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段时间,造不如买的言论甚嚣尘上,与其花费巨资投入研究,升级换代,为何不直接去国外购买已经成型的产品使用呢?造出来的东西,质量差还不好用,最后得出的结论造不如买!
其实,关于是投入巨大人力物力自力更生,还是花费一点资金向国外购买,历史早已定论。
01 宋子文,盘尼西林造不如买
说起宋子文,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在20世纪上半叶控制中国政治、经济命脉有四个家族,蒋宋孔陈,有谚语这样描述他们的关系:蒋家天下陈家党,宋氏姐妹孔家财。这里的宋,指的就是宋子文家族,虽然宋氏家族更广为人知的是宋美龄、宋庆龄三姐妹,然而真正掌控宋氏家族权势的还是宋子文。
1894年12月4日,宋子文出生在上海,1917年,宋子文在哥伦比亚大学毕业,获博士学位。宋子文长期担任国民政府的财政部部长,指导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
留洋海归、博士高才、金融权威这些耀眼闪烁的名号在宋子文身上熠熠发光,按照道理说,宋子文的眼光是相当独到的,然而却还是摆脱不了资本家的短视和逐利的本性。
宋子文
1944年,选派到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留学的樊庆笙带着三支盘尼西林菌种,只身回国,樊庆笙乘坐美国的运输船历经艰辛于当年7月到达印度,又经驼峰航线飞到了昆明。
回国后的樊庆笙和正在进行盘尼西林研制工作的汤飞凡相互学习研究,终于在1944年9月5日,第一批5万单位每瓶的盘尼西林面世,战乱中的中国成为世界上率先制造出盘尼西林的七个国家之一,引发了世人的关注。
樊庆笙
在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如果有士兵受伤并且出现大面积感染的话,医生就会焦急地说,如果有一只盘尼西林就好了。
盘尼西林,其实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青霉素,它的主要效果就是防止细菌感染,在那个战争年代,一盒盘尼西林的价格甚至比黄金还要珍贵,因为它可以挽救一个人的生命!
在敌后战场,缺衣少药,抗日根据地的战士们在伤口感染后,哭求一盒盘尼西林而不得,只能在痛苦中等待死神的降临,可以说樊庆笙研制出的青霉素对于身处战场的抗战士兵来说,无疑是天降福音。
八路军
然而,身居高位宋子文却泼了一盆冷水,1944年的中国,已然加入英美主导的反法西斯同盟,大量的美国援助滚滚而来,战场救急药品盘尼西林也大量地运到了中国。
见此,宋子文说道:外国进口的盘尼西林用都用不完,中国何必要自己生产?
最终工业化生产盘尼西林,在宋子文的一声令下,终究只是一纸空文。
直到新中国建立后,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出了中国首批青霉素,但年产量只有几百克,也是实验室制取。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由苏联引进的抗生素厂、淀粉厂与由德国引进的药用玻璃厂共同组成华北制药厂终于在1958年工业化青霉素生产成功,此时距离第一支国产青霉素的诞生已经过去了整整13年!
这13年间,中国经历了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成千上万的中国儿女在战场上受伤,伤口感染,最后不幸离世,如果当初能够早点工业化量产,或许能够挽救更多人的性命?
跨过鸭绿江
02 毛泽东,自力更生搞出原子弹
抗美援朝时期,麦克阿瑟一度疯狂地叫嚣,要对中国使用核武器,美国挥舞的核大棒威胁,让中国深刻意识到,想要消除核威胁就必须首先拥有核武器。以至于,毛泽东主席曾说:“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1952年6月,中国向苏联请求给予研制核武器方面的援助,但遭到拒绝。
1954年10月,毛泽东主席向来访的苏联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再次表达了希望苏联帮助中国研制核武器的想法,但是再次遭到赫鲁晓夫的婉拒。
赫鲁晓夫每次的理由都是搞原子弹要花费很多钱,有苏联的核保护伞就够了,核武器贮存时间长了,还要变质淘汰,重新投资生产,中国不必再搞。
这种说法,很像那种造不如买的口吻。
毛主席和赫鲁晓夫
但是,雄才大略的毛泽东主席又岂是宋子文之流可比的?1955年1月15日,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毅然作出创建我国原子能事业和研制核武器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这一年,一人抵10个师的钱学森历经千辛万苦,回到祖国,更多留洋海外的学子受到召唤,纷纷启程回国,我们的两弹一星事业正式开启!
钱学森
1956年,国际形势发生了急剧性变化,赫鲁晓夫的政治地位出现危机,赫鲁晓夫迫切地需要中国的支持,于是在其向中国援助尖端技术的问题上,改变了原来的态度,有了松动,出现了转机。
中苏两国经过多次谈判,终于在1957年10月,中苏联达成协定,苏联同意援助中国研制原子弹,苏联向中国提供原子弹的教学模型和图纸技术资料,并且派遣相关专家来华帮助开展研制工作。
然而,好景不长,1958年中苏交恶,并且在1960年7月16日,苏联完全撕毁了协议,撤走全部在华专家,重要的图纸资料全部带走,停止向中国提供原来订购的配套设备,刚刚起步的研究陷入搁置状态。
援华专家
毛泽东主席在严峻形势的压力下,审时度势,发出:只有一条路,自己动手,自力更生搞出原子弹的口号。他又指出:1917年到1945年,苏联是自力更生,一个国家建设社会主义。这是列宁主义的道路,我们也要走这个道路。要下决心搞尖端技术,赫鲁晓夫不给我们尖端技术,极好,如果给了,这个帐是很难还的。
在一代科研人员的努力下,历时5年,在1964年10月16日,中国取得了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的辉煌成果。同样是在这一年,1964年10月,当赫鲁晓夫在黑海之滨度假时,勃列日涅夫在莫斯科发动了政变,赫鲁晓夫黯然下台。
赫鲁晓夫
1969年,中苏冲突加剧,苏联放出狠话,要对中国实施外科手术式的核打击,但是这一次,中国手里有底牌,根本不惧威胁,
1969年9月23日,中国首次进行地下核试验成功。1969年9月28日和29日,国庆节前夕,美国地震监测站,苏联地震监测中心,以及两国卫星,同时收到能量巨大的震动信号。美苏准确判断,中国成功地进行了一次地下核试验和高爆核试验。
面对此,美国坐不住了,苏联也冷静下来,局势开始缓和。如果不是手中有着核武器,对等的威胁,强大的苏联是否真的会放弃对中国的核打击,不可而知,即使会放弃,中国也必定会付出巨大的代价。
蘑菇云
03 终章
青霉素造不如买,是宋子文英美买办思维在作祟,身处高位的他有钱有势,不必为生活发愁,受伤了自有青霉素消毒,眼中哪有身在战场上的底层士兵,或许宋子文也在害怕,一旦中国工业化生产青霉素,是不是可能得罪美国,资本主义的软弱性暴露无遗。
自力更生去研究,去制造,开局很难很难,需要攻克一个又一个的难关,绕过发达国家设置的一道又一道的技术壁垒,开始制造出的产品必定不完美,还要忍受市场的一遍又一遍的折磨,不断试错,不断调整,这期间还需要一次又一次的资金投入。
世上的路,哪有看起来那么简单,看起来是一条宽敞大道,走着走着,越走越窄,最后变成悬崖峭壁;看起来是一条布满荆棘的羊肠小道,趟过去,却是别有洞天,越走越开阔,最后变成一条通天大道!忍常人所不能忍,容常人所不能容,行常人所不能行,决常人所不能决,成常人所不能成!
青霉素和原子弹,这两种涉及到国计民生的重大研究,宋子文和毛主席的取舍,谁更胜一筹,我想历史早已给出了答案。
历史不是简单的重复,但是却总是押着同样的韵脚,如果还有造不如买的争论,请看看历史吧。
近期作品链接:
1.看看印度这面镜子,才明白毛泽东的远见
2.中国,为何一定要统一,也必须要统一?
3.李宗仁的划江而治为何不切实际?看看朝鲜,才知毛泽东的果决
4.中国的工业化为何能成功,统一是关键!感谢毛泽东当初的两次拒绝
5.二战过后,为何只有中国实现崛起了?源于毛泽东打下的良好基础
我是三道历史,本文《历史反思录》第14期,感谢您的阅读!全文3000余字,阅读时长3分钟,感谢您的支持!@三道历史
春夏秋冬又一年,汉唐明清代代传
古今中外论天下,诗词歌赋品人间
感谢您的阅读,评论,点赞,关注,赞赏等多方面的支持!
本文图源网络,侵删!
参考资料:
1. 王松 《宋子文传》
2. 王光鑫 《毛泽东与新中国核武器的发展》来源于党史博采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