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是五岳至尊、群山之祖,作为少数几个能代表中国形象的符号,泰山的超然地位,来自于三千多年的国家仪典体系和民间信仰崇拜的共同合力。
泰山崇拜与东岳信仰最主要的特色,大致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封禅祭天;二为治理鬼神,由天庭、人间、冥府三重空间构成的泰山圣境,承担着护国佑民、审判鬼魂的重大责任。
这是泰山最核心的、最本质的、最富特色的信仰,以此为轴心又向外延,形成丰富多彩的宗教文化、礼乐文化、民俗文化等等。
泰山(资料图)
所谓“祭天”,古人认为:“山高则配天”,泰山峻极达于天庭。道书《五岳真形图》说,泰山“乃群山之祖,五岳之宗,天帝之孙,神灵之府也。”
泰山神为天帝之孙,正是“泰山”与“天”关系的形象化。泰山神的职司之一,即更替王朝、稳固江山。
这里是历代君王上承天命之地,凡改朝换代王者易姓,或者天灾人祸动荡不安等情况,帝王必定或封禅,或巡狩,或祭祀,以期沟通神意,上承天命,固国安民。
(资料图)
所谓“治鬼”,是说泰山有阴曹地府,主人生死贵贱。泰山治鬼说大约始于汉代。
道教记述泰山神东岳大帝管理阴曹地府的文献也不少,例如《云笈七签》中称:“泰山君领群神五千九百人,主治死生,百鬼之主帅也,血祀庙是所宗者也。”
《五岳真形图》言泰山神职责,“定生死之期,兼注贵贱之分,长短之事。”
(资料图)
泰山的三重空间,是指冥府、人间、天庭。泰山城奈河以西、以南,以奈河桥和蒿里山为标志,属于阴曹地府。
古人认为,“人死为鬼,魂归泰山”,蒿里山是人死后鬼魂归宿的地方。泰安城东半部至岱麓,以原南城门、通天街、岱庙、岱宗坊为中轴,左右对称,布局严整的区域属于繁华热闹的“人间”。
自岱宗坊至一天门,便由“人间”开始“登天”,攀登六千余级台阶,经中天门,至南天门,便到了“天庭”。这里是泰山信仰和文化集中展示的核心区域,是泰山以“礼天”为中心的整体构思的中轴线。
泰山,五岳推宗,其形胜甲于天下。所谓天孙神房、洞天福地,与夫金床玉几之说,最不可穷诸。
《茅君传》曰:仙家凡三十六洞天,泰山周回三十余里,名三宫空洞之天。《博闻录》曰:泰山名蓬玄太空洞天,岳帝所居,其高四千丈,环一千里。《福地记》曰:泰山洞天,周回三千里,鬼神之府。
三才图会(资料图)
泰山是古代帝王封禅祭天的圣地,史载有“七十二君封禅坛”。
玉皇顶西北侧有一块刻有“古登封台”的高大石碑,据说它就是昔日从无怀氏到周代的七十二代君王在泰山播柴祭天,举行封禅大典的“封祀台”。
所谓“封”,就是在接近天的泰山极顶聚土筑坛以祭天帝,增泰山之高以表功归于天;所谓“禅”,就是到泰山前的社首、梁父等小山上,积土筑方坛,祭后土皇地祇,增大地之厚以报福广思厚之情。
《史记·封禅书》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于公元前219年仿效古代帝王封禅典礼,即是一例。
秦始皇即帝位三年,东巡郡县,祭泰山,祀梁父,行封禅典礼,刻石立碑,歌功颂德,表示其“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
封禅之礼“采太祝之祀雍上帝所用,而封藏皆秘之”。到了汉代,封禅制进一步发展。
至武帝时元封元年,率封禅大军“行自云阳,北历上郡、西河、五原,出长城,北登单天台,至朔方,临北河。勒兵十八万骑,旌旗经千余里,威震匈奴。”
先祭华山、嵩山,又东巡,夏四月封泰山。其后,武帝多次祭泰山,在明堂中朝见诸侯。祭时天神太一、五帝供奉于明堂上坐,开国君主牌位相对,地神祭于下房,以牛、羊、猪三牲祭礼。
(资料图)
历代帝王封禅泰山,规模最庞大的数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真宗封禅礼毕,诏加号泰山天齐王为“仁圣天齐王”,修饰庙宇,山四面七里内,各禁樵采。
又封泰山通泉庙为灵泒瓜侯,亭亭庙为广禅侯,邹县峄山庙为灵岩侯。五年(1012),诏加东岳曰“天齐仁圣帝”,南岳曰“司天昭圣帝”,
西岳曰“金天顺圣帝”,北岳曰“安天元圣帝”,中岳曰“中天崇圣帝”。大中样符九年(1016)“天书降于泰山”。
十月,天子法驾自汴京(今河南开封)出发,由玉辂车载天书前导,仅仪仗就有1600人。
自山麓至山顶两步一人,手持彩带绣球相间而立。山项高筑圆坛,中祀昊天上帝,左列“天书”,太祖、太宗二帝神位配于右,真宗衮冕首祭,礼毕饮福酒。
封禅礼毕,大赦天下,封泰山娘娘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
在中国人看来,阴间如同阳间一样,也是有等级有秩序的,阴曹地府只不过是人世王朝组织的翻版而已。
在人间最基层的独立行政官员是知县,相应的阴间官吏则是人们熟知的城隍,他的神庙遍及每一个县城。
中国的民族众多,幅员广大,因此冥界地狱亦非一处,而是分布各地山岳。
五殿森罗王(资料图)
蒿里,位于泰山以南,汉以前称作“高里山”。早在汉朝时,古人就有“泰山主生死”,“人死为鬼,魂归泰山”之说,并把它附会于蒿里。
《汉书·武帝纪》:“太元初年,檀高里。”颜师古注释:“死人之里谓之蒿里,字则高为蓬蒿之蒿,或者见泰山神灵之府,蒿里山又在其旁,即以高里为蒿里。”
蒿里就被公认为“聚敛魂魄无贤愚”的冥府。
《孝经援神契》载:“太山,天帝孙,主召人魂。东方万物始,故主人生命之长短。”晋陆机《泰山吟》曰:
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
峻极周已远,层云郁冥冥。
梁甫亦有馆,蒿里亦有亭。
幽途延万鬼,神房集百灵。
长吟泰山侧,慷慨激楚声。
东岳大帝作为幽冥主宰,统治着极其庞大的阴间世界。手下设置了十分庞大的阴府官僚机构,以便处理阴间的各种事务。
东岳大帝的眷属官吏、将帅,包括东岳十大太保。据《泰山志》所录《蒿里七十五司碑》,得知泰山地府下有三司:判所隶司、判磨勘司、判都察司。六案:判闵众案、判苦楚案、判保刑案、判功德案、判往生案。七十五司:天曹司、地狱司、官员司、隶事司、
投生司、风雨司、僧道司、勾愿司、医药司、举意司、水府司、四生司、看经司、土地司、速报司、举善司、长寿司、法汗司、走兽司、平等司、山神司、注福司、水造像司、子孙司、注生司、烧香司、照证司、注禄司、五道司、还魂司、忠孝司、城隍司、孝顺司、斋戒司、修庙司、山林司、杀生司、准问司、六道司、陈状司、孤魂司、
疾病司、昧心司、财帛司、注死司、恶报司、法杖司、曹吏司、鬼魅司、枉死司、索命司、校量司、功德司、五谷司、贵贱司、掠剩司、水怪司、促寿司、毒药、奸邪司、奸淫司、注祸司、失魂司、驿客司、飞禽司、精怪司、堕胎司、盗贼司、冤枉司、减福司、送病司、忠直司、放生司。
判官、鬼王(资料图)
七十五司各有司主,是全国各地有德行的善人死后所掌,其中最有名的是速报司。金元好问《续夷坚志》记由包拯担任速报司主簿:“世俗传包希文以正直主东岳速报司,山野小民,无不知者。”
《泰安县志》记载包拯于北宋仁宗年间任泰府令,政声卓著,泰城西门外建包祠奉祀,死后仍在泰山任冥府官,也是当地群众意愿的反映。
明丁耀亢《续金瓶梅》曰:“如今泰山酆都城添了速报司,阎君是岳武穆,管此不平的报应,可见感应一道,不是俗人眼前因果,反落下乘。”
泰山主宰生死的浓厚影响,形成了泰山联系沟通天界、人间和冥界的观念,并且按照人间官衙的模式构造出一整套冥府官僚系统,这一系统又反过来使泰山主宰生死观念进一步强化。
李昌祺《剪灯余话·泰山御史传》说:“惟是泰山一府、所统七十二司、三十六狱,台、省、部、院、监、局、署、曹,与夫庙、社、坛、埠、鬼、神,大而冢宰,则用忠臣、烈士、孝子、顺孙,其次则善人、循吏,其至小者,虽社公、土地,必择忠厚有阴德之民为。”
民间百姓生前难得遇到公正官吏,寄希望于阴间官吏能够铁面无私,主持正义,也是聊以得到些精神安慰。
如此庞大的东岳大帝鬼神谱系,治理着以泰山蒿里为中心的冥府世界,在那里有对奸臣贼子的终极审判。
有对谋财害命、奸淫偷盗、抢劫杀人、肆欲杀生等恶行的严厉惩处,有对爱国护民、行善积德、慈心爱物、济世助人等圣贤的褒奖提携,将人间丧失的公正公平得以挽回,或多或少安慰着人们饱受伤害的心灵,这正是道教安抚民众的一种社会功能。
附:民间祭祀东岳大帝的渊源:
东岳大帝是道教因袭民俗崇奉的泰山之神。据道教经典记载,东岳泰山为五岳之首,“乃群山之祖,五岳之宗,天帝之子,神灵之府也。”东岳大帝本名“金虹氏”,“气应青阳,位尊震位,独居中界,统摄万灵。掌人间善恶之权,司阴府是非之目,案判七十二曹,刑分三十六岳,惩奸罚恶,录死注生,化形四岳四天圣帝,抚育六合万物群生。”
古人认为泰山是“峻极之地”,是人与天相通的神地,对其极为崇拜畏敬。帝王登基,多到泰山封禅告天。历代封建帝王多以祭泰山为国家重要祀典,对泰山神屡加褒封。东汉明帝时,封泰山神为“泰山元帅”;唐玄宗封为“天齐王”;宋真宗时,加号为“天齐仁圣帝”;元朝加封为“东岳天齐大生仁圣皇帝”;清朝加封为“天齐仁圣大帝”。道教和民间俗称为“东岳大帝”。
东岳大帝在民间闻名遐迩。百姓盛传,人死后,神魂要回归泰山。于是登天之途,又变为专治冥鬼的地府。古人有诗云:“常恐游岱宗(泰山),不复见故人。”民间传说,泰山神名叫圆常龙,常服青袍,戴苍碧冠,佩同阳印,统领百神,乘驭青龙(按中国古代五行说,东方为木,色青,主生),主治生死及人间富贱,为冥府众鬼之主帅,形象威猛,权势显赫。
东岳大帝又称泰山神,其身世众说纷纭,有金虹氏说、太昊说等。在汉族民间传说中东岳大帝主管世间一切生物(植物、动物和人) 出生大权的。泰山神作为泰山的化身,是上天与人间沟通的神圣使者,是历代帝王受命于天,治理天下的保护神,成为汉族民间宗教信仰之一。中国汉族最古老的阴阳五行学说中,泰山位居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也是万物发祥之地,因此泰山神具有主生、主死的重要职能,并由此延伸出几项具体职能:新旧相代,固国安民;延年益寿,长命成仙;福禄官职,贵贱高下;生死之期,鬼魂之统。
历代帝王对泰山神尊崇有加,唐代封为“天齐王”,宋代晋为“仁圣天齐王”、“天齐仁圣帝”,元代加封为“天齐大生仁圣帝”,明代又恢复为东岳泰山神。每年的农历三月廿八是东岳泰山神的生日,全国各地的善男信女来此焚香祭拜,以示庆贺。
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
其他名称:
东岳大帝、仁圣天齐王、天齐仁圣大帝、天齐大生仁圣大帝、泰山神
所属:
道教神系
圣诞:
农历三月二十八日,是纪念东岳大帝的诞辰
东岳泰山为五岳之首,《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说;“泰山者,乃群山之祖,五岳之宗,天帝之孙,神灵之府也!”秦汉之前,古人认为泰山为“峻极之地”,是人与天相通的神地所在,对之特别崇拜畏敬,谓泰山之神即东岳大帝。
东岳大帝:
东岳大帝是我国民众普遍信奉的神通广大的一位尊神,神之来历据东方朔撰《神异经》所言:盘古终世之时,其子名赫天氏。时有三皇代出,赫天乃人居一山,于此时代代相传,故其山后即名岱宗泰山。赫天有子前勃氏,骨勃子玄莫氏生二子,长名金轮王,次子少海氏。少海氏妻弥轮仙女。弥轮仙女夜梦吞二日入腹,觉而有娠。生二子,长回金蝉氏,后称东华帝君;次子金虹氏。后称东岳帝君。
金虹氏积德之初,因在长白山中佑民有功,伏费氏时即被封为太岁,掌天仙六籍,遂以岁为姓,以崇为名,先被尊称为太华真人,弥轮夫人乃水一天尊之女。据说神农时,泰山神被赐天符都官,名号府君,后至尧、舜、禹、场周秦汉魏之世,也一直都在天都府君之位。
来历假说:
东岳指的是今山东省的泰山。东岳大帝就是泰山神。据《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称,东岳大帝是盘古氏九世苗裔金轮王少海氏与妻弥纶仙女所生之子,初名金虹氏。金虹氏有功在长白山中,至伏羲氏时封为太岁。至神农朝,赐天符都官,号名府君。汉明帝时,封为泰山元帅。唐武后垂拱二年(686年),封东岳为「神岳天中王」。武后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又尊为「天齐君」。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加封「天齐王」。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诏封东岳天齐仁圣王,四年又尊为帝,称「东岳天齐仁圣帝」。对泰山神之祭祀和崇奉,自上古三代就有。三代民居都在黄河中下游一带,故天子「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其中五岳之长就是泰山,泰山被尊称为岱宗。
《风俗通义》引孔子语称,「封泰山,禅梁父,可得而数,七十有二」,当指王者功成封禅,以告天地的意思。汉魏以後,道教沿袭古制,奉祀东岳大帝。
《西游记》中所谓孙行者的好朋友——“东岳天齐”,指的是泰山主君东岳大帝。
关于泰山神东岳大帝的来历,众说纷纭,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黄飞虎说:
《封神演义》中东岳大帝及其子炳灵公,为泰山之神,神位来源很早。即炳灵公封号,亦在宋代。但本书行世后,一般信奉的人,却认为东岳大帝是黄飞虎,炳灵公是黄天化。
《封神演义》中商朝末年,纣王受妲己蛊惑,荒淫残暴,为了满足自己的淫欲,连黄飞虎的妻子也不放过。黄飞虎之妻为保贞节自杀身亡。黄飞虎的妹妹是纣王的妃子,在痛斥纣王之后被摔下摘星楼而亡。黄飞虎身负家仇,和老父、二弟、三子、四友带一千家将反出五关,投奔周武王,被封为开国武成王,一起讨伐昏庸暴虐的纣王。在兴周灭商的战争中,黄飞虎战死于渑池(今河南省渑池县)。周武王评价黄飞虎“威行天下,义重四方,施恩积德,人人敬仰,真忠良君子”。姜子牙特封黄飞虎为五岳之首、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总管人间吉凶祸福。
金虹氏说:
《神异经》称:“昔盘古氏五世之苗裔曰赫天氏,赫天氏子曰胥勃氏,胥勃氏子曰玄英氏,玄英氏子曰金轮王。金轮王弟曰少海氏,少海氏妻曰弥轮仙女也。弥轮仙女夜梦吞二日,觉而有娠,生二子,长曰金蝉氏,次曰金虹氏。金虹氏者,即东岳帝也。”《东岳大帝本纪》、《历代神仙通鉴》亦持此说。
据东方朔撰《神异经》所言:盘古终世之时,其子名赫天氏。时有三皇代出,赫天乃人居一山,于此时代代相传,故其山后即名岱宗泰山。赫天有子前勃氏,骨勃子玄莫氏生二子,长名金轮王,次子少海氏。少海氏妻弥轮仙女。弥轮仙女夜梦吞二日入腹,觉而有娠。生二子,长回金蝉氏,后称东华帝君;次子金虹氏,后称东岳帝君。
盘古化身说:
《述异记》言:“昔盘古氏之死也,头为四岳,目为日月,……秦汉间俗说:盘古头为东岳,腹为中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五运历年记》也称:“首生盘古,垂死化身……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
天帝之孙说:
《孝经援神契》谓:“泰山,一曰天孙,言天帝之孙也。”《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也说,泰山“乃群山之祖,五岳之宗,天帝之孙,神灵之府也。”
相关传说:
根据汉族古老的阴阳五行学说,泰山位居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也是万物发祥之地,因此泰山神具有主生、主死的重要职能,并由此延伸出几项具体职能:新旧相代,固国安民;延年益寿,长命成仙;福禄官职,贵贱高下;生死之期,鬼魂之统。秦汉以来,泰山神的影响逐渐渗透社会各阶层,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于是泰山神作为阴阳交代,万物之始的神灵,在保国安民、太平长寿的基础上引伸为可以召人魂魄、统摄鬼魂的冥间之主。随着泰山神影响的扩大,其信仰向四周扩散开来,在全国各地几乎都建有规模不等的东岳庙,反映了泰山神--东岳大帝在中国传统宗教中的地位以及对社会的影响。历代帝王对泰山神尊崇有加,唐代封为“天齐王”,宋代晋为“仁圣天齐王”、“天齐仁圣帝”,元代加封为“天齐大生仁圣帝”,明代又恢复为东岳泰山神。每年的农历三月二十八日是东岳泰山神的生日,全国各地的善男信女来此焚香祭拜,以示庆贺。岱庙,是泰山神的庙,是全国各地东岳庙的祖庙。它是封建社会中供奉泰山神.举行祭祀大典的地方。现岱庙天贶殿内供奉东岳泰山之神。
东岳大帝、又称泰山神、泰山君、五岳君,排于玉清元宫之第二位,冠五岳之首。相传为盘古王的第五代孙,它掌握人们的魂魄,主掌世人生死、贵贱和官职,是万物之始成地。自战国至汉代,泰山始终是君主告成于天的封禅圣地。
传说,东岳大帝为盘古第五代孙和72司掌管者:
除了佛、道两教的造神宣传有着密切的关系外,泰山神的塑造很大程度上和原始山林崇拜有关。大约在商周泰山神就已是一个完整的神,到了唐宋以后因受到历代皇帝的不断加封和道经的竭力宣扬,庙宇遍及全国。唐明皇封之为“天齐王”,礼秩加三公一等,规定近山10里不准砍柴。
明清以来对东岳大帝的身世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东方朔在《神异经》所说的为盘古王的第五代孙金虹氏,这一说法被道教承认并载入道经中。另一种是《封神演义》中的黄飞虎。自从把东岳大帝人间官府化以后说他是主宰地曹18层地狱及世人生死贵贱,已是帝制一级。因此,道家认为它设置了72司,分别负责管理各项事务,犹如今天的“部、委、办”。宋末年间修建的北京东岳庙,是当时北京有名的大庙之一,庙的东西两廊下,就修建有72司,如“速报司”、“福寿司”等,包拯和岳飞等是他的“司长”。
东岳大帝在全国各地都有庙宇,其中河南·山东·陕西·甘肃·山西·湖北·湖南·河北·江苏·以及南方沿海地带较多,一般东岳大帝塑像都是和帝王一样造型,一般造型都是头戴紫金冠(类似于玉皇大帝一样的帽子),手拿笏板(上面描绘又七星连珠的图案),身穿黄色龙袍服装,上面绘制有龙腾·七彩云·潮水等图案,威风凛凛,居高临下的造型一般在庙殿中央,身边一般配有伺候人员塑像,分别为金童玉女,两边站班神像也是雄赳赳气昂昂的,手执宝剑和银枪。
传说东岳大帝各地众说纷纭,话说东岳大帝为泰山爷,他掌管着天下365路诸神,是阴曹地府十殿阎君和十八层地狱的主宰者,有些地方人们死了之后还要去东岳面点名一说(意思是去阴曹地府报名一样)。
封禅祭祀:
在中国历史上,从秦始皇到清乾隆皇帝,历代均曾到泰山进行过封禅祭祀活动。
所谓封禅,据《史记正义》云: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神道属天,王者即封泰山以报天,则泰山有神道矣。鬼道属地,王者既禅泰山下小山,如云云、亭亭、梁父、蒿里诸山以报地,则云云、亭亭、梁父、蒿里诸山有鬼道矣。简单地说就是在接近天的泰山极顶聚土筑圆坛祭天帝,增泰山之高以表功归于天,同时到泰山前的社首、梁父、云云、亭亭等小山上积土筑方坛祭后土皇地祗,增大地之厚以报福广恩厚之情。即表:天以高为尊,地以厚为德天高不可及于泰山之意。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帝王登封泰山,是天下太平国家兴旺的标志。《岱史·历代儒臣封禅论》曰:封禅者,王者开务之大礼也。因此,封禅被帝王视为国家旷世盛典。秦始皇统—六国后,于公元前219年就曾亲自率领群臣祭泰山、梁父,行封禅礼。
秉始皇逝世后,秉二世胡亥于公元前209年仿效其父再封泰山,据《史记·封禅书》记载,秦二世东巡历泰山礼祠之,而刻勒始皇所立石书旁,以彰始皇之功德。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先祭华山、嵩山,又东巡,夏四月封泰山。此后汉武帝又多次封禅泰山,对后世帝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东汉光武帝、章帝、安帝均曾柴告岱宗。
隋文帝虽没有封禅泰山,但东巡时曾因祭泰山。
唐朝时虽只有高宗和玄宗二位帝王封禅泰山,但封泰山神为王的帝王却不少,如武后垂拱(685-689年)二年(686年)七月初一封东岳为神岳中天王,万岁通天(696-697年)元年(696年)四月初一又尊封为天齐君,唐开元(713-742年)十三年(725年)加封为天齐王。然对泰山封禅超历史规漠还是宋真宗,宋真宗大中祥符(1008-1017年)元年(1008年)十月十五日,称天书降于泰山,对泰山进行封禅,时迎接天书的仪仗就有1600多人,仪式中诏封泰山神为东岳天齐仁圣王。祥符四年(1011年)又加封为东岳天齐仁圣帝。从宋真宗后,金元明清几代虽然没有对泰山进行封禅,但都相继给泰山神较高的封号以荣神之威势。
炳灵公的传说:
东岳还有炳灵公的传说,据《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二二引《玉堂闹话》称炳灵公为东岳大帝的三儿子,唐以前为恶人形象,骑从华丽,俨若侯王,鲁人畏敬,过于天齐。《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载:后唐长兴(930-934年)中,明宗皇帝不豫,泰山僧进药,小康,应僧之请,封泰山郎为威雄将军。《事物纪原》卷七则称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十月十五诏封为炳灵公。《铸鼎余闻》卷一曰:道书云五月十二日为炳灵公诞辰。并案曰:后来吴地有以炳灵公为火神祖者。四川大足舒成岩有宋代的道教造像数龛,其中就供奉有东岳大帝,淑明皇后和炳灵太子的神像,镌刻十分精美。
圣诞:
农历三月二十八日,是纪念东岳大帝的诞辰。
自宋朝始,每年此时立泰山庙会, 以祭东岳大帝。地点在东岳庙即岱庙。除祭祈活动外,增加了经济活动,服务于八方朝拜者。东岳大帝是汉族民间传说中主管世间一切生物(植物、动物和人) 出生大权的。纪念他的目的是祈求他在人死后早放灵魂,投生转世。游行时除抬东岳大帝塑像外,还用人装扮成各种传说中的鬼神形象,组成宗教游行队伍,到大街小巷游行。善男信女向游行队伍烧纸钱、点香烛、叩头,以祈求大帝保佑冥间亲属免受折磨。泰山以外,以北京东岳庙最为著名,是元明清朝廷举行祭岱仪式的场所。
明田汝成《熙朝乐事》云:“三月二十八日,俗传为东岳齐天圣帝生辰,杭州行宫凡五处,而在吴山上者最盛。士女答赛拈香,或奠献花果,或诵经上寿,或枷锁伏罪。钟鼓法音,嘈振竟日。”明沈榜《宛署杂记》卷十七云:“(顺天府宛平县)城东有古庙,祀东岳神,规模宏广,神像华丽。国朝岁时敕修,编有庙户守之。三月二十八日,俗呼为(神)降生之辰,设有国醮,费几百金。汉族民间每年各随其地预集近邻为香会,月敛钱若干,掌之会头。至是盛设鼓乐幡幢,头戴方寸纸,名甲马,群迎以往,妇女会亦如之。是日行者塞路,呼声振地。甚有一步一拜者,曰拜香庙。”清顾铁卿《清嘉录》卷三云:“(三月)二十八日,为东岳天齐仁圣帝诞辰。
东岳大帝宝训:
天地无私,神明鉴察。不为享祭而降福,不为失礼而降祸。凡人有势不可使尽,有福不可享尽,贫穷不可欺尽 。此三者,乃天运循环,周而复始。故一日行善,福虽未至,祸自远矣。一日行恶,祸虽未至,福自远矣。行善之人,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作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损人利己,切宜戒之。一毫之善,与人方便;一毫之恶,劝人莫做。衣食随缘,自然快乐。算什么命,问什么卜,欺人是祸,饶人是福,天网恢恢,报应自速,谛听吾言,神人监服。
泰山之神:
泰山神,又称东岳大帝、东岳泰山之神,是道教中的重要山神。泰山神源于原始社会人们对自然神的崇拜。道教产生后,纳入道教神祇系列。晋张华《博物志》:“泰山一曰天孙,言为天帝之孙也。主召人魂。
东岳大帝:
东方万物之始,故知人生命之长短。”道教认为,泰山神“主管人间贵贱尊卑之数,生死修短之权”,“东岳泰山君领群神五千九百人,主生主死,百鬼之主帅也”。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封禅泰山,封泰山神为“天齐王”。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东封泰山时,封“仁圣天齐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封“天齐仁圣帝”。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封“天齐大生仁圣帝”。古代帝王来泰山封禅,均先在岱庙礼拜泰山神,泰山神地位越来越高。清康熙帝、乾隆帝礼泰山神时,行三献典礼。元代之后,祭祀泰山神多由皇帝遣官致祭。辛亥革命后,此制遂废。明清后,《神异经》中的金虹氏后说载入《道经》。
自战国以至汉代,泰山始终是君主告成于天的封禅圣地,“峻极于天”,向来被古人视为与天相通的登仙之途。然而后来东岳神却被视为冥司之主,泰山成为治鬼之府。这种变化是什么时候以及为什么会发生的呢?根据已知的材料,还很难作出确切的结论。在西汉的文献中,未出现过这类记载。但东汉墓中出土的镇墓券中,常有“生人属西长安,死属太山”的说法。
东岳大帝相关记载民间祭祀:
中国民间祭祀泰山神,认为泰山是人死后灵魂的归宿地,泰山神则是阴间鬼魂的最高主宰。
汉代《孝经援神契》曰:太山天帝孙,主召人魂。
《后汉书·乌桓传》其惜谓人死,则神游赤山,如中国人死者魂归岱山。
《方技传》亦曰:许峻自云,尝笃病,三年不愈,乃谒泰山请命。
《三国志·管辂传》但恐至泰山治鬼,不得治生人。
刘桢《赠五官中郎将》诗云:常恐游出宗,不复见故人。应璩百亦有一诗云:年命在桑榆,东岳与我期。
又《古乐府》诗云:齐度游四方,各系泰山。人间乐未央,忽然归东岳。
《三教搜神大全》说得更为明白,称汉明帝时,封泰山神为泰山元帅,掌人间居民贵贱高下之分,禄科长短之事,十八地狱六案簿籍,七十五司生死之期。
故《岱史》引道经曰:五岳之神分掌世界人物,各有攸属。岱乃天帝之孙,群灵之府,主世界人民、官职、生死、贵贱等事。
又《风俗通义·正失》称:惜说岱宗上有金箧玉策,能知人寿命修短。
《五岳记》则称:东岳泰山神天齐王,领仙官仙女九万人。上述泰山神治鬼的说法,出现的时间不一。
据《日知录》卷三十称:考泰山之故,仙论起于周末,鬼论起于汉末。
《左氏》、《国语》未有封禅之文,是三代以上无仙论也。
《史记》、《汉书》未有考鬼之说,是汉以上无鬼论也。
《博物志》所云泰山一曰天孙,知生命之长短者,其见于史者,则《后汉书》许峻自云尝笃病,三年不愈,乃谒泰山请命。
《乌桓传》死者神灵归赤山,赤山在辽东西北数千里,如中国人死者魂神归泰山也。
神职和鬼职的统一:
然则鬼论之兴其在东京之世乎?这种论述是有一定事实依据的。然这种只论鬼职不论神职,或只论神职不论鬼职的观点,似乎不能统一,于是《茶室香丛钞》引《封禅书》的内窖,将神泰山神的神职与鬼职统一在一起,文称:泰山有天主地主之祠,其义即缘封禅而起。王者于此报天,故有天主祠,王者于此报地,故有地主祠。死者魂归泰山,即归于地主耳。从此泰山神有了双重的神职。
道教在尊奉泰山神的同时,亦吸收了这种信仰。如《洞玄灵宝五岳古本真形图》曰:东岳泰山君,领群神五千九百人,主治死生,百鬼之主帅也,血食庙祀宗伯也。俗世所奉鬼祠邪精之神而死者,皆归泰山受罪考焉。
泰山君服青袍,戴苍碧七称之冠,佩通阳太明之印,乘青龙,从群官来迎子。在泰山神被晋升为帝后,道教亦赋予其更高的神力,《元始天尊说东岳化身济生度死拔罪解冤保命妙经》称东岳大生天齐仁元圣帝:气应青阳,位尊震位,独居中界,统摄万灵。掌人间善恶之权,司阴府是非之目,案判七十二曹,刑分三十六岳,惩奸罚恶,灵死注生,化形四岳四天圣帝,抚育六合万物群生。从而使东岳泰山神从掌管阴魂的阴王—跃而为掌人间善恶注生录死的大帝。
然则鬼论之兴其在东京之世乎?这种论述是有一定事实依据的。然这种只论鬼职不论神职,或只论神职不论鬼职的观点,似乎不能统一,于是《茶室香丛钞》引《封禅书》的内窖,将神泰山神的神职与鬼职统一在一起,文称:泰山有天主地主之祠,其义即缘封禅而起。王者于此报天,故有天主祠,王者于此报地,故有地主祠。死者魂归泰山,即归于地主耳。从此泰山神有了双重的神职。
道教在尊奉泰山神的同时,亦吸收了这种信仰。曰:东岳泰山君,领群神五千九百人,主治死生,百鬼之主帅也,血食庙祀宗伯也。俗世所奉鬼祠邪精之神而死者,皆归泰山受罪考焉。
泰山君服青袍,戴苍碧七称之冠,佩通阳太明之印,乘青龙,从群官来迎子。在泰山神被晋升为帝后,道教亦赋予其更高的神力,《元始天尊说东岳化身济生度死拔罪解冤保命妙经》称东岳大生天齐仁元圣帝:气应青阳,位尊震位,独居中界,统摄万灵。掌人间善恶之权,司阴府是非之目,案判七十二曹,刑分三十六岳,惩奸罚恶,灵死注生,化形四岳四天圣帝,抚育六合万物群生。从而使东岳泰山神从掌管阴魂的阴王—跃而为掌人间善恶注生录死的大帝。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