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国共产党已经成立了100周年,在这100年的时间里,涌现出了无数视死如归的革命战士。在革命历史的长河中,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为了民族和国家,舍身忘我地奉献终生,先辈们的精神谱写了一本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曲谱。

英雄的精神历久弥新,有那么一个人,他是我国近代杰出的科学家,为我国航天事业作出过巨大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的科技落后于某些强国,经常被其他国家孤立,他却对外称:“别人能做的事情,我们中国人也一样可以。”

他将毕生的科学知识融入中国梦,五年回国路,坎坷崎岖;十年两弹成,呕心沥血。相信大家已经猜到我说的是谁,他就是中国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钱学森

钱学森回国不久,1956年毛主席举行国宴,邀请了全国大部分的政协委员,钱学森回国后被选为政协委员,他应邀来到宴会现场。钱学森刚接到毛主席的请帖,内心十分激动,非常重视这场宴会。

请帖上面写着他的位置是在第37桌,钱学森到后却找不到座位,他不可置信地围着37桌转了一圈,还是没有找到自己的座位。钱学森很是疑惑,拿出自己的请帖,反复检查,就在他正纳闷的时候,一名工作人员向他走过来,轻声地问道:“先生您好,请问您就是钱学森同志吗?”

钱学森点点头,礼貌地询问了他座位的事情,工作人员微笑道:“钱先生,您的位置有所变动,十分抱歉没有通知您,我这就带您过去。”钱学森跟着工作人员来到了宴会的第一桌,心细的钱学森发现,这不是中央领导坐的位置吗?

工作人员指引道:“钱先生您好,你的位置在这里。”钱学森顺着工作人员指引的方向看去,果然有自己的名字,而旁边的位置竟然是毛主席,这是怎么回事?按照宴会上的礼仪,毛主席坐的位置属于主陪,而自己的位置竟然是主位。

原来早在宴会开始之前,毛主席翻看这次来宾的名单和座位,看到刚回国不久的钱学森坐在37桌,毛主席:来我这桌,随后就用笔在名单上给钱学森调了一个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毛泽东(左一)与钱学森(右一)

宴会即将开始,大厅里突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原来是毛主席和其他高层领导来了。钱学森站在1号桌旁边,迟迟不敢入座。毛主席迈着稳健的步伐来到钱学森身边,微笑着对他说:“钱学森先生,你请入席。”

宴会上所有来宾的目光都聚集在钱学森身上,这时,他更加地紧张,还是没有坐下去。毛主席解释道:“你的位置是我调过来的,今天你是我远道而来的贵客,我们还有一些问题想向你请教。”

钱学森回国后,毛主席竟让他坐上座,他为新中国带来了什么?请看下文。

钱学森何以成为钱学森

1911年12月11日,钱学森出生于上海,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非常重视教育,为了让儿子成才,他们为他创造了一个宁静的家庭环境,这为钱学森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学业上,钱父认为国家必须走科技强国的道路,于是让钱学森学习大量的理工知识,希望他长大之后能为祖国作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方面,钱父还让钱学森学习声乐陶冶情操,从小就让他上绘画课、音乐课等。后来钱学森说过:“我从小就喜欢科学,而且对艺术也很感兴趣。我读过很多这方面的书,比如《艺术论》,这是普雷汉诺夫的作品。我认为这些艺术作品,带给我两个极为重要的东西,一是可以增加我的艺术修养,二是让我觉得在这些艺术作品中,可以找到人生的哲理。”

钱学森仿佛天生就是一个学者,考入清华大学后,他获得了公费赴美留学的机会,很快又获得了航空工程的硕士学位,钱学森转入加州理工学院,这个学校名师众多,比如著名的科学家冯·卡门。

钱学森幸运地成为了他的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冯·卡门很快就发现了钱学森的不同,钱学森不仅基础知识扎实,而且见识很广阔,热衷于研究新的科学技术。没过多久,钱学森就成为了冯·卡门的得意门生。

钱学森攻读博士的第二个年头,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战争消耗巨大,国民党政府开支增加了数十倍,于是停止了对之前赴美留学的学生的资助。

钱学森找到导师冯·卡门说:“导师,对不起,我国政府停止了对我的资助,我想提前把博士论文交给您,还请您尽快结束我的课题,我没有资金在美国生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冯·卡门

冯·卡门听后,连连摇头说:“不行,不行,你现在研究的课题很有价值,如果成功了,将会轰动整个科学界。我知道你的国家现在陷入了困难,你不用担心资金和生活的问题,你接下来的生活费和学费我来承担。你只需要专心研究,继续将你未完成的论文写完就可以。”在导师的帮助下,钱学森得以继续他的研究。

1938年7月至1955年8月,钱学森与导师冯·卡门完成了一项重要的研究,轰动了整个科学界,建立了“卡门—钱学森”公式。当时的钱学森才28岁,却已经成为了世界上著名的空气动力学家。

钱学森艰难回国路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这个消息响彻全世界。钱学森得知后,欣喜若狂,立即和夫人蒋英商量着回国,为新中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夫人蒋女士深知,丈夫虽然在美国生活了多年,胸膛里跳动着的仍然是一颗中国心,非常支持丈夫的想法。

1950年,钱学森和家人做好了回国的准备,全家人到达了海港,美国官员查看钱证件时,惊讶地抬头看着钱学森,随后叫人把他关进了监狱。当时的美国海军次长说过:“我很佩服钱学森这个中国人,不管他去了哪里,都能抵得上5个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钱学森被迫听证

美国政府十分重视这件事情,有人怀疑他是共产党,对他进行了关押。钱学森在关押的一个月内,瘦了约30斤,移民局没收了他名下的财产,还把钱学森拘留在特米那岛上。钱学森在被拘留的第14天,加州理工学院为他担保,并给了保释金1.5万美金,才把他保释出来。

海关再次仔细检查了钱学森所有的物品,800多公斤的书本和笔记,美国检察官也再次审查关于他的资料,没有找到任何和共产党有直接关系的证据,才对外宣布,他没有“犯法”。

美国政府对钱学森的所作所为传到了中国,中国科学界的科学家们声讨美国不人道的做法,对远在美国的钱学森表示同情。中国政府对钱学森事件尤为关心,于是公开为钱学森道不公,谴责美国政府违背钱学森本人的意愿,限制他人的人身自由。

1954年,日内瓦会议接近尾声,中美双方正在交涉。1954年6月5日,双方正式进行谈判。美方要求我方释放抗美援朝美军战俘,我方希望美方不再限制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的人身自由。

1954年6月15日,双方进行到第三次商谈,周恩来代表中国做出让步,释放美方多名飞行员,同时希望美国不再限制钱学森等一行中国在美人员的自由。美方将这个要求层层上报,最终拒绝了中国的正当要求,美方表明:其他人都可以,唯独钱学森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周总理

周总理为了让钱学森回到祖国,再次做出让步,给出了令美国人心动的条件:释放11名美国飞行员战俘。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思虑良久,在那个时期,任何国家培养一名飞行员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但是又不能放钱学森回国,最终他想出了一个对策。

美方给予周恩来答复,表示同意不限制周恩来名单上在美人员的自由。当周恩来再次检查回国名单时,发现少了钱学森的名字,十分疑惑,询问前来商谈的美国副国务卿史密斯。

史密斯堂而皇之地回答:“美国是一个人道主义的国家,凡事都会遵循个人的意愿,钱学森‘不想’回中国,我们总不能逼着他回中国吧?于是就把他的名字去除了。”

周总理听后,就明白,这不过是美国人的鬼话。面对出尔反尔的美国人,周总理强忍着心中的怒火说道:“你说的话,我这边还需要时间去证实。”说完,转身就要离开。史密斯见周总理要走,急忙地叫住他,追问道:“周总理,你们答应释放美方战俘,还没有和我做交接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美国11名飞行员俘虏

周总理停下脚步,转头微笑地对他说:“我觉得你们人道主义特别好,我也要去询问一下美方战俘,是否想回到美国。”说完便大步流星地走了,史密斯望着周总理的背影,感叹道:“这场谈判没有想象得那么容易。”

不忘初心归国路

美国人为了迷惑周总理的视线,自导自演,在美国国内大量发行“钱学森不愿回国”的新闻。钱学森拿着报纸,看着美国人捏造出来的新闻,一向文质彬彬的钱学森大骂道:“他们怎么能这样做!一群无耻之徒!”

钱学森的恩师冯·卡门知道这个新闻后,十分生气,亲自撰写文章,向外界揭露美国政府的谎言。钱学森那时候还在加州理工学院工作,但是每个月都要去移民局做一次报告,这无论是对钱学森,还是加州理工学院都是一种侮辱。冯·卡门非常清楚钱学森内心的想法,这是一个令人尊敬的理想,而美国政府却在中间阻挠。

钱学森在美国十分着急,如果能将自己的亲笔信件交到周恩来手中就好了,这样他们就有足够的证据,美国也没有理由限制他的自由。终于,钱学森想到了一个办法,偷梁换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钱学森亲笔信

钱学森提前准备好了两封一模一样的信封,一封装的是平常家书,另一封是表明心意的求救信。钱学森来到美国的邮局,淡定地把家书交给他们检查,美国人看了好几遍后,没有发现异常,便把信还给钱学森,让他折好封口。

钱学森迅速将另一封信拿出来,把检查过的家书藏了起来。工作人员拿到信件后,没有再做检查,钱学森他成功了。

这封表明心意的信件,历经4个国家,几经周转,才到了周总理这里。

周总理拿着钱学森的亲笔书信找到了史密斯谈判,将信件放到他的面前,说道:“史密斯先生,你之前说的话我们已经求证了,你可以看完这封信,我们再来谈论下钱学森是否愿意回国。”

史密斯看到信件后十分尴尬,只能在名单上加上钱学森的名字。

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和家里人坐上了回国的邮轮。钱学森无时无刻都想着回国,为新中国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五年的时间里,中国也从来没有放弃要回钱学森他们,现在终于如愿以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钱学森和家人

对于钱学森的到来,毛主席非常关心,就连中国国防部和军事部门也十分重视。1955年12月,钱学森从东北回到北京。

当时国防部长彭德怀身体不好,还在住院,却几次打电话给科学院,想要见钱学森。12月26日,钱学森来到北京医院,看望彭德怀。

彭德怀见钱学森来了,激动地说:“钱学森先生,你回来了我们都很高兴,我常年在军队,说话比较直接。今天找你来,主要就是想谈打仗的问题。无论是什么时候,世界都是秉着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我们不想打别人,要是别人想欺负我们,我们也要有能力打回去啊,不能让别人欺负是吧?”

钱学森告诉彭德怀:“只要我们制造出导弹,想要打过来的敌人都要有所顾虑。”陈赓在东北陪同钱学森的时候,就问过他:“钱学森先生,我们新中国刚成立不久,在制造导弹方面没有任何经验,你觉得我们中国可以造出导弹吗?”

钱学森坚持回国,就是想要为中国造出第一颗导弹,于是毫不犹豫地回答陈赓:“当然可以,外国人可以造出来,我们中国也是一样的,谁不是从零开始呢?我们不要把这件事想很难,只要努力,我们一定会造出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彭德怀

陈赓豪迈大笑说:“钱先生,我相信你。”

钱学森初次面见毛主席

1956年,毛主席正在菊香书屋期待一个人的到来。周恩来笑容满面地进来:“主席,你期盼已久的贵客来啦!”钱学森在周恩来的带领下,来到了毛主席身边。毛主席连忙走上前去,紧紧握住钱学森的双手,说道:“终于见到你了,我们的伟大科学家啊!”

钱学森本来还有一些紧张和局促,在主席的热情下,渐渐消散了。钱学森激动地看着毛主席说:“我早就想过来拜访主席,就是怕你太忙,不敢轻易过来打扰。”毛主席诚挚地说道:“我们两个想到一块去了,我怕你回国后,有很多事情都需要处理,不敢轻易相约。”

毛主席继续说道:“我们要你回来,你知道美国人有多忌惮你吗?说你相当于5个师一样厉害呀!”

钱学森认真地听着,毛主席望着钱学森说:“你之前写了关于中国航空的意见报告,我已经看过了,写得非常好,相信对新中国未来的航天发展一定会有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毛主席和钱学森(左一)

钱学森听到毛主席对自己的赞赏,谦和地笑道:“不敢当,不敢当。我才刚回国不久,对我们国家的国情还不是很熟悉。我只是根据我学过的理论,为我国的航天工业建设提出一些建议,还没有具体去试验,其中肯定会有错误的地方。”

毛主席听后,摇了摇手说:“你的建议我都看过了,十分难得,你可不要妄自菲薄啊!我们国家你也是知道的,才刚刚起步。我们还没有造出自己的导弹,很容易受到他国的威胁。国家决定请你带头,组织我们现有的技术人员造导弹,你有信心吗?”

钱学森深知回国后必然要担起这个责任,但是真到这一刻的时候,他还是有些紧张,说:“主席,我怕我干不好。”毛主席听后,用肯定的眼神看着他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你在国外学习了这么多年的工程控制论,你就是中国的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没有任何困难可以把你打倒。”

钱学森受到了毛主席的激励,坚定地点头:“主席,我一定不会让你失望,一定不会让中国失望!”

中国成功研发出“两弹一星”

1956年10月8日,中国成立了第一个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钱学森作为首任院长,任务重大。为了安全起见,研究院建在了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条件十分艰苦。更困难的是,研究院的技术人员对导弹方面缺少专业知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钱学森

钱学森为了给这些科研人员补充知识,亲自编写了《导弹概论》,从基础开始,挨个为他们扫盲。为了培养更多的技术人员,钱学森先从这些人中挑选出容易吸收新知识的学生,让他们去当老师,去教更多的人,我国早期大量的航天人才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出来的。

60年代,导弹试验过程中,科研人员在检查的时候,发现导弹有一个坑,本该期待爆炸成功的科研人员纷纷紧张了起来,这是一个很严重的事故,基地司令不敢在同意发射报告上签字。

钱学森知道后,来到导弹旁,仔细检查每一处的细节。得出结论:导弹在加入推进剂的时候,没有关通气阀,导致弹体变形,但是只要点火发射,弹体的内部受到压力就会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这个故障不会影响发射,尽管钱学森再三解释,这事大家都没有经历过,心里都没有把握。最后钱学森拍着胸脯保证:“出了问题,由我钱学森负责。”最后基地司令才在报告上签字。

1964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一枚中近程导弹。10月16日,苏联撤走了他们所有的技术援助,我们在没有任何帮助的情况下,自主研发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短短不到3年的时间,科学部又传来了喜讯。1970年4月24日,我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飞向了太空。

举国同庆,中国人民为这个巨大成就欢呼,“钱学森”这个名字响彻世界。

钱学森完成了对毛主席的承诺!

在国内,大家尊敬地称钱学森为“火箭之父”、“导弹之父”,钱学森都会解释道:“光凭我一个人是完不成任务的,功劳属于每一位科研技术人员。”

在钱学森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博学、爱国和谦逊等优秀品质。

钱学森到了晚年,了解他的人都知道,钱老有“七不”原则:不题词、不出国访问、不参加任何形式的鉴定会,不出席浮夸的酒会,不去外地开会,不兼任形式上的职务,不写序。曾经有学者十分崇拜钱学森,想要为他撰写人物传记,钱学森知道后,正面拒绝了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三军仪仗抬棺

钱学森不仅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对待自己的子女也非常严格。钱老的儿子钱永刚说:“父亲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教导我们,不要用他的名号在外面谋取什么,我们也正是这样,尽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希望可以像父亲那样,为祖国做出贡献。”

2009年10月31日,钱老在北京去世,享年98岁。

消息很快就传遍全国,有人不远万里来到北京,就为了送他最后一程。钱老意识到自己即将不久于人世,留下遗言:希望葬礼一切从简。

对于钱老这个朴素的要求,国家没有答应。鲜红的党旗盖在钱老的遗体上,盖上棺木后再次盖上党旗,三军仪仗队抬棺,这是钱老应该受到的尊崇。十万中国人民有序地站在路的两边默哀,望钱老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