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月黄的酥脆饼皮包着五仁、板栗、红豆、绿豆等十余种口味的馅料,入口的瞬间酥麻了舌尖,那是儿时记忆里团圆与美满的幸福味道。月是故乡明,饼是老味香。在临沂市兰山区的一家老牌月饼工坊中,三十多年如一日,他们守着老月饼,记着老味道。
比中秋节先到来的,是空气里流动着的馥郁月饼香。一靠近兰山街道北道村,这股醇香愈发浓厚。在许林晓的月饼工坊前,几十个礼盒敞着大口,里头空空如也,前头小摊桌上的散称月饼也所剩无几。
“订单太多了,月饼都不够做的。” 许林晓隔了十分钟左右才送完货回家,气儿还没喘匀,又有两名老客户来到店里,准备订购几千块钱的月饼,给员工发福利。
从农历七月十五到现在,许林晓家的月饼坊生产了20万斤左右的月饼,比去年增加了近15%。“中秋前夕一般需要提前两三天预定才有货。” 许林晓说,店里20多号人手基本每天早上7点就开始和面、配馅、制酥、做饼、烤制,直到深夜,烤炉与机器还在嗡嗡地转。
“已经用了4万多斤花生油,其他原料还没来得及统计。” 说话间,一辆厢式货车开到了大门口,又运来了100多袋新面粉。
许林晓家的店以苏式月饼为主,主打红豆、绿豆、五仁、枣泥、板栗、椒盐、黑芝麻等十余种老式口味,店里卖得最好的就是五仁月饼。他不是没有跟风过新潮流,慕斯月饼、冰皮月饼、流心月饼、芋泥麻薯月饼……但这些销量都不如预期。
在许林晓看来,那些传统的老式风味,更像是中秋月饼的“灵魂”。纵使新式月饼花样百出,却难敌老味甘之如饴,当地人也更习惯老式月饼的口味。“就像咱这爱吃煎饼,偶尔会吃米饭,但时间长了,还是煎饼吃着得劲。”
今年63岁的沙连青是许林晓的母亲,她在十几岁时就跟随父母做月饼。上20纪80年代,沙连青从江苏嫁到临沂,也将这门手艺带到了家乡以外的地方,在这里做月饼至今已有30余年。
刚来时,这个家有一间100平方米左右的瓦房,沙连青就在门口靠着大路边摆摊,边做月饼边卖。后来道路改建,他们往后搬迁,重建了新家。靠着一个个月饼,他们又在平房的基础上,垒起了四五层高的厂房,引入月饼加工生产线,通过机械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直到现在,沙连青还是家里的“首席月饼师”,配料等核心程序都要她亲自指导。沙连青始终坚持自己调月饼馅,并且不断改良配方,升级口味,她觉得这是月饼受欢迎最重要的一点。
“能动弹就得接着干。”自从儿子帮着打理店后,沙连青现在也有更多精力投入到月饼生产中,其他一切交给儿子,她很放心。
2020年,许林晓正式接过家里的月饼生意。此前,他从部队退伍后,一直在单位上班。“父亲生病去世,家里留下的东西不能撂了呀。”自小闻着月饼香长大的许林晓,也无法割舍对月饼的感情。
母亲与妻子“主内”操持着做月饼,许林晓就搁外头跑客户、卖月饼,现在积攒了300多个稳定客户。“还是想做好我们的传统老月饼,别让这份小时候的味道消失。”
对许林晓而言,这些金黄满月的月饼不仅是一份中秋浪漫的仪式感,更意味着生计与责任。忙完这个节,许林晓还得跟客户算账、统计原料成本、打扫卫生、维护机器、外出学习……日子没有闲置的时刻。
圆月之下,楼宇间万家灯火闪烁,忙碌了一季的月饼人也在这一刻里尽享团圆与幸福。
(大众新闻·齐鲁壹点 高松 赵彦辰)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