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故事没有结局就是最好的结局。
比如《雪山飞狐》即是如此,胡斐的那一刀无论是否劈下去,似乎都不太合适;《天龙八部》亦是如此,虚竹说过自己迟早要将灵鹫宫改为灵鹫寺,他定会重归佛门,那梦姑又该何去何从?
而《神雕侠侣》也一样,金庸让故事在第三次华山论剑之后画上句号是十分聪明的做法,因为继续写下去,无论是郭靖还是杨过,他们的结局多半都是悲剧。
(杨过夫妇剧照)
但金庸在《神雕侠侣》完结之后又写了《倚天屠龙记》,在这部新作中,郭靖、杨过等老一辈的高手都已不在人世,但剧情逻辑又是承接《神雕侠侣》,这便不免让人想要对“后神雕时代”的故事一探究竟,金庸为何没有创作一部《神雕续篇》起到承上启下的效果?
一、戛然而止的故事
郭靖和杨过的故事说完了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不过明眼人都该知道,郭靖的结局是已经注定了,毕竟当初杨过问他为何要镇守一座注定会被攻破的城池时,他的回答是无奈中带着几分坚毅,只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所以郭靖早已有了求死之心。
他的身份也不再是个江湖侠客,而是镇守襄阳的守将,所以他的故事确实没有太多值得被续写的部分,诸如他是何时制定“倚天屠龙计划的”,“是被何人杀死的”,其实都是一句话一笔带过即可的内容,展开细说,只会让读者徒增烦恼,毕竟谁愿意看着曾经的主角被写死的剧情呢
但杨过不同,他可没有像郭靖一般把天下苍生扛在自己的肩上,曾经的他固然也行侠仗义,成了世人敬仰的“神雕大侠”,但他与小龙女重逢之后,尤其是差点在襄阳大战中又要经历一次生离死别之时,杨过也该更加惜命了。
(郭靖剧照)
后来的他会与小龙女退隐江湖,享受与彼此相守的每一刻,那也是他的自由,没人有资格诟病他自私,什么“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之类的话只能由当事人自己来说,旁人去说,不过是道德绑架罢了。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杨过的故事似乎也没有太多值得展开的地方,毕竟他余生的主题就是“享受退隐的日子”。
但正如文章开篇所说,金庸若要写这部《神雕续篇》,也是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重点应该还是要放在武林新生代上,比如郭襄与张三丰。
或许他们的经历才是金庸没有创作这部作品的原因。
二、郭襄的遗愿
郭襄和张三丰是如何崛起的?他们又是如何从愣头青成长为一代宗师的?
先看郭襄,事实上在《神雕侠侣》结束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郭襄都谈不上有潜力成为一代宗师,他还是那个恋爱脑的少女。
根据俞莲舟的说法,她是苦寻杨过直至四十岁那年才彻底放下执念,终于在峨眉山出家,继而创立了峨眉派。
首先郭襄出家这件事就略显蹊跷,试想一个追寻了心上人二十多年的女子,怎么会突然选择出家?
就好比杨过,他等了小龙女十六年,小龙女觉得十六年会冲淡他对自己的爱意,但杨过还是跳下了绝情谷,为何?
就因为他对这份感情投入了太多的时间成本,他如何能轻易放弃?
(郭襄剧照)
对于郭襄而言亦是如此,她会突然大彻大悟,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杨过死了。
可谁能杀了杨过?
或许郭襄的遗言就是答案,灭绝临死前就向周芷若提到过这么一番话:“为师的生平有两大愿望,第一是逐走鞑子,光复汉家山河;第二是峨嵋派武功领袖群伦,盖过少林、武当,成为中原武林中的第一门派。这两件事说来甚难,但眼前摆着一条明路,你只须遵从师父的嘱咐,未始不能一一成就,那时为师在九泉之下,也要对你感激涕零。”
这不是灭绝师太的愿望,而是郭襄的愿望,灭绝不过是继承了郭襄的遗志。
郭襄生平所愿,就是驱逐蒙古人,而杨过之死,多半也与蒙古人有关,毕竟当初他可是在襄阳大战中上演了飞石杀蒙哥的戏码,对于襄阳百姓而言,他是大英雄,但对于蒙古人而言,他却是千古罪人,蒙古一方如何能放过他?
哪怕是将整个中原掀个底朝天,也要把杨过找出来,面对天罗地网般的搜捕,杨过也难免被围杀。
或许郭襄正是听到了杨过的死讯,才会落寞出家,继而为了抗击蒙古拼搏了一辈子,最终积劳成疾,含恨而终。
三、无奈的张三丰
那张三丰呢?
后神雕时代的他又在干什么?
(张三丰剧照)
《笑傲江湖》中提到过这么一句:“三丰祖师到晚年时剑术如神,轻易已不使剑,即使迫不得已与人动手,也只用寻常铁剑、木剑,这柄‘真武剑’是他中年时所用的兵刃,扫荡群邪,威震江湖。”
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张三丰或许有惩奸除恶,但说扫荡群邪怕是高估他了,因为金庸是以张三丰自己的视角提到过他早年间的经历,自与郭襄一别之后,他就躲进了深山之中修行,而这一去,就是几十年。
毕竟书中提到过这么一句:“张三丰直至七十岁后,武功大成,方收弟子,因之他自己虽已九十高龄,但七个弟子中年纪最大的宋远桥,也是四十岁未满,最小的莫声谷更只十余岁。”
你看,张三丰直至七十岁才出山开宗立派,根本没有花费多少心思在抗元这件事上。
然而这也怪不得他,就因为此时天下第一“魔头”,正是那新一代的蒙古大汗忽必烈。
他下令追杀杨过,郭襄无可奈何,那张三丰又能如何?
(忽必烈剧照)
杀了忽必烈?
不可能,忽必烈可是有历史原型的人物,怎么可能被杀?
说到这里,真相大白,所谓的“后神雕时代”注定是蒙古人入主中原的时代,郭襄、张三丰再强又能如何?
这样一段满是憋屈之感的故事,确实不写也罢。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