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内,玉米加工生产线隆隆作响;村路旁,盛开的万寿菊随风摇曳,美了村屯,也带活了庭院经济;文化广场上,村民秧歌扭得起劲……

迎着朝阳,走进长春市农安县巴吉垒镇双榆树村,这样一幅和美乡村图映入眼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双榆树村的玉米加工生产线有序运行,工人正在进行搬运工作。

“大姐,牛犊咋样?生下来了吗?”刚进村里,双榆树村驻村第一书记高海滨就驱车赶往村民家里,询问孙海英家的“大事儿”。饲养20多头肉牛,与皓月集团签订保底订单,全程提供饲料……“自从海滨书记来村里,我们养殖户可比以前省心多了。” 孙海英如是说。

从城市到乡村,从陌生到熟悉,2023年,高海滨受长春市城市发展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选派担任双榆树村驻村第一书记,开启了驻村之旅。他走村串户访群众,为村里发展出谋划策,发展玉米加工、肉牛养殖、万寿菊项目等特色产业,通过实践,双榆树村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集体经济发展之路。2023年,双榆树村村集体收入增加15.5万元,脱贫户人均收入达1.3万元。

初到双榆树村,高海滨面临的现实情况并不乐观:年轻劳动力大都外出务工,农田产出不高,农业效益低下,庭院经营分散。他反复思考:村子发展的路子在哪里?

“通过摸底调查,我们首先开展玉米加工项目。” 高海滨说,“那时候,获得了长发集团40万元的资金支持,解决了玉米加工设备的购买资金的问题,确保了生产线的顺利投产。” 一年以来,在长发集团的支持下,村党支部领办创办合作社带动村内百余人实现增收,并将全村脱贫户吸纳进合作社,享受经营分红、优先务工等便利。

高海滨深知,作为一名驻村书记,不仅是帮助村民解决眼前的困难,更要为村庄的长远发展谋篇布局。因此,他化身“推销员”,积极推介“第一书记代言”产品,有村里的玉米加工产品,还有于丫酸菜等,形成了多元化的农产品销售体系,通过代言吸引合作意向企业15家,线上、线下累计完成营业收入超12万元,为村里特色农产品逐渐打开销路,品牌也越来越响亮。“种粮农户的每一分收获都来之不易,不能让他们的努力因销售不畅而付诸东流。” 高海滨的话里透着坚定与决心,他积极参与长春农博会等展会,以实际行动诠释着驻村更要“驻心”的深刻内涵,他相信,通过代言展销的方式,可以缩短农产品与市场之间的距离,减少中间环节,让农民获得更多实惠。

驻村一年有余,高海滨不断地思索,实现乡村振兴不仅要因地制宜发展种植业,还要多措并举。在他的积极协调下,村里先后与城开吉牛发展有限公司、皓月集团等大型企业合作,精准对接企业肉牛加工、日常用工需求,让养殖户再无后顾之忧的同时,也为村民开辟了新的务工渠道。

“高书记,今年政策好,家门口种的万寿菊就能收入1000多元。”“听说万寿菊采摘还能卖钱,让我儿子到时候跟着大家一起干!”入户走访中,听到80多岁的脱贫户赵清珍精神矍铄地讲起家里近况,高海滨放下心来。今年,他带领脱贫户以庭院为阵地,以种植业为载体,利用帮扶政策为全村19户脱贫户发展庭院经济,通过种植万寿菊获得额外收入。

高海滨发现村民对健康问题十分关心,便为村民解读医疗政策、救助政策。在他的积极协调下,长春市驻村第一书记协会给予支持,长春肿瘤医院等多家医院为村民开展义诊活动。“村里对眼科、肿瘤等疾病医疗能力不足,专业医生的到来对村民帮助太大了,早筛查早发现还能早治疗。”双榆树村卫生室负责人刘春利说。义诊过程中,还对符合救助条件的村民开展了医疗救助,通过健康帮扶减轻了村民负担。

“平常觉得自己身体还不错,阴天下雨就爱头疼也没当回事儿,来义诊的医生了解后给了我专业建议。” 村民邵会影说,“不用花钱,不用去医院排队,在家门口就有城里的医生给看病太方便了。”通过义诊活动,双榆树村110名村民得到专业的用药和生活指导,体验到了家门口的便利。

初秋时节,行走在双榆树村,昔日的村落焕发新颜。全自动玉米加工生产线有序运转,村集体经济发展态势良好;持续开展“美丽庭院”“干净人家”等活动,潜移默化中改变村容村貌;公共文化娱乐设施逐步完善,村民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看到双榆树村欣欣向荣的景象,高海滨对未来发展信心满满:“把政策落实好、把群众精气神提振好、把村庄建设发展好,双榆树村一定能成为幸福之村。”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