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2005年,韩国宣布将首都“汉城”改名为“首尔”。大家都知道,“汉城”这一名字源于古代朝鲜王朝时期的地名,至今已有很多年。

这一次突然改名,让很多叫顺口的国家难以改变,仍旧以“汉城”称呼韩国首都。韩国人见状,在众多国家中,只要求我国修改称呼,这是为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汉阳”到“汉城”

公元前108年,汉武帝为扩大疆土,于是命令大军东征,来到朝鲜半岛,击败当地的势力,将朝鲜纳入汉朝的统治之下,建立乐浪郡。在这一时期,汉字与汉文化通过和汉朝的交易来到朝鲜半岛。

不久之后,高句丽在汉江下游的北岸选择一座重要城市,将其命名为“汉阳”。这不仅是高句丽的战略要地,还被设为副都。

此后,汉阳不仅是一个行政中心,更是一个重要的军事重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高句丽时期的结束,我国失去对朝鲜半岛的控制。隋朝初年,朝廷想要重新掌控这片昔日的疆土。为此,隋朝派出大批军队,踏上征讨的道路。

然而,这些征讨大多以失败告终。直到唐朝初年,联合新罗的力量才最终击败高句丽和百济,彻底改变半岛的政治格局。

随后,高丽王朝崛起。在不断的征战与权力斗争中,高丽成功统一整个半岛。为巩固政权,高丽王朝多次迁都到汉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期间,汉阳的地理位置被充分利用,成为国家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392年,朝鲜王朝建立,汉阳正式成为都城,改名为“汉城”。当时,朝鲜王朝在汉城建立坚固的城墙,四周环绕着深沟和城堡,确保对外敌的防御能力。

在中原王朝的支持下,汉城迅速发展,吸引大量的商人、学者和工匠前来定居和经商。鼎盛时期,汉城的人口一度突破三十万,成为朝鲜半岛最大的城市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意图去中国化

清朝末年,大清帝国的辉煌正逐渐暗淡。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爆发,清政府战败。

此次战败让清朝丧失对朝鲜半岛的控制,日本见状趁虚而入,占领该地区,开始长达35年的殖民统治。

当时,日本的统治者认识到,控制一个国家不仅仅是占领其土地,更要彻底改变其文化和社会结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他们推行一系列旨在消除我国文化影响的政策。其中最具象征性的举措之一,就是将朝鲜的首都“汉城”改名为“京都”。

为实现这一目标,日本实施全面文化渗透政策。例如,日本在朝鲜设立大量教育机构,推广日语,并通过各种方式将日本式的社会制度和文化活动引入朝鲜。

这些教育机构不仅教授日本的语言和文化,还强调日本的历史和价值观。与此同时,日本还推行一系列的社会改革,包括改变传统的法律制度和行政管理方式,彻底改造朝鲜的社会结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段时间里,朝鲜的传统节日和习俗受到压制。一些具有我国文化色彩的传统节日或被取消或改头换面。

1945年,二战结束,日本被迫撤离朝鲜半岛。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的主要大国,为与苏联的势力抗衡,美国决定支持朝鲜半岛南部独立,积极推动一个新的政权建立。

1948年,大韩民国宣告成立,李承晚成为新国家的第一任总统。

此时,李承晚非常明白,要让新生的韩国真正强大,就必须抱上美国这个大腿。于是,他推行一场大规模的“全盘西化”运动,涉及经济、教育、社会制度等多个方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尽管韩国在多个方面实现西方化,“汉城”这一名称却仍然存在。为此,李承晚想要让英语中的“Seoul”代替“汉城”。

可直接使用“Seoul”作为首都名称不够自然,又不能让全世界都按照韩语发音来称呼这个城市。

于是,改名问题只能就此作罢。

1992年,经过多年的外交接触和谈判,中韩两国正式建交。此时,韩国政府再次提出将“汉城”改为更符合韩语发音的“首尔”的请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期间,韩国政府提供详细的理由和背景,强调将“汉城”改为“首尔”的实际和象征性意义,希望我国政府能够理解并支持这一请求。

2005年,首尔市长李明博再次提出,希望我国能够将韩国首都“汉城”的中文名称改为“首尔”。

按理说,改名是自己国家的事,为什么韩国一定要让我国修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韩国只要求我国修改称呼?

要理解这个现象,就得看这些名字是谁取的。

自1396年起,汉城成为朝鲜王朝的首都。在那个时代,李成桂的军队经过漫长的征战,来到朝鲜半岛建立李氏王朝,以“汉阳”作为首都。

此时,李成桂深知明朝的强盛地位,于是决定将首都的名称命名为“汉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战结束后,韩国终于摆脱多年的日本殖民统治。为重新定义自己的身份,韩国决定从名征意义最强的地方开始,于是才要改首都名字。

韩国政府之所以通知我国更名提议,主要是因为中文中长期使用“汉城”这个名称。在其他国家,媒体和公众普遍使用的是“Seoul”或其音译版本。

在英语、法语、德语等语言中,韩国首都的称谓与韩语发音“서울”(Seoul)基本一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这个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韩国对汉文化的排斥。当韩国摆脱日本占领,进入全斗焕时期,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

当时,韩国实现被称为“汉江奇迹”的飞速发展,这种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极大提升国家的整体实力。

然而,在文化方面,韩国的文化自信却没有同步建立起来。韩国的文化产业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外来文化的资源,尤其是深受我国文化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弥补自身文化的不足,韩国政府积极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在电影、音乐等领域取得了一些成绩,还在时尚、食品等方面努力塑造自己的文化标志。

可韩国的文化自信问题并没有因经济的成功而得到根本解决。反而出现矛盾现象。一方面,韩国试图展示自身的文化实力,另一方面却又在不断地借用和剽窃我国文化资源。

韩国对中华文化的刻意淡化,实质上是一种对自身文化认同的深层次焦虑。韩国试图通过将首都改名,以此抵消我国文化带来的影响,不过是文化自卑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改名风波后的文化调整

改名之后,各国如何应对这一变化?

对于西方国家而言,他们早已习惯使用“Seoul”这一音译名称。因此,韩国政府的改名决定对他们来说,更多地是形式上的确认。

所以,这些国家媒体和公众主要集中在报道和确认新名称的正式使用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在接到韩国的改名请求后,也做出回应。多年来,日本一直使用“汉城”(ハンソン)这个名字来指代韩国的首都。

出于外交上的考量,日本选择一种折中的方式来应对。在正式场合和国际交流,遵循韩国的意愿,使用“首尔”(ソウル)这个名称。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汉城”这一名称依然被广泛使用

而在台湾,人们对“汉城”这个名字早已耳熟能详。当韩国决定将“汉城”改名为“首尔”时,台湾的一些民众难免感到困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时间一久,台湾的媒体和公众便能接受这一新名称。在官方文件和新闻报道中,逐步使用“首尔”而非“汉城”。

我国则秉持着“睦邻友好”的外交原则,对韩国的请求表现出理解和尊重,在官方场合使用“首尔”这一新名称。

说来也奇怪,韩国一直在努力进行“去汉化”,却仍旧保持着“汉文化”。

在韩国的古宫,尤其是首尔的景福宫和昌德宫,你可以看到那些古老的建筑风格,雕梁画栋、匾额楹联,均充满浓浓的中国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春节期间,韩国人还会进行传统的年夜饭、穿新衣、拜年等活动,中秋节则包括赏月和食用月饼等习俗。

这些文化细节,像是潜伏在生活中的根,虽被有意淡化,却依然顽强地扎根在韩国的社会中。

结语

韩国政府认为,改名有助于摆脱历史上对我国的依赖,尤其是在文化上。然而,实际情况却是,尽管名字改了,韩国的文化中仍深深植根着我国的影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越是强调“去汉化”,越是凸显出对自身文化的不安自卑。真正的自信应该是坦然接受这些历史渊源,并将它们融入现代文化中,成为一个完整的文化形象。

汉文化的影响早已融入韩国的历史和生活中,要摆脱这份影响,注定是徒劳的,

对于此事,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参考资料:

本文以讨论的形式强调,韩国首都“汉城”称为“首尔”,是正名而非改名。这一行为既是对历史事实的肯定,更是出于方便国际交流的考虑,免得引起交流中一些概念的混乱。舍中式“汉城”名而取西化“首尔”之称,绝无“脱亚入欧”之意,实为对历史“正名”的充分尊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