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陈凌燕
通讯员 夏梓 符坚
一个又一个的款式不同的手机,被挂上金属网墙,你除了感叹时间流逝与科技发展的速度,也会唏嘘被网络圈住的人类自身;一只又一只鞋,从地面到天花板,努力向红色的边界线靠近,有的想过来,有的想过去,身临其中的你,对这场景传达的感受,既陌生又有莫名的熟悉。
眼下,“类聚——傅中望作品展”正在湖北美术馆展出,展出的近40件(组)作品,包括艺术家早期代表作和新作,涵盖了雕塑、互动装置、公共艺术、影像等多种形式。极目新闻记者现场看到,展品中使用了大量极为普通的物品,如前面提到的手机、鞋,还有扳手、螺丝刀等金属工具,盒子、车牌等日杂物件,以及木材、布、竹根、碎砖等。当艺术家将破碎的砖石串起吊上天花板,当竹根被重组并蜿蜒地钉上墙面,当金属零件被一个个磁铁吸附悬空,当挂在布匹上的木轮悬空转动……这些看似普通不能再普通的东西,变得不再寻常,而是充满了诉说感,仿佛每枚棋子、每个螺丝,都有了与生活、与时光交互的故事。
“类聚”,原指同类的事物汇聚在一起。傅中望通过作品赋予“类聚”多重含义:共同主题或概念的聚合;文化、传统和时代的融合;多样性的呈现;社会现象和人类经验的集合;艺术与生活的紧密关联;观众的参与和互动。“类聚”既指代傅中望作品中所呈现的各种元素和题材的聚合,也可以理解为艺术家对社会现象和人类生活的深度观察与思考的集合。
2024年,傅中望赠予湖北美术馆的代表作《榫卯结构·地门》《世纪末人文图景》《天柱》,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2024年度国家美术作品收藏和捐赠奖励项目。
傅中望是中国当代具有代表性的雕塑家之一,长期从事雕塑和公共艺术创作,曾任湖北省美术院副院长、湖北美术馆首任馆长。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从“金属焊接”到“榫卯结构”再到“异质同构”,从“铝箔拓形”到“楔子”再到“引力雕塑”,傅中望以其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现实人文情怀,将个人创作与中国改革开放的现实密切联系在一起,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当代雕塑语言形态融合在一起,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也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面貌。
本次展览位于湖北美术馆二楼4、5、6、7号展厅,负一层特展厅。展览持续至10月27日,面向公众免费开放。
(图片由极目新闻记者陈凌燕摄)
(来源:极目新闻)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