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服务消费新场景④|看病找个帮手,就诊有了陪伴

看病找个帮手,就诊有了陪伴

——服务消费新场景④

年轻人工作忙,很难抽出大块时间陪老人去医院;老人独自就医,既可能摸不着头绪,也可能身体吃不消。怎么办?

石家庄市民史女士选择给自己找个帮手,让父亲看病多些陪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月19日下午,陪诊师周昱彤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自助机前帮助患者缴费。 河北日报记者 宋平摄

8月19日下午2时,陪诊师周昱彤来到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二楼候诊区,一边提前熟悉就医流程,了解排号情况,一边等待史女士和老人的到来。此前,她所在的陪诊机构已经替老人在线上约好了专家号。

下午2时45分,老人匆匆赶来。“别着急,赶得上。”接过老人手里的病历袋,周昱彤安抚着他。

候诊区里,这一老一少不时交流着,旁边的人分不清他们彼此是亲人还是陌生人。

下午3时许,到了预约的就诊时间,史女士才从工作地点抽身赶来。他们一起进了诊室。不一会儿,周昱彤又急忙出了诊室

“这里人多,我走路快,你得跟紧点。”她一边提醒记者,一边小跑着赶到自助机前帮老人缴费。

20多分钟后,老人就诊结束,并约好三个月后来复查。“下次复查,我们还约您。到时辛苦您再帮我们提前挂号、约床位。”史女士对周昱彤说,自己工作太忙,怕忘了老人的看病时间。

别看陪诊时间不长,周昱彤在陪诊前后替客户花了不少心思。客户下单后,周昱彤所在陪诊机构客服部根据客户需求挂号预约。就诊前一天,周昱彤与客户再次沟通病情和就诊需求。陪诊结束后,如果患者需要复诊,周昱彤会在手机上做好时间备注,以便为患者下次就诊做好准备。

陪诊师,顾名思义,就是陪人看病。小到为患者取号、陪同候诊、交钱拿药,大到跨城市问诊等。

但在周昱彤看来,陪诊要做的远不止这些。陪诊需要付出同理心和感情,需要为患者作出合理、高效的就诊规划。

就在陪诊临近结束时,周昱彤接到了河北省人民医院打来的电话,上午她替衡水客户预约的核磁检查排到了8月21日上午。

8月15日,这位衡水客户趁着两天调休时间带父亲到河北省人民医院就诊,但他并不熟悉医院的就诊流程。为了尽量少耽误时间,他通过陪诊机构找到了周昱彤。

8月15日下午做术前八项检查,8月16日上午加急做胃肠镜,熟悉医院就诊流程的周昱彤带着老人顺利做完了检查。检查过程中,老人的儿子工作电话一直响个不停。打留置针、上麻药等,都由周昱彤陪着老人。为了少跑一趟,老人的儿子又请周昱彤在检查结果出来后代为复诊,并约好核磁检查时间。

别看现在表现得很熟练,周昱彤进入陪诊行业其实只有半年多。

去年,周昱彤陪爷爷到北京看病。陌生的就诊环境、复杂的就诊流程让她和爷爷都很烦躁。周昱彤尝试通过北京的陪诊机构预约了陪诊师。在陪诊师引导下,爷爷不仅在较短时间完成了各种检查,心情好了很多,还省了不少住宿费。正值事业调整期的周昱彤决定转行做陪诊师,并参与成立了橙医健康科技(石家庄)有限公司。

但是,要想为客户提供优质的陪诊服务并不容易。除了接受公司的培训,半年多的时间里,无论有没有客户需要陪诊,周昱彤几乎天天泡在医院。

跑得多了,各医院的放号时间、就诊流程、不同科室的诊室位置,甚至专家的擅长方向,周昱彤基本了然于心。就诊期间,她会将医嘱仔细记录下来,方便病人或病人家属查看。

跑得多了,周昱彤发现,在疾病面前,脆弱几乎不分年龄。尽管不少医院设置了志愿者、导诊台等便民举措,但各种检查让年轻人有时也招架不住。人们对更好就医体验的追求,催生了陪诊需求。

除了买陪诊服务给父母,也有年轻人给自己下了单。独居的年轻人、带娃就医的宝爸宝妈、异地就医的大病患者……都是周昱彤服务的对象。

在周昱彤的手机里,接下来几天的时间表已经排好:8月21日陪客户做核磁;8月22日上午到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下午去河北省中医院;8月23日上午到河北省人民医院陪客户体检。

这些客户中既有回头客,也有新面孔。“我和同事们正在整理一份就诊报告,对石家庄的各大医院就诊特点进行梳理总结,方便后续为客户提供更贴心、更便利的陪诊服务。”周昱彤说。(河北日报记者 宋平)

短评

服务有了规范,消费才更放心

在社交软件搜索“陪诊师”,平台会推送满屏的相关信息。老人就医不便、年轻人需要抵抗孤独,生活刚需的巨大空间推动陪诊服务悄然兴起。但处于起步阶段的陪诊师行业,仍然存在不少“成长的烦恼”。

陪诊收费标准怎么定?服务流程、陪诊效果谁来评估?权责边界如何划分?当人们发出这些疑问时,其实是在期待规范管理。

服务有了规范,消费才更放心。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发布了《陪诊师职业技能规范》团体标准,广东省佛山市地方标准《老年职业陪诊师服务规范》已完成起草并形成征求意见稿。

看省内,邯郸市民政局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开发“邯郸养老服务”小程序,推出“陪诊就医”服务;石家庄市人民医院推行住院检查陪检服务,由陪检员按时带住院患者做相关检查。

虽然相较于实物消费,服务消费更难量化,但如果能做出一套人人能看懂、各项收费明晰的服务规范,并持续加强监管,陪诊行业才有望走得更远、发展得更健康。(宋平)

责任编辑:小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