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晨曦初破

村庄在轻纱般的薄雾中

渐渐苏醒

村头的小河潺潺流淌

清澈见底

倒映着两岸郁郁葱葱的树木和

错落有致的古民居

石板路上

村民们踏着轻快的步伐

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村中,几位老人围坐在

村口的大树下

悠闲地品着茶,聊着家长里短

脸上洋溢着满足与幸福的笑容

这里是“广东省古村落”、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梅州湖寮镇莒村。这里古老与现代交融,自然景色与人文传统共鸣。近年来,莒村通过创办“功德长廊”、实施积分制、延续百年村报、用好基层阵地等方式,让文明乡风浸润美丽乡村,不断凝聚乡村治理向心力,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百年村报、“功德长廊”、村民小组积分制……来梅州大埔县湖寮镇探索乡村善治“莒村经验”,时长共3分17秒)

首创“功德长廊”

好事留名激发主人翁意识

一座雕花长廊横跨莒溪,长廊入口,金色大字刻在朱红色牌匾上。这里是梅州市首个“功德长廊”,一副“聚沙成塔情暖青山绿水,集腋成裘造福后世子孙”的对联,道明了这条长廊的内核。“功德长廊”以“做好事”“存功德”为主题,乡贤群众捐资建设家乡,所有资金用于莒村公共设施建设、养老助残、扶贫助困、奖教奖学等。而他们的名字则镌刻于长廊的石柱石梁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刻满“功德好事”的“功德长廊”。

这座长廊的建设故事,还要回溯到2019年。那年莒村村干部到浙江丽水等地学习新农村建设经验,发现当地一个村子每家每户门口都挂着一个“功德本”,用于记录每家每户的好人好事。“如何凝聚群众力量共建家园,这个‘功德本’给了我们启发。”莒村村党支部书记陈增金说。同年10月,经村“两委”班子讨论决定,莒村建立起梅州市首个“功德长廊”,并设立了“功德簿”,单笔捐资1万元以上者可在长廊刻碑留名,捐资1元以上者可记录在“功德簿”上。

“功德长廊”建好后,不论钱多钱少,村民们都热心存“功德”,周边村、镇也有许多村民被吸引来存一份“功德”。据了解,“功德长廊”目前累计筹集到善款700多万元,为村民们建设了小公园、小广场、凉亭、路灯等50多个项目,村容村貌大幅改善,乡风文明也更加和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30米、宽6米的“功德长廊”横跨莒溪。

如今,莒村在设立“功德长廊”的基础上,还探索推出民生实事、积分制、红黑榜和道德评议,推动“功德长廊”影响力向基层治理体系延伸,激发乡村自治新活力。莒村村“两委”以文脉为核心,推出了“一核四聚”的基层治理模式,即以文脉聚民心、民生实事聚民意、积分考核聚民风、巾帼结对聚民力。这种治理模式极大地激发了村民参与家乡建设的热情,形成了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的良好氛围。

莒村2023年度十八个村民小组年终民主测评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莒村2023年度十八个村民小组年终民主测评结果。

自发办村报

传承百年“游子家书”

“在我驻村的过程中,发现村民们对家乡发自内心的热爱、对保护乡村环境做出的每一件大事小事,成为推动莒村美丽乡村建设最重要的因素。”大埔县湖寮镇宣传委员、莒村挂点干部古碧梅介绍。莒村是“广东省古村落”、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莒村乡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海内外乡贤众多。村内有1个烈士纪念碑、2间百年学校、2份百年村报、4个展馆和86座保存完整的古民居。这其中,两份村报——《骥风》《培声》,如同两根坚韧的纽带,连接着过去与未来,传承着莒村的文化根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莒村内86座保存完好的古民居。

“我退休后,就回来接手《骥风》的主编工作,工作人员都是村里自发过来帮忙的,每季度发行一期,百年来,印刷数量从三十份增长到如今一千多份”莒村村报《骥风》主编陈尊勇介绍道。

《骥风》《培声》自创办之初,便明确了村报为村民义务服务的宗旨,弘扬孝道、抑恶扬善,彰显社会公义。没有稿费,人人却都争相投稿;没有政府拨款,办报经费却绰绰有余。没有住在村里的莒村人,每一季度都能准时收到寄送到家的村报。曾经有一位莒村游子在投稿中写道:假如没有得到此份乡讯,便会觉得精神上的缺乏,真会令人引领之望,幸得有心人及时送到舍下得以安心矣。

村报《骥风》主编陈尊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村报《骥风》主编陈尊勇。
村报《骥风》和《培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村报《骥风》和《培声》。

如今,《骥风》仍坚持每季度出版一期,面向本村村民及海外莒村人发行,成为了村民们了解家乡动态、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村报不是家书却胜似家书,不仅是莒村和外出游子感情维系的载体,更是讲述莒村好故事、传播莒村好声音的文化传承核心和文化自信底气。

由候车室改建而成的村史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候车室改建而成的村史馆。

小航椒上天入地

农旅造血开出产业新花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产业发展带动富民强村。莒村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以壮大村集体经济和增加村民收入为目标,探索多种模式发展莒村产业。陈增金介绍:“莒村种植有2200余亩蜜柚。为了丰富产业,我们选聘1名产业村长,集约120亩土地,投资350万元,用于建设航天辣椒种植试验基地。还流转了100多亩土地发展葡萄园、草莓园、烤烟,集约40多亩土地发展开心农场,探索村民屋顶发展光伏产业。”据了解,目前莒村航天辣椒年产值已达400万元,形成“农户供地、村委集约、企业运营”的模式。村集体经济收入从五年前的十多万发展到现在的四十多万,2024年底预计可达七十万。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莒村不断探索创新,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和区位优势,产业建设先行,农文旅融合造血。如今,航天辣椒种植基地已成为村里的“金字招牌”,不仅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还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体验。

百亩航椒种植基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百亩航椒种植基地。

目前,莒村正以入选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为契机,计划将航天辣椒种植基地与周边的开心农场、功德长廊、古民居等资源串联起来。加快土地集约,推动种植规模达到500亩以上,并打造以开心农场、航椒主题庄园、科普示范基地为主要内容的农文旅融合发展项目,推出一条集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线路。推动人气聚拢,打响航椒品牌,实现企业、村集体和村民三方共赢。未来,这里将成为大埔乃至周边城市居民休闲度假的热门打卡点,为莒村的乡村振兴之路增添更多亮色。

来源:南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