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这样一位医者,历经艰辛找到攻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方法。 为让患者都吃得起这种药,主动放弃了专利申请,被患者誉为“药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悉心为国育才,数十年传道授业、擎灯引航、言传身教,造就了一批医学研究学的俊才;他作为内科血液学专家,是中国血栓与止血专业的开创者之一,被誉为“癌症诱导分化之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 “共和国勋章”称号获得者王振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只不过看了一个病而已,怎么好意思做功勋呢?”王振义问。“那我们帮您算个帐,从您攻克的这个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人群发病率来算,三十多年下来,全世界至少有数十万的病人因为您完全康复,回归社会,这难道不是功勋吗?”王振义的学生笑着说。

再过两个多月,王振义院士 将迎来100岁的生日。记者来到王院士家中,他精神矍铄,依然以极大的热情关注着医学的进步。

让急性早幼粒白血病

成为首个被攻克的白血病

1924年11月30日,王振义出生于上海,从震旦大学医学院拿到医学博士学位后便被分派到广慈医院工作,也就是现在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从那时起,他便与血液疾病打上了交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震旦医学院1948届毕业生摄影(第三排左三为王振义)

1986年,上海儿童医院血液科收治了一名五岁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病人,高烧不退,口鼻出血,生命危在旦夕。王振义提议实施他们团队历经8年探索、经历无数遍失败的尝试后才找到的全反式维甲酸治疗。小女孩只吃了一个星期左右的全反式维甲酸,病情就出现了转机,最终达到完全缓解。

在瑞金医院的院史馆,我们找到了这位001号患者的出院卡。从这张卡片开始,那一年王振义和医疗团队一共收治了24例病人,其中23例得到了完全的缓解,剩下的一例加上化疗也得到了完全缓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振义说:“所以当我第一年治疗23个病人完全好了,我开心得不得了,因为医生不断地探索、不断地钻研,科学进步就是这样进步的。”

这次治疗是世界公认的诱导分化理论 让癌细胞“改邪归正”的第一个成功案例。王振义也因此被誉为“癌症诱导分化之父”。

然而,医学的道路并非坦途。治疗好转的病人当中,有一些病人出现了复发。王振义和学生陈竺、陈赛娟等又一起创造性地提出“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方案,使用的砷剂就是我们俗称的“砒霜”。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陈竺说:“开始有人说我们给病人下毒,那时候我们是有很大的压力的。大概第四个复发患者完全缓解以后,我们看到了疗效,那一瞬间大家很开心。”

“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的协同治疗方案”,也被称为“上海方案”,被国际权威指南指定作为一线经典治疗方案, 让急性早幼粒白血病成为首个被攻克的白血病

如今,全球千千万万急性早幼粒白血病患者,因为王振义带领团队探索出的“上海方案”重获新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5年,王振义收到一封从美国辗转寄来的信。美国患者伯纳黛特在信中写道:“由于您的努力和付出,我的生命得以延续。而且我现在还有了两个孩子,特地写信感谢您的付出和贡献,我想即使对您说一百万次的感谢也仍然不足以表达我的谢意。”

放弃专利

超千万元奖金几乎全部捐出

这种白血病治疗机制无疑是首创性的, 如果申请专利,利益不可估量。然而王振义却毫不犹豫选择了放弃专利,将它贡献给全人类。当“全反式维甲酸”正式被批量生产投入市场以后,十粒一盒的价格低至11元左右,直到如今也维持在300元左右,且已纳入医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振义说:“你首先要解决病人的问题。可以赚到钱,或者我的名誉可以提高,不会想这个问题。我只想病人能好。”

王振义生活节俭,这些年,他将获得的 超千万元奖金几乎全部捐出。就连现在居住的瑞金医院提供的公寓,他也和医院特别签订了合同,自己的子女不能继承。

“一门四院士”传佳话

在上海交大医学院一进门,就能看到一块石刻上书写着 “报效祖国 服务人民”。

这八个大字是由王振义院士亲笔书写,也是他从医执教75年的真实写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医执教75年间,王振义共带教33名硕士、22名博士。

当年那间 不足五平方米的实验室,走出了陈竺、陈赛娟、陈国强三名院士,留下了“一门四院士”的佳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致敬王振义院士从医执教75周年座谈会上,三位院士学生为王振义院士送上祝福

陈竺和陈赛娟是王振义招收的第一批研究生。陈赛娟回忆说,“那时候王振义院士不但手把手指导我们做实验,还每天晚上帮我们补习外语。”

1984年,王振义力荐陈竺夫妇赴法国留学,正当他俩法国博士毕业的时候,接到了导师王振义的信:用诱导分化法临床治疗白血病获重大突破,这是世界上第一例用全反式维甲酸成功治愈的白血病患者!1989年,陈竺夫妇回到了祖国,成为王振义院士的左膀右臂,分别从分子生物学和细胞遗传学两方面开展研究工作,并最终开辟出一片全球瞩目的基因研究新天地。

海南医科大学校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原院长陈国强院士也是王振义的得意门生,他常说,“那时还没有电脑,写了论文王老师一遍遍修改,我就根据修改的内容一遍遍整理、抄写,王老师前前后后改了10次,近2万字的论文,我就重新整理、抄写了10篇。”王振义严谨认真的科学精神始终鞭策着陈国强向更深入更高远的目标前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振义院士说,“当一个人到达科研顶峰的时候,接下来可能会走下坡路,所以当自己在抛物线刚下降时就应该退下来,让下一代更强的人来替代自己的岗位。这样,这根抛物线就会一直朝上叠加而不会下滑。这对整个事业的发展更有利。”1995年,王振义主动让贤,举荐学生陈竺担任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所长。

面对人们的赞许,桃李满天下的王振义院士说:“不是我培养了他们,是时代、国家给了他们机会,也是他们个人的努力成就了他们自己。我很幸运,能与他们共同攀登。”

王振义院士,向您致敬!

来源:中国青年报

版 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编辑:小新

责编:陈宇

统筹:衣丽娜

监制: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