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
#辞职#
#摩洛哥#
#旅行#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4792位真人故事
我是莹姐,出生在1969年,来自一个印尼华侨家庭,从小在北京长大。
高中时,我全家移民到了中国香港。我在中国香港一路读大学、工作、嫁人、生子。
在银行工作了25年后,我选择裸辞,成为了一名自由的理财顾问,闲暇时间喜欢到处去旅游。
非洲的摩洛哥深深吸引着我,我忍不住发文分享那里的美景和经历,一心想让更多的朋友认识这个美丽的地方,因此成为了摩洛哥旅游顾问。
55岁不设限,我相信未来还有无数精彩在前方等着我。
(在世界各地旅游)
小时候,我在北京过得无忧无虑。从小学到初中,我一直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拿过“北京市三好学生”的荣誉称号,还参加过国庆35周年庆典。
闲暇时光,我经常和同学在北京各处游玩。有一首歌叫《让我们荡起双桨》,描述的是孩子们在北海公园划船的景象。有空了,我就和朋友一起去那里泛舟游湖。
初中毕业后,家里有了新的打算。中国香港是当时的“亚洲四小龙”之一,经济发展特别迅速,为追求更好的未来,全家移民到了中国香港。
中国香港当时有规定,新移民不能进入当地的公立高中读书,所以,我进入了一家私立中学。
一开始,我担心很难融入校园生活。外婆虽然是广东人,从小给了我粤语环境,但我仅仅能听懂粤语,从来不讲。
进了高中后,我发现,学校有很多说普通话的新移民学生。放下心理负担后,我很快融入,交到很多好朋友,几个更是成为了终生挚友。
(1984年北京北海公园,和初中同学一起)
八九十年代算是中国香港最辉煌的时期,四处遍布着高楼大厦,灯火通明。中国香港成为了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很多青年人才聚集在金融行业或商界,大有所为。
1988年,我报考了香港中文大学的商学院。由于高考成绩优异,我顺利被工商管理专业录取。
迎接自己的是一个优秀又多元的求学环境,大学的商学院聚集了很多中国香港的精英。
商学院的课程全部用英文授课,学生间又都用粤语交流,我一下子感觉压力很大,变得很文静。以至于大学毕业很多年后同学聚会,有老同学说,大学时期的你怎么那么安静啊,跟现在完全不一样。
我的四年大学生活是在风平浪静中度过的。
毕业后,家人认为银行工作稳定,极力建议我申请银行。我自己没有太多想法,就进入了某大型中资银行的香港分行。
(中学毕业时,嘉宾杨振宁颁发优异毕业生奖)
在中资银行工作的一大好处,就是同事之间的关系很淳朴。我融入得很好,也在工作后的三年内自学考取了专业会计师资格。领导知人善任,平时跟下属的关系也都很好。
工作四年后,我顺利结婚。就在我结婚的第二年,香港回归了。那是非常重要的历史时刻,作为年轻人,我们都很期盼未来的日子。
还记得香港回归的前一天,很多市民跑出去拍照留念。一些标志、物品即将被拆掉,人们用相机记录下了即将消失的历史性一页。
后来,我所在银行给了我读 EMBA的机会。学费由银行赞助,我只负责努力学习拿学位。
那段日子辛苦又充实。工作日,我正常上班,下班及周末时间,我就要拿出时间认真听课、做功课。
读EMBA极大开拓了我的视野,我认识了很多来自不同行业、公司的同学。大家一起上课、讨论案例、写作业。
(1992年,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本科毕业)
读EMBA期间,我的体验多元且丰富。我获得了学术上的知识,个人也得到了成长,提升了团队协作能力,也获得了职业上的进步。
单位给我的机遇很好,我又是个恋旧的人,便在那里兢兢业业工作了25年。期间我做过很多岗位,财务、会计、审计等等,后来成为了中层管理人员。
随着时间变迁,一些和我关系很好、相熟很久的老同事,渐渐离开了银行。再后来,老领导也离开了。全新的工作关系,不再是我原来熟悉的样子。
慢慢地,我感觉待在原先的岗位,已经没有了工作激情。每天上班,只是纯粹为了每月的工资。
那时候,我的两个儿子都决定在中国香港本地读大学,不考虑出国,因此家庭资金方面的预算大大降低。经济压力不大,我萌生了出去走一走的想法。
(2014年,所在银行优秀员工/团队颁奖礼)
对于我的想法,老公很支持,他认为我们应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两个儿子也是这样的想法。于是,2018年,我放弃了银行的优厚待遇,选择了裸辞。
对于我这个决定,身边所有的朋友都感到惊讶,因为在他们眼中,我是那种会老老实实做到退休的好员工。
虽然辞了职,我并不想完全放弃自己事业女性的身份。于是,我选择了新的职业——理财顾问。在中国香港,个人理财有很大需求,我的专业正好能派上用处。
此外,这个职业还有个好处,就是有充分的、可支配的自由时间。以前,我每天的工作是管理银行的钱,现在则面向个人客户,帮助他们理财。对我来说,上手没有难度,事实证明,我也是一位很成功的理财顾问。
得益于新工作时间自由,整个2019年,我一共旅行了12次,基本上一个月一次。就当我以为旅行计划可以继续下去的时候,2020年,疫情爆发了。
(日常在中国香港郊游)
本想自由翱翔的我,像是被困在了笼子里,只能一直待在中国香港。
2020年3月8日,我本来计划去摩洛哥,结果因为疫情爆发,在出发前一天,忍痛取消行程。机票退了回来,交的旅行费则不了了之。正因如此,去摩洛哥旅游,在我心中成为一个未了事项。
疫情虽然出不去,但这期间我也没有闲着,经常和朋友去爬山,锻炼身体,看看风景。
2022年6月,中国香港还没有完全放开,但返港隔离的天数已经由14天减到7天,和国外的往来也开始频繁。我实在憋不住了,再次计划了摩洛哥之行。
这次的行程还有一个插曲,就是我在摩洛哥“阳”了。
去摩洛哥的前一站,我在罗马。那里游人如织,艳阳高照,弄得我很疲累。在飞去摩洛哥的飞机上,我一直流鼻水、打喷嚏。但当时的我,以为只是得了一场热感冒。
到了摩洛哥的丹吉尔,计划一起游玩的朋友,几天后才能到。我就一个人去海滩闲逛,没吃任何药,“感冒”过了两天就好转了。
(2022年在撒哈拉沙漠)
两天以后,朋友到达,听说了我的状况,建议我检测一下。不检测不知道,一检测吓一跳,我居然阳了。那时的心情一点儿也不惊慌失措,反而有点莫名兴奋。
症状很快消失,我们也开始了行程。
摩洛哥是非洲西北部一个沿海国家。西边是大西洋,南边就是撒哈拉沙漠,大部分的城市一年气候四季如春,自然景观美不胜收,被称作是欧洲的后花园。
本地有很多文化在此交融,多元且包容。有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有摩洛哥本土的沙漠居民,也有后来被欧洲殖民后迁徙过来的居民。
摩洛哥的历史其实很悠久。它共有九处世界文化遗产,还有世界上最古老的伊斯兰大学,四大皇城的历史均超过一千年。
当地人很热情。有一次,我初到一个海边小镇,找不到住的地方,有位老伯看我找来找去,主动问我去哪儿,然后把我带到了住处。
(2022年第一次去摩洛哥)
坐火车的时候,我还碰到一个乐于助人的当地男孩。摩洛哥的火车车厢,行李架很高,一般人够不到,他就主动帮上上下下的乘客拿取行李。
从交谈中得知这个男孩是学医的,我的小儿子在中国香港也读医科,我觉得特别亲切,想从他身上了解摩洛哥的年轻人。
他出身中产家庭,为人有礼,读书勤奋,阳光正直。看着他,我似乎看到摩洛哥的未来。
今年3月,我又去了一次摩洛哥,在卡萨布兰卡哈桑二世清真寺外,遇到一个当地女孩。当时刚好是斋戒月,伊斯兰教徒在太阳下山前,不能吃东西,也不能喝水。
她自动请缨做我的向导,带我去游玩了很多地方,等我吃东西的时候,她就在一旁看着,搞得我很不好意思。她一直坚持自己的信仰,该不吃就不吃,我还挺佩服她的。
当然,当地也有一些不完美的事情,比如有个别商贩,总想从游客那里赚取点小便宜。但总体来讲,摩洛哥人还是非常热情、善良的。
(摩洛哥人很热情)
回到中国香港后,我在网络上发了很多我去摩洛哥的游记和感想。本来只想跟网友分享,没想到,有一些摩洛哥旅行社找到我,想和我合作,推荐更多游客前往摩洛哥。
旅游是我的爱好,我又很喜欢摩洛哥这个国家,就这样,我意外成为了摩洛哥旅行顾问。
摩洛哥对中国护照是免签的,省去了很多手续。疫情前,就有很多中国游客喜欢去那里旅行。
两年多来,我一共去了七次摩洛哥,对当地的景点、风土人情,几乎了如指掌。
要看撒哈拉沙漠,我建议你去摩洛哥,那里的沙子是橘红色的。而且那里还有三毛和荷西的住所,虽然地处偏僻,但见证了美好的爱情。
我还在阿尤恩三毛的家附近,见过一个中国网友。她的异国爱情故事,也像三毛一样浪漫。
她是广州人,从小在当地长大。几年前,她在广州认识了摩洛哥男友并坠入爱河。
2019年想着去男友的家乡看一下,结果到了阿尤恩没多久,就碰上了疫情。原先计划待一个月,因为疫情,这一待就是好几年。
(2024年3月,摩洛哥阿尤恩三毛故居)
她当时还没结婚,按照摩洛哥的风俗,两人不能住在一起,她需要和男友母亲同住,直到完成所有繁琐的结婚手续。
今年6月,她才得以启程回国探亲。而在这之前,她唯一见到过的中国朋友,就是我。
在摩洛哥的索维拉,我还学习了冲浪。很多人会觉得,这个年纪学啥冲浪呢。你可能想象不到,跟我一起上课的,还有70岁的欧洲老太太,60多岁的美国老先生。大家都不服老,相信任何年龄都有无限可能。
有朋友说,很羡慕我的生活状态。我想告诉大家,不要把自己的人生框起来。我自从出国旅游后,视野变得开阔,发现了完全不一样的人生。
我从没后悔自己裸辞,但我也很感恩前半生这段工作经历。
比起继续坐在工位上等待退休,我更喜欢现在的生活,可以自由赚钱,可以随心所欲旅行,还能认识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
见得多了,眼界就不一样,心境也不一样,你的世界也会随着变得广阔、包容、充满阳光。这些经历,也将是你生命中最美好的回忆。
【口述:莹姐】
【撰文:暖小桔】
【编辑:醉红颜】
我们无法体验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不一样的生命轨迹,这里的每一张照片都是生命的点滴,每一个故事都是真实的人生,感谢您的喜欢!
(*本文章根据当事人口述整理,真实性由口述人负责。本账号友情提醒:请自行辨别相关风险,不要盲目跟风做出冲动决定。)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