毕竟无法避免,因此也作为终章,给帝王留下翻盘的机会。

这段话里全是兵法,全是智慧,我来给大家细细分析。

吾不敢为主,而为客;

不敢为主,不主动,是什么道理呢?很多人认为这是怂,恰恰相反,这是致胜法宝。

用兵讲究一个先胜而后战,就是说,看到有战胜的机会出现才能战,不能贸然行动,不能盲动,要看清局势,看到对方的破绽出现才能下手。

很多人都玩过拳皇97吧,有经验的玩家不会率先出招,因为每次出招之后都会留下一个破绽给对方,所以高手开局都是对峙,都是以不变应万变,等着对方出手才出招。

吾不进寸,而退尺。

不主动向前,不会得寸进尺,也就是不能盲动。

打拳击的时候也是这样,高手会后退一步等待时机,轻易不会主动上前,因为你上前的那一下就是破绽。退一步,让对方把拳打出来,躲过去之后再出拳,一击必杀。冒进的,没有机会破绽出现就急于出拳的,就是莽夫,没战术,不懂兵法。打拳皇也是,你急着出招,被对方防住了,你停手的那一下就是破绽,就是必死的局。

拳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乃无敌矣。

这段话就更有意思了,行军好像没有行军,推你好像没抬胳膊,拿兵器好像没拿,这才无敌。

兵法里讲的就是,有但是给看着像是没有,我进军了,但是看着好像是没进军,其实是有侧翼的人在包抄,我这中军只是假象。

推你好像没抬胳膊,这就是咱们的传统武术了,出手的一瞬间,你看不到我出手了。我把你推飞了,你都没看到我胳膊抬起来。

虚虚实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执无兵就更厉害了,拿着武器,你看着我好像空手一样。我看过一个电视剧,女警为了解救被挟持的小女孩,高举双手到绑匪面前说我没有武器,结果靠近之后抬手就是四枪,当场击毙。打仗的时候,碰到这种老6,你怎么能不栽跟头哦。

乃无敌矣,这不就是无敌了吗。我靠近你,你感觉不到,我推你,你没看到我出手,我拿起武器,你不知道我有武器,你怎么赢我呢?这不就是孙子兵法里的,强而示之以弱,兵不厌诈嘛。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亡吾宝矣。

故称兵相若,则哀者胜矣。

这段话讲的是战略上藐视对手,战术上重视对手。也就是我在心态上天不怕地不怕,但是我在具体操作上,把每个敌人都当成战神来对待,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因为对方展现出来弱有几种可能,一种是真的弱,这种情况下你轻敌或许还能赢,一种是本来强故意示之以弱,这种情况下你就输了。为了保证绝对的胜利,你就只能采取面对谁都做好对方是强者的准备,这样随便对方骗你或者不骗你,你都立于不败之地。

兵不厌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注意,兵法其实就是不败,因为你不能改变别人,不能管别人,你只能等着对方出现错误才能取胜,你只能管好自己,让自己不败。所以兵法是不败之法,并非必胜法。

这就好像打乒乓球一样,高手之间比的是谁失误少,没有所谓的必胜招数,大家都是高手嘛。

所以哀兵必胜,就是谁更谦虚谨慎,谁更能取胜,我们要做的不是强大到可以碾压对手,事实上也做不到,我们要做的是少犯错不犯错。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争,善用人者为之下。

这段话就是告诉我们,其实真正的强者展现出来的都是反的样子,反者道之动,阴极生阳,阳极生阴,和我们常识理解的不一样。

好的谋士不会让人觉得好用武力,就比如诸葛亮,白白净净,谁也想不到是一个军事家。就好像王阳明,好像子任,都是超级军事家,但是看起来都是没有武力的样子。

诸葛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善于战争的人不会爱发怒。咱们可以仔细观察一下,那些动不动就发怒的人,其实是最没本事的,因为没本事,所以爱发怒,只能通过发怒来完成自己的目标,来让下属听话,这必然会遭到反噬。真正的强者是不怒自威,很难动声色,这样才足够有威严,足够有威慑力。

善胜敌者不争,其实真正的能赢的人,不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争那些没有意义。当年咱们打解放战争前光头和子任见面了,咱也不会和你争论得面红耳赤,看似软弱,其实咱们有自己的坚持,你提条件咱们也满足,不和你争那些。结果还是光头撕毁协议,打起来了。存地失人还是存人失地?光头选择的是要地,要争地盘。咱们不争,他要就给他,咱们有自己的战略,延安也可以送给你,你要就给你了。结果呢?最后咱们以战术上的不争,换来了大胜。

延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善用人者为之下。这个好理解,其实真正的领导,都是那种爱认怂的,不是那种西楚霸王一样爱逞能的。刘邦刘备都是这样,能礼贤下士,三顾茅庐,为底下人擦屁股,能让韩信称王,能屈能伸,这才是真正的帅才。周公举了这么多例子,就是告诉我们,事物看起来都是反着的,黑的看起来是白,对的看起来是错,能打的看起来不能打,真的坏人看起来老实。你要善于藏,善于迷惑对方,扮猪吃老虎,这才是真正的智者。

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法,是谓配天之法,古之极也。

这就是不争之德,也就是用人之法,配天之法,也是古之最极致的兵法。

上面这句话很直白,唯其不争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用人也是如此,以德配天,这就是古代最高明最极致的法则了。

将欲翕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予之。

这段话就完全是孙子兵法的味道了,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若要让其灭亡,必先让其疯狂。荡秋千,想往前荡,就要往后用力,这就是借势。想关门打狗,就先打开大门;想围而歼之,就要先逃跑诱敌深入。这就是给人以假象,让人得意忘形,让人猜不到底牌,做出相反的判断。生活中也是如此,你想干掉一个人,就捧他夸他,让他飘飘然,看着他起高楼,看着他楼塌了。凡事都要有度,抱残守缺,这样才是可持续。

是谓微明,柔弱胜强。

这就是微明,就是柔弱胜刚强的原理。其实我前面讲过柔弱为何能胜刚强,因为柔弱自由度高,着相程度低,刚强的事物打碎了就不是东西了,但是柔弱的事物打碎了性质依然不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