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云浮建市30周年。30年来,云浮日新月异。各行各业蒸蒸日上,人民生活越来越好。为回望云浮30年发展历程,进一步激发全市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云浮融媒推出《青春云浮 三十而励——部门风采》专栏,回顾30年来各部门工作中的亮点成效。展现各部门在新征程上谱写的中国式现代化生动实践的新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云浮市总工会:

团结引领广大职工

书写新时代劳动创造幸福壮丽华章

建市30年来,云浮市各级工会坚持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着力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以“四最”“四让”工作原则,即谋划工作坚持“回应最大关切、体现最主要职能、集中最优势资源、取得最卓越成效”,工作成效坚持“让党委政府认可、让社会各界认可、让职工群众认可、让工会干部认可”,全市各级工会服务大局能力不断提升,工会工作社会价值和影响不断提升,职工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广大工会干部的事业成就感、认同感、荣誉感不断提升,工会高质量发展事业迈出坚实步伐。

工会工作服务中心大局更加有为

党委政府的认可是检验工会工作成效的关键。全市各级工会牢记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工会工作的主题和方向,紧扣中心工作,引领广大职工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功立业。特别是去年以来积极落实“一把手工程”,推出消费帮扶、职工乡村疗休养等有力举措,及时回应党委政府最大关切。全市各级工会积极响应,充分调动企业、工会、职工等各方力量,广泛集聚社会各方资源投入到“百千万工程”中,开展职工疗休养为云浮市文旅产业带动消费超5000万元,职工参与消费帮扶助力农产品生产销售超4000万元,切实在中心大局工作中彰显工会价值。

工会工作社会价值与影响更加凸显

社会认可是工会工作价值与影响的重要体现。全市各级工会有效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搭平台、拓渠道,工作成效得到社会广泛点赞。认真组织开展劳模工匠评选表彰,共推荐评选全国、省、市五一劳动奖先进个人526名、先进集体556个、大国工匠1名、南粤工匠2名、云浮工匠30名,命名市经济技术创新能手1888名、市技术能手874名、市金牌工人157名。“中国梦·劳动美”“劳模工匠进基层”“劳模工匠助企行”等一批具有社会效应、彰显工会特色的工作品牌持续擦亮,全面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广泛持久深入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连续10年组织举办全市性职工技能竞赛活动,累计超100万多人次职工参与技术比武、技能练兵。建设各级各类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19个、职工创新示范基地8个,持续开展“求学圆梦”行动,为打造高素质劳动大军作出应有贡献。

职工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成色更足

职工群众的认可是工会工作的安身立命之本。全市各级工会着力回应职工群众最大关切,不断提高维权服务质量和水平。“法院+工会”“人社+工会”等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机制不断完善,帮助5000名劳动者通过调解快速解决劳动争议。推动全市300多家重点企业普遍搭建起多形式多层级的劳资双方沟通协商平台,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服务品牌持续擦亮,依托“粤工惠”平台创新开展“送温暖”“送清凉”“送健康”等活动,推出互助保障、困难帮扶、求学圆梦等“一键式”服务,惠及职工100多万人次。连续10年开展“工会二次医保”活动,“二次医保”已成为工会服务职工响亮品牌,累计为全市1.6万多名职工理赔医疗费3亿多元,有效缓解职工因病住院的经济压力;连续9年举办单身职工联谊活动,服务青年职工成家立业、安心就业;连续8年举办职工集体婚礼,向社会传递婚事新办、崇德尚简的时代新风;服务阵地做优做强,建成户外劳动者工会爱心驿站130家、职工书屋290家、爱心妈妈小屋113家,服务职工群众150万多人次。持续加大工人文化宫建设力度,近年来,市总工会积极争取上级工会资金2000多万元支持县级工人文化宫建设,新建工人文化宫2个。各地工人文化宫在职工技能提升、维权服务、丰富拓展社会公共文化服务等方面发挥了更大作用,已然成为极具辨识度和代表性的工会阵地。

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新时代新征程赋予工会工作新的历史使命。云浮市各级工会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市委“248”战略目标体系和“365”竞标争先体系,持续提升工会工作服务中心大局的契合度参与度贡献度,以工会干部实干指数大提升促进职工群众幸福指数大提升,推动新时代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云浮实践贡献工会力量。

云浮市社科联:

培根铸魂 奋力开创云浮社科新局面

云浮市社会科学联合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立足云浮实际,聚焦主责主业,不断推动工作创新,在理论武装、学术交流、社科普及、资政建言、社团管理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经过30年努力,开创了云浮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新局面,被多次授予“全国先进社科组织”荣誉称号。

深耕细耘,坚持理论阐释架起沟通桥梁

注重发挥社科理论工作者的“专家效应”,组织社科理论界召开理论研讨会,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论述、党的创新理论进行深入学习研究、做好理论阐释,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家喻户晓、入脑入心。在社科专家和基层群众之间架设“桥梁”,自1997年市社科联成立以来,开展社科专家基层行志愿宣讲活动1300多场次,受众累计达50多万人次,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听得懂的语言宣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宣传中央、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以及各类社会科学知识,切实打通社科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深受群众欢迎。

百花齐放,坚持建言资政服务发展大局

以服务中心大局为己任、以推动实践发展为目的,坚持“融合”理念、发挥“聚合”作用,汇聚省内外社科智库力量,坚持以“走出去”“请进来”姿态与省社科院广泛开展交流合作,以共建联办的创新模式组建云浮市新型智库,聘请省级乃至国家级专家、顾问40多名,建立“百千万工程”、RCEP两个专题智库,举办开创高质量发展美丽云浮新局面问策会,编印《云浮市新型智库专报》,汇编智库成果38项,“美丽圩镇”“新型工业化”“南江文化”“南江流域”等多项对策建议获得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肯定,部分成果被纳入决策参考。广泛发掘利用新型智库专家及其团队乃至所属高校、机构的资源,组织邀请数十位智库专家及团队到云浮开展专题调研、理论阐释、决策咨询、医学交流等智库活动,助推各重点领域高质量发展。依托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规划平台,聚焦经济社会发展中亟需“交卷”的领域全面发力,2013年组织社科课题规划以来,申请立项800多项,鉴定结项400多项,奖励评优100多项,在云浮经济发展“主战场”上贡献智慧力量。

内外兼修,坚持社科普及擦亮思想底色

充分发挥“联”的作用,大力整合社会科学各方资源,紧盯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紧扣社科普及工作规律,联络各方、深入基层、主动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社科普及活动广泛关注,成功举办“广东社科专家话云浮文化名片活动”“广东省社科普及周主题日启动仪式”等省级大型社科普及活动,特别是“革命历史大讲堂——社科专家话云浮红色文化名片”活动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主题社科展演活动,现场吸引了数千群众观看,网络直播受众分别达12.3万、203万人次,取得很好的社科普及实效,得到市委、市政府及省社科联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获全省通报表彰。全力打造社科品牌平台和精品优品,依托云浮禅文化、石文化、南江文化三大特色文化以及红色文化资源,创建49个省级社科普及基地,《陈璘传说》《云浮通史(古代卷)》获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作品。社科普及形式新颖活泼,近年来在全市开展广场咨询活动600多场,社科知识进基层宣讲活动750多场,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摄影大赛、图片展览等形式的社科科普活动500多场,发放各类科普书籍、宣传资料50多万份。

践行使命,坚持为民服务提振创业激情

坚持在为民服务中扛起社科使命任务,聚焦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这一时代重任,真正让党的创新理论、优秀传统文化、现代文明新样态、经济社会发展新成就通过社科普及“飞入寻常百姓家”。主动承担“传承红色基因礼赞百年华诞”党史学习教育十大系列活动的“研”字任务,挖掘和整理云浮市红色文化资料,开展“传承红色基因 打造红色之旅”课题。积极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发动市律师协会、六祖禅文化研究会等社科类社会组织开展法律咨询、公益课堂、助学敬老等志愿服务,各县(市、区)社科联、各社科基地开展普及活动1200余次,受益人数30多万人次,将党的方针政策、防控知识、法律知识送到广大群众中,得到群众的欢迎和一致好评。

2024年9月15日《云浮日报》第3版 专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9月15日《云浮日报》第3版 专题

记者:潘巍

编辑:吴秋倩 冯浩森

校对:李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