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之际,月饼的余香是否还在你口中回味?但在享受美味之余,你是否注意过月饼上那些精致的纹样?它们背后藏着怎样丰富的文化内涵?今天,我们将一起揭开月饼纹样的神秘面纱,探索这一独特的“纹样美学”。
清《十二月月令八月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月饼上的每一个纹样,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自古以来,它们如同时间的印记,让我们得以窥见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家人的深情。
龙凤代表富贵,牡丹象征荣华,而竹、菊、莲花则体现了文人的高洁情操。商人钟爱的金鱼、元宝、蟾蜍,更是寄托了他们对吉祥富贵的热切期望。
在古老的中国,蝙蝠纹轻舞于传统文化的长河,它不仅是福气的信使,更编织着幸福自天而降的梦幻。
从战国青铜器的古朴到明清瓷器的繁华,蝙蝠纹以其独特魅力,跨越千年时光。明清之际,它跃上瓷器,绽放华彩,成为家家户户祈求吉祥的艺术符号。
蝙蝠,这瑞兽之影,或夸张或简约,跃然于丝绸锦缎、家具之上,更在婚嫁、寿诞时添上一抹喜庆。五蝠临门,寓意长寿、富裕、健康等五福齐聚;蝙蝠入瓶,则是平安五福的温柔祈愿。最早的蝙蝠形象,可追溯至商代玉器,神秘而庄重。
清 粉彩云蝠纹瓷赏瓶成都博物馆藏
岁月流转,蝙蝠纹在明清达到巅峰,它不仅装饰了宫廷的华贵,更融入了寻常百姓的生活,成为中华文化中一抹亮丽的吉祥印记。
长命锁,这古雅的寄名之锁,源自悠长的“长命缕”传统,遍布华夏大地。它以金银宝玉雕琢而成,形如古锁,轻悬孩童颈间,不仅为装饰,更寄托了长辈对孩子平安健康的祈愿。自婴儿初降人世,这抹吉祥便如影随形,直至青春年华。
千百年来,匠人们以心血与智慧,将世间最真挚的祝福镌刻于长命锁上,每一锤一凿,皆是深情厚意。这不仅仅是一件饰品,更是家族传承、文化积淀的象征。
清晚期 “长命富贵”长命锁南京市博物总馆藏
追溯其源,长命锁的历史深邃而多彩。汉代端午,五色丝绳跃上门楣,驱邪避害;魏晋南北朝,战乱瘟疫中,五色丝绳化作护佑臂膀的祈愿;唐代,此俗风靡全国,诗文中亦见其影;宋代宫廷,端午赐缕,恩泽百官;及至明代,长命锁专属孩童,成为周岁庆典上的璀璨亮点。
寿字纹,这一蕴含深意的中国传统纹饰,作为文字纹中的瑰宝,稳居“五福”之首,承载着人们对长寿、富贵、安康、美德及善终的福祉追求。它巧妙地将“寿”字艺术化、符号化、图案化,不仅美观,更蕴含了对生命永恒与繁荣的无限向往。
寿字纹的历史,是一部生动的文化演进史。
清代 “寿”字饼模
自商代起,它便以甲骨文中“畴”字为雏形,历经周代的形声构造、春秋战国的地域变异,直至秦汉统一字形与读音,其形态虽变,寓意恒常。随着隶、楷等字体的出现,寿字纹更添了几分简约之美,流传至今。
清嘉庆黄地矾红彩五福捧寿纹盘河北博物院藏
在表现形式上,寿字纹绽放异彩,主要分为长寿纹、团寿纹与花寿纹三大类别。长寿纹,以寿字之“长”寓长寿之意,形态自由多变;团寿纹,圆融饱满,象征生命循环不息;花寿纹,则融合吉祥元素,如八仙、仙鹤、牡丹等,寓意更加丰富多元,独具匠心。
你是否曾仔细观察过手中那精致的中国结,想象那每一条丝线交织间,诉说着怎样古老而深远的故事?这便是盘长纹(结)。盘长纹,作为中国传统结饰的璀璨明珠,亦称吉祥结,以其独特的线条曲折、首尾相衔、循环不息之姿,展现着无始无终的哲学意境。
明“福寿”纹银方盒 常州博物馆藏
这一纹样源自古老的绳结工艺,曾是古人记事之法,随文明演进,逐渐蜕变为装饰艺术的瑰宝。东汉文献记载,结绳之法,事大则大结,事小则小结,见证了盘长纹深厚的文化底蕴。
盘长纹不仅装饰于建筑细节,如窗棂栏杆,更融入日常生活,如配饰纽扣,成为吉祥象征的广泛载体。自宋元规范成形,至明清广泛运用于织锦、陶瓷等艺术领域,盘长纹既独立成章,又与其他吉祥纹样和谐共生,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艺术创造力。
追溯至两千多年前的战国,墨子以“圆,一中同长也”定义了完美形态。中秋之夜,团圆月照,月饼圆润,此时团花纹饰更显应景。
从传统的大团花纹到清中晚期的简化版小团花纹(皮球花),团花纹样历经演变,却始终保持着那份对“圆”的执着追求。圆形框架内,花卉、龙凤、蝴蝶等图案栩栩如生,寓意着吉祥与美好。团花纹样结构多样,既有规则的对称与旋转,也有不规则的单独盘团,展现了古人卓越的创造力与审美情趣。
唐 联珠团花纹锦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藏
团花纹样中蕴含了丰富的象征意义。牡丹富贵、蝙蝠送福、蟠桃长寿……这些图案组合不仅美观大方,更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双喜、篆文“寿”字等变体图案的出现,更是为团花纹样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与吉祥寓意。
月饼纹样,文化印记,传承千年美好。中秋佳节,愿你的生活如花般绚烂,如月般圆满。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王茹懿 海报 苏莹 图片 博物馆责任编辑 曾书睿 编辑 王小雪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