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发其华,秋收其实。走进通化各地的乡村田野,集安市的酸梨、东昌区的榛子、辉南县的香菇、通化县的玉米、柳河县的软枣猕猴桃……满目皆是丰收景,蔬果飘香喜满怀。
九月的集安市凉水朝鲜族乡早晚微凉、光照充沛、昼夜温差大,用鸭绿江水灌溉的尖把酸梨,已经到了采摘的最佳时期。来到风情天梨山庄内,成排的梨树与蜿蜒的盘山路相互映衬,沉甸甸的尖把酸梨挂满枝头。果农们穿梭于果林中,将一个个成熟的果实从树上摘下,经过包装、搬运后交付货主运走。
“山庄内现种植尖把酸梨、南果梨、苹果梨、寒富苹果、鸡心果、葡萄等水果,年总产量达1500多万斤,产值1500多万元。”凉水朝鲜族乡党委书记崔贵洋介绍说。
风情天梨山庄是近年来凉水乡特色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凉水乡结合各村特产资源,发展黑木耳、软枣子、山野菜、中药材种植等特色村集体产业项目15个,推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2个,建设特产加工厂3座,提升农特产品附加值,辐射带动边境村村民235户、780人创业和就业增收。
作为吉林省“农业大队”里的“优等生”,通化市立足特色农业资源,实施产业项目22个、帮扶项目208个,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59户。
通化市金鹏榛子种植农民合作社里硕果累累的榛子林,是东昌区金厂镇金厂村农业发展的见证。工人们忙而不乱、互相协作,高效完成了大批量的采摘工作。“在家门口就能找到活干,一天有120元左右的收入,也不耽误自家收地,大伙儿干劲特别足。”村民李春玉笑着说。
从2008年试种至今,合作社种植规模已经发展到100多亩,年产量超过1万斤,带动村民创业53户、308人,人均年增收2万元,被市政府认定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小榛子成了农民发家致富的“金豆子”。
合作社负责人于志明表示,当地出产的榛子品质优良、口感香甜爽脆,多年的种植经营赢得了各地客户的好口碑,每年都会销售一空。今年还积极迎合消费者需求,进行榛子深加工炒制,推出礼盒包装,开拓了更广阔的消费市场。
喜看稻菽千重浪,农工商贾笑颜开。通化市在大力培育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同时,充分利用各地资源禀赋,扎实做好“土特产”文章。
走进辉南县辉发城镇蛟河村的香菇种植基地,一簇簇圆圆胖胖的香菇,争抢着从菌棒探出头来,模样格外喜人。
“我们村发展香菇产业已经有十余年光景,村里的老种植户经验丰富,但是由于没有形成规模化种植,香菇质量参差不齐,效益也不是很理想。”辉南县辉发城镇蛟河村党支部书记于瑞平说。“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对于产业发展这一大问题,大家伙必须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2016年,利用辉发城镇政府帮助申请的300万元启动资金,蛟河村成立了聚富香菇种植合作社,次年正式投产。“目前我们共有55栋大棚,年产香菇100万棒,可采摘香菇1500吨,收益近千万元。”
为进一步延伸产业链,2022年,种植基地配套建设了香菇深加工厂房,引进香菇深加工流水线设备,同年9月香菇酱投入生产,带动脱贫户及返乡创业人员100多人,去年为村集体增收10万元。
看“丰”景、庆丰收、说丰年。沃野田畴间,辉南县团林镇小城子村的绿色生态葡萄园硕果累累,柳河县三源浦镇六盘村的花卉销路畅通,东昌区江东乡保安村的桑黄菌棒长势喜人,二道江区鸭园镇团结村的“团结禧芳斋”稻米喜获丰收……
希望的田野生机涌动,美好的乡土大有可为。通化市将持续聚力农业增量提质、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延伸拓展产业链条,确保乡村振兴红利更好惠及广大农民,真正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让农民钱包更鼓、生活更好。
记者:张书源
主审 | 王远洋 审核 | 李蕴涵 编辑 | 刘琳
投稿邮箱: tonghuafabu@163.com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