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新书堂》·第488篇

内容来源| 本文摘编自中信出版集团出版书籍

最难的事其实最简单》,施俊侃 著

责编| 若风排版| 五月

8557篇深度好文:4994字 | 13 分钟阅读

在金融领域有一种说法:投资金融市场的固有风险永远不可能降到零,危机随时会降临,甚至大多数金融市场的危机,往往来自投资者的贪婪和恐惧。

很多人羡慕“锦鲤”的好运,如果你相信世上没有不劳而获这件事,就知道好运绝非凭空而得。

人生逆流之下,“咸鱼”心态不可取。

处于人生低谷时,请记住投资家巴菲特的箴言,“你能做的最重要的投资,就是对自己的投资。”

一、三个原则,打造无上限的人生

原则1:坦诚

跟乐观类似,保持诚实听起来像老生常谈,但同样知易行难。

一项研究发现,60%的人在10分钟的谈话过程中至少会撒一次谎,其中多数人甚至撒谎2~3次。

虽然所谓的善意谎言在情感上可以理解,但它们会产生累积效应,甚至导致恶性循环,损害你的形象。

尤其在面对危机时,大量信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我们能否以开放的姿态、诚实的做派,去面对上级、同事的问询,处理好与客户、与团队成员的关系,影响到我们对危机的反馈速度和解决效率。

听说过一个故事:

某创业公司为了签下对后续发展至关重要的一份订单,无视产能不足、供应链脆弱的风险,咬牙答应了客户的苛刻条件,结果没能按期交付产品,不但赔付了高额违约金,还延误了客户商机,造成双输的局面。

坦诚,不只是做人的美德,也能通过管理对方预期,提升做事效率。作出承诺之前,预判风险,遇到难题直言相告,共同承担压力,也是及时止损的必要之举。

原则2:主动,挑战不可能

要说好运更容易眷顾什么样的人,那就是拥有主动性的人。

全球顶级拍卖行佳士得,每年向全球招录实习生的名额只有30个,但1999年,这项规定却为一个人破了例。

当时领英、脸书等互联网社交平台还没影儿,作为一个大二学生,莉迪娅·芬内特仅仅依靠电话,就向在某次鸡尾酒会上结识的佳士得负责人玛丽·莉比展开了攻势。

每天早上,莉迪娅先在一张草稿纸上写下自己想对莉比女士说的话,包括为什么能胜任实习工作以及对自己不利的论点论据,然后深吸几口气,确保通话时声音不会发抖,接着拨通了莉比的座机。

在实习生已经满员的情况下,可想而知莉迪娅的努力得到的只有婉拒。但她继续发挥主动性,依然在固定的时间打过去(多亏那时的固定电话还没有来电显示功能)。

通常她是这样开场的:“莉比女士您好,又是我打来的,我是莉迪娅·芬内特。我相信关于今年夏天我想去佳士得拍卖行实习的事,今天我们一定能谈妥。”

坚持之外,莉迪娅开始调整策略。把沟通重点从“我想做实习生”,转换到礼貌地质疑“为什么实习生项目必须限定为30人”。继而强调,实习生是没有工资的,如果有热情又能干的候选人愿意无偿工作,相信公司的每个部门都会乐意接收。

新一轮攻势得到的回答是,因为实习生每周要出差,公司能承担的食宿费用最多不超过30人的份额。

这依然难不倒莉迪娅,她马上表示,自己愿意做一份弹性的实习工作,当项目人数只允许为30人时,她就不参加外拍项目了,如果有实习生因各种原因请假无法出差,自己就可作为替补,这样对所有人都是好事……

积极主动,加上得体的言辞以及建设性的解决方案,让莉迪娅最终获得了宝贵的实习机会。

3个月后,她通过佳士得的面试,获得一份全职工作,之后20多年一路晋升,最终成为高级副总裁兼国际战略伙伴关系总监,领导佳士得在全球的600多家分支机构。

在职场上发挥主动性,除了要有明确的目标、契而不舍的精神,也需要方法和行动计划。

新人没有太多谈判筹码,但别忘了,你有大把时间和精力,并且不像已经拥有一定身份、职位的人那样在意薪水和待遇。

所以,认准一个目标,就拿出你的优势和诚意去拼一拼吧,说不定奇迹就在眼前。

原则3:精进,保持终身学习

如果说学习是改变个人命运的起点,终身学习则决定了我们职业发展的上限。

以投资举例。没有只涨不跌或只跌不涨的市场,只有永恒的周期。

行家会在多数人贪婪时恐惧,在多数人恐惧时贪婪,并且在股市下跌时当机立断,优化投资组合方式,以抵御风险,在股票下次上涨时获益。

做到这一切的前提,是不断学习,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教训。

疫情之下,很多人担心“就业环境会不会更差”。

对冲风险的做法,包括利用蛰伏期投资自己,用业余时间考一个新学位、学习一门新语言、掌握一项新技术,等到大环境好转,你就能先人一步抓住机会,甚至把兴趣变成工作,发展出事业选择的Plan B。

下面是几个可以借鉴的学习方法。

第一,投资时间,而不是一味节省时间。

关于如何善用碎片化时间,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

不过需要明确,时间管理的核心,并非一味节省时间,而是变被动消费为主动投资时间,这样才能拿回生活的主动权。

日本畅销书作家本田直之在《杠杆时间术》中提出,投资时间有三个基本步骤:

① 调查:环视任务全貌,判断哪些事最麻烦,哪些地方比较花时间; ② 过滤:按照重要程度排序,规划合理的时间安排(不要过细,预留缓冲时间),预先扣除必要时间,思考怎样推进执行更有效率; ③ 复盘:建立时间管理手册,记录自己的时间安排(不用过细),着眼于寻找被浪费的时间,设法将其转化为有效的时间投资。

学习是一项反人性的事,通过上述方法,将麻烦甚至自己不擅长的事格式化,形成无意识的动作乃至习惯,就能缓解压力,提高学习效率。

第二,随手记笔记,每日一省。

曾国藩有写日记自省的修行法。除了工作中的思维火花,日常看到有用、有趣的知识,也可以随时用手机拍下来。

积累的素材多了,还要注意及时整理、复盘来加深记忆。对当日记录的笔记信息进行整理。它包含两个固定动作:

一是对信息的整理。当天在手机里记录的图文素材,尽量当天就整理完毕。重复浏览、集中检视这些信息,按照重要程度排序,分门别类装进不同的文件夹里,需要的时候才能快速提取。 二是对生活的反思。思考自己当天的表现如何,有没有犯错。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我来说,这是一天中难得跟自己独处的时刻。如曾国藩所言:“凡人一身,只有‘迁善改过’四字可靠。”

第三,管理精力,提升效率。

为了提高效率,很多人提倡每天早起读书、写作,理由是这能让我们在忙碌的一天中赚到宝贵的独处时光,用有限的时间多做一点事。

不过个体之间的行为模式与习惯偏好存在差异,有人喜欢早起,有人习惯晚睡,效率因人而异。

比盲目早起更重要的,是识别自己的能量峰值,找出一天中状态最佳的时段去做最重要的事。

摆出学习的姿态容易,难就难在找到学习的状态。

社交产品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习惯和阅读习惯,原来用来读书的时间,如今被碎片化的内容所占据。

比管理时间更重要的是管理精力。你把精力投注在哪里,这段时间才能产出效率。如果想要改变,可以尝试下面的方法加以改进:

如果你打算每天早起一小时读书,落座后千万别刷手机,东看西看,时间很快就会过去。

阅读前给自己来点小仪式,快速入戏;阅读过程中摒弃干扰因素,不随便出戏,全情投入的这一小时,才值。

二、3D法则,

助你扫清障碍、实现目标

有人说,“想到”与“做到”是这个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有时这甚至无关起点高低,而取决于我们面对一个具体目标时决定投入的心力。

如果被困难及由此带来的担忧束缚手脚,我们总能找到裹足不前的理由,在抱怨、批评、指责中自我消耗。

转变从什么时候发生?答案是:当你想要(或需要)对你的人生全权负责的那一刻。

日本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说,人有三种类型:点火就燃烧的可燃型、点火也不能燃烧的不燃型、靠自己就可以燃烧的自燃型。

要想自我燃烧,除了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还要抱有明确的目标。

在扫清障碍、实现目标的路上,3D 法则是一个好用的工具。

第一个 D(Direction)代表方向

一般人容易犯的错误是,一旦做出选择,哪怕后来发现不对劲,也会对它做出合理化解释,死撑到底。但某些选择从一开始可能就是错的。

选择做对的事,好过把事情做对。如果没有全局观,找不到大方向,就会像跑错方向的兔子一样,跑得越快,离终点反而越远。

这里有必要对“方向”和“目标”做简单的区分。

目标是“眼前的苟且”,它具体、明确,比如年薪百万,或者买一套学区房;方向则是“诗和远方”,相对比较抽象,比如活得简单快乐,或者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人。

目标就像脚下的道路,方向则是我们心中的罗盘;目标可以调整,方向则是帮助校准的那盏灯。

如何判断方向是否正确?这要回到个人价值观的层面做选择,搞清楚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

根据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尔顿·罗克奇的价值系统理论,价值观可以分为两类:

1.终极性价值观,包括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是我们穷尽一生希望达到的理想状态 2.工具性价值观,是指道德或能力,是我们为了达到理想状态所采取的行为或手段

在此基础上,罗克奇于 1973 年编制了一份价值观调查表,包含终极性价值观和工具性价值观各 18 项,用以调查人们的价值观排序。如今这份调查表已经成为国际上应用广泛的价值观问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克奇价值观调查表)

拿出一张纸,对照上表,以在你心目中的重要性为序,把这 18 项删减到 10 项,再删减到 5 项、3 项,确保最后剩下的那些价值观是对你而言非常重要、无论如何也不愿放弃的,那么它们就是你的核心价值观,类似下面这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克奇价值观调查表(核心价值观示例)

除了罗克奇价值观调查表,还有其他的价值观测评形式。

我曾接受过其中之一,结果显示,在我的价值观序列中,诚实、合作、公正排在前三,这与我此前的人生选择不谋而合。

第二个 D(Decision)代表决定

明确方向后,下一阶段的难点在于,如何面对不确定性及其引发的忧虑、恐惧,做出尽量理性的决定。对此我有两个建议:

首先,停止患得患失。

害怕搞砸了受到惩罚,担心做不好被人看笑话,顾忌别人对自己有什么想法……束缚我们手脚的不是别人,正是患得患失的自己。

一些同事评价我很会演讲,其实直到现在,每次走上演讲台之前,我依然会紧张,但我有一套让自己尽快从负面情绪中抽离的方法。

比如,深呼吸,想象紧张的情绪被自己慢慢呼出去;转移注意力,检查麦克风、投影仪、空调、灯光等事项有没有问题。

训练自己与各种负面想法隔离,能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消耗,专注于目标。

其次,减少苛责,多一点平常心。

知道这个世界上对你最苛刻的人是谁吗?去照一照镜子吧。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最挑剔的批评者,即使你内心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肯定、支持和鼓励。一旦察觉到自己对某项任务有消极的想法,请及时把它转化为积极的表述。

比如:“今天的待办事项太多,我不可能都搞定。”可替换成:“如果我现在开始做,搞定一个就少一个。”

“这个决定太重要了,我可能无法承受失败的后果。”可替换成:“最糟糕的局面是什么?就算失败,也有了经验教训,大不了从头开始。”

转换视角,你也可以是自己的最佳激励师。

第三个 D(Dedication)代表奉献,也就是付出

一旦做出决定,就要持续投入你的时间精力。最后这个 D 将决定你的目标能否达成,想要的改变能否实现。

我是个做事严谨的人,凡事习惯亲力亲为。一次 2 小时左右的演讲,我通常要花 20-30 小时去准备(还不算彩排演练)。

面试新的公司,会像律师对企业做尽职调查那样,把目标公司及岗位、面试官情况等研究个遍。白天要忙工作,晚上经常很晚才睡。

感觉疲惫时,我的充电方式是描绘美好愿景:想象自己刚刚做完一场精彩的演讲,台下掌声雷动的场景;或者想象面试过程中,带着“这就是我的工作”的自信,征服面试官。

以终为始,想象得到奖励的场景,有助于我们看清全局,增加付出的动力。

比如,按计划你应该出去跑步,但今天实在太累,压根不想出门,你可以试着想象自己坚持健身一段时间后,腰瘦了一圈,还练出了马甲线,被同事、朋友称羡。

有了美好愿景,当下这点惰性,就容易克服了。

如果说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起跑时没发挥好,比别人晚了一步,没关系,锁定目标,坚持跑下去并享受沿途的风景就是了。

快者不一定赢,强者不一定胜,胜利属于瞄准方向并可以坚持再坚持的人。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

好文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