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关注怀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怀化日报社社长、总编辑周依琴(左)专访湖南奥谱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怀化市种业行业协会会长张振华(右)。(怀化日报全媒体记者 谭仕光 摄)

人物简介

张振华,现任湖南奥谱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奥谱隆创新育种科学院院长,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自然科学研究员,“国家特支计划”专家,享受全国劳动模范待遇及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湖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他,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得意门生与助手,继承了恩师的遗志;

他,对杂交水稻怀有深沉炽热的爱,视其为生命伴侣;

他,40余载坚持在田间育种,带领团队创造辉煌——育成94个水稻品种,贡献宝贵的两、三系不育系19个,获33项新品种保护权,12次科技进步奖,发表50余篇论文。

他,就是湖南奥谱隆科技的领航者,怀化市种业协会掌舵人张振华。

今年9月13日,他受邀出席了第十一届全球湘商大会,怀化日报社社长、总编辑周依琴对这位杂交水稻领域的杰出人物进行了专访,传递他的故事与梦想。

01

师生情深:袁隆平院士的言传身教

 总编辑访谈|追梦袁老,心承稻志——访湖南奥谱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怀化市种业行业协会会长张振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总编辑访谈|追梦袁老,心承稻志——访湖南奥谱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怀化市种业行业协会会长张振华

周依琴:您作为怀化种业大道的领航者,在杂交水稻研究领域已经深耕40余年。您能介绍一下和袁隆平院士之间的师生情谊,以及他对您产生的深远影响吗?

张振华:我出身农村,小时候深受饥饿之苦,因此我从小就立志要投身农业研究。1980年,我参加高考,本来按照分数,可以进入大专院校,但我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安江农校。

在安江农校学习期间,我经常看到袁隆平老师在试验田里忙碌,有一天,我鼓起勇气向袁老师表达了学习杂交水稻育种的愿望。袁老师语重心长地告诉我,这个行业充满艰辛,需要打好基础并培养对这个领域的热爱。我深知农村的艰辛和水稻产量低下的现状,我更加坚定了投身这个行业的决心。

幸运的是,我后来成为了袁老师的学生,开始系统地学习杂交水稻育种技术。在袁老师悉心指导下,我逐渐掌握了杂交水稻育种的关键技术,包括人工杂交、选种等关键技术,为日后研究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袁老师对我的影响可谓深远。首先,他不仅传授给我育种的专业知识,更是以身作则,用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对科研的执着精神深深感染了我。他让我明白,搞农业研究不仅是为了个人的兴趣,更是承载着解决社会问题、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重任,这种责任感一直激励着我不断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振华保持着每天在田里待上2至4个小时的习惯

袁老师为人真诚、朴实无华。当年我们赴海南进行育种研究时,住在废弃的火车站,睡稻草铺成的床上,条件极为艰苦。然而,袁老师却始终保持着乐观的态度,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每晚在煤油灯下教我们学英语,这种朴实和乐观的精神让我深受触动。

袁老师还以他的生活智慧影响着我。记得有一次,他带我去三亚买衣服,我们在地摊上挑选了物美价廉的衣物,他还坚持要跟我AA制付款,这种朴实和节俭的精神让我铭记于心。

回首过去,我深感幸运。虽然我的出身并不显赫,但我拥有朴实的父母、优秀的启蒙老师和导师的陪伴和指引。尤其是袁隆平院士,他的社会责任感、科研执着精神以及真诚朴实的为人处世态度,都成为了我学习的楷模。在他的影响下,我更加坚定了为农业事业奋斗终生的信念。

周依琴:能与袁隆平院士共同致力于科研,这无疑是您人生中莫大的荣幸。请问您有幸在他身边工作了多少年呢?

张振华:1982年,我在安江农校读书时,就跟随袁老师进行实验研究,深受他的教诲与指导。1983年毕业后,我留校成为他的助手,继续与他并肩作战,这样的合作一直持续到1990年,直到袁老师调任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

即使他调到长沙,我仍然继续参与他的课题研究,并每月向他汇报进展,包括后续的超级稻研究等。可以说,我的科研生涯一直紧紧追随袁老师的步伐,始终扎根在杂交水稻育种研究领域。

02

科研之路:从田间到市场的艰辛与突破

 总编辑访谈|追梦袁老,心承稻志——访湖南奥谱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怀化市种业行业协会会长张振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总编辑访谈|追梦袁老,心承稻志——访湖南奥谱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怀化市种业行业协会会长张振华

周依琴:听说您在科研生涯中,还曾涉足房地产开发领域,这其中有什么特别的故事吗?

张振华:确实有这样一段经历,2003年我在怀化创办了一家房地产公司。那年年底,我向袁老师汇报了这件事,他听后直言我不务正业,显然是有些担忧的。我花了近一个半小时的时间,详细地向他解释了我的想法和计划,我说是想“曲线搞科研”,为杂交水稻育种研究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听完我的解释后,他让我再深思熟虑一番。同时,在那次汇报中,我还首次提出了成立杂交水稻民营研究所的构想。

在此之前,我一直扎根杂交水稻研究,在安江农校和怀化职院负责科研管理工作多年。在这期间,我发现科研与市场需求之间有时存在着脱节,科研往往更注重任务的完成,而民营研究所则能更灵活地贴近市场需求。因此,我决定尝试这种新模式,希望能为科研与市场之间搭建一座桥梁,成为那个敢于先吃螃蟹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振华在水稻试验田里为年轻技术人员讲解技术要领

2004年6月,我再次向袁老师汇报,详细阐述了我成立杂交水稻民营研究所的打算。他非常认真地询问了三个关键问题:资金、人才和研究方向。关于人才,我计划组织一批有意愿的科研退休专家,让他们能在民营研究所里继续发挥余热,延续他们的科研事业。至于经费方面,我坦诚地告诉袁老师,我从事房地产开发并非为了追求暴利,虽然赚的不多,但足以维持科研的正常运转。

最后,关于研究方向,袁老师提出了极具前瞻性的建议——“产学研”相结合和“育繁推”一体化的发展思路,这为我们的研究工作指明了方向,也让我们更加明确了杂交水稻新品种选育市场化的研究目标。在他的指导和支持下,我们最终成立了全省第一家杂交水稻民营研究所,开启了新的科研征程。

周依琴:您这一路走来,感觉科研之路是顺畅还是充满挑战呢?

张振华:说实话,我的科研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艰辛与挑战。农业研究本身就是一项难度极大的工作,而作为民营研究所,我们所面临的困难更是层出不穷。

首先,新品种的选育就是一个漫长且耗资巨大的过程。从杂交的第一代开始,到最终能够推广应用的品种,至少需要经过10到12年的不懈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没有深厚的积淀和持之以恒的毅力,很可能一生都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研究成果,每天都在失望与希望之间徘徊,这种心理上的压力也是难以言喻的。

然而,尽管如此,我仍然深感幸运和感激。我要特别感谢袁老师的悉心指导和无私关怀,他的支持是我能够坚持下去的重要动力。同时,我也要感谢怀化市委、市政府对农业科技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他们的扶持让我们民营企业能够在困境中挺立不倒。

此外,我还非常荣幸能够享受到全国劳模的待遇和国务院的特殊津贴,这是社会对我多年来辛勤付出的认可和肯定。

03

国际舞台:“奥谱隆”种业走向世界

 总编辑访谈|追梦袁老,心承稻志——访湖南奥谱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怀化市种业行业协会会长张振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总编辑访谈|追梦袁老,心承稻志——访湖南奥谱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怀化市种业行业协会会长张振华

周依琴:您的“奥谱隆”种业公司在怀化、湖南甚至全国都享有盛誉。如今,怀化正在致力打造“国际种业之都”,您和您的公司在这过程中是否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张振华:在怀化迈向“国际种业之都”的征程中,“奥谱隆”种业公司发挥积极作用,不断贡献自身力量,助力实现这一目标。

怀化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和丰富的农业资源,这里是籼型杂交水稻三系法、两系法的研究发源地,也孕育了大批顶尖的育种人才。我们深知,怀化不仅拥有顶尖的育种实力,还在果树芽变选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为社会贡献了众多优质水果新品种。

在怀化市委、市政府的远见卓识和众多企业的携手努力下,我们坚信能够让怀化的“杂交水稻”金字招牌熠熠生辉,推动杂交水稻走向世界舞台,使怀化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种业之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振华认真观察水稻的生长情况

周依琴:借助西部陆海新通道和怀化国际陆港的便利,“奥谱隆”目前培育的杂交水稻品种已经成功出口到了哪些国家和地区呢?

张振华:自公司创立以来,我们始终秉承袁老师的伟大梦想——“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致力于将杂交水稻的福祉带给全世界。

在育种方面,我们坚持高产与优质并重,同时在国内和国际市场双向发力,积极拓展全球业务。当然,国际市场充满挑战,如国际关系变化、实验研究进度等,但我们始终注重保障国家资源安全。

基于此,我们于2018年制定了全面的研发计划,并积极与东南亚和非洲的部分国家开展合作。我们的合作重点主要集中在提供种子技术支持和成立研究所上。通过与当地合作伙伴的紧密协作,我们进行实验示范,并筛选出适应当地环境的优质品种进行推广。

迄今为止,我们已经与老挝、印度尼西亚、柬埔寨、缅甸等国家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国际合作研究,努力将杂交水稻推广到更多国家,为实现袁老师的全球杂交水稻梦想贡献我们的力量。

04

传承发展:培养农业科研接班人

 总编辑访谈|追梦袁老,心承稻志——访湖南奥谱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怀化市种业行业协会会长张振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总编辑访谈|追梦袁老,心承稻志——访湖南奥谱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怀化市种业行业协会会长张振华

周依琴:张老师,从您身上我仿佛看到了袁隆平院士的影子,我想了解一下,您现在的工作和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张振华:我深受袁老师影响,努力践行他对科学研究的忠诚。袁老师曾说过“在办公室选不出好品种,在电脑上种不出超级稻”,强调农业科研工作者必须深入一线,到田里去。

直到现在,我都保持着每天在田里待上2至4个小时的习惯,观察水稻品种的生长情况,这对我来说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享受。通过对一个品种生长周期全过程的观察,我能更好地确保我们推广的品种既高产优质,又安全可靠。

同时,田间工作也让我保持了良好的身心状态,使我能够更长久地投身于科研事业。

周依琴:您刚谈到农业研究的艰辛,那么您是否担忧农业科研人才的后备力量可能不足?对于接班人的培养,您又有何策略呢?

张振华:确实,农业人才的短缺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公司成立之初就实施种业“百、千、万”人才培养计划及培训战略——以湖南农大及怀化职院等为依托,培养100名掌握杂交水稻育、繁、推专业技能的研发和管理人才;以公司专业技术为支撑,培养1000名实用型种子生产基地技术骨干;以种子生产基地为核心,培训10000名实干型农业产业工人。

2015年,我个人出资与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共建杂交水稻专业“奥谱隆班”,希望培养一批具有实用技术的科技人才,以确保农业研究的持续发展和接班人的顺利培养。

 总编辑访谈|追梦袁老,心承稻志——访湖南奥谱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怀化市种业行业协会会长张振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总编辑访谈|追梦袁老,心承稻志——访湖南奥谱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怀化市种业行业协会会长张振华

周依琴:这次全球湘商大会在怀化召开,您和您的公司打算如何充分展示自我,并寻求更好的商业合作机会呢?

张振华:第十一届全球湘商大会在怀化举办,对我们企业而言是个绝佳的机遇。我们的策略是“双管齐下”,首先重点展示“奥谱隆”在种业领域的突出优势和显著成果,向与会者展示我们的专业实力和市场影响力。其次,我们将积极主动与外界寻求更广泛的交流合作,特别是期望与像柬埔寨湖南商会会长这样的国际合作伙伴深入对接。他们掌握着丰富的国外资源和市场渠道,而我们则具备杂交水稻品种选育和推广的领先技术。

因此,我相信通过这次大会,我们能进一步推广“奥谱隆”的优质杂交水稻,并寻求到更多国际商业合作机会。我们坚信,借助全球湘商大会这一平台,我们能够为实现袁老师的“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贡献力量,推动公司事业迈向新的高峰。

怀化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田 整理

来源|©掌上怀化·怀化新闻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