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近日,一位妈妈的帖子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讨论。

在一次视力检查中,孩子的视力接近近视了,这位妈妈立即在平板上设置了严格的使用限时,用来避免孩子长时间看电子产品。

不过,有时候会因为某种原因解开限时后忘记关。

有一天她惊讶地发现孩子已经连续使用了4小时47分钟的平板,顿时感觉非常愤怒。

妈妈选择了一种看似“创意”实则问题重重的惩罚方式:以学习之名,让孩子完成相当于四个小时作业量的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份“奖励”清单上,密密麻麻地列着英语卷5套、数学卷5套、语文卷2套,仿佛是对孩子过度娱乐的一种“补偿”。

然而,孩子的反应却如冷水浇头,她崩溃地哭泣,直言这不是奖励,而是沉重的惩罚,甚至愿意接受更直接的责备或体罚来换取心灵的解脱。

妈妈的惩罚动机,源于对孩子健康的深切关怀和对未来学业的期许,但她的方式却忽视了孩子的感受与心理承受能力,将教育与惩罚混淆,引发了家里一场鸡飞狗跳。

02

孩子不顾限时没有限制的玩平板固然不对,但妈妈也有疏忽的地方。

比如,尽管妈妈对平板设置了限时功能,但解开限时后忘记关闭,为孩子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提供了可乘之机。

这种监管的不一致性,不仅削弱了规则的有效性,也让孩子对规则产生了轻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家长都会给孩子的电子产品设置限时,我也设过,但很尴尬,我经常忘记密码,还得让孩子帮我记着,实在是形同虚设。

到后来干脆就不设置了,采取最原始的方式,把平板跟孩子物理隔离开。

不想让孩子看平板的时候,就把平板收起来,每天固定玩平板的时间,比如,每天晚上做完作业后,8点半以前,可以把平板给孩子玩半小时。

玩平板或游戏的地点都是在客厅、书房等公共区域,睡前再把平板等电子产品都收起来,避免出现孩子玩起来就收不住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就是,这位妈妈将学习作为惩罚的手段,这种“以毒攻毒”的方式,不仅未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反而加剧了孩子的厌学情绪。

学习本应是一种内在的动力和乐趣,而非外在的强迫和惩罚。这种惩罚方式,无疑是在孩子心中种下了对学习的恐惧和排斥。

而且啊,妈妈限制孩子玩平板的原因,是担心孩子的视力。在孩子已经玩了4个多小时平板之后,妈妈还让孩子继续近距离用眼,做那么多的试卷和测试,对视力岂不是更不好?

这惩罚,完全违背了妈妈的初心啊!

03

在电子产品泛滥的今天,家长如何智慧地引导孩子与其和平共处,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电子产品并非洪水猛兽,关键在于如何合理使用。

家长可以与孩子共同制定使用规则,如每天的使用时间、允许使用的场景等,同时鼓励孩子选择有益的内容,如教育软件、科普视频等。

通过引导,让孩子学会在享受电子产品带来的乐趣的同时,也保护好自己的视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监管的同时,家长也要给予孩子一定的自由度。

允许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这不仅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还能培养他们的自主决策能力和责任感。

家长可以定期检查孩子的使用情况,与孩子进行开放、诚实的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

当孩子违反规定时,家长可以让他们承担一些自然的后果,如暂时失去使用电子产品的权利、减少其他娱乐活动等。

这些后果应该与孩子的行为直接相关,且不会对他们造成过大的心理压力。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家长也要以身作则,自己也要合理使用电子产品,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如果孩子是觉得无聊只能玩电子产品,家长就要鼓励孩子参与户外活动、阅读纸质书籍等,以丰富他们的生活体验和学习经历。

电子产品不是洪水猛兽,它是一种工具,是休闲娱乐方式,但不是全部,只有正确面对它,才能不被它操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