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晚,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发布讣告:我国文物科技保护开拓者,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著名专家、研究员,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原国家文物局文物科技专家组成员、九三学社北京市第八届委员会教科文委员会副主任胡继高,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9月16日7时40分在京逝世,享年94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讣告

致力文保

曾主持敦煌、马王堆等修复项目

胡继高祖籍南京,1930年9月出生于江苏宝应的一个文化世家,早年求学于江苏省丹阳正则艺术专科学校和苏州美术专科学校,1949年参加工作。

1952年,胡继高参加全国第一届考古人员训练班,1953年至1955年先后在华东文物工作队、江苏省博物馆工作。1956年至1962年赴波兰留学,获哥白尼大学文物保护专业硕士学位。回国后,他任职于文化部文物博物馆研究所(1973年更名为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现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胡继高既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又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是我国文物科技保护开拓者。

从敦煌石窟壁画修复到马王堆出土漆器脱水保护,从苏州甪直宝圣寺修复到孙子兵法竹简脱水,胡继高把一生都奉献给了我国的文物保护事业。

1978年,他主持的敦煌石窟壁画修复、高句丽墓葬壁画修复和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竹木漆器脱水修复技术等3个项目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6年敦煌莫高窟龟裂起甲壁画的修复技术获文化部科技成果一等奖;同年,山东临沂金雀山汉墓帛画揭裱技术获文化部科技成果三等奖。

他主持的湖北曾侯乙墓出土战国竹席脱水加固、河南信阳楚墓出土木编钟脱水试验、山东长清灵岩寺宋代彩塑罗汉像修复等50多个科研项目,先后获得12项国内首创科技成果,5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此外,他还发表了《中国出土饱水漆器的保护》《银雀山和马王堆出土竹简脱水试验报告》《山东金雀山西汉帛画的揭裱》等持续影响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发展的专业学术论文20余篇,可谓著作等身。

胡继高多次代表中国出席国际文物保护会议,积极与全球同行展开深入的合作与交流。在担任全国政协委员期间,他提出了多项具有前瞻性的提案,为推进文物保护工作的科学发展贡献了智慧与力量。

培养人才

亲自编写教材并授课指导

胡继高长期致力于文化遗产保护教育工作,善于发掘和培养年轻的文保人才。

他亲自编写教材并授课指导,曾多次受邀为国家文物局主办的专业培训班、文物干部培训班及中央美术学院等院校授课,培训了大批文物科技保护的专业骨干,并协助安徽、河南等地方文物保护机构建立实验室。

胡继高为人谦逊,待人真诚,深受同事的尊敬与爱戴。即便是在退休之后,他仍然心系文物事业,积极为年轻一代提供指导和支持。在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贺云翱印象中,胡继高是一个和蔼可亲的长者,“上世纪80年代,我们一起开过会,有过简单的交流,当时他很亲切地喊我‘小老乡’。”贺云翱说,胡继高在文物保护,尤其是漆木器方面的保护是泰斗级的,自己要向前辈学习,为我国的文化事业尽职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鹰石图 胡继高国画作品

故土情深

多次向家乡博物馆捐赠珍贵画作

胡继高是我国文物科技保护的开拓者,同时他也是一位著名艺术家,早年在艺术学校学习的经历,不仅为他打下了深厚的艺术功底,也培养和提升了他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几十年来,不管是留学期间,还是在繁忙的文物保护科学研究中,他都一直坚持写意花鸟创作。他师从李苦禅,善画松、鹰、寿桃、荷花等,笔墨遒劲,意境高远,气势磅礴。他的国画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外展览,并被美术刊物刊载、中国美术馆和国内外博物馆收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松柏长青 胡继高国画作品

胡继高故土情深,1998年,曾亲自为家乡的宝应博物馆修复出土于县城的两锭宋代东山铭文贡墨。不仅如此,他还多次向宝应博物馆捐赠绘画作品,并举办展览。

2023年,在北京,时年93岁高龄的他见到了从家乡而来的宝应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及宝应博物馆工作人员,双方举行了“胡继高老师书画作品捐赠仪式”。“终于为自己的作品找到了好‘归宿’,我的心愿达成了!”胡继高激动地说。胡继高此次将自己创作和珍藏的20余幅作品捐赠给了家乡博物馆,达成了他多年的心愿。

向家乡捐赠作品不仅展现了胡继高感恩故土的赤子之心,也充分体现他对家乡文化事业的支持和故乡情结。

今年3月26日,扬州宝应县文体广旅局在宝应博物馆举办“桑梓情深——胡继高先生绘画捐赠展”。胡继高又委托亲属向宝应博物馆捐赠了25幅珍贵绘画作品,为家乡文化事业注入新活力。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庄剑翔 胡玉梅

(图片来源:扬州文旅、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