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宁9月18日电(记者周盛盛)中秋节前,高原上已寒气袭人。牧民叁中还在草场上放牧,远远望去,一望无垠的草场颜色已变黄,牦牛、藏羊正低头吃草,江仓曲静静流淌。

叁中所在的赛纳合让村地处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木里镇,全村共有可利用草场21.56万亩,共养殖8052头牦牛、2620只藏羊,放牧是赛纳合让村的主要收入渠道。

“我是吃着江仓曲的水长大,靠着江仓曲的水放牧。江仓曲能恢复成现在这个样子,真是不容易。”望着眼前清澈的河水,叁中感慨道。

当地村民介绍,在藏语中,“江仓”有“野马”和“狼窝”两种意思,“曲”则指江河。顾名思义,这片流域也是多种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仓曲地处祁连山南麓,是黄河三级支流、大通河一级支流,流域面积408平方千米。江仓曲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共同补给,受季节影响大。江仓曲水流不稳定,导致流域生态发育迟缓,水生态环境总质量偏低。

同时,江仓曲附近的江仓煤矿区曾一度遭遇无序开采,严重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江仓曲流域的生态环境也受到影响。

“过度采矿对村里影响非常大。一到冬天,河上结起黑色的冰,大家只能去远处的山泉取水饮用。”赛纳合让村党支部书记多布青加说,藏羊饮用污染过的河水,皮毛发黑,羊肉和羊毛也卖不上好价格,牧民们的收入大大降低。

江仓曲水环境的转变从2017年开始,当地政府看到了多年采矿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先后叫停所有的煤矿开采活动,并着手开展生态修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2年,青海省生态环境厅利用中央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推动开展江仓曲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

海西州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李晓华介绍,根据江仓曲水生态现状,生态修复主要包括种草复绿修复河滨天然牧草地、河滨自然湿地,回填河道两岸滩地采砂坑,自然驳岸固土护坡及覆土复绿等项目。

为增加草场恢复速度,施工方因地制宜,选用抗寒耐旱的短芒披碱草、青海冷地早熟禾等草种。种草复绿时将每亩12公斤的草籽设计量提高到15公斤,并综合利用有机肥和羊板粪辅助草籽生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种生态敏感地区,生态修复的前提就是尽可能不破坏原有生态环境。为此,我们在种草的时候专门从西宁买来大量的羊板粪。相比于一般的化肥,羊板粪成本高很多,但是它对环境更加友好。”青海青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现场负责人李强介绍。

经过长期的努力,今年9月1日,江仓曲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顺利通过州县两级的生态、林草等部门以及业内专家的验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当地政府组织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村民们也在用自己的行动自发守护江仓曲。赛纳合让村设置17名复绿区管护员,每位管护员负责看管500亩的草场以及领域内的江仓曲流域生态;牧民们主动控制草原载畜量,按照季节轮牧,让草原得以休养生息。

江仓曲生态环境的改善,也让牧民们从中受益。过不了多久,多布青加就要赶着牛羊转场到冬季牧场。“近些年,牛羊肉质转好,很受市场欢迎。”靠放牧和挖虫草,多布青加家今年收入超过17万元,相较往年增长明显。

如今,江仓曲流水潺潺,岸边水鸟和岩羊的身影与日俱增。已经消失多年的黑颈鹤,近两年也悄然而至。一些牧民告诉记者,黑颈鹤是唯一终生生活在高原地区的鹤种,它们对湿地环境要求极高。黑颈鹤选择来这里栖息繁衍,也为江仓曲的生态改善提供了最佳例证。

“这片草原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的子子孙孙还要喝着江仓曲的水生存。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守护好它。”多布青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