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民铁道》报9月15日1版转4版

多次“目睹”重大历史事件的粤港澳大湾区,再次见证历史的惊叹号——

2024年9月14日,龙龙高铁梅州西至龙川西段开通运营,中国铁路营业里程突破16万公里,其中高铁超4.6万公里,超过世界上其他国家高铁营业里程的总和。

“复兴号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

这是世界上最大的高速铁路网和先进铁路网写下的遒劲一笔,更为勇当服务和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火车头”积蓄起充足底气。

拉开历史的长镜头,党的十八大以来,奔赴充满光荣和梦想的新时代,中国铁路标注下崭新的奋斗坐标:

从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动车组横空出世,到复兴号在京张智能高铁首次实现世界上时速350公里自动驾驶,高铁技术树起国际标杆;

从香港进入全国高铁网,到复兴号在拉林铁路驶上世界屋脊,路网规模质量实现重大跃升;

从打造全球访问量和交易规模最大的12306新一代票务系统,到推进铁路现代物流体系建设,主要运输经济指标稳居世界首位;

从中老人民的发展路、幸福路、友谊路开辟黄金大通道,到擦亮中印尼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金字招牌”,携手奔向下一个金色十年……

如红日东升,如大潮奔涌,如长风浩荡。透过铁路这个窗口,一个赓续传承的使命,一项生机勃勃的事业,一个气象万千的中国,呈现在世界面前。铁路发展看中国,已经在世界上形成广泛共识。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刘振芳表示,国铁集团将全面深化改革创新,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率先实现铁路现代化,勇当服务和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火车头”。

万里山河,东风浩荡。中国铁路何以托举起亿万人民迈向美好生活的中国梦?

穿过历史尘埃,迎着新时代的春风,实践正在书写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了。”

2020年秋天,习近平总书记到广东考察,参观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在《建国方略》相关规划图前,驻足感慨。

凝望历史深处,实则是凝视前行的方向。

百余年前,最早喊出“振兴中华”的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满怀希望地设想,修建约十六万公里的铁路。但风雨如晦,壮志难酬。

接续奋斗,今朝梦圆!

“这是所有铁路人的光荣,也是中国人梦想照进现实的一刻!”在梅州西站站台,望着龙龙高铁梅龙段首发列车渐行渐远,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工程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邓学民激动地说。

以小我赴家国,以奋斗立天地。“振兴中华”的精神力量,延绵广远。

从浴血牺牲的革命之路到筚路蓝缕的建设浪潮,从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到砥砺奋进的强国之路……中国铁路在风雨洗礼中成长,在历经考验中壮大。

时间大踏步向前。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铁路领跑世界,高铁魅力惊艳全球。

这是提速超越的蝶变篇章。

1949年,2.2万公里;1978年,5.2万公里;2003年,7.3万公里;2012年,9.8万公里;2024年,突破16万公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路跨越山海,一路风雨兼程。世界最大的高速铁路网和先进铁路网通达四方、点亮城乡,丈量着大国前行的脚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路网规模、质量和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以最直观的方式向世界展示着“中国速度”。

“铁路建设投资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国铁集团发改部副主任李敬伟表示,“依靠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新时代中国铁路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多项指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集中力量办大事!

在铁路发展实践中,从中央到地方,从路内到路外,从科研创新、生产组织到产业化应用,从规划设计、工程建设、装备制造到运营管理整个创新链产业链,既坚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又坚持局部服从整体,团结协作、密切配合,汇聚起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让世界为之瞩目的发展成就,有着更多生动注脚:

2012年以来累计建成投产铁路6.6万公里,其中高铁3.8万公里,铁路、高铁营业里程分别增长64.2%、392.2%,增长速度最快;

复兴号高速动车组列车树立起世界高铁商业运营新标杆,我国成为世界上唯一实现高铁时速350公里商业运营的国家;

路网通达,山乡巨变。一个个鲜活滚烫的数字背后,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延伸,再延伸——

“高铁速度之快令人印象深刻。我要从成都去重庆,然后去广州,非常方便。”近日,在成都东站,一位外籍旅客兴奋地分享自己的旅行计划。

近期,“China Travel”成为网络热词。短短几天内打卡全国多个城市,离不开四通八达的铁路网络。

近年来,国铁集团以强化出疆入藏、沿海沿江沿边等国家战略骨干通道为重点,加快补齐通道“缺失段”、打通路网“瓶颈段”、畅通网络“微循环”,充分发挥高铁成网运营效益,着力增强普速铁路网络能级,推动城际和市域(郊)铁路稳步发展。

通达,再通达——

目前,“八纵八横”高铁主通道建成运营规模达80%,京沪、京哈—京港澳、沪昆、广昆等通道已实现贯通。

东南沿海,沪宁沿江高铁助力长三角一体化跑出加速度,广汕高铁为粤港澳大湾区注入“新动能”……高铁覆盖96%的城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上城市,全国19个主要城市群均已实现高铁连通。

西部腹地,贵南高铁串起30多个民族地区,川青铁路镇江关至黄胜关段点燃沿线旅游经济……铁路覆盖99.5%的城区常住人口20万以上城市,2012年以来共有145个县结束了不通铁路的历史。

横贯东西,纵连南北,通边达海!

16万公里的铁路“触角”已经延伸至祖国各主要“神经末梢”,铁路网的均衡性、可及性和普惠性显著提升,区域布局更趋均衡合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融合,再融合——

云山珠水,盛世花开。位于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的广州白云站,自规划建设起就备受关注。

四角进站、八方迎客,旅客从周边配套站场下车后,通过衔接平台最短步行约50米即可进站候车……正如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广州白云站项目总工程师刘俊所说,“广州白云站是站城融合的代表性站房”。

为了旅客便捷出行,上海虹桥、北京丰台、杭州西等一批现代化综合客运枢纽建成投用,全国120个车站可实现便捷换乘,旅客平均换乘时间由原来约20分钟缩短至5分钟以内。

为了货物高效流通,2018年至2023年合计建成开通铁路专用线486条,铁路“最后一公里”持续完善,集疏运体系进一步健全,13个铁路口岸实现与境外铁路互联互通。

春华秋实,岁物丰成。

日益完善的铁路网特别是高铁网,密切区域联系,加快要素流动,加速同城效应,缩短神州大地时空距离,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战略实施的澎湃动力。

开路先锋,铁路人当之无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人,9本证,35种车型,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高铁司机韩军甲被誉为中国铁路“全履历火车司机”。

“每当我穿上路服,握紧闸把,心中便充满了责任感。”这位坚守一线32年的“老司机”说,“为旅客提供舒适平稳的出行服务,是我们永恒的追求和使命。”

一字一句,掷地有声;一举一动,践行承诺。

“人民铁路为人民”

“人民对美好旅行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让铁路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民”

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和重大民生工程,铁路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关系民生福祉。在新时代铁路高质量发展的壮阔征程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深化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改革,从与群众联系最为密切的领域改起。

曾几何时,站前广场的购票长龙,是人们对铁路出行最深刻的记忆。

从硬板票到软纸票,从磁介质票到电子客票……如今,依托全球访问量和交易规模最大的12306新一代票务系统,常态化互联网售票比例达85%左右,旅客购票方式和出行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随着电子客票全面推行,旅客持身份证可在全国2800多个高铁和普铁车站‘一证通行’。”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员单杏花介绍,“目前,12306新一代票务系统注册用户达8.65亿人,累计发售电子客票162.6亿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之所盼,我必行之。改革,从群众最急需的地方做起。

开发儿童冷链套餐、为中老年旅客精心准备清淡餐食、推出小碗菜现炒现卖……“一盒好饭”,让“民以食为天”的国人极大提升了幸福感。

铁路人的一片真情,就藏在一碗好饭里,氤氲在温馨旅途中。

线上线下同步发力——推出移动支付、在线选座(铺)、12306爱心版、学生购票专区等服务举措,同时保留纸质车票、车站窗口等传统服务渠道,便利老年人和脱网人群出行。

创新服务细节满满——铁路畅行码服务覆盖所有动车组列车,互联网订餐服务覆盖全国80个车站,“静音车厢”服务延伸92趟复兴号动车组列车。

人文关怀贯彻到底——高铁车站重点旅客候车区、儿童候车娱乐区、母婴哺乳室等建设全面推进,2023年受理服务12306客服中心预约的特殊重点旅客超90万人次。

“按照国铁集团党组部署要求,我们将继续开展客运服务品质提升专项活动,努力让旅客出行更安心、环境更舒心、服务更贴心。”国铁集团客运部副主任朱文忠表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铁路高质量发展“致广大”的画卷里,每个人都能找到“尽精微”的幸福坐标。

“这趟列车虽然走得慢,可是没有一个人落下。”俄罗斯姑娘克谢尼娅·舍里耶娃如此形容她体验到的公益性“慢火车”之旅。

2023年寒假,在长安大学留学的克谢尼娅·舍里耶娃,以志愿者身份登上运行于宝鸡、广元间的6063/6064次列车,体验了列车上的集市,参观了专为孩子们打造的“通学车厢”。她说:“我会永远记得这趟列车带给我的惊喜与感动。”

平均时速不到40公里,坚持28年未涨价……公益性“慢火车”满载着笑容、温暖和希望,将美好生活照进沿途山乡。

“国铁集团保持普速旅客列车开行规模,公益性‘慢火车’覆盖22个省区市、停靠691个站点,创新打造‘乡村振兴列车’服务品牌,便利老少边和脱贫地区群众出行。”国铁集团客运部行包综合处处长强丽霞介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享其行,物畅其流。近年来,铁路部门利用高铁成网运营后释放的普速铁路货运能力,大力发展货物运输,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重载铁路书写奇迹,铁路货运量稳居世界第一,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大秦铁路常态化开行2万吨重载列车,年运量最高达4.57亿吨,创造单条铁路最大年运量的世界纪录;浩吉铁路贯穿南北,成为世界上一次性建成并开通运营里程最长的重载铁路……

“2023年,国家铁路货物发送量完成39.1亿吨,较2012年增加6.86亿吨、增长21.3%。”国铁集团货运部货运营销处处长杨嘉欢介绍,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铁路货运量、货运周转量等指标稳居世界首位,其中货运量超过世界排名第二位、第三位的美国、俄罗斯货运量总和。

——运输结构不断优化,铁路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骨干作用日益增强。

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铁路完成单位运输工作量能耗约为交通行业平均能耗的五分之一,是典型的节能环保绿色交通工具。

近年来,国铁集团充分发挥铁路运输绿色环保优势,大力推进“公转铁”和多式联运,为更好服务和支撑国家“双碳”战略、美丽中国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物流转型蹄疾步稳,助力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走入位于西安国际港内的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95306货运物流服务中心,宽敞通透、布局分明的业务大厅让人眼前一亮。

近年来,国铁集团持续深化货运市场化改革,在全国成立40个物流中心,配套成立95306货运物流服务中心,树起做市场、做产品、做服务的新形象。

优化物流产品。大力发展全程物流,研发投用货运95306智慧服务平台,积极推广物流金融服务和铁路网络货运物流平台;

擦亮物流品牌。多联快车物流品牌覆盖各省会城市,铁海快线物流品牌覆盖全国主要港口,高铁快运物流品牌覆盖高铁沿线主要大中城市;

提升物流保障。主导建立符合国家标准的35吨宽体内贸集装箱多式联运体系,优化物流基地布局,转型升级货运场站;

货车年辆均货物周转量稳居世界首位、货物列车平均运行速度位居世界前列……放眼全球,中国铁路货运多项指标表现不凡,无不彰显着铁路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的成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应发展所需、民生所向,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笃定“站在最广大人民之中”,我们不敢有任何懈怠,我们不曾有丝毫迟疑。

仿佛是巧合——

北京居庸关与张家口之间,驼队铃响,山道蜿蜒,日日繁忙。

1909年,“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主持建成了由中国人自主设计和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崇山峻岭间大写的“人”字,写出了中国人的骨气、智慧和荣光。

2019年,青龙桥车站下方,京张高铁新八达岭隧道穿山而过,横亘在老京张“人”字形铁路的一撇一捺交会处。新老京张,历史交汇。

更是一种昭示——

“高铁技术树起国际标杆!”

从京张铁路到京张高铁,一字之差,改变的是列车时速和高铁建设技术,不变的是对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执着追求。

从“复兴号高速列车迈出从追赶到领跑的关键一步”,到“我国自主创新的一个成功范例就是高铁”,再到“高铁技术树起国际标杆”,总书记的高度重视,为铁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了强大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牢记嘱托,实干作答。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铁集团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铁路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主动担当铁路产业链创新链“链长”,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铁路自主创新之路,铁路总体技术水平迈入世界先进行列,高速、高原、高寒、重载铁路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2023年2月,一则消息为人瞩目:由国铁集团牵头组建的铁路科技创新联盟成立,成为深化铁路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更好发挥行业领军企业作用的重要着力点。

众力并,则万钧不足举也!

“一路走来,正是因为加快完善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充分发挥行业领军企业作用,推动铁路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铁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取得丰硕成果。”国铁集团科信部网信安全总监刘大为介绍,其中,复兴号所代表的中国高铁,无疑是最惊艳的一笔。

一列时速350公里的高铁列车由数万个关键部件组成,涵盖机械、冶金、化工、信息控制等众多技术领域;再加上我国特有的超大规模路网、复杂地理气候条件、超长距离持续高速运行工况,高速列车自主研发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艰辛,才更加荡气回肠。

一声令下,尽锐出战——统筹协同行业各方力量,牵头组建产、学、研、用国家级联合创新团队,从方案论证、规划设计、装备制造到运营管理,全产业链几百家核心配套企业共同参与中国标准动车组研发,憋着一股劲,让中国高铁领跑!

2017年,它被正式命名为“复兴号”,在采用的254项重要标准中,中国标准占8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功突破牵引、制动、网络核心控制和车轮、车轴、车体、转向架设计制造等“卡脖子”关键技术,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涵盖不同速度等级、不同动力方式、不同编组形式、可以适应各种运用环境的复兴号系列化动车组,主要性能指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实现世界最高时速350公里商业运营……

一项项优异成绩印证中国高铁无可置疑的“绝对实力”!

“铁路尤其是高铁大发展的背后,是科技和工业硬实力的稳稳支撑。”国铁集团机辆部机辆技术处副处长任广强介绍,通过整机拉动部件、部件拉动零件、零件拉动材料,以复兴号为代表的中国高铁也有力推动了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

蜕变,不仅体现在世界最高水平的机车车辆。

看建造技术,一件件大国重器相继亮相——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平潭海峡,风大、浪高、流急、岩硬,是与百慕大、好望角齐名的“世界三大风暴海域”之一。在这里,巍然耸立着我国首座跨海峡公铁两用大桥,也是当前世界上最长的公铁两用跨海大桥——平潭海峡公铁大桥。

“这是在‘建桥禁区’创造的中国‘奇迹’!”福建铁路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钱立军说,“为了确保工程建设顺利推进,我们积极协调、助力施工单位加大新装备的研发运用力度,自主研制堪称‘定海神针’的大型液压动力头钻机,让近5米的钻孔桩得以完成。”

这只是中国铁路复杂建设环境的一个缩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北地区气温变化从零下40摄氏度到零上40摄氏度,东部地区河网纵横、淤泥质软土密布,西南地区山高谷深、地质条件恶劣,西北地区分布有大面积湿陷性黄土和戈壁沙漠……“面对严峻挑战,我们坚持自主创新,攻克了大量世界性技术难关,我国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在各种气候环境和复杂艰险地质条件下建设和运营高铁的国家。”国铁集团建设部技术标准处处长马芝仪介绍。

成绩显著,挑战犹存。

随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如何管理好、运营好这张涵盖世界上最复杂运营场景的铁路网,是摆在中国铁路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较国外,我国铁路具有列车开行结构复杂、运输组织难度大、运营环境复杂、周期性强等特点,运输生产组织需要更加科学精准高效。”国铁集团运输部副主任陆海洲介绍。

新时代以来,国铁集团充分发挥全路一张网、运行一张图、调度集中统一指挥和体制机制优势,创新应用世界最复杂路网条件下铁路运营管理成套技术,建立了适应国情路情、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铁路运营管理体系。

“在沪杭高铁,列车调度指挥系统可实现3分钟列车追踪间隔运行。”国铁集团运输部运输协调和监督处副主办孙鹏飞介绍。

科技不仅推动我国铁路更高速、更智能、更高效,而且保障着运输安全。新时代以来,中国铁路构建了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高可靠安全保障体系,成功实现世界上商业运营速度最高、运营场景最复杂、运营强度最大的高铁网安全高效运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铁集团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树立和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大安全观,压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坚定不移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铁路本质安全水平明显提升。”国铁集团安监局副局长焦文根介绍。

2012年以来,中国铁路安全进入较为稳定的历史时期,是世界上公认最安全的铁路。

“2023年以来,按照国铁集团持续深化铁路安全基础建设三年行动的部署要求,我们进一步抓好设备设施达标创优、物防技防设施建设等工作,切实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国铁集团工电部综合技术处处长李志锋介绍。

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

瞄准最前沿,抢占制高点——

高速试验列车成功实现明线单列时速453公里、交会时速891公里运行,“CR450科技创新工程”加速推进,在世界上首次提出智能高铁的体系架构并由国际铁路联盟予以正式发布……中国高铁自主创新的故事在不断书写,助力中国成为全球创新版图中日益重要的一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的场景让人印象深刻:

2023年10月17日,人民大会堂,中印尼两国元首共同为雅万高铁正式开通运营揭幕。

作为两国元首亲自关心推动的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旗舰项目,雅万高铁是中国高铁首次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在海外落地,其开通运营标志着“千岛之国”跨入高铁时代。

在人类命运休戚与共的世界,“一带一路”承载的使命注定不凡。共建“一带一路”,关键是互联互通。铁路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中国铁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和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原则,打造了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标志性工程和互联互通项目,为世界铁路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国铁集团国际部副主任鲍忠庆介绍。

——以时间维度观察,钢铁巨龙纵贯山峦、横穿江河,为促进全球互联互通做增量。

老挝中老友好农冰村小学教学楼二层墙上,悬挂着该校师生2019年来华参加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民心相通分论坛的证件。时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给这所小学全体师生的回信中写道:“欢迎你们早日乘上中老铁路列车来到北京。”

2021年12月,中老铁路正式运营通车,中国梦与老挝梦联通在一起。为表彰国铁集团在中老铁路建设过程中的突出贡献,老挝政府向国铁集团授予“老挝国家一级发展勋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在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梦想的交汇中,印尼和东南亚拥有了第一条高速铁路,匈塞铁路驱动中欧合作加速驶向未来,拉合尔橙线开启巴基斯坦地铁时代……一条条铁路标注共建“一带一路”从“大写意”到“工笔画”的发展历程,有力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如今,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如何进一步推进互联互通?

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了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其中第一项就是“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

“下一步,国铁集团将立足于服务党和国家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大局,坚决落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与共建国家深化铁路领域合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国铁集团副总工程师兼国际部主任鞠国江表示。

——以空间维度观察,钢铁动脉活力奔涌,铁路国际运输合作成效显现,铺就通往繁荣的机遇之路。

伴随着清脆的风笛声,一列满载货物的中欧班列缓缓启动,开往欧洲。不远处,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迎着清晨薄雾向南而行,奔赴东盟。“一带”和“一路”,在中国西南内陆“牵手”。

“2016年统一品牌后,中欧班列迎来了规范开行、快速发展新阶段。”国铁集团货运部副专员周世暾介绍,2016年中欧班列统一品牌以来至2023年,中欧班列开行数量由1702列增加到超1.7万列,增长近10倍,年运输货值由80亿美元增长至567亿美元,目前综合重箱率稳定在100%。

作为跨大洲、长距离、大运量、全天候、绿色低碳的新型运输方式,中欧班列是中国参与全球开放合作、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载体,在新时代续写着古老亚欧大陆的生机勃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朋友圈”不断扩大。联通中国境内123个城市,通达欧洲25个国家224个城市,连接11个亚洲国家超100个城市,服务网络基本覆盖亚欧全境。

吸引力持续提升。单列平均运量较开行之初增长34%以上,中国与欧洲间铁路运输时间较开行之初普遍压缩5天以上,目前已开通17条全程时刻表中欧班列运行线。

在中欧班列呼啸穿梭的同时,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向海图强、风光无限。班列辐射范围增至中国17省61市115个站点,货物流向通达全球119个国家和地区的393个港口。

——以合作维度观察,铁路建设红利日益显现,“友谊之花”绚烂绽放,唱响民心相通的“最美和声”。

“塞尔维亚铁路的上一次改造升级还是在我刚刚上班时。感谢我们的老朋友——中国,帮助我们实现了高铁梦。”在诺维萨德车站工作了40年的老站长希莫维奇见证了塞尔维亚铁路的发展与变迁,感慨颇多。

在印尼民众心中,全长142.3公里的雅万高铁,丈量的是通向幸福的距离。

“高铁铺就的是一条融合之路、开放之路、共富之路,带动沿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附近的卡拉旺县以前是印尼的传统农业区,现在正向新型工业小镇转型。”印尼中国高铁公司(KCIC)商业与非票务收入开发总经理德文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发展的故事中,最动人的是人的改变。

2024年8月,中老铁路首批14名老挝籍机车乘务员获得机车驾驶证,具备独立值乘资格。老挝公共工程与运输部副部长赛宋康·玛诺谭给予高度评价,称赞“这是我国交通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

以心相交者,成其久远。钢铁巨龙穿越万重山河,连的是人心,是对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景。

中老铁路累计移交施工便道681公里、营地134座,建设过程中带动当地就业11.4万人次。据世界银行《从内陆到陆联:释放中老铁路联通潜力》研究报告称,从长期看,中老铁路将使老挝总收入提升21%。

雅万高铁建设期间原材料本地化采购率达75%以上,累计培训印尼籍员工4.5万人次。正如在德卡鲁尔车站工作的附近村民罗米所说:“雅万高铁让我们的生活有了更多的希望。”

物流带通道,通道带经贸,经贸带产业。依托中欧班列的开行,德国杜伊斯堡港吸引上百家物流企业落户、创造2万多个就业机会,波兰马拉舍维奇口岸站业务量实现成倍增长。

中国铁路技术标准在“走出去”中,为世界铁路发展持续贡献智慧和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铁路持续加强与国际合作组织及国外铁路机构交流,建立完善铁路技术标准体系,推动中国铁路技术标准国际化,进一步提升了中国铁路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截至2023年底,国铁集团企业技术标准达1219项,基本形成了系统完备、先进适用的中国铁路技术标准体系。牵头编制UIC《高速铁路实施》、UIC《高速铁路设计》、ISO《钢轨焊接通用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ISO《机车车辆制动系统通用要求》等铁路重要国际标准,推动中国铁路技术标准国际化,中国铁路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进一步提升。

大道之行,壮阔无垠。钢铁巨龙串联起一个个国家地标、民生工程、合作丰碑,飞驰在希望之路上。

高朋满座,胜友如云。

2023年11月14日至16日,第十六届中国国际现代化铁路技术装备展览会在北京举办,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近400家企业参展、近6万名观众现场观展,沉浸式体验中国式现代化在铁路的生动实践和发展成就。

“为中国高铁点赞!”

“这是一场科技盛宴,我们看到了中国铁路的未来!”

外宾频频点赞的背后,是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同频共振的“铁路故事”。

山雄有脊,房固因梁。越是壮阔的征程,越需要领航的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时代铁路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最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

循道而行,方能致远。

多少突破性进展,多少标志性成果,都无可辩驳地表明:当好服务和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火车头”,必须坚持党对铁路工作的全面领导,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铁路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国家铁路的战略定位,必须坚持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根本宗旨,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托举伟大的梦想。

十余年栉风沐雨,十余年砥砺奋进,荡气回肠的“铁路故事”、举世瞩目的“铁路答卷”,是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体铁路人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

“我是党员我先上”“疫情不退我不退”的逆行出征,“强国复兴有我、铁路先行有我”的青春誓言,“保通保畅我在岗”“重点项目我来建”的敬业执着,“我就是因为穿了这身衣服,我得对得起大家”的誓言铿锵……

铁路人听从党的指挥、服从党的召唤,锻造了“始终听党话、永远跟党走”的红色基因,形成了以“人民铁路为人民”为核心的铁路精神谱系,铸就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铁军”。

这是无往不至、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这是以热血赴使命、以行动践担当的壮阔行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岁月为证,山河为凭。“实干兴邦”正是新时代铁路人面向未来给出的最有力宣示。

回望,走过不凡历程;远眺,充满梦想荣光;而脚下,是新的历史方位:“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

中央有部署,铁路有行动!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和《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十四五”铁路发展规划,国铁集团党组明确提出——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铁路的中心任务是,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率先实现铁路现代化,勇当服务和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火车头”。重点是构建“六个现代化体系”,即:构建现代化铁路基础设施体系,构建现代化铁路运输服务体系,构建现代化铁路科技创新体系,构建现代化铁路安全保障体系,构建现代化铁路经营管理体系,构建现代化铁路治理体系。

心系“国之大者”,画出“路线图”,定好“时间表”,制定“任务书”——

到2025年,完成“十四五”铁路发展规划目标,基本建成“六个现代化体系”。

在此基础上,到2035年,铁路基础设施规模质量、技术装备和科技创新能力、服务品质和产品供给质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运输安全水平、经营管理水平、现代治理能力位居世界前列,绿色低碳环保优势和综合交通骨干地位、服务保障和支撑引领作用、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全面增强,率先建成现代化铁路强国,全面服务和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支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一段征程的结束,都意味着新征程的开始,正是前后相序的奋斗连接成我们前行的历史道路。

奋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我们昂首阔步、一往无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融媒体中心出品

来源:中国铁路

编辑:胡琪

审核:赵岳

监制:赵灯

中国铁路营业里程突破16万公里!

汕头至汕头高铁环线列车将于9月15日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