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乡土还于民,号角吹响起斗争。哀鸿遍野血满城,无非一念救苍生。抗日战争的结束并没有让近代中国的社会状态得到改善,野心勃勃的国民党领导意图独占胜利果实,将枪口对准曾经和自己在前线并肩作战的中国共产党,悍然掀起内战。但得人者昌,失人者亡,解放军有人民群众的支持,能放下心来在战场上浴血奋战,国民党的军队却早就失去民心,不仅麾下士兵作战意志低沉,驻地的百姓也在给解放军传递情报。被拖进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国民党军队的败局早已注定,但还是有一部分人固执地认为,国民党之所以会在解放战争中落于下风,一方面是因为不得人心,另一方面是因为国民党领导不会指挥,没有重用那些在抗日战争中大放异彩的部队将领,比如说指挥长沙会战和万家岭大捷的薛岳,以及有“东方隆美尔”之称的抗战名将孙立人。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如果这些抗日名将得到领导重用,国民党的溃败之势会改变吗?老蒋不用这些人的原因是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民党领导

喜欢历史的朋友可以点点关注,既可以翻看往期的视频,也不会错过以后的精彩内容,点赞和关注就是我们更新的最大动力,谢谢大家。

视频链接:疑心太重的后果,有人才却不用,怪不得会输。

国民党的败因

要说在最前边的一点就是,国民党军队之所以会在解放战争后期被我军打得节节败退,根本性的原因就是其不得民心,失道寡助。如果国民党领导不将自己的部队从思想层面到行为表现上都进行一番大改造,那他们的失败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必不可少的一环。即便国民党领导手下的精兵良将再多上一倍,所有军事素养高的部队将领都能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指挥才能,薛岳孙立人等抗日名将都得到重用,也不过是将解放战争的时间再拉长一些,无法改变其最后的失败结局,死鸭子嘴硬的国民党领导还是得败退台湾。

国民党为什么会在解放战争中被我军打败,是因为其已经产生了一种从内到外的系统性崩溃,腹背受敌。外部的压力很好理解,正是解放军对他们的精准打击。在解放战争后期,共产党的部队因为有百姓的支持和拥护,补充了相当一部分兵力,士兵的作战能力以及部队的武器装备情况都得到长足发展,后勤方面也得到充分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解放军战士

以前一说起国共两党,人们印象中兵多粮广的那一个都是国民党,但三大战役结束之后,战场上的形势已经发生了彻彻底底的改变,曾经属于国民党军队的优势都尽数转移到了解放军这边。淮海战役中我军得到人民群众的鼎力支持,打了一场粮食多到用之不尽的富裕仗,连部队的总兵力也超过了对面的国民党军队。而国民党军队那边呢?被粟裕围困在陈官庄的30万杜聿明大军,武器弹药不足不说,后勤物资也消耗得一干二净,众多的底层士兵死于饥饿和寒冷,不少人扛不住压力起义投降,来到解放军驻地后提出的第一个要求就是想吃一顿饱饭。

兵力、装备以及后勤这些都是外部因素,都是可以通过方方面面弥补的,但注定国民党已经进入失败倒计时的,还是其部队性质。解放军是人民之师,以为普罗大众谋福利为己任,但国民党军队不同,孙中山先生创立这支队伍的初心是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保家卫国,但自从老蒋成为军队的最高指挥长官之后,这支队伍就成了属于他的一言堂,并逐步发展成为蒋家王朝,为实现他的野心四处征伐。国民党军队在这个过程中成为由大商人、封建军阀、地方武装势力以及特务等聚合而成的政权,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因为兵力广泛,装备齐全,战斗能力不容小觑,起码要强过过去一盘散沙的北洋军阀。而且国民党领导一向亲近美国,通过美国和英国等西方列强的援助,积累了一大批军事资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民党军队的装甲车

但自身实力不弱的国民党并没有对侵略中国的日本进行过顽强抵抗,国民党领导甚至在抗日战争爆发初期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提倡先将其他和自己政见不同的团体消灭,对红军实施围剿,也不肯出兵和盘踞在东三省的日本关东军进行对抗,对深处水深火热之中的东北百姓置之不理。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国民党领导更注重的是自身利益,由他指挥带领的国民党军队并不是人民百姓的最佳选择。国民党领导同意和我军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合作抗日,到底是因为民族意识觉醒,还是因为形势所迫,不得不听从人民百姓的呼吁和要求,先解决对国家威胁最为深重的外来侵略者?我们不得而知。

不过有一点可以明确,虽然国民党领导宣称自己效仿的是西方国家的统治制度,崇尚自由,但其所建立的政权并不是如此。他并没有沿用孙中山先生在民国时期提出的三民主义作为治国治军的指导思想,也没有效仿西方国家的民主制度或者苏联方面的苏维埃方式,而是建立了一个党政军一体化的政权体系,大小事务都是自己一人决定,军队的将领就是国家的高级官员。所以说,国民党领导的统治基础就是自己手下的军队,想要打败他,就要瓦解他的军队。这个瓦解可以是武力上的,也可以是组织结构和思想上的,这也是为什么中央领导在解放战争后期坚持对一些作战能力强、个人素质高的敌军将领进行劝降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民党军队

国民党军队的构成

我们来讲一下国民党军队的构成成分,其实国民党领导手下的军队主要包括三大块,中央嫡系部队、地方杂牌军以及由商人、政客以及学者构成的“高端人才组”。

中央嫡系部队是国民党领导一手扶持起来的,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尖子班”,内部大多数都是从黄埔军校毕业的专业人才,被称为“天子门生”。国民党领导担任过黄埔军校的校长,在这所学校中倾注大量心血,请来国外的军事教练,划定专业课程,因此也对自己一手培养出来的学生予以厚望,大开方便之门,将他们安排进第一军和其他直属部队,这些部队就被统称为国民党领导的头号嫡系部队。还有一些地位稍差了一些的嫡系部队,原先是地方武装势力,但人数不够,就被国民党领导安插了大量的自己人,组织结构完全改变,成为新的嫡系部队。对于那些暂时没有找到好去处的黄埔军校生,国民党领导也有自己的安排,暗中将他们吸纳进特务系统,也就是在现今影视剧作品中经常出现、充满神秘色彩的中统和军统。这些军校生成为国民党领导的喉舌和耳目,让他即使是身在办公室中也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了解部队内部人员的行为动态。国民党领导的这个举动就有些像是建立锦衣卫和东厂的明朝皇帝了,将部队视为自己的个人所有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埔军校

地方杂牌军则是指那些原先割据一方、在战争过程中逐步和国民党领导站在同一条战线上的地方武装势力,这里边有人是自愿的,有人是受形势所迫。自愿的就是看中国民党军队在战争初期底蕴深厚,想着背靠大树好乘凉,不自愿的也被国民党领导采取手段纳入自己麾下。自从成为国民党军队的新一任指挥长官之后,老蒋就扯着“全国唯一一支合法军队”的旗号招兵买马,被吸引的不少,但大部分是拥兵自重的地方军阀,不肯买他的帐。

不过身为国民党领导的老蒋自有对应方法,他发布军令对全国的军队进行整改,谁有意见就直接进行打击,武力出兵也罢,金钱诱惑也罢,总之是目标明确、态度强硬。在国民党领导的运作之下,张家父子经营多年的东北军、在西北大漠叱诧风云多年的马家军、山西土皇帝阎锡山的晋绥军、川军桂军粤军等地方军,都成为接受国民党领导统一调配的杂牌军。杂牌军也是国民党内部自己叫出来的,嫡系部队觉得这些地方武装势力师出无名,不能和他们相提并论,因此对其冷嘲热讽。为了保证这些地方杂牌军能听命于自己,不在背地里给自己捅刀子,国民党领导调派大量的黄埔军校生进入其中,用“掺沙子”的行为增加这些杂牌军里自己人的含量,这样的行动一直到解放战争中都有出现,而到解放战争后期,除去被老奸巨猾的阎锡山掌握在手中的晋绥军,和李宗仁麾下的桂系军阀,战场上再无纯粹的地方军。不得不承认的一点就是,国民党领导虽然在战事中败下阵来,但他确实算得上是一个有想法的政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晋绥军

除去这些正儿八经的军人,国民党军队中还有一些特别的成员,那就是一些舌灿莲花的政客学者,以及和部队经济来源息息相关的富商中介。这些人虽然不上战场,但人脉广泛极为有用,专业知识相当过硬,并且大多数都和欧美国家有点儿关系,在国内外有一定的话语权,是国民党领导和英美等国家沟通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属于高端文职人员。

搞清楚国民党军队的内部组成情况,我们就可以通过一层层抽丝剥茧,明白国民党领导为什么不在解放战争时期重用像薛岳和孙立人这样的抗日名将,因为他们两个不属于其嫡系部队的成员,所以即便这些人曾经在对抗外敌的时候立下赫赫战功,国民党领导也不能保证,他们能在进行内战的时候和自己保持一条心。这就涉及到了国民党内部的党派问题,也正是因为国民党军队中这个问题尤为严重,才导致其在解放战争中上下难以协调,不少部队都本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作战原则,在战场上不肯尽全力,难以发挥出最大的作战效果。而此文中重点提出的薛岳和孙立人,各自的情况和所属的阵营也不相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薛岳

薛岳为何不受宠

被称为“国军战神”的薛岳出身粤军,也就是国民党领导并不放心的地方杂牌军。薛岳是大名鼎鼎的粤军“三剑客”之一,另外两人是张发奎和叶挺,三人都曾在孙中山先生的警卫团中担任职位,也都在保定军校中读书深造过,算起来还是国民党领导的同门师兄弟,不过这一层关系也没有让国民党领导放下对他们的戒心。北伐战争后期,国民党领导带着手下的第一军一路挺进,抢占地盘扩充实力,而薛岳、张发奎和叶挺则是在第四军,这支部队中吸纳了不少共产党成员,虽然作战能力很强,甚至一度成为北伐军八支部队中最强的一支,但因为其在思想层面和国民党领导有偏差,始终未能统一战线。

后来北伐失败,各军阀队伍之间陷入混战,已经攒下一些家底的国民党领导在盟友李宗仁的支持下重整旗鼓,在当时最为富庶的东南地区建立起统治基础,还成功得到了重磅人物张学良、阎锡山等人的支持,势力一步步壮大。这边形势一片大好,那边粤军却在混战中落得个一败涂地的下场,薛岳审时度势,投入到国民党军队的阵营之中。薛岳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每一个了解过抗日战争历史的人都不会陌生,他创造出“天炉战法”,三次打退进攻长沙的日本侵略者,在万家岭大败日军的甲种师团,在正面战场给予日寇诸多打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沙会战

但令人无奈的是,这样一位战功赫赫的部队将领在解放战争时期并没有得到国民党领导的重视和提拔。因为国民党领导一直致力于在地方军队里边安插自己的亲信,所以到抗日战争结束的时候,地方杂牌军已经所剩无几,以前薛岳的职责是在杂牌军和中央军之间建立一条联系的纽带,现在杂牌军被国民党领导掌握在手中,薛岳的重要性也就下降了。不过薛岳不受重用的原因也不仅仅是因为他出身地方,不是国民党领导知根知底的嫡系,也和薛岳自身有些关系。世人皆道薛岳是威风凛凛的战神,坐拥数十万大军镇守湖南和江西,部队兵强马壮,自己也有灵活的军事头脑,所以才能在长沙会战和万家岭战役中将日本侵略者打得落花流水。但这只是关于薛岳的正面宣传,事实上,在抗日战争后期的豫湘桂战役中,薛岳领命抗敌,但取得的战绩却相当惨淡,第四次长沙会战失败,驻扎多年的长沙衡阳沦于敌手,这固然和日军调集大批量军队前来围攻有关,但薛岳多次在豫湘桂战场上违抗上级领导下发的军令,也给部队带来了不可逆转的损失,间接促进了战事的失败,昔日雄风不再。

解放战争开始的时候,薛岳已经五十岁了,虽然说行军打仗有经验最好,但对于需要消耗大量精力的前线指挥官来说,年龄的增长也会带来身体上的力不从心。就像现在国家现在规定了下岗年龄一样,年过半百的薛岳已经不是国民党领导心中合适的带兵将领了,而且薛岳其实也参与过解放战争,在山东和江苏和我军进行过较量,可惜在鲁南战役和宿北战役中大败而归,惹得国民党领导暗暗皱眉,落得个“年事已高,指挥不力”的名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薛岳指挥战斗

更让国民党领导对他心存忌惮的是,因为不再适合前线战场,薛岳被国民党领导任命为广东省的高级负责人。但薛岳在这里反而又开始积极开展工作了,和自己的老朋友张发奎联合起来,以“粤人治粤”的口号治理地区。薛岳这么一搞可是将国民党领导十几年来倾注心血消灭广东地方军阀的辛苦都一笔抹去了,挑战其统治地位,国民党领导大发雷霆,调走薛岳手下的兵,给了他一个虚职,让他去镇守海南。一没人二没武器弹药,海南自然是没有守住的,薛岳撤退到台湾。

实事求是地说,薛岳是有真才实学的优秀军事家,除去他在抗日战争中的功绩,就是在解放战争最后的海南战役中,他能带着手下的有生力量一起安全退回台湾,就已经是相当难得一见了,其他的国民党将领不是投奔我军,就是被迎头痛击,带着被打得七零八落的部队仓皇逃窜。但薛岳这个夹在嫡系和地方军之间的尴尬位置,终究还是让国民党领导对他很不放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民党领导

孙立人为何不得重用

孙立人这边也是这个思路,不过孙立人不是像薛岳一样出身地方,手上握有几十万兵权,他的情况要更加特殊一些。孙立人在部队里做过团长,做过师长,也做过军长,手下的兵力从刚开始的一千涨到最后的三万多人,和薛岳比起来可谓是天差地别,要知道,薛岳做过战区的最高负责人,手下人最多的时候有四十万。虽然被称为“东方隆美尔”,在入缅作战时取得骄人战绩,成为抗日战争中军级单位将领里边歼灭日军最多的将领,孙立人依旧不得重用,在国民党领导心中的地位可能还不上薛岳等地方军阀。

会出现这种情况,也是因为孙立人有特殊的军事背景,他是个留美学生,一开始在国民党军队的税警总团任职。上文中我们讲国民党军队的内部构成时曾经提到过,国民党内部有一些特殊的欧美系势力,税警总团也涵盖在这部分之中,团队是清一色的美式装备,内部都是和美国有关系、了解美军情况的国际化军人。有这层关系在,孙立人本就在英美面前露了脸,再加上他后来成为了第五军的主力师长,作战表现突出,影响力和话语权大大增加,更是得到了这些国际盟友的青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立人

不过和西方列强走得太近也不是好事,虽然国民党领导和英美是合作共赢的盟友,靠着对方的援助在战事中牢牢占据上风,但像国民党领导这样疑心重又小气的政客,连自己人都信不过,怎么会把后背放心交给外国人,所以成也因美,败也因美,每当国民党领导要在英美的面前表忠心、请求他们对自己进行支援的时候,他就会把孙立人拉出来,让他好好露一手;而当国民党领导觉得自己和盟友之间的关系需要进行改变,就比如说国民党领导曾经在抗日战争结束之后和苏联达成协议,允许刚刚打败日本关东军的苏联红军继续留在东三省的土地上,将外蒙古独立出去,条件就是苏联要给自己提供支持,英美和苏联社会性质不同,虽然都是同盟国成员,但本质上还是不一样的,所以美国和苏联才会在之后展开冷战。为了在苏联和美国之间求一个平衡,国民党领导选择和美国保持距离,也因此将孙立人抛之脑后。

而且留学美国的孙立人不仅在那里学到了专业的军事理论,也将美国大兵的自由散漫学了个十足,还因此和自己的上级杜聿明产生过矛盾,野人山战役中,杜聿明让他掩护大部队回云南,孙立人却不服军令,自己带着人跑到了其他战区。而且孙立人手下的兵实在是太少,难成气候,解放战争时期都是大规模战役,他的部队即使被派出来也只能归入其他人麾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立人

以薛岳和孙立人的例子来看,国民党领导的用人之道确实是存在一定问题,比起作战能力,他更重视部下的忠诚程度,像被人称为“顾粥桶” 的民国上将顾祝同,不就是因为会拍马屁受重用嘛。国民党领导任人唯亲的用人习惯,也是导致他失败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