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月圆夜,最是浓浓家国情。

当悠扬灵动的《彩云追月》响起—— 由生态环境部宣教司主办、中国环境报社承办的中秋民乐演奏会序幕拉开,为公众送上一场身临其境的民乐视听盛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笛筝合鸣,沁人心弦。

直播间里,国家一级演员、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竹笛首席龙莲携手青年古筝演奏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史文倩,倾情演绎十余首人们耳熟能详、刻在中国人基因里的动听民乐。不禁要问,当民乐与自然相遇,激荡出怎样的火花?

把山水里的声音交给民乐

“民族乐器与大自然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很多乐器都取材于大自然。比如我手中的竹笛取自竹子,而旁边的古筝来自于树木。”演奏会刚开始,竹笛演奏家龙莲就与观众们分享起乐器“主角”。

竹笛,最早可追溯到7000年前。“浙江河姆渡出土的小骨笛,在动物的骨头上挖了几个眼,吹出声音,这是中国最早的笛子祖先。”随后,长江流域普遍种植竹子,竹子成为劳动人民的生活资源,也成为了民族乐器的天然材料。

在龙莲眼中,民族乐器穿越古今,传达的是对自然、对生命的礼赞。

她的讲述中,我国民族音乐源远流长。“我们的祖先,最善于从大自然里学习、模仿,创造了很多音乐。看我手里头的果壳,就是利用已经成熟的果子,将其晒干后制成的,它能够模拟水流的声音。”

“接下来,山里的声音交给我,水里的声音交给古筝。”

一支长笛,让清脆空灵的鸟鸣此起彼伏;一把古筝,令潺潺流水自高山奔涌而来。

此时此刻,音乐幻化成大自然的语言,如诗如梦。人仿佛置身于竹林山间,听百灵歌唱,听万物生长,听泉水叮咚。

鸟叫、蝉鸣、风声、水流,大自然给予音乐家以启迪、以灵感、以共情。

龙莲难以忘怀,一次在广西的户外演奏《苗岭的早晨》,“当我用乐器模拟鸟叫时,没想到,周围的鸟都飞过来了。”音乐与自然融为一体,互相成就,美妙和谐。

“音乐使人们能够身临其境,感受当时的美好,音乐来自于大自然,大自然赋予音乐最大的魅力。”史文倩同样对自然与音乐艺术的结合感同身受,并把对万物的领悟,用琴弦畅意表达。

今年年初,中国环境报社推出了 “秀美中国”年度大型直播活动,截至目前已播出9期。

直播活动走进幅员辽阔的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也走进了神秘莫测的湖北神农架、长江故道、阿尔金山无人区,以及山峦叠嶂的秦岭腹地、碧波荡漾的广西三娘湾和魂牵梦绕的阿勒泰等自然保护地,将镜头对准东北虎、大熊猫、藏羚羊、白海豚、朱鹮、河狸、麋鹿、海南坡鹿等旗舰物种,向公众讲述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美丽中国故事。

这场“小而美”的民乐演奏会,奏响的是“秀美中国”大型直播活动走过的省(区)独具地方特色的民歌。音乐里的华夏大地,回荡耳边、激扬心间。

深情告白脚下的这片土地

透过演奏会直播镜头,音乐家“声声不息”的悦耳曲调不断传来。画面上,林海雪原、密林深处,人与多样生灵和谐共处的场景,也一一闪现。

歌咏情,诗言志。

唱山歌是中国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群众千百年来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社交手段。山歌源于民间,唱于山水之间,一曲《山歌好比春江水》,吹奏出了广西人们越来越美的生活。

“万泉河水,清又清。”当海南民歌奏响,屏幕中的“南海明珠”,不只有热带风情,还有稀树草原,海南坡鹿就幸福自在地生活在这里。

秀美中国摄制组走进新疆,讲述了保护藏羚羊和蒙新河狸的故事。充满异域风情的《掀起你的盖头来》,顷刻间把观众拉到热情似火的边疆。

再来到四川,川西民歌《康定情歌》婉转绵长。

“我太喜欢四川了。”龙莲讲述,有一次去四川甘孜州拍摄《听此青绿——乐咏千里江山》音乐会宣传片,她站在一望无际的草原,欣赏着原生态的美景,与动物们亲密接触,“那一刻,所有的音乐在大自然面前都显得苍白。”

民乐与地理环境息息相关。正是中国幅员辽阔、迥异多样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不同风格的文化。同样是开花儿,开在陕北,是《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在江南,又是一番别样风情。

“我们在海外演出的时候,这首歌的知名度非常高,外国朋友十分喜欢,它是江苏民歌。”音乐家现场演奏的一首《茉莉花》,清新雅致,韵味十足。

从东海之滨到西域大漠,从北国山麓到南疆雨林,民乐版本的《让中国更美丽》带来新颖且丰富的听觉体验;经典演绎、精心编排的曲目伴奏下,美丽中国的图景跃然眼前,那是对脚下这片土地最深情的告白。

国韵风华夜,天籁共此时。演奏会临近尾声,一首《我爱你中国》,献给新中国成立75周年,献上对祖国母亲的祝福,也送给奋战在美丽中国建设一线的生态环保铁军。愿我们共同见证,华夏风韵,绿满人间。

来源 | 中国环境APP

记者 | 张黎‍‍‍‍

编辑 | 吴雨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