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如果你也喜欢旅行,请关注+置顶我。谢哈。

好吃的人,哪儿都想去

来了,坐会,喝杯茶。

农历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亦称“团圆节”、“八月节”、“仲秋节”等。因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故名“仲秋”;八月十五又在仲秋及整个“三秋”之中,故名“中秋”。

潮汕的中秋节习俗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民间习俗除传统的拜月、赏月、吃月饼外,还有剥芋、烧塔等内容。

赏月拜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潮汕人多称“拜月”为“拜月娘”,因为月属阴,叫太阴娘,民间管叫月娘。

潮汕有“男不祭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拜月的主体主要为妇女和小孩,成年男子多不进行叩拜。

拜月都在露天场所,城市居民,在阳台天台或自家庭院进行;乡村百姓拜月,大都集中到村里的大埕祭拜。

拜月的贡品主要有柚、柿、杨桃、石榴、油甘、菠萝、林檎、芋头等果蔬以及月饼、糕点、煎堆、油饼等。在农村,妇女常常在这些祭品上施展些手工艺,如用糯米饭、米饭条砌塔山,用剪纸贴柚,用带枝叶的油甘扎成孔雀等。

不少潮汕小孩在中秋拜月还喜欢在供桌上安放新文具和新本子,祈盼月娘保佑自己读书聪明,成绩优秀。

吃月饼(朥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潮人制作的月饼,称为潮式月饼,本地人叫朥饼。它以其香甜、脆软、肥而不腻而驰名海内外,现已成为全国闻名的五种风味系列饼食之一(其它是京式月饼、津式月饼、苏式月饼和广式月饼)。

据有关史料记载:1949年中秋,京剧大师梅兰芳在上海品尝潮州朥饼之后,赞不绝口,并特书“茶食泰斗”四字回赠。1982年梅兰芳之子京剧家梅葆玖在北京品尝了潮州朥饼后,交口称赞,并依其父所题的四字再次回赠,遂成为饮食界的美谈趣事。

潮式月饼按其馅料不同,可分为绿豆沙月饼、乌豆沙月饼、水晶月饼、芋泥月饼和双烹月饼等不同品种。月饼的制作,最初是在家庭内各自进行,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向精制、美味、定型、专业化发展。

芋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秋,潮汕民间有剥芋食芋之俗。这方面方志也有所记载,清顺治《潮州府志》云:“中秋玩月,剥芋食,谓之‘剥鬼皮’。”清嘉庆《澄海县志》说:“(中秋)用熟芋去皮食之,曰‘剥鬼皮’。”清乾隆《揭阳县志》载:“(中秋)或剥熟芋而食,谓之‘剥鬼皮’”。

中秋之夜,用芋头拜月娘,据说它有一番不凡的来历。相传,元兵攻进潮州城后,实行联户制三家一保,每三家人供养一个元兵。还规定晚上不得关门,任由元兵随其上哪家睡觉。百姓忍无可忍,便利用中秋夜拜月娘之机,在月饼下垫一“杀”字白纸,并放一盘芋头祭拜,相约请元兵吃饼时齐动手起义。因芋头的“芋”字与潮州话“胡”字谐音,拜芋头是鼓舞百姓树立砍下胡人头颅打败元兵的信心。

结果中秋之夜,起义如期成功。后来,潮人便世代保留中秋拜芋、剥芋食之俗。剥芋头皮即剥胡头皮之意,告诫人们不忘过去受胡人统治之苦,享受起义成功之喜悦。

如今,潮汕仍喜用蒸熟的芋头拜月,以个大肉疏松,皮有裂痕者为佳品,即潮俗称芋“笑”。祭拜之后全家便剥皮食芋,好好享受一番乐趣。

烧火塔、燃烟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潮汕的中秋节还有一种有趣的习俗,就是烧塔和燃烟堆。往往由村中小孩拾瓦片、砖头,然后送到晒谷场上,由富有经验的大人把这些东西砌成塔,然后把各家各户派来的稻草柴片都填在里面,等祭完月娘时,就将塔内的东西引燃。这时孩子们最为激动,欢呼雀跃,并且不时地撒上一把盐,噼哩啪啦,十分壮观。

燃烟堆就是各家各户把稻草、柴块分别在村里较为空旷的场地上堆成堆,拜月结束后点燃,火焰冲天。此时天上明月朗朗,地上烟堆点点,煞是好看。

潮俗中秋烧瓦塔有两层意思:一是纪念当年潮州人民燃放烟火约好杀掉元兵的信号;二是因潮音瓦与“蚁”同音,烧瓦塔读成烧“蚁”塔,把蚁烧死。俗称中秋烧塔会把各家各户的蚂蚁烧去,来年不再有蚂蚁或减少蚂蚁的为害。

潮汕有的地方现在还有赛烧塔之俗,以烧得全塔通红而不倒者为胜。揭阳炮台等地,则有搭竹塔之俗,塔高有达数丈者。燃烧时,全塔尽烧,火势猛烈,更为壮观。

今年中秋夜

潮州这些地方有组织烧瓦窑

红红火火只等你来

湘桥区凤新街道 大园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湘桥区凤新街道 大园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枫溪镇湖厦村祠堂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浮洋镇刘厝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浮洋镇洪巷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石镇 仙都三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石镇 赖厝村

以下乡也有烧瓦窑活动

浮洋镇

凤塘镇

龙湖镇

除了以上介绍的地点外

潮州哪里还有烧瓦窑活动

欢迎大家来评论区补充

游月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潮汕,天真无邪的童男童女们,自从牙牙学语,就缠着奶奶、爷爷讲月娘的故事。月娘成了孩子们金色的梦。于是到了中秋节,大人们就把竹子劈成竹篾,扎成了面盆大小的骨架,用毛边纸糊成一轮满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秋夜,孩子们就在“月娘”肚子里点上蜡烛,扛在肩上,手舞足蹈地悠游在朦朦胧胧的深巷中,老远看去俨然是月娘下到凡间。金色的梦变成童男童女们捉得住摸得着的现实,这就是有趣的“游月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除了这些,作为美食孤岛,除了上面提到的朥饼,还有很多应节美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腐乳饼是潮汕地区的传统饼类,与广州的鸡仔饼类似,大小适宜,成年人两三口就能吃完一个腐乳饼,所以吃的时候不会觉得发腻。

特点是清香温润,咸甜适中,酒香沁人;馅料由猪肉和腐乳做成,饱满而不外漏,饼皮微甜,干燥而不开裂,松脆可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小孩子来说,中秋节最期待的美食可能不是月饼而是它——糕仔。

糯糯的口感再加上怎么吃都不会腻的后感,简直不能再棒!

糕仔多用加工熟的糯米粉或绿豆粉为原料,以糯米粉为原料的叫米糕,以绿豆粉为原料的叫绿豆糕。其做法一般是先用白糖加适量的水及猪油煮至粘稠放凉,将糯米粉或绿豆粉配上准备好的糖浆拌匀,再用制作糕点的模具将糕粉挤压成形。

在这过程,还可视个人喜欢添加诸如剁碎的花生仁或芝麻等馅料。

糕仔入口清甜,是潮汕人喜爱的特色糕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豆方,潮汕特色小吃之一。

潮汕人吃豆方有两个最传统的日子,一个是中秋祭拜月亮娘娘必备的祭品之一;另一个是结婚时候,要准备豆方供客人享用作为礼物带走。

潮汕地区有一个习俗,谁家娶媳妇的时候,都要分送邻居豆条,潮汕话称为“食知”“食甜”,也就是让邻居们知道自家的喜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潮汕中秋节的应节食品——翻砂芋,吃过吗?

先将芋头去皮,将它切成比小指略细的条状,放入油锅中炸熟捞起,稍凉后中火下过再炸一分钟上色,然后另取炒锅开火,倒入水和白砂糖翻炒,化成浆后下炸好的芋头翻炒,让糖浆均匀地裹在芋头条上即可食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书册糕又名云片糕、炖糕。

之所以称“书册糕”,是因为这种糕点一片片紧相贴,形似一小本装订成册的书而得名。

书册糕清甜松爽,老少咸宜,尤其适宜婴幼儿喂食,有补中健脾的功效。书册糕在中秋前后比较常见,属于应节食品。

有传说说,在赏月祭拜月娘时,要把书册糕当为祭品之一,这样子小孩子吃了,才会聪明,就会读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潮汕人中秋节的必备水果除了柚子,就是林檎了。

林檎即番荔枝,又名释迦果。

潮汕人多称之为林檎。林檎富含果糖、矿物质、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有水果补品之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农历七月,正是油甘丰收的季节。

油甘具有消食健胃、生津止咳的功效,具有果大、酥脆、纤维少的特点。

熟透了的甜油甘新鲜采摘后经过筛选包装,即可面市销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柚子外形浑圆,象征团圆之意,所以也是中秋节的应景水果。

更重要的是柚子的“柚”和庇佑的“佑”同音,柚子即佑子,被人们认为有吉祥的含义。

过年的时候吃柚子象征着金玉满堂,柚和“有”谐音,是大柚大有的意思,除去霉运带来来年好运势。

柚子谐音游子,中秋是团圆节,游子当然回家团圆了。

另外,“柚”与“佑”谐音,也有希望月亮保佑的意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们认为石榴多籽,吃了石榴后,就能获得上天赐福“多生子”,在古代,多子意味着多福。

因此,在古人眼里石榴代表着“多子多福”。因此石榴作为吉祥物是中秋佳节的应节果品,象征长寿,团圆和吉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秋月圆夜,全家坐在院子里吃吃月饼,品品工夫茶,赏月谈天,乃人间一大美事哉!

非著名食客聚集地,带你吃遍五洲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