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1971年,毛主席到南昌视察期间,特地叫来时任南京军区司令的许世友陪同。
两人刚一见面,一向温和的毛主席,突然就劈头盖脸打了许世友一个措手不及:“不知道,你对我的感情还有没有那么深了,我的话你也听,也不听。”
众所周知,许世友是开国将帅中,唯二可以带枪见毛主席的将军,是伟人名副其实的心腹嫡系,毛主席对他的爱护,甚至不在林彪之下。
而许世友也对毛主席忠心不二,只要毛主席一句话,他上刀山下火海眼都不带眨一下。
为什么毛主席,会突然怀疑起许世友的忠诚来呢?
和尚将军
1906年,许世友出生于湖北麻城的一户普通佃农家庭,家里一直过着有上顿没下顿的苦日子。
如无意外,许世友的后半生将循着父辈的老路,给地主姥爷打一辈子的工了。
可意外还是发生了,许世友七岁那年有一次跟小伙伴打架,正好被一位路过的行脚僧人发现。
那僧人是少林寺的一名武僧,他见许世友骨骼惊奇,就生出了收徒之心。
对于这份从天而降的意外之喜,许母自是高兴得合不拢嘴。
许世友到了少林寺之后,不但不愁吃喝,还有机会练武习字,这可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啊!
许世友在少林寺待了八年,期间刻苦习武成了寺内有名的大师傅。
可就在这顺风顺水的时候,家里突然传来噩耗,许母病重了。
就在许世友风尘仆仆赶回家时,正好碰到地主带人上门,要抢他们家的土地 。
许世友见状义愤填膺,当即和地主的人大打出手,一不小心就打死了一个保镖跟地主的小儿子。
为了躲罪,许世友只好匆匆告别家人,跑到军阀吴佩孚的队伍里当了一名大头兵。
因为作战勇敢,许世友很快就被提拔成了连长。
但好景不长,不久之后国民革命军北伐,吴佩孚的部队被打得一溃千里。
许世友被打得有点摸不着北,前两年还被誉为最有可能统一中国的吴大帅,怎么一会的功夫就被打成落水狗了?
吴佩孚
这时候,一个人站出来为迷茫的许世友指点了迷津。
此人就是他的同乡好友,中共地下党员,傅孟贤。
傅孟贤告诉他,北伐军之所以那么厉害,那是因为他们是一支有信仰的军队。
共产党所过之处,农民协会遍地开花,以前欺压我们的地主老财纷纷被打倒。
我们都是穷苦人出身,为什么要站在军阀一边与穷人为敌呢?
经过傅孟贤一番点拨,不知为何而战的许世友顿觉天地宽,当即下定决心要去投奔那支为穷人做主的部队。
不过在走之前他还要收拾一个人,这个人叫做“惹不起”,是部队里一位团长的亲戚。
仗着这层关系,“惹不起”经常克扣许世友部队的军饷。
对于这条吸血虫,许世友早就憋了一肚子恶气,只是碍于他背景深厚才不敢发作。
现在既然要走了,许世友说啥也得替弟兄们除了这个祸害。
当天晚上,许世友就提着一把菜刀闯进宿舍,将睡梦中的“惹不起”一刀两断,然后跟傅孟贤一起扬长而去。
然而天意弄人,就在许世友两人南下投奔北伐军的路上,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各地土豪劣绅纷纷响应号召,掀起了惨无人道的反共浪潮,整个南方被白色恐怖笼罩,到处都有农民遭到残忍杀害。
许世友一看投奔的对象都没了,只好掉头北上,打算先回家里再做打算。
然而,许世友刚回到家里,就看到地主恶霸在到处乱杀通共分子,并趁机掠夺百姓土地子女,百姓不给就扣上一顶红帽子当场处决。
以至于路边跟河沟里,到处都是没人收殓的尸体。
就连自己的母亲,也被地主关到祠堂里准备活活饿死,多亏乡亲们帮衬才捡回了一条命。
当时许世友家所在的黄安(红安)、麻城一带,乃是新中国著名的将军县。
这两个地方,乃是当时中国阶级矛盾最尖锐的地方,没有之一。
这导致了黄麻一带,天然就是革命的温床。
许世友回到家时,黄麻一带的群众对地主的暴政,已经忍耐到了极限,在当地共产党员的策动下,正准备发动武装起义呢。
许世友练过武,当过兵,正是当时奇缺的军事单位人才,于是乡亲们就推举他出来领导大家起义。
许世友也不负众望,斩木为刀,削竹为矛,将自己在少林寺学到的武功加以简化,倒还真在短时间内将乡亲们,训练成一支像模像样的队伍来了。
曲折经历
不久后,中央往大别山区空降了一位大领导,此人的到来直接改写了许世友的命运。
他,就是张国焘。
大别山一带的革命,基本上都是在当地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自发完成的。
这与秋收、南昌这种,有中央特派员领导的起义大不相同。
说白了吧,当时领导大别山区革命的,不是占党内高层多数派的留苏学生,而是本土人士。
结合当时特殊的历史环境,一场权力争斗自然是不可避免的。
张国焘
张国焘来到大别山之后,就效法苏联的肃反运动,宣称要清除党内托洛茨基分子。
于是乎,本土那帮甚至不知道托洛茨基为何物的地方干部,就这么莫名其妙的被冤杀了。
许世友可是标准的地方势力,按理说也是要在被清洗名单之中的。
但张国焘也不只是一味的要杀人,他也需要构筑自己的基本盘,方便开展工作。
许世友因为心思单纯、作战勇猛,且跟党内其他人没有渊源,被张国焘相中。
张认为他既有能力又没有威胁,故而予以重用。
而许世友确实不负张国焘所望,在红四方面军转移到大巴山地区的过程中,屡屡承担先登阻援的任务,为红四方面军的转移立下汗马功劳,并因此愈发受到重用成为了张的亲信。
1935年,中央红军万里长征,在懋功地区与红四方面军进行会师。
刚开始会师的时候,双方还能维持表面的和谐。
许世友甚至还在毛主席的指挥下,打了一个包座战役,对伟人的指挥才能深感佩服。
可随着张国焘逐渐摸清中央红军的老底,两军巨大的实力差距,终是无法遏制野心的滋长。
为了争夺话语权,张提出来南下路线,反对北上,与中央针锋相对。
随着南下北上的路线之争愈发尖锐,双方的关系来到了决裂的边缘。
1935年9月10日,中央与红四方面军之间,爆发了著名的草地分兵事件。
事情的起因,是张国焘无力说服党中央跟他一起南下,于是便给他的心腹陈昌浩发电报,要他挟持中央南下开展党内斗争,准备清算留苏高层丢失中央根据地的责任。
不巧,这电报刚好被叶剑英所截获。
毛主席得知消息后,当机立断带领中央纵队七千人脱离红四方面军北上。
经此一事,中央跟红四之间不可避免地留下了芥蒂。
当时许世友的部队正好被派到前面开路,中央红军要想北上,首先就要打掉他这只拦路虎。
按许世友在事后的回忆,当时如果张国焘要打,他是一定会打的。
如果不是当时的前线指挥徐向前扛住压力,禁止红军打红军,许世友差点就犯下无法挽回的错误了。
后来张国焘的南下计划,不出所料的遭到川军的重创。
红四方面军不得已,只能再次翻越草地,到陕北去跟中央红军会合。
在延安期间,张国焘在草地干的那些事遭到了批判,红四方面军的各级干部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牵连。
随着对红四方面军的批评力度愈发猛烈,许世友心中不忿,联合了一帮红四方面军干部,准备逃离延安到大巴山打游击去。
可还没他等实施,事情就被王建安给告发了。
许世友被抓后,审判的同志要求他承认反革命罪行。
可他坚决不认,还要求带枪面见毛主席当面论理。
没想到毛主席得知消息后,竟然真就同意了他这个过分的要求,允许他带枪面见。
经过一番争辩后,许世友彻底被毛主席的气度所折服,暗下决心这辈子就认准毛主席一个人。
而毛主席竟然也不计前嫌,真就收下了这名张国焘的心腹虎将。
抗日战争爆发后,许世友跟随部队开往山东,靠着一如既往的勇猛,他很快就在胶东根据地打下了半边天,为我党在山东的开拓立下汗马功劳。
解放战争爆发后,山东与华东合并,统一归粟裕指挥。
济南战役爆发时,许世友跟粟裕之间产生了分歧。
当时粟裕的打算是围点打援,用14万部队围住济南城,18万部队用以打击国民党增援部队。
在粟裕看来,济南城只有十万散兵,只要干掉国民党的增援,吃下它只是时间问题。
粟裕
可许世友却认为,济南城是我军攻打的第一座大城市,应该集中精力在敌人增援到来前,以最小代价吃掉这座坚城。
当时陈毅恰好不在,粟裕资历太浅,华野老将多有不服,提出反对意见的不止许世友一个人。
最后这件事闹到了中央那里去,其他人都被劈头盖脸一顿训,要求老老实实听中央的命令。
唯有在对待许世友的时候,毛主席开了小灶,发了一封长长的电报,条分缕析告诉他为什么要围点打援,以及歼灭国民党援军,对于全局的战略作用。
许世友看后深感毛主席良苦用心,遂以到胶东养病为由,将指挥权交了出去。
哪料他前脚刚走,后脚就出了幺蛾子。
原来,许世友走后,粟裕安排他的十纵队布防在济南东城,那里是敌人重点布防的地区,粟裕只给了6万人,而西城防守薄弱,粟裕让宋时轮的九纵队带8万人布防。
从这个安排不难看出,十纵就是用来佯攻的。
可十纵的二把手聂凤智不服气啊,对战士们说要把助攻变主攻。
许世友听后大吃一惊,赶紧打电话训了聂凤智一顿,要他按部署来。
可禁不住聂凤智软磨硬泡,在他看来反正都是要攻破济南城,也没有规定助攻部队就不能率先破城,于是也就默认了这事。
聂凤智
如果国军真的把主力放在东城,聂凤智想助攻变主攻,是有点难度。
可无巧不成书的是,城内的国民党守将王耀武也虚晃了一枪。
他认为西城薄弱,解放军肯定会把主力部队放到西城,于是也悄悄地把守城主力放在了西城,这导致了双方在东城方向竟然都是佯攻。
现在聂凤智突然佯攻变主攻,无疑是打了国军一个措手不及。
仅一天的时间,十纵就撕碎了敌人在东城的外围防线,八天后整个济南城解放。
这次阴差阳错的巧合,完全出乎两军首脑的意料之外。
国军那边,老蒋拍胸口保证只要坚持半个月,一定会派杜聿明、邱清泉兵团前来救援。
事实上他也是这么做的。
可济南的过早沦陷,导致他们在半路上听到消息,直接吓跑了。
稍微有点军史常识的朋友都知道,杜聿明、邱清泉这两个兵团,就是后来淮海战役的主力呀。
如果这次能吞掉他们,后来的淮海战役根本就不会爆发。
坚定信徒
许世友就这样给聂凤智背了一口大大的黑锅,以至于在解放战争后半场一直奉命养病。
按理说,犯了如此大错,军事生涯说什么也该结束了。
可毛主席却没有放弃这名爱将,建国后依旧把他提拔为上将,将至关重要的南京军区交到他的手上。
许世友怀着对毛主席的感激之心,一直兢兢业业在南京耕耘。
直到那场席卷全国的运动爆发,南京军区也不可避免受到了冲击。
许世友面对中央派来的革命人员,心里有抵触。
但考虑到是毛主席的意志,就采取了鸵鸟策略,自己钻进大别山考察,让手下两个副司令顶住。
两个副司令哪能顶得住啊!最后还是把人放了进来。
许世友大怒,向中央参了两个副司令一本。
这让毛主席很不高兴,南巡江西的时候特地让人把许世友叫来,于是便发生了开头那一幕。
许世友也感到委屈,他对那场运动的理解实在有限,于是委婉地说道:“主席,您知道,我不识几个字,水平不高。主席您水平高,走得太快,我跟不上………”
毛主席见状也收起了严厉的面孔,安慰他没读书不是他的错,以后多多读书,提高革命觉悟就好。
许世友当即松了一口气,连忙保证:“不管什么时候,我都站在毛主席一边,坚定跟毛主席走。”
经过这番表态后,两人之间的芥蒂烟消云散。
在往后的余生中,许世友始终是毛主席坚定的追随者。
本文由“文史风云”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