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人的松弛感在国际上是出了名的,甚至有点过分松弛了,以至于在巴黎奥运会期间整了个大活,把大家伙弄了个手足无措。

无论是筹备阶段的各种抠搜,给运动员吃素、睡桑拿房、把地铁单程票翻一番实现创收等,还是极具抽象主义的开幕闭幕式,以及比赛期间的大小乌龙事件, 状况百出,都很难让人不怀疑,法国是松弛过头了吧,还是干脆在摆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合去年那场旷日持久的大骚乱,外网论坛上便响起一阵 “ 法国药丸 ”的节奏。

其中最起劲的当属英国网民了。

有一位英国网友说:“真是有史以来最糟糕的一次奥运,而这估计就是懒惰的代价,谁让他们整天正事不干,不是罢工就是度假”。

或许只有邻居的不济和难堪,才能给水深火热的他们一丝慰藉了。

在很多人眼里,这些就是法国“衰落”的最好证明。

不过法国民众可管不了那么多,纷纷攘攘过后,原本的生活质量丝毫不影响。

而且根据法国央行的数据,本次奥运给法国服务业带来了强劲活力,为第三季度GDP贡献了0.35个百分点,有望完成本年度的增长预期。

去年法国GDP是3.03万亿美元,世界排名第七,人均GDP约为4.45万美元,这一水平在发达国家里也是名列前茅。

依旧坚挺的经济表现,以及法国民众的日常懒散,似乎都在告诉世界,法国的经济被低估了。

对此,网上有个问题很火热:为什么法国 人那么懒,老罢工和放假休息,可 GDP 还是那么高,科技也那么发达?

法国能有今天的成就,主要是因为底子强大,特别是有很长一段时间的独立发育期。

这就得说到“法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夏尔.戴高乐。

二战过后,戴高乐曾短暂就任法兰西第四共和国总理,然而没过多久就主动请辞了。

原因是在多党执政的环境下,国会成为政客们内斗的工具,他啥都做不了,只能目睹国内市场被美国资本以援助的大义不断侵吞。

等戴高乐二进宫,已经是10年后了。

当时法国国内问题一箩筐:通货膨胀严重、国家财政入不敷支,各地还频繁爆发罢工起义。

戴高乐一上台,第一件事,是把第四共和国给踹了,成立第五共和国,把权利收回来才好办事,随后是一连串的经济改革。

比如通过政府干预,把工业发展重心转移到石油化工、电子机电、汽车工业、航天航空等新兴工业部门,并建立大型国有企业,以此为龙头带动工业全面发展,同时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为农业现代化奠定基础。

实行计划经济最大的好处,是让经济发展有了主心骨,而支撑国有化的底气,则来源于法国的海外市场。

虽然非洲殖民体系已经被瓦解,但是法国仍然保留着绝对影响力,得以顺利建立西非和中非两个“法郎区”。

一方面以金融控制手段,主导该地区的经济脉络,法国可以从中获取巨额收益,另一方面可以垄断法郎区国家的资源贸易,正如日后的石油美元一样。

可光有经济改革不够,毕竟随时都有被老美或苏联摘桃子的危险,所以法国联合西德、意大利、荷兰等六国,成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抵御外来风险。

当然军事上也必须要强硬,也是在这一时期,法国顺利拿到了核平密码。

在外交上,则坚持走合作共赢的路线,与各国打好关系,既和美国保持平等对话的关系,又积极与苏联阵营建交,顺带说一句,法国是第一个和中国正式建交的西方大国。

反正就是不实行意识形态对抗,这一套主打独立自主,减少对美国依赖的政策主张,被称为戴高乐主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戴高乐和继任者们的努力下,法国迎来了“光辉30年”,经济突飞猛进,国民生产总值增长始终保持在5%以上,在70年代,工业增加值一度排名世界第一。

经过几十年积累,法国的工业成就十分抢眼。

虽然在某些产业领域,法国没有德国那种压倒性的竞争力,但比德国优胜的地方在于大而全。

例如核能、高铁,航天航空和电气设备等等都是法国的优势产业,其中就有像法国电力公司、空客、阿尔斯通这类行业国际巨头。

除了工业上的耀眼光芒,在商业上,法国还特别会挖掘产品的附加值,简单来说,就是会讲故事。

像爱马仕、LV、迪奥等奢侈品品牌,你说技术和科技含量很大吧,真说不上,但它就是能卖高价。

按某些网友说的,随便拿个几块钱国产的帆布袋,贴上LV的logo,立马翻100倍,严重溢价了属于是。

这说明相比产品本身,法国更擅长卖文化附加值,只要故事讲得好,并且提前占领了文化高地,就拥有了时尚定价权。

带来的经济效益是相当可观的,2022年,法国奢侈品出口达到700亿欧元,同比增长18%。

当经济达到一个高点,高福利制度就应运而生,这也是法国人得以生活惬意,享受松弛人生的最大支撑,不过要 说法国人不干活,光享受的话,倒是有失公允了。

毕竟光辉三十年,不是光躺平就能打拼出来的。

《经济学人》曾分析过:法国只需付出英国八成劳动力,以及更短的工时,就能获得与英国常规劳力输出的产能,因此与其说法国人懒,倒不如说单位工作效率高。

对于法国人而言,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两手都要抓,一个都不能落下。

这很考验政府的微操能力。 过去经济大环境好,增速迅猛的时候,维持高福利自然不是问题,高福利和高效率还能相辅相成。

可当经济进入了瓶颈,问题也就随之而来。

现在的情况是,虽然法国经济体量依然庞大,可在经济发展上,已经陷入很长一段时间的瓶颈期了。

自从2008年首次突破2.9万亿美元大关后,往后十来年便始终处于一个上下波动的周期,最高时能有3万亿,可最低也能跌破2.5万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经济外部环境差的客观因素。

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欧洲沦陷得很快,法国与绝大多数国家一样,第一时间选择全力救助金融,然而还没等缓过气来,09年希腊的债务暴雷又带来一波欧债危机。

法国彻底被打趴下了。

得亏默克尔在危急时刻伸出援手,拉了欧盟兄弟们一把。

默大妈的经济举措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集合欧盟力量,对欧洲各国实施精准救援。

另一方面则要求各成员国必须采取财政紧缩政策,也就是对高昂社会福利制度开刀,还制定了严格的监督制裁机制,防止各国继续通过高举债务,维持高福利的虚假体面。

都说由奢入俭难,从戴高乐时期至今,法国的高福利制度已实行了数十年,突然遭遇全方位削减,怎么顶,不过为了维持国运,法国人民也只能咬紧牙关承受。

可让他们吐槽的是,随后这些年,法国并没有真正摆脱经济难关。

通胀不断上涨是一个,对法国百姓来说,工资和福利不见有提升,反而日常消费支出越来越高了,很是难受。

另一个是高居不下的失业率,根据法国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3年法国失业率整体维持在8%以下,比前几年已经好很多了,但依然高于欧盟平均水平,另外青年失业率始终降不下来,高达17%。

还有一个,法国的木司令越来越多了。

为了维持北非基本盘,法国官方对该群体几乎没什么审核,态度主打一个包容,只要来了就是法兰西人,因此在宗教、文化、生活传统完全迥异的情况下,法国个别地区的治安空前恶化。

更糟糕的是,该群体已成为了随时会被点燃的火药桶,像2023年的大骚乱,就是最好例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让法国官方头疼的,莫过于日益严重的产业空心化现象。

产业空心化似乎是欧美通病了,自打上世纪,西方大国统一实行去工业化政策,把工业砍掉的份额让给金融后,产业空心化就是迟早的事。

只要金融不垮,还能保持经济繁荣的景象,可一旦金融泡沫被戳穿了,失去的工业就不是那么容易捡回来的。

强如美国,搞了这么久美元潮汐,想让工业回流本土,可效果只能说一般,亚洲大区的生产纹丝不动,却把欧洲弟兄们好不容易攒起来的一点产能又打散了。

于是法国人只能看着本国的工业一点点衰落,曾经的500强企业,一家接一家掉出榜单。

这种情况就算戴高乐再世,恐怕也没啥办法了。

有人说,如果效仿默克尔的铁腕政策,再来一次通缩政策如何?

马克龙尝试了。

这些年法国的政府债务日渐恶化,政府收支差距占GDP的比例不断扩大,早就超过3%的欧盟标准了。

所以在从18年开始,法国官方在福利、税收上试探性地砍了一下,结果老百姓的反应很及时,也很热烈。

例如18年,燃油税每升上调了7欧分,巴黎人民就回馈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黄马甲”运动;23年往养老方面做试探性调整,结果又是一场可载入史册的大罢工。

想像11年那样,再让法国人民咬紧牙关,马克龙的魄力还差点意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马哥不敢再往民众身上打主意,毕竟国会选举也快到了,先保住席位再说,削减赤字可以在其他方面想办法,例如打造一场史无前例的最环保的奥运会,反正预算照拿,施工减半。

在法国官方看来,这样既减少了政府开支,又避免本国百姓怨声载道,简直一举两得。

还没等被割韭菜的游客们有意见,本国民意反噬却率先袭来,在7月份的国民议会第二轮选举中,马克龙再次遭遇了滑铁卢。

不幸中的万幸,没让极右翼们拿到议会掌控权,可坏消息是,马克龙的政党也没有拿到大多数席位,就连议会第一大党也拱手相让。

接下来,马氏内阁注定要以跛脚姿态,跑完剩余赛程。

现在法国最大的问题,是再一次来到了十字路口,却失去了发展方向和动力,不知道是否要改革,怎么改革,以及全民下不了决心,来一场釜底抽薪的改革。

事实上,以目前法国与美国之间的依赖程度,想重拾戴高乐主义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最重要一点,不仅是法国,整个欧盟在意识形态和军事领域,已基本失去自主权,全被美国主导的北约给绑架了。

没有独立意识形态加军事主权,经济成果再繁荣,照样守不住。

紧紧握住吃饭的家伙,比什么虚假同盟都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