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资料来源:《雪域明珠格尔木》、《高原兵城格尔木》

1953年在一片戈壁滩上,一支小分队拉着几匹骆驼正在行军。

领头的叫慕生忠,此时他手下的人已经极为疲惫,所有人都快撑不住,因为已经行军5天5夜,但慕生忠依旧强打起精神,四处察看着地形。

在对比了周围的环境后,突然他急跺拐杖,指着脚下的土地大喊:“噶尔穆就在我脚下。帐篷扎在哪儿,哪儿就是噶尔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一片欢呼声中,他们激动的选在这里扎营。而谁都不会想到,此时开始一个叫格尔木的城市诞生了。

慕生忠,乃是彭老总手下的得力干将之一,1951年带队进藏的开拓性人物,当年被任命为西藏骆驼运输总队政委。而他之所以在1953年长途跋涉,其目的就是为了寻找一个叫“噶尔穆”的地方。

说起来这也是一段艰辛的历史,当时西藏解放没多久就遭到反动分子的经济封锁,导致3万多名解放军被困。为解决部队的断粮问题,上级委派慕生忠负责用骆驼向西藏运粮。

可惜当时运输极其不方便,于是慕生忠决定寻找新道路,刚好从一个传闻中得知一条古道和一个安营扎寨的好地方。慕生忠结合民间传说,利用国民党时期的旧地图,确定那个水草丰美的神话之地,此地就是噶尔穆,于是带着一支小分队踏上寻找噶尔穆的旅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就有了开篇那一幕,慕生忠带着部队走了5天5夜,终于找到传说中的水草丰美之地,而这个地方就成为后来鼎鼎大名的格尔木市。

当然,最开始的时候这里只有慕生忠和他的小分队,但很快这里就被当做向西藏运粮的中转站,负责转运400万斤粮食到拉萨。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极为艰巨的任务,前后整整1年零3个月,慕生忠和他的手下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就连骆驼都累死了几万头。

慕生忠意识到若长此以往将不可持续,于是找到彭老总请求修筑青藏公路,此举得到彭老总的支持,于是慕生忠带着1200名驼工展开了轰轰烈烈的青藏公路的修建工程,一个小小的格尔木转运地,一下子聚集起了上千名驼工和士兵,开始热闹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大家的努力下,这里终于修建起公路,而格尔木也随着转运的需要,不断修建住宅,有了各种衣食住行的聚集,一个城市的规模慢慢登场。

因为这里是转运之地,因此这座城市一开始就打上了兵的烙印,以至于这座城市建立后,拥有了高原兵城之称,直到现在都有所谓的一城居民半城兵的说法。

如今我们走在格尔木街道上去看,这里的衣食住行的各种的牌匾上一定会标注着某某师某某团的字样,到处都是军人的气息。

也正因为这座城的特殊性,因此,有很多网友调侃:格尔木是中国最安全的城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格尔木从当初的转运之地向城市的发展还需要经历一系列的演化。1956年,成立格尔木工作委员会,为县级领导机构。1960年,中央批准设立格尔木市,至此正式成为了一个城市。

在格尔木从一个转运之地向城市演化的过程中,人们慢慢发现格尔木还真是宝藏,这里不仅水草丰美,解决了当年的运粮问题,而且还拥有大量资源。

这里有察尔汗盐湖,是我国已探明最大的可溶性钾镁盐湖,储量高达500亿吨。根据当时的说法,用查尔汗的盐湖可以修成一条宽4米厚两米的公路,一直可以从地球通到月球,就算是盐都可以供全世界人食用60年。

因此,格尔木的察尔汗也得了一个盐湖之王的称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除了盐以外,这里还有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凭借着这些矿产资源,格尔木很快建立起了一系列的工业体系,其中有盐湖工业,青海盐湖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最大的钾肥生产基地。

另外还有格尔木炼油厂,年加工百万吨原油,是青藏高原唯一一座年产百万吨的炼油厂,是国家的重点建设项目。

靠着这些资源,和这两大工业基础,慢慢的格尔木的机械电力建材乃至于食品等工业也快速发展,短短40年时间,格尔木已经成为了青海的第二大工业城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这样,昔日的转运之地完成了华丽的转身。岁月匆匆而过,站在格尔木的大街上,看着随处可见的战士,听着嘹亮的军号声和军歌,抬头远望昆仑山。

目光穿越历史,我们仿佛又回到1953年,看到了慕生忠在戈壁滩的身影,也许我们能想到这位将军当年激动的样子。千里寻见的噶尔穆,青藏高原的璀璨明珠,古老的昆仑山文化下的年轻城市,永远的格尔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