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牛驰沃野 产业腾飞——“强三农 促振兴”系列报道之三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在广袤无垠的青海草原,牦牛肆意驰骋,它们的身影与辽阔的草原融为一体,成为大自然用最纯粹的笔触勾勒出的生命画卷。

牦牛产业之于青海,意义非凡。在青海牧区,牦牛产业的繁荣带动了养殖、加工、销售等多个产业环节,为牧区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大量的就业机会,是驱动牧区经济前行的核心产业力量。

作为青海特色产业,青海省委、省政府以高瞻远瞩的全局视野统筹规划,聚力建设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依托青海生态有机、绿色、无污染的显著优势,积极培育更适应高原环境、品质更优的牦牛品种;不断探索牧区生态畜牧业发展方式,实现牦牛养殖与草原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加大力度打造具有青海特色的牦牛品牌,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产业效益,全方位、多层次地推动牦牛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泽库牦牛。泽库县委宣传部供图

培优良种,“牛”气冲天

8月21日清晨,装载着100头大通牦牛种公牛的运输车缓缓驶入西宁市湟源县城,停靠在湟源县畜牧兽医站。

车内,一头头牦牛头部宽阔而威严,两只弯弯的牛角坚硬而挺立,体型健壮,厚实的皮毛在阳光的照耀下色泽乌黑发亮。

“我们从省牦牛繁育推广服务中心引进的优质种公牛具有增重快、产肉率高、抗逆性能优、遗传性能稳定等显著优势,而且它对饲养环境适应性强,抗病能力出色,能够减少养殖户在治疗方面的投入。”湟源县畜牧兽医站专业技术人员王国仓表示,湟源已持续多年实施畜牧良种项目,将牦牛投放到各乡镇与当地牦牛杂交,培育出更加优秀的后代,为湟源县牦牛品种改良注入新动力。

不仅如此,为了提高牦牛的繁殖效率和品质,今年,湟源县实施了牦牛人工授精技术推广项目,将最优良的基因传递给后代,提高繁殖率,在较短时间内培育出更多具有优良性状的大通牦牛后代。

“种业是畜牧业发展的芯片,是现代畜牧业的核心竞争要素。”省牦牛繁育推广服务中心综合部主任马芝祥点明了繁育良种的重要性。

多年来,青海牦牛延续着种群内自然交配的传统繁育方式。缺乏科学的选育和管理,无法保证优良基因的传承和发展。久而久之,带来种群退化、牦牛品质下降等问题,削弱了牦牛的经济价值。

因此,省牦牛繁育推广服务中心着力加强牦牛育种和制种供种能力,分别于2004年、2019年培育出“大通牦牛”“阿什旦牦牛”两个国家级牦牛新品种,2005年以来,中心累计向全省推广良种牦牛种公牛3.23万头,推动青海畜牧业的品种升级,提升牦牛品质和产业竞争力。

创新模式 “牛”气十足

8月22日,在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宁秀镇拉格日村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内,村民们将新鲜的草料分放到牦牛食槽中。

“以前,各家各户自己养牦牛,忙里忙外也挣不了几个钱。自从2011年村里探索实施‘拉格日模式’,生态美了,牦牛品质提升了,大家拧成一股绳,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扎西是拉格日村的老牧民,见证了村里牦牛养殖产业的变化。

曾经,村民采用传统的分散经营方式,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牲畜生存环境日益恶化。随之,牲畜生产性能下降,牛羊生长缓慢、肉质变差、产奶量减少等情况愈发明显。

为打破这一困局,拉格日村探索出以草地和牲畜入股组建合作社,草地划区轮牧,牲畜分群饲养,统一销售,社员分工分业,用工按劳取酬,收益按股分配,以股份合作制经营生态畜牧业的“拉格日模式”。

合作社理事长俄多告诉记者,这种模式的好处日益显现:以草地和牲畜入股,将分散的草地、牲畜资源整合起来,避免资源浪费、提升了经营效率。划区轮牧则使草地得到休息和恢复,提高其产草量和质量。

“牦牛根据特点分群养殖,提高其成活率和养殖效益。统一销售不仅保证牲畜质量和标准,还能增强市场议价能力,提高销售价格。社员还可以根据自身特长和能力从事养殖、管理、销售等工作,按劳取酬,多劳多得。收益则按股分配,公平合理,让每一位社员都能享受到合作社发展带来的红利。”俄多说。

目前,全村188户98%的牧民入社,3904头牦牛实现统一经营。泽库县在全县37个村推广“拉格日模式”,入社7487户达30918人。

注重资源整合和高效利用、牲畜科学养殖与管理、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促进牧区经济发展从而实现共同富裕的“拉格日模式”,已然形成强大推动力,提升了牦牛品质、保护了生态环境,实现了生态、生产、生活共赢,为青海乡村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

深耕产业 “牛”刀初试

凭借独特的生态优势,青海牦牛产业快速发展,初步形成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体系,众多牦牛肉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更有五三六九、可可西里、西北骄等龙头加工企业勇立潮头,引领产业阔步前行。

“公司垂直深耕牦牛产业,致力于牦牛全产业链的产品标准化生产,着眼于高质量、高附加值以及优质化、‌特色化输出。”青海五三六九生态牧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金锦伟开门见山谈起企业孜孜不倦的追求。

单纯养殖牦牛,收益和销售渠道较为单一且易受市场波动影响,利润空间有限,而当牦牛经过精深加工,普通牦牛肉便华丽转身、身价倍增。比如,青海各大企业将牦牛里脊打造成高端牛排,进军高端餐饮市场;牛腩部位变为家庭烹饪的炖煮食材包,助力消费者制作美味菜肴;随着“露营经济”兴起,推出牦牛肉串方便户外烧烤;针对火锅爱好者的薄片牦牛肉、牦牛肉丸等火锅食材系列也备受青睐。

“今年,我们还开发了很多新产品,比如牦牛肉饼、欧式香肠、快冲肉酱等。目前,企业拥有自主专利46项,已开发出60多种冷链产品和20多种即食产品。”话语间,金锦伟充满骄傲,“我们的产品不仅为体育健儿提供营养补给,还曾为中国南极科考队和环航北冰洋活动提供肉类食品保障,让青海牦牛肉闪耀世界舞台。”

如此一来,青海牦牛肉的高品质附加值得到充分体现,也使“5369”品牌快速占领了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成渝等地区高端市场,赢得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和信赖。

可以见得,通过精深加工,将原本单一的产品多元化开发,挖掘出更多的价值。精深加工与延长产业链,不仅仅是产业发展的关键优势,更是青海牦牛产业迈向更高台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

眼下,青海企业正持续加大研发力度,推出适应不同消费群体需求的创新产品,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提升品牌影响力,引领行业迈向新的高度,让青海牦牛肉的独特魅力在更多领域绽放光彩,为地方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栾雨嘉)

责任编辑:小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