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节日,时间为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得此名,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秋节的来源?

中秋节源自先民对天象的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是天子夕月、秋社、赏月以及月宫的传说等多种风俗事项汇合而成的节日。

在我国古代,秋分是传统“祭月节”,人们在这一天要祭拜月亮,但是秋分在农历八月的时间几乎每年都不一样,因而有的年份在秋分这天就看不到月亮,祭月而没有月亮是一件很煞风景的事,因此后人就把秋分祭月的时间从秋分改到八月十五,十五、十六是一个月份中月亮最圆的时候,这就有了八月十五祭月的习俗,因而有了后来的中秋节。

起源于先秦,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正式定立于北宋,盛行于宋朝以后,明清时期,中秋节与春节齐名,成为中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从节气来看,秋天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而秋分当天正好是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因此秋分平分秋季;如果从农历上看,秋天包括孟秋、仲秋、季秋,孟秋对应农历七月,仲秋对应农历八月,季秋对应农历九月,而中秋在八月十五这天,八月十五又在仲秋的中间,故得名“中秋”,因此也可以说中秋节是秋天的一半。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夏官司马·大司马》:“中秋,教治兵。”现在也有的写作“仲秋节”,严格地说应为“中秋节”。因为“仲秋”所表示的时间概念是秋天中间的整整一个月。

古今图书集成》用“仲秋部”记载整个的阴历八月,用“中秋部”记载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一天。对此,明人徐炬《事物原始》引唐诗人欧阳詹《玩月》序云:“秋之于时,后夏先冬;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之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诸月数,则蟾兔圆,故曰‘中秋’。言此日为三秋之中也,又谓之月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秋节的“4大习俗”

习俗一:祭月

按照传统习俗,中秋节的时候需要“祭月”,这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

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

《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陆启泓《北京岁华记》载:“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免;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祈求保佑、赐福,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习俗二:赏月、吃月饼

中秋佳节,人们最主要的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了。而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赏月是祭月的演变,是人们对团圆的一种渴望。

赏月的风俗就是把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

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中秋节的夜晚,不管家人在哪里都回到家一起团聚。一家人坐在一起欣赏着玉盘一般的圆月,表示团圆、感恩,也是“人月两团圆”的写照。

过了农历八月十五,兴犹未尽的赏月演为“追月”。所谓“追月”,即是于中秋节次日的晚上,邀约亲朋好友,继续赏月。据清人陈子厚《岭南杂事钞》序云:“粤中好事者,于八月十六夜,集亲朋治酒肴赏月,谓之追月。”

宋代的文学家周密,在记叙南宋都城临安见闻的《武林旧事》中首次提到“月饼”之名称。明代,中秋吃月饼在民间逐渐流传。吃月饼是中秋节的传统之一,月饼是圆形的糕点。和月亮一样都是圆形的,香酥可口。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着月饼,赏着月,别提多惬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习俗三:赏桂花、饮桂花酒

中秋节的前后是桂花盛开的时节,桂的谐音是“贵”,具有富贵的意思。并且,桂花的花语是吉祥、美好。因此,中秋节还有赏桂花的传统,并且会把桂花制作成食品或者饮品。

在中秋期间,赏桂花,喝桂花酒也是一种传统。桂花盛开的时候,香气扑鼻,花朵色泽金黄。桂花糕点的口感松软可口,桂花饮品的味道醇厚,赏桂花、饮桂花酒,不仅寓意好,也是一种视觉和味觉的享受。

习俗四:看花灯、猜灯谜

早在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前述的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令人赞叹。

中秋节的时候,很多地方都会在街头巷尾挂上各种各样的花灯。并且会在花灯上面出一些谜语。这种中秋节的趣味活动,不仅可以增加节日氛围,又可以启迪人们的智慧。

在广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进行树中秋活动,树亦作竖,即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在广西南宁一带,除了以纸竹扎各式花灯让儿童玩耍外,还有很朴素的'袖子灯、南瓜灯、桔子灯。如今不少地区,在中秋夜布置灯会,扎制用电灯照亮的大型现代灯彩,还有用塑料制成的各式新型花灯供儿童玩,但却少了一份旧时灯彩的纯朴之美。

另外南方还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或称烧花塔、烧瓦塔、烧番塔)的游戏,在江西、广东、广西等地都有流传。如《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五记: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圆塔形,有多孔。黄昏时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烧之。俟瓦片烧红,再泼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时四野火红,照耀如昼。直至夜深,无人观看,始行泼息,是名烧瓦子灯”。

传说这种习俗与反抗元兵的义举有关。元朝确立后,对汉人进行了血腥的统治,于是汉人便进行不屈的反抗,各地相约中秋节起事,在宝塔的顶层点火为号。类似于峰火台点火起事,这种反抗虽被镇压下去,却遗存了烧宝塔这一习俗。 这个传说与中秋吃月饼的传说有异曲同工之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秋节的“5大禁忌”

禁忌一:男性“拜月”

按照传统的说法,太阳的属性是阳刚,代表着男性。而月亮的属性是阴柔,代表着女性。

明清之后,因时代的关系,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功利因素突出,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浓厚,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话性的文人传统减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因此,“民间拜月”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

中秋节的时候,需要进行“拜月”,因为月亮代表着女性。所以,自古就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讲究。所以,“拜月”只能女性去进行。

古人说:“男不拜月,女不拜炉仙”,寓意着男子不拜月,女子不拜炉仙(《灶王爷》)。古代的人们相信,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有一阴一阳的,就像是天地之间的阴阳一样,日主阳,月主阴,而阳主阳,月球主阴。

因此,我们的祖先相信,月亮是女子供奉的。这一禁忌体现了古代社会对于性别角色的严格界定,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月亮神秘力量的敬畏之心。但到了近代,人们对中秋赏月的传统习惯已经不那么严苛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禁忌二:发生口角

中秋节最重要的主题就是团圆、幸福,在这一天,家人应该和和睦睦,团团圆圆。每个人都应该开开心心,面带笑容,这样不仅大家心情会好,也能增长家庭运势。

南宋吴自牧《梦梁录》对南宋中秋习俗的记载与北宋习俗类似,同样热闹,但增记一项内容:“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圆子女,以酬佳节。”表明此时中秋节有了重视家人团圆的趋向。

语言具有强大的心理暗示作用。在这样一个充满希望和祝福的节日里,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和言辞,有助于增强人们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如果在这喜庆的日子里面发生什么不愉快,或者口角。不仅影响心情,而且还会破坏家庭运势。

禁忌三:送礼送单数

中国是礼仪之邦,每当逢年过节的时候,很多人都会互相赠送礼物。送礼物并不需要太过贵重,否则反而让别人不敢收。

还有一点必须要注意,那就是送礼必须送双数。俗话说“好事成双”,喜事都是采用双数,只有白事才用单数。如果送礼是单数,很容易引起别人误会。

禁忌四:头发遮额头

按照传统的说法,人的额头是“神灯”所在。在中秋节的时候,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最好别让头发遮挡住了额头。尽量把额头露出来,不仅显得精神,还不用担心影响个人运势。

禁忌五:果饼不圆

中秋是个团圆的日子,人要团圆,月亮圆满,月饼也是讲究圆形的。除此之外,供桌上面摆放的供品不能有破损和变形,尤其是月饼,一定要完整无缺,否则寓意很不好。同时,最好摆放圆满,不能太随意,否则也会有不吉利的寓意。

如果果子、月饼等供品不圆,就代表着不能团圆,不够完整,不符合中秋的主题,也容易给家庭运势造成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文学作品。《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

中秋节是华夏传统节日,源于秋夕祭月,寓意团圆和谐。中秋节,自古讲究就多,牢记祖宗“4大习俗,5大禁忌”,遵循传统,祈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