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话说当年汉文帝刘恒的母亲薄姬还是魏王豹的女人时,就被相士断言,她的命贵不可言,能当皇太后。结果魏王豹立马就化身为逻辑鬼才:我的女人可以当皇太后,那就是我的儿子会当皇帝;我的儿子会当皇帝,也就意味着我可以独霸天下。于是,立马宣布脱离刚刚归顺的刘邦集团,表示自己要单干,结果被刘邦当作反骨仔的典型给收拾了,家产、女人全被刘邦给笑纳了。刘邦收编薄姬之后,其实使用率并不高,可以薄姬的肚子很争气,以极高的命中率给刘邦生下了皇子刘恒,即后来的汉文帝。
魏王豹活成了一个人生笑话,但是汉文帝刘恒却真真确确地活成了一个人生传奇,算是很好为当初那个相士背书了一下。
但事实,汉文帝在当皇帝这条职业道路上一开始是走得极度不顺利的,因为他不是顺理成章被安排或者奋斗成帝国接班人的,而是被资本方运作、推举上去的,掣肘的因素太多……总而言之,汉文帝属于现在的空降型领导。
然而也正是因为如此,汉文帝的一生对我们如今的职场人有着很多能切合实际的思考和启示,比如空降型领导应该如何步步为营地去稳住单位的新局面?
汉文帝是如何成为大汉帝王的?
汉文帝是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儿子,但大家也知道,不是皇帝的儿子就一定有资格当皇帝,皇位只有一个,而皇帝的儿子往往有很多过,继承皇位这事只有皇帝的嫡长子是受法理保护的,刘恒既不是刘邦的嫡子,也不是刘邦的长子,正常情况下,属于自带皇位绝缘体的。
尽管如此,也依然会有很多人认为刘恒的人生起点是属于万里挑一的,咱不当皇帝就当个逍遥王爷,难道不香吗?但大家可能忘记了,还有一句话叫“最是无情帝王家”,生在帝王家可能有着一场与生俱来的大富贵,也可能有着一场生死未卜的大灾难。名利场中的搏杀由来都是腥风血雨的,很多人因为靠得太近而被卷入其中、受尽伤害。
严格意义上来讲,刘恒的家庭环境或者人生基础对他并不是太友好。这一切都要从他爹刘邦的渣男属性开始说起。
刘邦这个人本性上是只爱或者最爱他自己的,对于他的家人其实并没有啥家庭责任和关爱。他曾经为了自己逃命更方便而把久别重逢的一双儿女屡次踹下马车,曾对为自己付出所有的原配发妻吕雉沦陷敌营而熟视无睹,因此刘恒这个庶子自然也不能指望他这个皇帝老爹有多关心疼爱他,会多少时间和精力去教育培养他。
退一万步讲,就算刘邦对于刘恒这个晚年生下来的孩子有点偏爱,但是刘邦生下刘恒之后,拢共也就活了七八年左右,能为他去花费的时间和空间也着实太少。
既不是嫡子又不是长子的刘恒其实在大汉皇室的处境是相当尴尬和危险的。因为围绕皇位继承权而自然形成的刀光剑影、明争暗斗在皇宫之中历来就是一个无形的漩涡,像刘恒这样毫无竞争优势的王子很容易躺枪。
事实上,大汉的女主人吕雉也是一个非常厉害、狠辣的角色,结合后来刘邦那些子子孙孙的“超级”待遇,刘恒最后能够平安无事且脱颖而出,算得上是极其幸运的小概率事件了。
所以,别看刘恒的母亲嫁入豪门,但其实她的地位就跟一个填房丫头差不多;刘恒虽然生在皇室,但他的处境比一般人更加如履薄冰。她们母子稍微不小心,就会沦为权力游戏的牺牲品,会成为主角上位的殉葬品。
请大家记住,在只允许有一个核心领导的组织机构当中,所有有希望和资格竞争一把手的其他人,其实都是被严打、严防、严控的对象。
但刘恒和历史上所有能最终成就大业的人一样,都是在命运安排下拥有了自己生命中无可替代的贵人。刘恒的第一个贵人便是自己的母亲薄姬。薄姬这个女人虽然没有吕雉那么大的后世之名,但是她的智慧在刘邦那群妻妾之中,也属于出类拔萃的了。
薄姬被刘邦纳入后宫之后,一开始并不是很得宠。刘邦就像一个收藏家一样,收藏了很多美女,却不一定对每一个藏品都进行经常性的观赏、品鉴。得不到刘邦宠幸的薄姬敏锐地意识到,长此以往,在刘邦百年之后,自己会成为皇室后宫垃圾的。于是,通过身边人的穿针引线,给刘邦去了自己梦中与龙共舞的信息,并成功引起了刘邦的兴趣,两人在短暂的耕耘之后,极其高效地生下了皇子刘恒。
作为皇帝(老板)的女人,如果没能生个孩子,那就请多多小心了,母凭子贵的社会逻辑古今皆然,母子是命运共同体,也是互相之间的命运基本保障。我们当今社会有很沙雕女孩子,天天鼓吹什么丁克、不婚不育,没事的,时间到时候会给你们一记响亮的耳光的。
薄姬在生下儿子刘恒之后,并没有像戚夫人那样骄纵和膨胀,她明白好好地活着才有希望和机会,她一如既往地人畜无害般活着,就连在刘邦去世后开始暴走的吕雉也没怎么找她们母子的茬。
吕雉掌权期间,对刘邦的女人和子孙都是相当严苛的,基本上是不乖的都被胖揍了。最典型的就是头发长见识短且喜欢招惹是非的戚夫人被制成了人彘。但唯独薄姬和刘恒母子安好无恙,一是因为吕雉对薄姬母子有种同病相怜的感觉,二是薄姬母子安守本分不当搅屎棍。
据载,吕雉有一次对刘恒母子还是不放心,便故意试探性地要把刘恒的封地从苦寒之地代国改到兵强马壮的赵国,但从小被母亲教育得极好的刘恒少年老成地回复道:吕姨您费心了,但我清楚自己的定位,咱活着就是为了帮衬刘盈兄弟坐稳皇位,卫国戍边、为刘盈兄弟分担压力,才是我应该做的事。看看这觉悟?听听这活趟话?吕雉听着心里能不舒服吗?
原本没有机会染指皇位的刘恒,最终还是因为大汉初期那波云诡谲的政局慢慢迎来了自己的机会。因为老刘家和老吕家在刘邦去世后,皇族和后族进行了剧烈的内讧。原本大汉江山是吕家投资、刘家打拼而拿下的,刘邦死后尤其是刘家和吕家共同的孩子刘盈去世后,刘家和吕家开始“亲兄弟明算账”了,都想成为台面上的话事人。在时任掌权者吕雉的一番连消带打之下,皇族势力几近偃旗息鼓。
关键时刻,决定胜负走向的X因素终于出现了,那就是军功集团的态度。
军功集团其实跟老板刘邦和老板娘吕雉的关系是对等的,他们的心态也很现实和客观,你们老板家族内讧这事情我们不掺和,端刘家的饭碗和端吕家的饭碗对我们来说并没有区别。但是,有一根红线是所有人都不能触碰的,大汉集团这个品牌是你们刘家和吕家联合注册的,但这些产业却是我们军功集团拿命拼下来的,谁当老板我们不管,但我们的既得利益是不能受损的。最开始,刘家的刘邦和吕家的吕雉其实都是做得相当不错的,都自觉地遵守了内部约定“白马之盟”。
问题就出在吕雉临终之前,吕雉感觉自家的子侄能力有限,镇不住场子,所以还是没忍住。在临终之前对军功集团的利益蛋糕动手了,她凭借强制手段把军功集团的相权和军权都抢了过来,交给了自己的侄儿吕禄、吕产。这让军功集团是难以接受的,于是军功集团的大佬周勃和陈平迅速策划和平定了“诸吕之乱”,以雷霆手段彻底铲除了吕家势力。
吕家势力倒台后,帝国需要一个新的明面上的话事人,刘家的子孙作为两个选项的另一个选项,又重新迎来了绝佳的契机。
老刘家当时并不缺少野心家,比如刘邦的长子刘肥两个儿子齐王刘襄和其兄弟刘璋就非常积极。但在权力游戏之中,每个立场不同的人,算法也不同。军功集团在看到刘璋兄弟在倒吕行动中各种猛男属性之后,觉得这样的人不可控因素实在太大了。所以,便过河拆桥地把他们按在冷板凳上。
当时的帝国意志其实已经悄然转换成了军功集团的意志,他们处于自身地位和利益的安全系数考虑,于一众刘家子弟中,千挑万选,最后相中了一向谦卑有礼、性格柔和的代王刘恒。
在刘恒被选立为皇帝的过程中,希望大家一定要认真去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去展现和追求自身的欲望。我们有些小年轻每天把“我想要……”写在脸上,这其实是对自己不友好的,对别人也是不重要的。真正高级的修正和实现欲望,是根据时势变化,把自己变成一个能被有决定权的人所所需要的人,所以正确的做法是多告诉外界“我愿意……”和“我能够……”。
刘恒稳固帝位的过程
刘恒被推选为新皇帝,这是他应该庆幸的吗?或者说他因此兴奋得起来吗?显然不能够呀!因为是个人都能看出,刘恒就是被当成了一个符号和象征,也就是一个傀儡。相当于今天,选你当单位一把手,但你却管理不了任何实际性事务。
所以,刘恒在接到西汉“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结果后,立马召集了身边的班子成员召开会议,商讨应对意见。刘恒身边的人不出意外地表达了一边倒的反对意见。咱们在代地属于一个独立运作的独立部门,区域经理虽然没有集团总裁那么高光,但最起码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还是自己说了算,去总部当个摆设图个啥呢?一不小心连命都没了。咱们不能慕虚名而处实祸!
但刘邦有一个叫宋昌的心腹却表达了不同的观点,这位同志认为:职场就要先解决级别问题,机遇和挑战历来都是并存的,要想当人上人就必须勇敢向前冲。宋昌的支持理由也很明确:这帝位本身就是你们老刘家的,你有名义优势,属于有拿白不拿,拿了也没人说你闲话。再说,不管前路如何凶险,你只要做好自己,不让别人抓到什么把柄。朝廷那些大老虎们也不敢随便把你怎么样,名分和道德给你提供了一把天然的保护伞。
聪明的刘恒立马就想通了,还是宋昌的意见更为合理,内心便下定决心要去长安当皇帝了。
但是,领导做决策其实是非常有讲究的,如果刘恒太过生硬地采用宋昌的意见,宋昌自然会心里舒服了,但之前那些表示反对的臣服呢?于是刘恒便表示大家说得都有道理,具体就交给上天来决定吧,咱们来占卦,根据卦象的意思来,谁都不能再多说什么了。可想而知,卦学的结果自然是大吉大利。
就这样,刘恒十分巧妙、和谐地平息了内部的意见分歧,决定轻装上阵去当皇帝了。
但是到一个陌生环境去当一把手,真的就有那么简单吗?买张车票、收拾行囊就可以了吗?当然不行,这跟你去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公司做大业务一样,首先必须要安排去打前站、去进行市场摸底,后面你才能更好地见招拆招。
这种打前站的任务在落实环节也必须十分讲究,得派出有一定活动能力、人脉关系且绝对靠得住的人,不然,你是很难得到什么真实且有效的信息来给自己的后续决策做支撑。后世汉武帝在太子刘据叛乱时就没派对人。刘恒思前想后,最终派了自己的舅舅薄昭前去长安去打探虚实。
薄昭从长安回来之后,便把“诸吕之乱”的来龙去脉和京城的局势都详细地向刘恒汇报了。
心中有底的刘恒终于开始启程去长安就职了,但走到了高陵便又停下来了,并再次派宋昌去长安打探动静。直到宋昌回来反馈说前方风平浪静,刘恒才再次启程。
等到刘恒一行走到了灞桥,以周勃、陈平为首的百官前来拜见、迎接他时,双方开启了第一轮试探和交锋。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