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汽车江湖中,德系汽车可以说是非常有名的汽车巨头,和美系、日系等都在市场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就在最近大众汽车却被传出要打破员工的铁饭碗,这著名的德系车巨头们也出问题了?
一、大众汽车要打破员工“铁饭碗”?
据界面新闻的报道,身处转型困境的大众汽车集团正在打破历史。这家全球第二大汽车公司宣布,出于成本削减的目的,集团计划取消部分德国工人的就业保护措施,这在过去30年中从未发生。
大众汽车表示,原定于保障员工直至2029年就业安全的协议将在明年年中实际失效。人力资源主管基利安表示,大众希望这些举措帮助公司将成本降至具有竞争力的水平。
集团CEO奥博穆则表示,大众仍然“坚定地承诺”留在德国,他说:“我们的员工中有祖父辈曾为大众工作过的人,我希望他们的孙子们也能在这里工作。”
这一决定招致工会的迅速反应,劳资委员会已要求大众在本月开启针对就业保护措施相关计划的谈判。
相比其他汽车公司,大众本身的管理结构也使其更难与完成成本削减。管理公司的监事会中,一半席位由劳工代表掌握,而其所在地下萨克森州则握有20%席位,通常也更倾向于支持工会。这意味着大众几乎不可能绕过工会来强硬执行公司的计划。
大众的新计划将使得高管与员工的对立情绪进一步加剧。本月初,同样基于成本削减的考量,大众汽车宣布计划关闭德国本土工厂以提升效率,这在公司创立的87年里从未发生。
二、德系车巨头也出问题了?
当前大众汽车面临的问题可以说是非常的明显,我们到底该怎么看这些问题呢?
首先,当前,全球汽车市场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燃油车市场发展持续低迷,这其中以燃油车为核心业务的大众汽车自然受到了巨大的影响。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日益成熟以及消费者对可持续出行理念的逐渐接纳,燃油车的市场份额在不断被蚕食。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燃油车一直占据着汽车市场的主导地位。大众汽车作为燃油车领域的巨头,凭借其广泛的产品线、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成熟的销售网络,在市场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然而,如今新能源汽车的崛起速度远超预期。各国政府纷纷出台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包括补贴、购车优惠、特殊车道设置以及排放限制等措施。这些政策使得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增强。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大众汽车的销量和利润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传统燃油车的销量下滑导致公司收入减少,而同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研发、生产和市场推广等方面又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降本增效成为大众汽车在当前形势下的必然选择。降低成本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而人力资源成本往往是企业成本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打破员工的 “铁饭碗”,对员工的薪酬、福利和工作岗位进行调整,是大众汽车试图降低成本的重要举措之一。
其次,在过去,汽车产业发展迅猛,不少车企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纷纷提供了高福利政策,包括长期就业保障、优厚的薪酬和福利待遇等。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但也给企业带来了沉重的成本负担。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燃油车市场的低迷,这些高福利政策逐渐成为企业难以承受之重。
大众汽车作为德国汽车工业的代表,其员工福利待遇一直较为优厚。然而,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这种高福利政策已难以维持。为了保持企业的竞争力,大众汽车不得不考虑削减成本,而打破员工的“铁饭碗”便是其中的重要一环。这一决定虽然艰难,但却是企业在困境中寻求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三,在车企中,工会的力量不容小觑。工会的存在,一方面保障了员工的权益,促进了劳资关系的和谐;另一方面,当工会力量过于强大时,也可能成为企业改革的障碍。在德国,工会的影响力尤为显著,甚至被一些经济学家称为“卡特尔”式的垄断组织。工会与企业管理层之间的博弈,往往影响到企业的决策效率和灵活性。对于大众汽车而言,工会的强势地位使得企业难以快速调整员工结构,实施降本增效措施,从而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
第四,对于大众以及其他德系汽车制造商而言,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是如何实现从传统燃油车制造向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顺利过渡。这不仅涉及到技术上的革新,更是一场深刻的组织文化与管理方式的变革。打破工会长期以来形成的“铁饭碗”文化只是这场变革中的一个小环节,更重要的是企业需要重新定义自身在未来汽车产业中的定位,探索更加灵活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并且积极拥抱技术创新,加快产品迭代速度,以满足市场对环保、智能化的需求。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