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广州日报》报道,近日广东广州的小冯(化名)因感到右耳闷堵和疼痛前往医院就诊。经医生检查后发现,小冯的耳部不适竟然是由于长期未清理耳屎,导致耳道堵塞,进而发展成了“外耳道胆脂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医生提醒道,清理耵聍的频率不应过高,以免干扰耳朵的自然清洁功能。然而,如果耵聍堆积过多,或者长时间未清理,就可能形成耵聍栓塞,导致耳部健康问题。因此,定期清理过多的耵聍是非常必要的。

耳屎需要经常清理吗?

耳屎,医学上称为“耵聍”,是由耳道内的耵聍腺分泌出来的一种物质,混合了灰尘、皮屑和其他微小的杂质。虽然它看似不起眼,甚至有些让人感到不适,但它其实在我们的耳朵健康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适量的耵聍不仅可以润滑耳道,还能有效地阻挡外界的细菌、灰尘、昆虫等进入耳朵,起到保护耳道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正如很多事情一样,过犹不及。如果耵聍在耳道内长期积聚,得不到适当的清理,不仅可能导致听力下降,更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引发一种叫做“外耳道胆脂瘤”的病症。这个词听起来或许陌生,但它的危害却不容忽视。

外耳道胆脂瘤:一种被忽视的耳部“瘤”

外耳道胆脂瘤是一种由于耵聍长期堆积、耳道皮肤脱屑和胆固醇结晶堆积所形成的囊性病变。这种“瘤”并不是恶性的,但它的膨胀性生长会对周围的骨质产生持续的压迫,最终导致骨质破坏。如果不及时治疗,外耳道胆脂瘤可能侵蚀中耳乳突甚至更深部位,严重时会引发颅内外的复杂并发症,危及患者的生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类病变的形成通常与耳道长期未清理、耵聍栓塞有关。当耵聍在耳道内堆积过多时,耳道自我清洁的能力被削弱,细菌和其他有害物质也更容易滞留,进一步加重局部感染和炎症反应,导致外耳道皮肤受损,形成胆脂瘤。

耳耳朵的自我清洁机制:我们需要做什么?

事实上,我们的耳朵具备一种非常巧妙的自我清洁机制。正常情况下,耵聍会随着日常的咀嚼、吞咽等动作,从耳道深处慢慢移动到外耳道口,并自行脱落。因此,很多人根本无需频繁清理耳朵,反而频繁的掏耳朵会破坏这种自我清洁的平衡,可能导致耳道皮肤受损、耵聍堆积甚至感染。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完全忽视耳朵的清洁。当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时,我们应当引起警惕并及时处理:

耳朵感到堵塞或闷胀:可能是耵聍过多或形成栓塞。

听力下降或耳鸣:这通常是耵聍堆积导致声波传导受阻的表现。

耳道内有异物感或疼痛:可能是耵聍硬化、感染或形成胆脂瘤的信号。

如何科学地清理耳朵?

如果觉得有必要清理耳朵,应该注意方法的正确性。错误的清理方法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导致更严重的耳道损伤。以下是一些安全有效的清理建议:

温和清洁:日常可以用消毒棉签轻轻擦拭外耳道口的耵聍,避免深入耳道。切忌使用尖锐工具,如耳勺,尤其是用力掏挖,因为这可能会损伤耳道皮肤甚至刺破鼓膜。

专业清理:如果耳朵内耵聍堆积严重,或者你感到耳朵堵塞、疼痛,最好及时就医。医生会使用专门的器械,如耳镜、吸引器等,安全有效地清除耳道内的耵聍栓塞。

避免频繁清理:过度清理耳朵可能会破坏耳朵内的正常生态环境,导致耳道干燥、感染。因此,除非有明确的堵塞感或不适感,耳朵并不需要频繁清理。

减少耳塞和耳机的使用:长时间使用耳塞或耳机会阻塞耳道,导致耵聍堆积不易排出。因此,尽量减少耳塞、耳机的使用时间,尤其是在需要长时间佩戴的情况下,应适当取下耳机让耳道“透透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注婴幼儿及老年人的耳朵健康:婴幼儿和老年人的耳朵自我清洁能力较弱,家长和护理人员应定期检查他们的耳朵,必要时进行适当清理,以防耵聍堆积引发问题。

胆脂瘤的治疗与预防

尽管外耳道胆脂瘤看似严重,但如果早期发现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是可以避免严重后果的。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胆脂瘤及受损的骨质,同时修复耳道皮肤。这种手术通常在局麻或全麻下进行,术后需要注意耳部的清洁与护理,防止感染和复发。

要预防外耳道胆脂瘤,最重要的是保持耳道清洁,但这并不意味着要频繁掏耳朵,而是要根据耳朵的实际状况科学护理。如果你或家人有耳道耵聍堆积的习惯,尤其是伴随耳朵堵塞、听力下降等症状时,应尽早就医检查。

耳屎,这个常被忽视的小问题,其实蕴含着不小的健康风险。保持耳道的清洁与健康,既需要了解耳朵的自我保护机制,也需要科学、谨慎的护理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