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半球终于迎来了一丝凉意,对于饱受今夏酷暑折磨的英国人来说别提有多快乐了,毕竟现今疫情、通胀、脱欧、苏格兰公投等等一系列与国家民生密切相关的事情已经让普通民众和政府火冒三丈了。

只是看目前的情形,这一丝凉意显得过于冰冷。

英国的通货膨胀超过10个百分点,是近40年的最高点,国内物价飞涨、罢工抗议不断,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就因为一系列政策导致通胀过高,而被认为将会使英国沦为发展中国家,大家可以对比下当前我国的通胀不超过3%。

不仅如此,因为俄乌局势造成的能源危机不得不迫使英国更加依赖美国,代价就是要花更多的钱。冬天就要来了,英国经济注定是要更加不可预测,新首相特拉斯自诩是撒切尔夫人的粉丝,言下之意,当前英国的内政外交不会因为稍许凉风而畏畏缩缩。

当年撒切尔的政策极大的伤害了苏格兰的制造业,大量工人失业, 暴力镇压抗议者,撒切尔去世的时候,英国给予国葬的待遇,而苏格兰部分地区却一遍遍高喊着

撒切尔

死了

撒切尔

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格兰虽然人口不多,也不是英国的主要部分,但是其北海蕴含大量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失去苏格兰,英国或将失去大国地位,为了缓解苏格兰人的情绪,女王在弥留之际为大英帝国贡献了最后一丝力量,死在苏格兰。

这是第一位在苏格兰死去的英国国王,英国王室用这种方式体现对苏格兰的重视,伊丽莎白二世也是用这种方式向伊丽莎白一世致敬。

话说伊丽莎白一世去世后传为给了苏格兰国王詹姆斯一世,英格兰和苏格兰这两个国家首次共拥一主,这为两国合并打下了基础,现今的温莎王朝也流淌着詹姆斯一世的血统,这是英格兰和苏格兰真正意义上互相融合的开始。

但是,英格兰对苏格兰却不友好,双方名为合并,实际苏格兰成了英格兰的附庸,或者说一开始苏格兰就不愿意跟英格兰合并,不过是生不由己,综合国力远远比不过英格兰。

不过,18世纪的大英帝国如日中天,苏格兰跟着后面喝了不少肉汤,对于合并的事倒也没多大意见,毕竟谁会跟钱过不去呢,而且大英帝国荣耀的时刻也有不少苏格兰人的身影,蒸汽机的发明者-瓦特、国富论的亚当斯密、经典物理学的顶流麦克斯韦、青霉素的发明者弗莱明等等。

借助大英帝国这个平台,苏格兰的青年才俊们有了施展才华的空间。但是,时间一长 苏格兰人伤心了,尤其进入近代后,大英帝国每况日下,不仅汤喝不到了,连自己剩的都得贡献给英格兰,所谓有福同享,有难是万万不能同当的,尤其是上世纪70年代北海发现了大量石油天然气资源,本来单单靠这些资源苏格兰可以发展成为世界顶尖的高收入经济体。

但是,凡事都有个但是!

自己家门口的东西跟苏格兰一毛钱关系都没有,全部归英国政府收入,不仅如此,苏格兰的贫困率、失业率都远高于英格兰。

新首相特拉斯除了模仿撒切尔之外,还是个脱欧的赞成者,而苏格兰主流声音赞成留欧,因为欧盟是苏格兰重要的产品市场,脱欧后苏格兰便享受不到欧盟的优惠政策,这对苏格兰出口打击不小,而且这部分得不到英国中央政府的补偿。

苏格兰地区政府多年来始终和英国中央政府有嫌隙,伊丽莎白二世在位70年,还是蛮受爱戴的,王室算是苏格兰人和中央政府紧密联系的一个纽带,

说到这就有个问题,那苏格兰人都碍着女王的面子没有决定跟英格兰分家吗?

苏格兰人可精明着呢,几百年来跟着英国干不都是因为利益吗 现在可不如以前啊,还干个屁,反对也罢,独立也好,这些都是个借口,真正的目的不就是多争取些利益吗,毕竟苏格兰现在高度自治,还有大把的小金库,何乐不为呢?

为了这苏格兰地区正酝酿着下一次独立公投,英国政府为此也是忧心忡忡,女王更是将最后一口气留在了苏格兰,以发挥最后的作用,希望苏格兰人别闹独立。

这多少还是有点凄凉的。

前面我们说了目前英国高通胀的现状和能源危机,再结合苏格兰和英格兰数百年的爱恨情仇,没有钱,苏格兰肯定是会好好算算日子还能不能过。而英国现今连海军军费都捉襟见肘,能做的似乎只有情感上的关怀和强硬的反击,要钱没有。

内政失意的英国,外交上似乎更加失意。

女王尸骨未寒,曾经的小弟一一起义

南非政府就发表声明要英国人反思殖民统治的历史,并且给予南非人民赔偿。

新西兰总理则表示,新西兰终究会成为共和国。

印度人民则沉浸在GDP超过英国的喜悦中。

脱欧,与欧盟终究是渐行渐远了

插手香港事务,干涉中国内政

追随美国,制裁俄罗斯

。。。。。。

这里插一句,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香港的一些二百五还沉浸在悲伤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切都指明了英国外交的方向-积极向美国靠拢,这像极了日本,一味跪舔,可以这么说,英国现在更像是美国安插在欧洲的搅屎棍,巴不得英国搅的越浑浊越好,即牵制了俄罗斯,也阻止欧盟的影响力扩张。

大英帝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些个问题还不至于太伤到大英的根基,况且大英山和日落的前景已是毫无悬念的事实,这么多年也没见大英帝国怎么样啊,相反现在还显得十分壮硕,但问题是这些困局总不能放任不管吧,如何处理这些困局却将大英的羸弱的一面展现的淋漓尽致,下面我们进入正题,来探讨下大英这些年的骚操作,是如何一步步着了美国的道,变成欧洲的日本的。

大英江河落下的历史我就不跟大家一一溯源了,我们从当前的情况来分析,英国的前三大产业是金融业、工业、和服务业,可以看的出来第三产业高度发达,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巴克莱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葛兰素史克、劳斯莱斯等都是老字号品牌了,前两个还是港币的发行行,这样的经济结构很明显就能看得出英国是重资本。

做为工业革命的起源地,英国工业曾傲视全球,但20世纪后接连被德国、美国、苏联超越,二战后面对满目疮痍的社会环境,虽然打赢了 英国却彻底失去了世界霸主的地位,另外还倒欠一屁股债,想发展没钱。

英国政府的这一难题美国人给出了解决方案,这就是马歇尔计划,你不是要发展吗,我给你钱不要利息,唯一的条件就是只能用来买美国的商品,这件事英国人没得选

马歇尔计划下,英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恢复,同时也欠了美国更多的钱,但这也带来新的问题,请神容易送神难,短短20年不到的时间,美国的商品丰富了英国的市场,但英国本土的制造业却急剧萎缩,大量企业倒闭,工人失业,国家竞争力持续下滑,而另外一方面英国对岸的欧洲大陆上那些曾经将生产的炮弹送入英国的德国企业,将炮弹换成汽车、机床、手表等输入英国,凭借着质优价廉进一步打击着脆弱的英国制造业,英国人更加难以招架,以至于英国人自己都发出过这样的疑问,我们和德国到底谁是战败国。更有一种共识,英国将会是第一个从发达国家退化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体。

从这一时期开始,美国通过其强大的影响力在英国迅速培养起了一批亲美人士,这批人的作用十分类似于英国的公知。

比如,他们曾经积极宣传苏联人跨过英吉利海峡只需要准备皮靴,宣扬苏联威胁论号召积极向美国靠拢。

这一幕是否似曾相识呢!

1956年为了鸠占鹊巢,美国人插手苏伊士运河危机,致使英国政治上惨败,失去了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这条运河堪称英国的生命线。

。。。。。。

经济和文化上无法摆脱对美国的依赖,军事上同样受制于美国的摆布,这样的英国又怎会不积极充当美国的急先锋呢,说到底也是两国综合国力的体现。

纵观世界历史,自力更生坚持自主长远的国防和经济发展策略才是根本。