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③图为送教教师丁平在村上为送教学生上康复课。姚金阳 摄

“老师!谢谢你来我家帮助我学习,以后我会向海伦·凯勒学习,变得更加坚强自信……”日前,当山东省枣庄市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在“送教上门”结束后,学生小美激动地说道。

这只是该校开展“送教上门”活动的一个缩影。特殊教育的服务对象,不仅仅局限于在校学生,还有那些残障程度较重、无法到校读书的孩子,他们都是特教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个体。

“你不能来,我们就去!”从2015年9月起,枣庄市特殊教育学校便成立了由11名教师组成的“送教上门”教师团队,专门负责为那些不能到校的特殊学生,提供知识传授、身体康复等方面的服务。

为确保特殊学生在家中能接受到适合的教育和康复训练,该校不断完善组织建设,编印了《“送教上门”工作手册》,从制度层面进一步规范工作流程,并将送教工作纳入教师课时量考核体系。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送教上门”计划,根据残障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制定了教育及康复计划,建立了“一生一案”的动态管理档案,采取因生施教、集中化或个别化相结合教育等举措,帮助残障儿童接受应有的教育。

有一个叫宋亮(化名)的孩子,他因患有中度脑瘫,左手、左脚行动不便,有着强烈的自卑感,从不出家门,几乎不与外人接触。

怎么办呢?面对宋亮,送教教师丁平决定从心灵的沟通开始。丁平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逐步与他建立起信任与感情。慢慢地,宋亮感受到丁平对他的关注和喜爱,生活和学习的积极性变得越来越高。

与此同时,他们做到定期与残联对接,完善动态数据,与家长签订服务协议,遵循自愿原则,为每名学生建立教育康复档案。针对特殊学生实际情况,推出了送知识、送康复、送温暖、送服务、送安全的“五送”菜单模式,全面激发学生的潜能。

在“送教上门”过程中,送教教师主要采取集中一个点和多点成面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每名学生每月至少送教4次且每次不少于3课时。同时,他们不仅做到根据学生的生活环境和认知水平,从教材中选取适合他们学习的内容,而且还提供系统的教育与康复训练,并对家长进行指导。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该校累计送教2万余人次,制作3600份个性化教案,送教课时达26000节,培训家长530人次。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送教教师团队的帮助下,其中3名学生已重返校园,开启在校学习之旅。

“其实,送教老师的工作是非常累的,他们往往要克服教学任务重、业务时间紧张、路途遥远等一系列困难。”该校校长郑建刚说,虽然辛苦但作用很大,教师用爱帮助多名残障学生学会自理,建立自信,为他们将来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打下基础。

很多教师告诉记者,看到孩子们的认知水平一天天提高,一个个家庭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他们即使付出再多也值得。因为,那些受助学生和家长的信任,容不得他们停下脚步。

《中国教育报》2024年09月16日 第03版

作者:特约通讯员 胡乐彪 本报记者 魏海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